<h3> 人生如夢,繁華轉(zhuǎn)頭盡成空。歲月悠悠,輕嘆流年想思濃,風(fēng)風(fēng)雨雨,幾度陰晴月圓缺。送走了夏的火熱,迎來了金秋的愜意,一年又一年,又逢一年中秋節(jié)。</h3> <h3> 兒時盼中秋,中年想中秋,老年怕中秋。透過一窗,仰望夜空,月華滿注,千古情思。思緒像那風(fēng)吹的荒原野草,像那染紅的楓葉,緩緩落下,飄落大地。蘸著淚水,舉杯共邀天上的親人和故友。無盡思念,劃開長天秋水的夜空,靜靜緬懷在這深沉的月夜,沉浸在思念的港灣。</h3> <h3> 向往兒時的中秋快樂,時光留在心底的記憶是每年圓圓甜甜的月餅。1964年的中秋,那時我才11歲,爸爸媽媽都在各自崗位上加班,除了大姐從軍,家中留下了六個孩子,最大的哥哥才13歲,最小的弟弟5歲,陪伴我們的是老保姆戴春芳阿姨。我大表哥那年在合肥上大學(xué),暑假到南京看我們,表哥年輕時帥氣陽光,吹拉彈唱,多才多藝。每次他假期來寧,教我們唱歌跳舞朗誦,給我們這些孩子們帶來了無盡的歡樂。那年的中秋,我們幾個孩子圍坐在陽臺上,望著明月,展開遐想的翅膀,聽表哥侃著月餅充饑。</h3> <h3> 這時媽媽的老戰(zhàn)友齊叔叔從上海專程到南京看我們,手上拎著一盒包裝漂亮的月餅,盒子上面是嫦娥奔月的圖。哥哥們摟著趴在齊叔叔身上,弟弟妹妹坐在月餅邊上盯著盒子看,就是不敢打開,表哥跟叔叔聊著天,我的心里就跟貓爪似的,真希望齊叔叔快點走。終于,全家在表哥的帶領(lǐng)下,把齊叔送到了樓下,轉(zhuǎn)身向一群狼似的高叫著你推我搡的沖向樓上,掉鞋的,磕在樓梯上,狼狽不堪。大家圍坐在客廳的地板上,8個人圍坐一圈,表哥分給每人一塊月餅,我已記不清我吃的是什么餡了,白糖餡?豆沙餡?五仁餡?我輕輕掰開月餅,用舌頭舔呀舔,小口的品嘗,甜甜的香香的......</h3> <h3> 那個中秋之夜月亮圓不圓?什么月灑大地?,什么詩情畫意?什么李白杜甫?我永遠的記憶就是這塊圓圓的月餅和那香甜的味道,這種味道溶化和鐫刻在我的心里。我們六個孩子,友愛,無憂無慮的圍坐在地下的這個場面像電影一樣,每每中秋都閃放一遍,已故的小弟小妹是我們家里長的最漂亮的兩個孩子,當(dāng)時是南京軍區(qū)司令部的“金童玉女”,他們的音容笑貌像天上的月亮,天長日久塵封永遠。</h3><h3> </h3> <h3> 后來的日子,只要是中秋,已身居要職的中國汽車公司的總經(jīng)理大表哥總是拎著幾盒月餅來看望父母和我們。他開玩笑的對我說:“英英,你想吃什么月餅,想吃多少哥給你買”?;浭降模凼降?,眼花繚亂的多種月餅,再也沒有兒時齊叔叔的月餅讓我魂牽想念......</h3> <h3> 中年的中秋是對家和親人們的縷縷不斷的眷念。在部隊能在中秋探親與父母團圓,那真是“最美不過中秋夜”。中國的幾千年中秋的永恒詩詞就是思鄉(xiāng)情濃,人間團聚。一旦回不了家,給父母寫信的開頭永遠是“人逢佳節(jié)倍思親”。遙想昔日那流逝的中秋,陪伴著父母和品嘗著豐盛的酒菜和月餅,還有那深深切切對父母的纏綿和懷念。</h3> <h3> 老年的中秋每每憂傷,“父母已故月不明”,對父母和親人的懷念,就像夢,不是夢!就像水,不是水!因為太真實,太苦澀。月盈,這么短暫,月缺,又是永遠。中秋之夜放大了對親人們的思念,這思念像涓涓的河流,向輕佛的流云。</h3><h3>掠過時光,我們這一代人生命的航程快到了終點,我愿用心編織成錦書,用淚寫成長長的信,讓嬋娟帶去對父母和親人們的祭拜,愿天地之間彼此牽掛,彼此思念。在月亮下共唱一首永恒的歌,沒有分離,沒有傷悲,百轉(zhuǎn)千回,像不朽的古詩,與天地共存。</h3><h3><br></h3> <h3> 文英2019年9月13日晚寫于朗力茲西山花園酒店</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