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010101"><b>△到1939年上半年,山西新軍發(fā)展到9個師、旅級單位,轄46個正規(guī)團和4個游擊支隊(團),主力部隊約5萬人,成為一支馳騁三晉的抗日勁旅。(圖為1938年7月岢嵐專區(qū)各界歡送第二戰(zhàn)區(qū)新軍晉察綏遠邊區(qū)北征青山創(chuàng)建抗日根據(jù)地的合影。)</b></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b>△山西新軍暨抗敵決死隊戰(zhàn)士們刺殺訓(xùn)練</b></p></font></h3> <h3><b><font color="#010101">△</font>八年抗戰(zhàn)中,山西新軍共參加大小戰(zhàn)斗7000多次,斃傷日偽軍5萬多人,涌現(xiàn)縣團級干部5000多人,省軍級干部500多人,授予少將以上軍銜的73人,有1.5萬將士為國捐軀,黨和人民將永遠銘記他們的歷史功勛。</b></h3> <h3><font color="#010101"><b>△從1936年底到1937年“七七事變”前后,先后有來自全國各地一百九十多名女青年在</b></font><b>軍政訓(xùn)練班女兵連</b><b style="color: rgb(1, 1, 1);">接受嚴格的軍事政治訓(xùn)練。</b></h3> <h3><font color="#010101"><b>△女兵連指導(dǎo)員劉亞雄(左,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和政治工作員陶恒馥(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合影。</b></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b>△女兵連李林(1915.11.15-1940.4.26),印尼華僑,共產(chǎn)黨員,1929年回國參加學(xué)生抗日救亡運動。后擔任犧牲救國同盟會晉綏邊區(qū)工委會委員,雁北抗日游擊隊第八支隊政治主任。1940年5月26日,在平魯縣反日寇掃蕩戰(zhàn)斗中犧牲。2009年被選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b></font></h3> <b>△1937年8月,決死隊第三大隊第九中隊部分隊員在太原國民 師范駐地合影。</b><br> <h3><font color="#010101"><b>△1937年10月,國民兵軍官教導(dǎo)第十團改編為山西青年抗日決死隊第三縱隊。圖為決死三縱隊部分干部在長治合影。</b></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b>△1937年冬,決死三縱隊一部在山西運城舉行集會,支援當?shù)貭奚葒藭_展抗日救亡工作。</b></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b>△山西新軍在與八路軍協(xié)同作戰(zhàn)中,粉碎日軍圍攻、“掃蕩”,勝利進行多次重要戰(zhàn)役戰(zhàn)斗。圖為1938年5月決死三縱隊在晉東南長治組建青年抗敵回民義勇隊。</b></font></h3> <b>△1938年9月9日,決死四縱第十四總隊排以上干部歡迎馮基平(前排右三)任總隊長。</b><br> <h3><font color="#010101"><b>△1938年秋,山西新軍新組建政治保衛(wèi)隊和政治保衛(wèi)隊等五個支隊。1939年夏,分別改編為209旅、212旅、213旅。</b></font></h3> <div><b>△1939年5月山西新軍209旅52團團部,政治處全體人員合影</b></div> <b>△1937年9月,新組建的山西抗戰(zhàn)決死隊自太原迎敵北上,開赴五臺前線。</b> <b><font color="#ed2308">共產(chǎn)黨組建山西新軍的建制序列(簡介)<br></font><br>文章摘自:百度百科 專題詞條<br>圖片選輯:洪哥警影 制作美篇 2019-09</b> <div>△<b>山西新軍紀念館位于沁縣城內(nèi)風(fēng)景秀麗的西湖之畔以豐富的歷史圖片、圖表、實物、多媒體等形式,系統(tǒng)地展示了山西新軍抗敵決死隊成長戰(zhàn)斗歷程,再現(xiàn)了薄 一波等老一輩革命家率領(lǐng)犧盟會和決死隊在山西開展波瀾壯闊的抗日斗爭的歷史畫卷。</b></div> <b>△《山西新軍史》軍事科學(xué)院 著 軍事科學(xué)出版社 2016-10出版(洪哥警影 2017-06-18 京東 網(wǎng) 購 手機自拍封面 )</b><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