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010101"> 武漢長江大橋是新中國成立后在“天塹”長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大橋,也是古往今來,長江上的第一座大橋,是中國第一座復線鐵路、公路兩用橋,武漢長江大橋建成之后,成為連接我國南北的大動脈,對促進南北經濟的發(fā)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武漢長江大橋凝聚著設計者匠心獨運的機智和建設者們的技藝。大橋歷經了多年風雨仍然堅固如初,傲然靜臥。它不僅是長江上一道亮麗的風景,而且也是一座歷史豐碑,在江城人們的生活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漢陽橋頭的和平鴿石雕寓意大橋是人類和平的象征!</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大橋護欄上的卷草圖案的鐵藝,象征著吉祥如意和寶貴!</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喜上眉梢</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武漢長江大橋位于中國湖北省武漢市,位于長江水道之上,連接漢陽區(qū)與武昌區(qū),南距上游鸚鵡洲長江大橋約2千米,北距下游武漢長江隧道約7千米;該橋西起漢陽區(qū)楚琴立交,上跨晴川大道以及長江水道,東至武昌區(qū)沿武珞路至中山路;其中,西岸沿途線路為龜山南路,東岸沿途線路為武珞路。</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橋頭堡為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其他部分結構為多層鋼筋混凝土構架,構架中砌磚或設混凝土隔墻。橋頭堡內根據三種不同高度設有過道、大廳及各種辦公室;正橋鋼梁系支承載橋頭堡內靠近的二個鋼筋混凝土大立柱上,引橋T梁則支承載橋頭堡內靠按的鋼筋混凝土立柱上。</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1956年夏天,毛澤東來到武漢,第一次橫渡長江,面對初現(xiàn)輪廓的萬里長江第一橋——武漢長江大橋,即興寫下《水調歌頭·游泳》,詩中“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表達了對武漢長江大橋的由衷贊美。</p><p> 1957年,武漢長江大橋景觀臺竣工,是旅客賞長江、觀望武漢長江大橋的最佳位置之一,同時其臺設紀念碑一座,碑高6米,重20噸。</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人們清晨在橋下翩翩起舞!</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在橋下納涼時,睡得踏實!</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都是那個時代的見證。大橋見證歷史,檢閱當下,通往未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橋下涼風陣陣!</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大橋見證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友誼,成就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愛情。</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我們?yōu)槟惆迅璩?lt;/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我們唱歌,我們跳舞!</font></h3> 2008年,武漢長江大橋成為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br> 2013年5月3日,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印發(fā)的《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錄在國家文物局官網公布,武漢長江大橋入選中國全國重點保護文物。 <br> 2016年9月,武漢長江大橋入選“首批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名錄。 <br> 2018年1月27日,武漢長江大橋入選第一批中國工業(yè)遺產保護名錄。 <h3><font color="#010101">每天都來給大橋沖澡的環(huán)衛(wèi)工人!</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大橋是否特別能讓人寧靜,而且思緒致遠。</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許多人千里迢迢來看你——大橋!</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武漢長江大橋為公鐵兩用大橋,上層為公路,下層為鐵路,主橋為三聯(lián)連續(xù)梁,引橋為鋼筋混凝土梁</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左岸引橋鐵路部分采用鋼筋混凝土簡支T梁,引橋上部的公路部分采用柱式橋墩。01至010號墩為拱形剛架,011至014墩為雙孔連續(xù)梁,015至016為單孔簡支梁。橫梁及鋼架上設以裝配式鋼筋混凝土簡支口縱梁。引橋正面設有裝配式鋼筋混凝土版拱。</font></h3> 武漢大橋采用了管柱鉆孔法,主要內容如下:<br> 針對武漢長江大橋在沉箱施工中所面臨的困難,前蘇聯(lián)康坦斯丁·謝爾蓋耶維奇·西林提出一個大膽的創(chuàng)意,摒棄當時設計的氣壓沉箱法,采用鉆孔深樁基礎,利用蘇聯(lián)煤礦豎井施工的纜繩沖擊鉆機,懸吊十字形鉆頭一起一落,利用鋼絲繩的扭動,使得繩的末端在鉆頭頂部一個圓窟窿中,不斷地向一個地方旋轉微小的角度,在堅硬的巖石中砸出一個圓孔來;各種巖石的抗撞擊能力較抗靜壓的能力弱10倍;巖石破碎后,用泥漿將鉆渣懸浮起來,隔一段時間用取渣筒清孔;設備相對于旋轉式鉆機簡單,動力不大。將這一事實方法一直到橋梁基礎中來,在深水雞柳中下承并穩(wěn)住一個直徑較大的鋼筋混凝土管柱圓筒,插道巖面,鉆頭一級纜繩在圓孔中起落,桶內形成泥漿,鉆渣浮起溢出,將巖石沖砸成一個神圓孔后,清楚殘渣,下方鋼筋籠,灌注水下混凝土,將管柱于巖盤緊密在一起;全面完成了當時世界上最新的深水筑墩“管樁鉆孔法”。 <h3><font color="#010101"> 1954年初,武漢長江大橋經過進一步的地質勘探時,發(fā)現(xiàn)多個橋墩施工水深超過35米,接近40米,已經是沉箱施工的極限深度;根據當時蘇聯(lián)定制的沉箱施工安全規(guī)則,水深35至40米,一個沉箱工人每天只能工作2個小時,在高壓氣室內工作僅有24分鐘,靜坐在氣閘內減壓要求一個小時,再出氣閘,勞動生產定額極度低下,武漢長江大橋需要配置多套氣閘和數十個沉箱工班,空氣壓縮機、醫(yī)療氣閘、高壓水泵等數量龐大,工期大受限制。同時,橋址7號墩處又發(fā)現(xiàn)斷層,碳質頁巖加燧石,軟硬相同,斷層擠壓破碎,允許的承載力僅為0.9兆帕,沉箱尺寸加大,下沉更深。碳質頁巖還可能伴有有害氣體,造成沉箱工人中毒,因此,使得的當時沉箱施工方法面臨著極大的困難。</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這個世界在校大學生人數最多的城市,沒有幾個青年才俊沒到大橋上走上一走的!</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交巡警保證大橋的暢通與安全!</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武警戰(zhàn)士保衛(wèi)著你!</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武漢長江大橋共計8個橋墩,總長1670米,其中,主橋長1156米,共3聯(lián)9孔,每孔計算跨度為128米;左岸引橋長303米,共17孔,每孔跨度為17.2米,右岸引橋長211米,跨度共2種,分別為17.2及16.0米。大橋共2層,其中下層鐵路橋寬14.5米,上層公路橋寬22.5米,橋頭堡共7層,橋頭堡起平面尺寸為15x32米,高35米。橋上層公路人行道邊緣石間寬18米,兩側人行道寬2.25米;鐵路復線量軌道中線的間距為4.1米。</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奏支音樂給你聽!</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長江渡口,義務救援隊隨時準備著。</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老兩口在大橋的見證下,相愛相守,白頭到老!</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為了大橋夜晚更加迷人。</font></h3> 柳林江風橋影橫。<br><br> <h3><font color="#010101">一人,一橋,一江水!大江,大湖,大武漢!</font></h3> 武漢長江大橋于1955年9月1日動工興建;于1957年7月1日完成主橋合龍工程;于1957年10月15日通車運營。 <br>武漢長江大橋西起楚琴立交,上跨長江水道,東至中山路;線路全長1670米,主橋全長1156米;上層橋面為雙向四車道城市主干道,設計速度100千米/小時,下層為雙線鐵軌,設計速度160千米/小時;總投資額為1.38億人民幣。 <h3><font color="#010101">畢業(yè)季,只想再多看你一眼!</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古有大禹治水,今有天塹通途。</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公路結構與左岸引橋大致相同,公路通過長廊到達頂面,長廊外側為鋼筋混凝土連拱,內側為片石土擋土墻,其頂面有橫向鋪設的公路路面鋼筋混凝土口梁。9號橋臺和10號橋墩的一部分基礎筑于裝配式旋制鋼筋混凝土管樁上,另一部分則筑與巖層上。</font></h3> <h3> 一座城市的建筑遺產,代表著這座城的文明成就,也代表著這座城市的社會和文化歷史,是這座城市的特色和靈魂。</h3> <h3> 城市影像不僅記錄和反映著城市變化發(fā)展,同時也影響和塑造著以現(xiàn)代城市為標志的新的文化空間和社會關系,攝影從城市的充滿戲劇性的飛速變化中,獲取了一種真正意義上的存在,城市與攝影形成一種相互依賴、相互促進、相互獲取復雜活力的互動關系。</h3><h3> 城市需要影像來記錄呈現(xiàn)它自身的存在感和價值感,攝影在表現(xiàn)城市的同時也豐富了自身。攝影的觀看方式與生俱來比其他任何介質都真實,這種觀看特點決定了攝影義不容辭的負有映照城市樣貌、反映城市變遷、表達生活在城市里人的內心感受以及探索城市本質的義務,也正是這種觀看,大大滿足了我們反觀人類自身和探究人類活動的本能.<br></h3> <h3><font color="#010101"><p> 謹以此片,獻給武漢長江大橋的設計建造及守護者們,獻給來漢參加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的愛好和平的國內外友人!</p><p> 謹以此片來表達對國家藝術基金《城市影像檔案創(chuàng)作人才培養(yǎng)》項目的感激之情!</p><p> 僅以此片來向黨和國家匯報:雖然在上海的兩個月學習結束了,但是我的實踐和運用才剛剛開始,我一定不讓國家白白的培養(yǎng)我這么長時間,我要以實際行動來回報黨和國家的培養(yǎng)之情,栽培之恩!</p></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