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2019年8日12日清晨六點半,在酒店用完早餐,七點準時出發(fā),前往云臺山風景區(qū)。謝導說:景點游客很多,有時光等候景內(nèi)交通,要排隊2—3個小時,我們趁早人少進入景區(qū)可以避免久等景區(qū)巴士之苦,可以保證游覽時間。</h3><h3> 從酒店出發(fā),車行30余公里約半個小時左右的路程,就到達了云臺山景區(qū)大門入口處,這里有一個號稱亞洲第一的寬闊無比的停車場,據(jù)說能同時停放5000輛大巴。按規(guī)定,所有的外來車輛都不允許開進景區(qū),必須換乘景區(qū)內(nèi)的觀光巴士(每人20元)。</h3><h3> 我們到的當天是多云的天氣,整個云臺山籠罩在云霧繚繞之中,霧蒙蒙、陰沉沉,看來沒能趕上最佳觀賞時機,略留遺憾。</h3><h3> 云臺山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縣內(nèi),以其獨具特色的“北方巖溶地貌”、“云臺山水”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全球首批世界地質(zhì)公園名錄。云臺山以山稱奇,以水叫絕,素以“三步一泉、五步一瀑、十步一潭”而著稱,尤其是紅石峽最為著名。紅石峽原名溫盤峪,因為山體中含有大量的鐵礦石,讓山體呈現(xiàn)赤紅色,一進入紅石峽兩邊都是赤紅色的巖石,與峽谷間的水相映成趣。紅石峽是峽谷極品,集秀、幽、雄、險于一身,容泉、瀑、溪、潭于一谷,素有“盆景峽谷”的美譽。紅石峽外曠內(nèi)幽,奇景深藏,兩岸峭壁山石秀麗,仿佛鬼斧神工雕鑿而成的巨大盆景,因為這里又像名山大川的濃縮,園林專家便稱為“自然山水精品畫廊”。</h3><h3> 紅石峽峽谷最窄處只有兩三米,最寬處也不過十來米,全長兩公里左右,是單行線路景點,一進一出,不走回頭路。</h3><h3> 紅石峽特有的紅巖絕壁,是我國北方地區(qū)少有的丹霞地貌峽谷景觀。紅石峽號稱“中原第一景”,在這里可以看到14億年前震旦紀地殼運動所造成的地質(zhì)遺跡,使得其成為“縮小了的山水世界,擴大了的藝術盆景”。</h3><h3> 紅石峽的得名源于其上部雖然是石灰?guī)r,但峽谷中巖石卻是紫紅色的石英砂巖。所以在這里就不是什么喀斯特地貌了,這種紅色的峽谷在中國乃至世界也不多見。紅石峽之美不僅僅在于它的山體,更在于隨處可見的瀑布、幽潭、奇石,步步引人入勝,美景層出不窮。</h3> <h3> 謝導的安排很有道理,進入景區(qū),我們只等了兩輛就順利坐上景交大巴,前往游覽第一個景區(qū)號稱“中原第一景”——紅石峽。</h3> <h3> 紅石峽,峽谷全長約2公里,大多是下坡和平行路,正常游覽一個半小時已經(jīng)足夠,但謝導考慮到我們上了年紀,大老遠來一次實屬不易,給了二個半小時的游覽時間。他說:太行山把最美的一段就給了河南,而河南又把太行山最美的一段留在了紅石峽。你們不必趕路,只管盡情欣賞,哪怕走五步退三步,二個半小時也足夠按時到達出口。到時不要忘了——留下你的腳印,帶走你的記憶。</h3> <h3> 紅石峽不僅景色迷人,而且以它神奇的形成史種壯觀的規(guī)模聞名于世,成為世界罕見的紅色地質(zhì)公園。紅石峽像一盤色、香、味俱全的美餐,讓人回味無窮;像一首悅耳動聽的旋律,讓人心曠神怡;更像一本妙趣橫生的書,讓人浮想聯(lián)翩、百看不厭。大自然有太多的奧秘等我們?nèi)ヌ剿靼l(fā)現(xiàn),就讓我們走進大自然,走入紅石峽,去領略大自然的巧奪天工吧!</h3> <h3> 紅石峽(溫盤峪)位于子房湖南,峪內(nèi)夏日涼爽宜人,隆冬青苔卉蒔草翠,故稱溫盤峪。紅石峽,以山稱奇,以水叫絕,因峰冠雄,因峽顯幽,景色薈萃,令人神往。</h3> <h3> 谷口南端有一狹窄的峽谷稱為“一線天”,且有瀑高60余米的白龍瀑布。兩側(cè)高山聳立,恰似一個石闕,正好是云臺山的西大門。</h3> <h3> 游覽這個景點,要沿著一條彎曲的階梯路,一步一步地下到86米深的谷底,才能欣賞到深藏的奇景。素有“盆景峽谷”之美稱的紅峽谷景區(qū)集秀、幽、雄、險于一身,泉、瀑、溪、潭于一谷。</h3> <h3> 兩岸峭壁,山石秀麗,仿佛鬼斧神功雕鑿而成。明代懷慶知府徐以貞曾寫詩夸道:何年鬼斧劈層崖,鳥翼飛來一線開。斜陽在山歸意懶,不堪回首重徘徊。</h3> <h3> 整個峽谷由紅巖絕壁構成,屬北方地區(qū)少有的丹霞地貌峽谷景觀,故稱紅石峽,在這里你會贊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h3><h3><br></h3> <h3> 天然盆景林石間,玉泉飛瀑掛珠簾。步步曲徑通幽處,潭清壁紅洞中天。這是對云臺山紅石峽的描述。峽谷深86米,水澈清幽,兩岸山壁雄險挺拔,處處飛瀑,常常打濕紅石的路面,偶爾也會調(diào)皮地落入你的眼內(nèi)。</h3> <h3> 進入谷口,只見山體與山體之間只留出一道窄縫,這里澗水分切山體,從而激流而下,絕壁高聳,崔巍對峙,山體相合只留一線天地。好像泰山壓頂,時時勢勢將要墜落,令人為之擔憂,默覽大自然的神奇造化,印證了李大釗的一句名言:“絕美的風景多在奇險的山川”。</h3> <h3> 據(jù)地質(zhì)學家考證,12億年以前,這里是一片海灘,隨著當時海平面的上升與下降,本區(qū)時而沉入海底,時而露出海面。由于地殼多次的造山運動,使大海變成了高山。紅石峽是造山運動形成的斷層帶,由紫紅色的砂巖構成。由于鐵的含量不均勻,導致砂巖的色調(diào)深淺不一,形成各種美麗的圖案。崖墻下的一系列斷階,完整地體現(xiàn)了造山運動的過程,又展示了造山運動的偉大。</h3> <h3> 億萬年的滄海桑田,造就了紅石峽雙崖對峙的峽谷群。谷內(nèi)遍布億萬年以上的地質(zhì)遺跡,堪稱一部渾然天成的“地質(zhì)奇書”。四季輪轉(zhuǎn),日月交替,每年數(shù)百萬人份踏至來,只為它驚艷世界的容顏……</h3> <h3> 行走在峽谷中,不僅可以飽覽峽谷風光,還可觀賞飛瀉的瀑布。峽谷兩側(cè)的瀑布有九條之多,首龍瀑、黑龍瀑、青龍瀑、黃龍瀑、臥龍瀑、眠龍瀑、醒龍瀑、子龍瀑和游龍瀑,稱之為九龍瀑布,相傳古代為九龍棲息之地。</h3> <h3> 更奇的是峽谷深陷地表之下,谷內(nèi)空氣不能與外界大氣候正常交流,峽谷內(nèi)便形成特有的小氣候。盛夏,峪外酷暑難耐,峪內(nèi)卻一片涼意;隆冬,峪外冰天雪地,峪內(nèi)卻花紅草綠。</h3> <h3> 水很美,隨山勢扭轉(zhuǎn)起伏,縈縈與山纏綿。這里的水不知奔流了多少年,河道的巨石亦早已被磨掉了棱角,泥沙雜質(zhì)蕩然無存,這水始終清澈見底。水,果真是世上最柔軟,亦最堅硬的物體。</h3> <h3> 湖水沖下來便像珍珠一樣的撒下,空氣中彌漫著清涼的水氣,深吸一下,沁人心脾。流下來的湖水清澈如鏡,整個湖水就像一條綠色的綢帶,覆蓋在蜿蜒的山谷中,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得格外光亮。</h3> <h3> 綠樹青苔倚著紅巖,映在幽深的潭上,幽深的潭水,似乎藍的越發(fā)奪人心魂。置身谷中,好似與世隔絕,紅塵的喧囂、世俗的羈絆,全部被拋諸腦后;置身谷中,誰都不忍打破這一片幽靜,不由得心中充滿了感慨,好一個世外桃源!</h3> <h3> 它是山與水的完美結合,它是峽谷與泉水的奇妙組合。在這里奔跑的泉水一直在運動著,川流不息。山是青翠的,猶如一把精美的扇子,扇去了空氣中的污濁,而默默地躺在岸邊的石頭,則見證了這山清水秀。</h3> <h3> 抬頭向上,手指可觸巖頂,頂上嶙峋恐怖,扭頭外看,涼氣油然而生,天哪,我正站在那刀劈斧削的山體的半山腰間,頭上是氤氳的云霧,腳下是萬丈深澗,若不是身邊有鐵索欄桿,我只怕要裹足不前。</h3> <h3> 這里的水是靈動的,奔流的水遇到亂石會毫不猶豫地沖上去,濺起迷人的水花,遇到淺灘,會浩浩蕩蕩地永往直前。最主要的是,這里的水帶著一種運動、健美的靈氣,使人分外陶醉。</h3> <h3> 此刻當我們擁它入懷,再多的語言再多的描繪,都比不上初見它時的驚鴻一瞥,紅巖絕壁,怎一個奇字了得。</h3> <h3> 順著崖廊緩緩前行,峰回路轉(zhuǎn),步移景換,雄奇?zhèn)グ吨幱植环η塾鼗?、清溪幽潭之地,真像是進入水墨丹青的國畫里。</h3> <h3> 紅石峽四面環(huán)山,除了那條狹窄的走廊外,其它都是茂密的樹林。由于只有一條路可以出去,峽谷中有許多人都在欣賞那紅色的奇山怪石,遠遠望去那擁擠的人流就像一條五彩的長龍在山間蜿蜒盤旋。</h3> <h3> 紅石峽地層結構,從上至下分別是4億年前奧陶紀石灰?guī)r;4.7—5.1億年前寒武紀的石灰?guī)r,10到14億年前中元古代紫紅色石英砂巖。</h3><h3> 紅色的巖石,碧綠的潭水,白色的瀑布,風聲交錯著水聲,北方地區(qū)少有的丹霞地貌峽谷景觀,集泉、瀑、溪、潭、澗諸景于一谷,融雄、險、奇、幽、秀諸美于一體,巖石上的痕跡,訴說著從前的歲月……</h3><h3><br></h3> <h3> 據(jù)說日出日落之時,這里霞光萬道,金色的陽光使紅色更加鮮艷、壯麗,可惜的是到云臺山我們只有一天時間,明天一早還要趕往山西,所以日出日落的壯觀都無法見到,只能想象一番。</h3> <h3> 站在半山腰的石棧道上,舉目四顧,前方是望不到盡頭的幽幽峽谷,兩邊是逼仄的山崖,那山崖通體泛紅,很多地方巖石從泥土里冒了出來,像紅褐色的重疊的書,這就是所謂的斷層巖了。在不知多久以前的地殼運動中,這座山從海里鉆了出來,被海水所傷,到處是斷肢殘腿,卻成全了今日之險、之奇。</h3> <h3> 不知是誰把細小的水珠用針線串起來,懸掛于翠綠的苔蘚上,又一松手,輕輕散落潭中,形成一道道水晶珠串,酷似水簾,不由人想起孫悟空的洞天福地——水簾洞的水簾了。紅石峽的水是那么清涼,一絲絲滲入心底。</h3> <h3> 走在這嵌入巨石中的棧道,伸手就能觸及這里的紅色石英砂巖,厚度達150余米的丹崖斷墻和高懸于丹崖斷墻之上的碧水丹峽,它們構成了紅石峽巖石的主體,這些都是在14—10億年前后的濱海沙灘環(huán)境下形成的線狀峽谷。</h3> <h3> 峽谷內(nèi),瀑泉飛瀉,溪潭珠串。漫步在崖壁棧道,使你盡可領略丹崖、碧水、藍天構成的一幅經(jīng)典畫卷,還可欣賞砂巖層內(nèi)的交錯層理、層面波痕、龜裂構造等豐富的沉淀遺跡。此時你會不由的感慨:人生是如何渺小。</h3> <h3> 一塊巨石,石面很平,經(jīng)過多年沖刷,石頭中間凹陷下去,水砸在上面,又向四處飛濺,恰似盛開的一朵碩大的水中雪蓮。這是大自然的完美結合,真可謂巧奪天工,無以倫比。<br></h3> <h3> 出峽谷,已站在一大壩之上,高峽見平湖。路標告訴我,這就是子房湖。子房湖又叫“平湖”。因漢代張良(字子房)曾站在溝谷西側(cè)的山峰上,日夜操練兵馬,幫助劉邦成就大業(yè)后又隱退到此而得名。湖水面積1500畝,長約4公里。蒼翠的山,墨綠的水,相依相偎,展現(xiàn)出一幅壯闊波瀾之景。</h3> <h3> 時間猶如滄海一粟,留給我這匆匆過客的是抹不去的記憶,說不出的眷戀,講不盡的歡愉。人們都說來到云臺山,春賞山花,夏看山水,秋觀紅葉,冬覽冰掛,紅石峽一年四季風景如畫。</h3><h3> 回首凝望,云臺山?jīng)]有泰山的雄,沒有華山的險,沒有黃山的奇,沒有峨嵋的秀,但我卻覺得云臺山集中了這些山的靈秀與霸氣。總覺得與實景相比,我的描述顯得蒼白無力。因為它本身就是一種深邃的美。那種美即使隔了多少年代還是一樣的清晰,它仿佛包容了整個世界,而世界是無需修飾的,就如同美的本身。</h3><h3> 匆匆中就像一朵浮云,真想留下些什么??删拖笤婆_山景區(qū)的宣傳語說的那樣:什么也不要留下,只留下你的腳?。皇裁匆膊灰獛ё?,只帶走你美好的記憶。</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