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作者:張繼珠,字鐵扶。山東棗莊人,河南大學美術系畢業(yè),河南省美協(xié)會員,河南省國畫研究院畫家,河南省收藏協(xié)會書畫專業(yè)藝術顧問。河南古玩商會鑒定委員會委員,鄭州老干部大學國畫教授。作品《夢魚圖》曾經(jīng)獲得河南省美展一等獎,并入選第八屆全國美展。</h3> <h3>說寫意畫:<br>中國寫意畫是中國古代文人抒發(fā)自己感情的一種書畫方式,也可以稱為文人畫。所用的宣紙,水墨和毛筆以獨特的效果記錄了畫家用筆時的感情和思想情緒,反映了作者喜怒哀樂的心態(tài)。寫意畫的結構是簡化了的物象造型,文人們利用了這個簡單的物象結構寄托內(nèi)心情感,文人們對于物象的情感產(chǎn)生在觀察和體會之中,梅花的傲骨,竹子的虛心,蘭草的幽香,菊花的不畏風霜的這些自然現(xiàn)象被文人們賦予精神,成為所有寫意畫家追逐的對象。得其精神忘其形態(tài), 得意忘形之時得意于造型的似與不似之間。得意忘形之時用筆得意于在意與不在意之間。在意是對筆墨過分的依賴而忽略精神,在意是對造型的過分的依賴忽略天趣。在意是對自己把握筆墨的自信心不夠,在意是將自己局限在自己的框子之中。局限于物象表現(xiàn)的則只是物象,超出物象以外的人文精神則是文人們物我合一的表現(xiàn),這時人們欣賞的就不只是物象本身而是寫意畫家的精神了。</h3> <h3>說用筆:<br>筆源于手,手源于心,心源于物象感受,物象是畫家用筆之源。中國書畫反映的是畫家對于物象之感受,用最精煉之筆表現(xiàn)復雜的物象形態(tài)。萬物起于一筆,一生二,二生三筆筆相連,從而氣韻相通。有用筆的力度變化,用筆的速度變化和用筆的連貫性。用筆由生到熟,由熟到精,由精返生,發(fā)生的是畫家用筆質的變化過程。這個過程就是畫家用筆從有意到無意的過程,畫家用筆的無意則是最高境界。</h3> <h3>說師承:<br>師承是寫意畫學習的重要途徑,俗話說“名師出高徒”。師承名家,師承大師很有可能成為次名家成為次大師??墒峭屡c愿違,歷代大師名下出高徒甚少,追其原因,大部分是只學技術而不學為人。寫意畫的最高境界是物我合一,品評作品的標準是氣韻生動?!皻忭崱蹦松駳猓瑥奈锵螅ㄋ憩F(xiàn)的對象)之神氣轉換為畫家之神氣,這個轉換是畫家了解物象,從物象的不同神態(tài)中得到啟迪,從而形成自己的思想概念。物就是我我就是物,達到物我合一。這時的作品就不單單是物象本身,而是畫家思想的代表。畫家有震撼的思想,才有可能創(chuàng)作出震撼的作品,畫如其人就是這個道理。畫家畫的是自己的一生,人生越坎坷,風格個性越強,繪畫的深度越高,例如徐渭與八大。不懂得這個道理,一輩子只在技術上打轉轉。不可能有什么建樹。師承技術容易,師從人品難,但是寫意畫最重要的是人品,所以教人應當從做人開始,師承切不可只注重技術而忽略人品的修養(yǎng)。<br>應當說名氣與實際是完全相符的,但是如今這個社會名氣與實際相差甚遠,虛偽浮躁欺人欺世,大師漫天。名氣能否代表真正的能力,師承便成為初學者困惑的問題。近墨者黑近朱者赤,急功近利皆由人之。人品盡失,技法低劣,何來名師,更何來出高徒說???</h3> <h3>說筆墨:<br>筆墨是畫家技法的客觀反映, 用筆是實質,筆墨是現(xiàn)象。用筆是畫家起筆,行筆,收筆的過程,筆隨心理變化而動。用筆的過程產(chǎn)生力度變化,速度變化和連貫性取決于作者心理瞬間的變化。而作者的心理變化取決于對自然物像的理解和認識,只有作者對自然物像有高超的認識才可能有好的用筆,從而產(chǎn)生感人筆墨效果。沒有作者對物像的認識,那樣的筆墨便失去了意義。筆墨究竟是什么?筆墨是技法。筆墨是為什么服務?筆墨是為物像服務。感動畫家的第一個是自然界的變化,感動畫家的第一個是物像經(jīng)過自然變化所產(chǎn)生的內(nèi)在質感,這個質感是畫家在長期觀察生活中所產(chǎn)生的認識。利用筆墨技法表現(xiàn)出來。畫家的一生經(jīng)歷三個階段,初學階段,這個階段是利用物像學習筆墨技法階段,第二個階段是物像與技法融合階段,第三個階段則是技法為物像服務階段,為畫家表現(xiàn)自己內(nèi)心世界的服務階段。這時的筆墨已經(jīng)成為畫家的附屬品。先生后熟,由熟而轉入生,這是畫家一個忘我的過程。畫家不從根本上下功夫,整天玩弄于筆墨技巧之中,沒有思想,沒有生活。沒有生動感人的作品那一點也不奇怪??!</h3> <h3>說神;<br>“神”是中國畫中的最重要的部分,神來源于畫家對物象外在形象的認識和物象內(nèi)在質量的感受。物象外在的形象是客觀存在的,而對于物象內(nèi)在的質量是畫家主觀意識的表現(xiàn)。畫家認識了梅花,感受到梅花的骨。畫家認識蘭草,感受到蘭草的氣。畫家認識竹子,感受到竹子的風。畫家認識到菊花,感受到菊花的態(tài)。人們認識了君子,感受到君子之品?!吧瘛本褪钦J識感受合而為一的結果。認識是形似,感受是形似以外之物。國畫的似與不似就是為表現(xiàn)“神”的特殊反映。</h3> <h3>說筆墨結構:<br>感動畫家的第一個是自然界的變化,感動畫家的第一個是物像經(jīng)過自然變化所產(chǎn)生的內(nèi)在質感,這個質感是畫家在長期觀察生活中所產(chǎn)生的靈感,利用筆墨技法表現(xiàn)出來。畫家的一生經(jīng)歷三個階段,初學階段,這個階段是利用物像學習筆墨技法階段,第二個階段是物像與技法融合階段,第三個階段則是技法為物像服務階段,為畫家表現(xiàn)自己內(nèi)心世界的服務階段。這時的筆墨已經(jīng)成為畫家的表現(xiàn)物象的工具。先生而后熟,由熟而轉入生,這是畫家一個忘我的過程。有的畫家不從根本上下功夫,整天玩弄于筆墨技巧之中。自認為高人一等,其實是花拳繡腿繡花枕頭一個。沒有思想,沒有生活。沒有生動感人的作品那一點也不怪??!</h3> <h3>說眼力:<br>每個人都有一雙眼。畫家的眼應當和常人的眼睛有區(qū)別,沒有區(qū)別,恐怕就不是畫家的材料。提高鑒賞能力是畫家進步的首要標準,眼力高手頭才能跟的上去。分不清楚高低優(yōu)劣,起步低而走入惡道。如今許多畫家沒有眼力,看不到自然,臨摹照搬。缺少觀察自然的能力和鑒賞作品優(yōu)劣能力。只要哪一路方式可以獲獎,一窩風共吃之,形成千人一面。眼與手的關系,是認識自然和表現(xiàn)自然的關系,畫不好的原因有二:眼高手低,這里多指收藏家而言,收藏家需要研究古今畫家的創(chuàng)作風格,研究他們的創(chuàng)作手段。從每一筆做起而一絲不茍,從而減少鑒定作品真?zhèn)蔚氖д`程度。手高眼低,是如今許多畫家的通病,不用眼睛少用心,工夫全部都用在手上。技法成為畫家全部的追求,一心要獨創(chuàng)特殊的技法,特殊的材料,不明白技法應當為人所用,技法應當為自然所用。一個畫家沒有一個特殊的眼光,激發(fā)不起一個特殊的創(chuàng)作心理,那么一切的技法與材料都不會與自然融合。畫家水平的高低是個人綜合素質的體現(xiàn),作品呈現(xiàn)在世人面前,畫家的能力和素質也就無疑的暴露出來,可謂畫如其人嘛??!手和眼都跟不上,嘴這時可能就成為了作品的附屬,長篇的贊揚之詞與作品格格不入。一幅作品一張嘴,一百幅作品就需要一百張嘴來解釋。那么一輩子畫上上萬幅作品,真不知道能不能忙的過來?。?!</h3> <h3>說功力:<br>人們總是在講畫家的功力,一個畫家的功力的大小不完全體現(xiàn)在手上,而是這個畫家的綜合素質。高超的表現(xiàn)手段和觀察感受自然的能力就是這個畫家的綜合素質。一個畫家一輩子在畫,而始終停留在基本功上,缺少的是一種靈感,缺少對于物象本質的體會和感受??床坏较氩坏阶匀痪筒粫憩F(xiàn)出來,這里的看和想正是建立在畫家的素質基礎上,融思想,學問,才情等體現(xiàn)畫家人品的所有方面。創(chuàng)新和守舊是相對而言,創(chuàng)新來自畫家對物象的重新認識,獲得新的感受,在這個基礎上調整自己的表現(xiàn)手段以適應新的認識和感受。感受的新和手段的新融合于一體,新風格在這個基礎上得到體現(xiàn)。如今許多畫家的創(chuàng)新,自己都不明白自己在干什么,攪合在技法當中胡涂亂抹,創(chuàng)的什么新,呵呵!鬼才知道。</h3> <h3>說文人之畫<br><br>文人畫,是中國畫的一種形式。指古代社會中的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畫。別于民間畫工和宮廷職業(yè)畫家。唐代王維“援詩入畫,然趣由筆生,法隨意轉”。立南宗之祖,文人畫之創(chuàng)始?!白怨派飘嬚吣且菔扛呷?,非閭閻之所能為。”要求畫家的人品,學問,才情,思想等皆具備較高素質乃能完善。作畫求筆墨情趣,脫略形似,強調神韻,重視文化修養(yǎng)和書法修養(yǎng)。借物象出發(fā)自己的思想與感情。當今畫家多講究形式,因缺少必備的個人素質,雖畫稱“文人畫”,多是玩弄其筆墨技巧,缺少內(nèi)涵而名不符實?。?!</h3> <h3>說用筆出自于心:<br>中國畫的用筆來自畫家對于物象的感受,筆隨手動,手隨心行,心來源物象之靈感。這種靈感是畫家對物象的高度概括精煉,取之精華并溶入思想感情的結果。所以畫家的用筆不是描寫物象之形態(tài),是表現(xiàn)物象通過畫家心理變化以后的精神實質。不是“筆畫而是心畫”也!筆隨心動,力度的變化,速度的變化,用筆的連貫全由心情掌控。此乃達到神形兼?zhèn)渲辰纭?lt;br></h3> <h3>注:以上皆為課堂授課筆記整理而成。</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