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離開的、長大的也是我的孩子,雖沒有血脈之情,但卻有精神之哺。</h3><h3> 他們吃著媽媽的乳汁長大,同時也是吃著母語老師的精神之乳而成長。</h3><h3> ——靜子</h3> <h3> 告 別</h3><h3> 準(zhǔn)初三的孩子“臨別贈言”一送出,將意味著我與他(她)們真正的告別。準(zhǔn)確的說,是我決絕的推走了他們——初三的大孩子們。</h3><h3> 他們當(dāng)中最少的跟了我兩年,最長的五年。我依稀還能看到他們的小時候,剛剛來到書院的那一個個小小的樣兒。羞澀、自卑、甚至還有一些膽小?,F(xiàn)在都變成意氣風(fēng)發(fā)、風(fēng)度翩翩的少男、少女。</h3> <h3> </h3><h3> 我笑著與他們做最后的擁抱,瀟灑說再見,然后很正常的喊出“下課”。</h3><h3> 他們走的很慢,很靜,沒有一個人發(fā)聲,不知道他們?nèi)绾巫呦聵翘莸摹?lt;/h3><h3> 看著空蕩蕩的教室,我頹然坐下……</h3><h3>吟誦起“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h3> <h3><br></h3><h3> 感傷</h3><h3> 每年,都要送走一批,感傷一陣子,真的不舍的!卻還是要狠心趕走他(她)們。</h3><h3> 作為一名獨立教師,我的目的就是讓孩子們?yōu)榉蛛x別而學(xué)。</h3><h3> 每個書院的孩子都明了:老師每一節(jié)課都在試圖讓他(她)盡早離開,即使老師不舍得,即使孩子們不愿意走,老師也會在初二結(jié)束后“趕”走他(她)們。</h3> <h3> </h3><h3> 任何一名專業(yè)的語文老師都懂得:一個學(xué)生母語學(xué)習(xí)的黃金期就那么有限的幾年,如果錯過了黃金期,再去花費大量的精力去追趕語文,其價值微乎其微。</h3><h3> </h3><h3> 尤其在現(xiàn)行教育體制中,初三以后,孩子們的語文基本靠“吃老本”,再也沒有了所謂的積累階段。彼時的他們一定要將“火力”對準(zhǔn)理科,這是決定中考成敗的關(guān)鍵期,所以,就要重理輕文。否則,孩子們會顧此失彼,得不償失,遺憾終身。</h3><h3> 這也是書院為何多年來不設(shè)初三語文的根本原因。</h3> <h3> 靜候</h3><h3><br></h3><h3> 送走一批大的,就會迎回一批小的,當(dāng)我還沒來得及從傷感中走出來,就迎上了一批“青豆芽苗兒”,嫩嫩的、純純的,使我不由自主的又把全部的柔軟交給了這些天使。</h3><h3> 從情感上,我依然不愿將已經(jīng)送走的孩子稱做“老生”,更不愿意將剛剛踏入書院門檻的孩子命名為“新生?!?lt;/h3><h3> 我稱他們?yōu)椤业暮⒆?,既然是我的孩子,那就沒有新舊之分。</h3><h3> 離開的、長大的是我的孩子,雖沒有血脈之情,但卻有精神之乳。他們吃著媽媽的乳汁長大的,他們同時也吃著母語老師的精神之乳而成長起來。</h3><h3> 既然書院是他們的精神之家,那么長大的孩子也總會惦念著這個家,還會回到這個家。所以,雖有惦念與不舍,但更多的是祝福與祈愿。</h3> <h3><br></h3><h3> 迎來的是一張張笑魘如花的臉,他們或內(nèi)向,或害羞,或開朗,或調(diào)皮……看著這些小人兒恭恭敬敬地跟你打招呼,脆生生地喊出一聲“老師好”來,哪位老師的心不是酥酥的、麻麻的?</h3><h3> 也許老師與學(xué)生注定是有緣分的。從她(他)的身上,我好像又看到了那個他、她的身影,又好像不是那個他或她,卻是那樣的親切,自然。</h3><h3> 我開始相信,我給孩子們講的故事靈驗了!世上真的有魔法膠水,只不過,黏住的是我和一個又一個孩子的情感,驅(qū)散了所有的陌生感與距離感,釋放出的皆是無盡的親切與欣喜來,那是人世間最亙古、最美妙、最單純一類情感。</h3><h3> 孩子們眉眼間流露出久違的滿足感,老師也陶醉在幸福的氣味里,新一艘語文之舟已靜候在彼岸……</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