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font color="#39b54a">這是家父23歲時風華正茂的英帥照。</font></b></h1> <h1><b>每次看到家父畢寶忱獨創(chuàng)的那"聳肩露峰"、雄渾厚重、陽剛大氣、極具視覺沖擊力的"畢體書法"都會情不自禁地用手指摹描,每次摹描那優(yōu)揚頓挫、極具韻律感的一筆一劃,腦海里總會跳出魯迅先生那段妙論:“中國書法——它不是詩卻有詩的韻味,它不是畫卻有畫的美感,它不是舞卻有舞的節(jié)奏,它不是歌卻有歌的旋律?!边@絕不是牽強溢美的附庸貼聯(lián)!“畢體書法"絕對有資格用魯迅這句話來形容!因為“畢體書法"特強的美感沖擊力,極易使第一眼見到的人立即聯(lián)想到"詩的韻味、畫的美感、舞的節(jié)奏、歌的旋律"一一這就是人人本能皆有的愛美之心,"畢體書法"能喚醒人們的審美意識!</b></h1><h3><b>
</b></h3><h1> </h1> <p><b style="font-size: 20px;">這是家父48歲時,即文革前拍的照片。這張照片是山東表弟張松英在我主編的《墨海一生一一畢寶忱書法集》即將付鋅時提供的,拿到家父一幀如此端莊鄭重的中年照,當然是喜出望外!因為全家翻箱倒柜竟找不出一張家父象樣的照片!窮日子過了二十多年全家己毫無照相心情!張松英講是山東老家人特意向二三十年沒回故鄉(xiāng)的老爹要照片,家父才特意去照相館照的。</b></p><h1><b style="font-size: 20px;">從照片上看,家父的確象個大書法家!但家父生不逢時呀!他寫了一手好字,卻沒有任何級別書法家的頭銜,也沒有任何書法作品的署名,甚至也沒有更多人知道他會寫毛筆字。因為他生活的那個時代沒有書法家這個稱謂,沒有書法家協(xié)會這個組織,最要命的那是一個"知識越多越反動","知識分子是臭老九“,絕不允許追求個人名利思想的知識分子不斷改造時代。記得,以毛筆為生的老爹從不敢宣揚自己會寫書法,好象會寫書法是一種"罪過“!所以家父常自詡為"寫字工人",因為那時工人階級吃香呀!</b></h1><p><br></p> <h1><b>家父是一位活在自己的書法世界里、活在自己的墨海藝術里、活了整整一輩子的老一代書法家。他用60多年的辛勤筆耕為后人留下了一筆獨特的書法遺產(chǎn),為無數(shù)見過“畢體書法“的人留下了一個獨特的難忘的文化記憶,為中國書法藝術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留下了自己獨特的一頁,為哈爾濱市、黑龍江省的文化建設做出了獨家的不可替代的文化貢獻!</b></h1> <h1><b>這張是家父晚年的工作照,他不是在練字,而是一筆筆將客戶所要字寫在薄白紙上,其他員工再將字模制粘貼到牌匾錦旗標牌上。家父就是這樣以"無日不臨池"的書法精神寫了60多年書法,並苦磨苦創(chuàng)出獨一無二的"畢體書法“。“畢體書法”是畢寶忱在長年揮毫潑墨中破除迷信、大膽創(chuàng)新,對流傳2200多年的墨書漢字從審美角度上進行的一次美觀改革,即用活毛筆的各種筆鋒對行書楷書從運筆方式上進行改變:他不尊古訓、大膽逆行,將前輩大家要求的忌生圭角、圓潤藏鋒給改了!在“橫折”和“豎鉤”的使轉(zhuǎn)提按上別出心裁、大膽出新、化害為美,運筆方式是:橫末突提筆換向、向上按筆出鋒、再換向左下回筆出鋒,一肩出雙峰,雙峰凸現(xiàn)形成聳肩露峰壯美之肩。豎末突提筆換向、向右下按筆生峰,再回筆向左斜行上提出鋒,形成美足之峰?!皺M折“十”豎鉤”的大膽改革,形成了方塊漢字右部模樣的大改變,將千年圓肩圓腳的行楷書法改成了聳肩露峰、頓足出鋒,又因聳肩頓足皆露峰的特征要求,必須加粗加重“豎畫”這一筆,于是出現(xiàn)了左細右粗、右向取勢的結(jié)字特征。同時又因畢寶忱的改革是要求各種筆畫能出峰出楞的盡量出峰成楞,如“斜捺”的抬踵出峰、“點畫”的雙出峰、“走之”末端的上挑出峰、甚至有的橫末和捺尾頓筆既出鋒又成楞等雄強峰脊體態(tài),自然而然形成了刀砍斧削、金鉤鐵劃、陽剛厚重、蒼勁大氣的豪放形書法風格,同時也將老祖宗傳下來的圓肩圓腳的行楷書法改成聳肩露峰、棱角鮮明的新方頭方腳模樣,這是一種耳目一新的美的改革一一這就是畢寶忱獨創(chuàng)的畢體書法!</b></h1><h1><b>?力求全面出鋒出楞從古至今都屬書法禁忌,二千多年肯定有人大膽嘗試突破,但落筆就出犬牙交錯的尖利圭角,所以古今書法大家一律要求折拐時運筆圓滑、書體圓潤。而畢寶忱則大膽逆行,敢在"丑書害筆"上動刀下筆,真的是破除千年迷信了!但家父是如何把圭角變成美峰美楞,肯定不僅千錘百練,應該是萬錘億練!才化丑為美的,才獨成一體的。</b></h1><h1><b>因為畢體書法的特殊的結(jié)字結(jié)構,于是形成與眾不同的“內(nèi)行外行都叫好”的特殊美、形成特殊的鮮明的個性風格、特殊的神韻品味,所以畢體書法特別好認,熟悉畢體書法的人都能在百幅千幅書法中一眼認出:這就是畢體書法。 隨著毛筆的毫尖側(cè)鋒在白紙上一起一頓一揚一收,猶如琴瑟彈撥,悠揚頓挫充滿韻律樂感的書寫,整個方塊字因聳肩頓足皆出鋒,就象刀砍斧削、金鉤鐵劃般頓顯厚重剛勁、大氣磅礴,極具美感視覺沖擊力一一家父畢寶忱獨創(chuàng)的、常自以為豪的新書法體式——“行楷帶峰”的“畢體書法”影響了我的一生。</b></h1><p><br></p> <h1><b>畢體書法的楷書,寫得厚重沉穩(wěn),從容不迫!</b></h1> <h1><b>畢體書法的行書,寫得凝煉飄逸,奔放陽剛!</b></h1> <h1><b>雄厚蒼勁、陽剛大氣的"哈爾濱"這仨字是畢體書法的精華,據(jù)說曾用于哈爾濱火車站,但至今沒找到圖片證據(jù)。但看過這仨字的無論是內(nèi)行外行都一律叫好,一律喊美,這倒毫無爭議,因為誰都無法抗拒那極強的美感沖擊力!可以毫不客氣地說:"哈爾濱“這仨字目前尚無出其右者!吉林大學東北亞國際關系學院博導黃定天教授看了此美篇后,一眼看中這仨字並發(fā)微信特意讓人轉(zhuǎn)告我:"繁體的哈爾濱三個大字空前絕后,無人能超越!“這是迄今為止最有力、最到位、最震撼人心的評價!但,好字卻鎖在深閨無人識呀!目前,哈爾濱所有標志性地標地物、或是需標明哈爾濱地域概念的重大活動都沒用上這仨字!這無疑是哈爾濱的文化遺憾!</b></h1> <h1><b>家父對“畢體書法"特點的總結(jié)就兩個字:“受看”,這“受看”就是極具視覺美感,最適合用于被大眾欣賞的公共場所。所以家父的書法在上個世紀五十至九十年代很受歡迎,"畢體書法“在黑龍江省、尤其是哈爾濱市無所不在、舉目皆是:運動會上有家父書寫的校旗、廠旗、橫幅、過街旗,政府機關、各企事業(yè)單位、大中小學校召開的表彰大會上,有家父書寫的會標、錦旗、獎狀、授帶;尤其是哈爾濱每逢重大節(jié)日重大慶典,那大街小巷,會場內(nèi)外都能看到家父寫的橫幅標語、政治口號。最重要的是極重“臉面廣告”效應的牌匾更是“畢書”紛現(xiàn),那些年代哈爾濱市至少有數(shù)百上千家政府機關、企業(yè)、學校、飯店、商店、醫(yī)院等許多耳熟能詳?shù)呐曝沂怯杉腋笇懙?,比如:火車站樓頂上的“哈爾濱”、“黑龍江省公安廳”、“黑龍江省高級人民法院”、“黑龍江省高級人民檢察院”、“黑龍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黑龍江省供銷合作社”、中央大街上的“婦女兒童用品商店”、“松花江旅社”、“哈爾濱攝影社”...五十歲以上的哈爾濱人看到這,都會恍然大悟似的感概:這么多熟悉的牌匾都是畢寶忱寫的呀!這還真是第一次聽說呢!的確,我們做兒女的再不出來指定,家父一生的無名奉獻豈不成了永久無人知曉的歷史沉案!</b></h1><h1><br></h1> <h1><b><font color="#39b54a">這是家父二十多歲時頗有報負的年輕照。</font></b></h1> <h1><b>還有一塊牌匾最著名:記得“文革”期間我每天從家到學校,即從東風街去哈三中,我最愿意繞個小彎兒走12道街,這樣我就可以站在哈爾濱市人民政府門前,久久欣賞新?lián)Q上父親寫的牌匾“哈爾濱民兵獨立師”,眼睛摹描著那金鉤鐵劃、刀削斧鑿、斬釘截鐵的八個遒勁大字——我真想向所有路人炫耀:"這是我爸爸寫的!"一種自豪感油然升起、熱流全身、激情難抑。記得,當年的哈爾濱市革委會主任石青在文革那么亂的情境下還接見了家父,贈送了一個本一只筆,還夸贊說:"畢師傅這個匾寫得好呀!“可惜!"哈爾濱民兵獨立師"這八個大字牌匾至今沒有下落,舊照片也沒見著!翻遍了省市圖書館也蹤跡全無!誰能解我多年之苦苦尋找?誰家箱底有此匾舊照?請發(fā)給我,我愿回贈你我的三幅書法如何?這頁稿紙上的幾塊牌匾是家父后來順手寫之,當然沒有專寫時那樣入木三分,但神韻仍在,功力深厚,倍感親近!</b></h1><h1><br></h1> <h1><b><font color="#39b54a">家父就在這個小小的工藝美術廠里寫了一輩子字。</font></b></h1> <h1><b>當年,家父所在的哈爾濱工藝美術制品廠當然懂得“畢書”的市場號召力,尤其是用戶多年來直接點名要“畢體”字,甚至還出現(xiàn)過用戶退貨要求換“畢書”的尷尬事,美術廠領導既算是順應市場也算是巧做廣告,以畢師傅近視寫字需光線為由,將家父安排在臨街大櫥窗前工作。于是哈爾濱地段街上出現(xiàn)了一道延續(xù)多年的奇特風景:家父在窗內(nèi)揮毫潑墨,窗外經(jīng)常圍了一堆人在欣賞,常有夸贊者喊出聲來:“好字!好書法!”當然,“畢體書法“在民間百姓里更是大受歡迎,求字的人常常堵家門。其中最受歡迎的還是那個“囍”字,他寫的“囍”字大方俊秀、喜氣洋洋特別受看,能給新婚家居增添不少喜氣,給新婚大典抬升不少格調(diào),于是不管多遠多近,無論認不認識,都來討“囍”。父親則一律笑嘻嘻地當場就寫、分文不取。腦子活絡的年輕人竟把“畢體”“囍”字刻成模子翻印許多,在透籠街市場上熱賣;還有不少有生意腦瓜的人,把“畢體”字當成自家錦旗店的主打產(chǎn)品;甚至更具眼光的生意人把“畢體”字長年販賣到大慶、伊春、牡丹江、加格達奇等全省各地。從六七十年代開始,賺錢效應帶來的另一個正面作用就是:靜悄悄地把“畢體書法”不知不覺地廣泛傳播到了全省各地。</b></h1><h1><b> </b></h1> <h1><b><font color="#39b54a">冬天的老哈爾濱照,在凜冽寒風中家父佇立在馬路上。</font></b></h1> <h1><b><font color="#39b54a">這應該是文革后冬天,家父走在中央大街上。</font></b></h1> <h1><b>1989年71歲的家父走了,但他的“畢體書法“藝術沒有走!他為子孫后人留下了一筆獨特的書法遺產(chǎn),他為見過“畢體書法“的無數(shù)人和哈爾濱這座城留下了一份獨特的難忘的文化記憶,他為中國書法藝術發(fā)展史留下了自己獨有的一頁。最重要的是家父的書法精神相當精彩地留了下來,那就是:對最圣潔的書法藝術寧窮一輩子也絲毫不敢褻瀆那一生的癡愛,窮寫六十多年從不停筆那一生的癡守,甘愿為此生最愛的書法吃盡千辛萬苦那一生的癡獻!</b></h1> <h3><b>
</b></h3><h1><b>但,家父可以說是人不逢時,他的書法更不逢時!他如果活在崇尚文化藝術的現(xiàn)在,他早就是風風光光的一流書法大家,應該不會愁吃愁穿愁住,可他偏逢“知識越多越反動”“狠斗個人名利思想”的"臭老九"必須不斷改造的文化荒漠時代,他的“畢體書法“只能是“明珠暗投無人識”了,他也只能用一支毛筆苦苦支撐著自己和全家人的衣食住行、酸咸苦辣。他從五十年代起直到終老一直蝸伏在一個以制作錦旗標牌為主業(yè)的小小美術廠里,靠寫字謀生。從我記事起至改革開放,父親月薪30多年不變僅66.8元,卻養(yǎng)活著上有老下有小的八口之家,80多歲的老母和5個嗷嗷待脯的孩子,每人每月平均8.35元,最初全家擠在一個只有小天窗的三角形偏廈子里,后來又擠在昏暗潮濕終年積水的地下室里,日子過得極其艱難。 家里窮到常常揭不開鍋一天只吃兩頓、常常玉米面粥摻野菜樹葉充饑、更常年舉債度日,窮到東風街29號院公認全院“最窮的一家”!</b></h1> <h1><b>家里窮到這樣,家父好象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我從小到大對老爹的印象只有四個字:天天就知道“寫字”和“喝酒”。老爹從早到晚、甚至到深夜就是埋下頭、提起筆、蘸飽墨,寫寫寫……稍有點空閑就瞇著眼、端起酒盅、悶著頭,喝喝喝……好像完全不理會家里窮餓潦倒的窘?jīng)r,更令人不解的是,己經(jīng)窮到這個地步了,老爹給別人寫字卻堅決不收錢,更令人生氣的是:幾次家人提出要收點潤筆費時,都遭到老爹的嚴厲呵斥,甚至有幾次求字人自己提出要給點潤筆費時,也都遭到老爹的堅決拒絕。這不是地地道道的“傻愚笨”嗎!全家人對老爹完全不理解,甚至都有些怨恨。</b></h1> <h1><b>小時候的我在心里也常埋怨老爹:尤其是看到哈爾濱這座洋城大商店柜臺里的俄式列巴圈、俄式紅腸、俄式格瓦斯飲料……那濃濃的香味誘人直流口水,我整個童少年從未嘗過一口,也知道這是有錢有權人的奢侈品,更知道自己無權嘗,于是從此再也不進大商店一步。上中學時帶午飯,許多高干子弟的飯盒一打開:嚇!蒜苔炒肉、雞蛋炒飯、紅腸面包……香溢滿室,我趕緊捧著自己的窩頭咸菜躲在校園大樹下默默吃,心里涌起一絲淡淡的怨:老爹是個只會寫字不會賺錢的“窮秀才”。</b></h1> <h1><b>有一件事深深刺痛了家父的心!他開始對自己對家境對書法做出一點有限讓步了。那是在餓死許多人的“三年大饑荒”全民挨餓年代,全家人甜菜渣子都供不上了,已瀕臨餓死的邊緣了!只會寫字的老爹被逼急眼了,拽著極不情愿的我徒步幾小時到市郊城高子農(nóng)村去溜土豆。高度近視的老爹大哈著腰,用小鏟子在農(nóng)民已溜過多少遍的土里翻找,當時正任工程小學大隊長的我覺得這是極丟人的一件事,但父命難違、餓勁更難忍,只得跟在老爹后面,像做賊似的一壟壟一片片翻找了大半天,終于挖出小半袋子土豆,可以夠全家改善好幾天伙食了。老爹露出了久違的笑容,可這時突然跑出來兩個埋伏了許久的黑臉大漢,一把奪下老爹肩上的面袋子,揮拳大吼道:“這是我們公社的地!你們敢偷公社的集體財產(chǎn)!”秀才遇到了兵,老爹嚇得連連道歉,灰溜溜地往家跑,連面袋子、小鏟子都不敢要。從此他再也不敢有此類非分之想了,從此他更是一言不發(fā)地寫寫,悶聲不語地喝喝…但為了活命,老爹終于開始對書法收潤格做了極不情愿的調(diào)整:從一律不收費到收一點點就行。</b></h1> <h1><b><font color="#39b54a">家父老了,六十歲照。面對生活重壓,露出一絲苦笑。</font></b></h1> <h1><b>家父被逼改革的第二招就是:書法收一點點潤筆費。對家父的小小改革鄰居私下嘲笑:“畢叔不會經(jīng)營,這一手好字如果在我手里,早就吃香的喝辣的了?!钡拇_,老爹不懂經(jīng)營,甚至從沒想過經(jīng)營自己的字。每天下班后到家求字的人經(jīng)常是絡繹不絕、堵門難進,可他有求必寫、從不談報酬,還竟然慷慨到:凡不是做買賣的一律不收費,凡是做買賣的寫后憑賞,扔下塊把毛錢或送瓶“一元糠麩”酒,他就很知足。即使是靠“畢書”字做生意的也只收極低的辛苦費。一個年輕人看到“畢體書法“很大的市場價值,決定在大慶市、肇東縣開辦以“畢體書法“為主體字的錦旗店,家父明知這是完全以“畢書”為盈利手段的生意,卻大度地讓對方開價,對方怯怯地低開:一個字5分錢。沒想到父親竟?jié)M口答應。于是父親每天在昏暗的燈光下伏案疾書幾十上百個字,可要湊足常用字要連寫幾個月。妹妹實在看不下去,要年輕人提高到一字一角錢,可沒等自知理虧的年輕人回話,家父先不干了,他向女兒大吼:“不許這樣說話!這個價不要變了!”</b></h1> <h3></h3><h1><b>到八十年代初,社會各界紛紛漲工資,可美術廠本小利薄一直不給大家漲,員工們意見紛紛,借家父的名頭喊冤:誰不長也得給功勞最大的畢師傅長呀!老爹也窩了一肚子火病在床上。幾位領導這下慌了神,齊刷刷來到家里看望老爹,表達歉意,試探著征求老爹意見:“廠里研究想給畢師傅月薪增加一百塊,你看行不行?”不料父親竟大聲反對:“不行!"廠領導全慌了神,老爹后面還有一句"不用一百!五十就行!”</b></h1><h1><b>這就是父親!這就是最真實的父親!</b></h1><h1><b> </b></h1> <h1><b>現(xiàn)在回想起貫穿老爹一生的兩大奢好:“寫字”和“喝酒”,我漸漸地理解了他的全部苦悶苦衷,更深深地理解了家父當年許許多多的“傻”“愚”“笨”:家父就是一個生活在社會最底層最普通的知識分子,他的一支毛筆承受不了、也無力改變自己眼前無窮無盡、無解無改的各種生存難題。他不懂經(jīng)營、不會交易,甚至恥于用自己酷愛的書法藝術去交換什么。他除了可憐的薪水之外,沒有地位、沒有成就、沒有榮譽,即便是寫了哈爾濱市政府和哈爾濱火車站的牌匾,也還是默默無名照樣貧窮,而現(xiàn)實生活卻又讓他身經(jīng)目睹了那么多令人膽戰(zhàn)心驚的政治運動,苦挨過大饑荒大饑餓,長年身受那么多貧困瑣事的煩憂苦痛,這一切壓得他只能在書法里尋找自己,只能在喝酒時麻醉自己了。</b></h1> <h1><b><font color="#39b54a">被生活重擔壓得一愁莫展的家父,平時就這個神態(tài),可一提筆來那精神頭就全來了一一書法是他活下來的魂!</font></b></h1> <h1><b>當我今天也癡迷上書法時,我才完全理解了:書法是家父的全部世界、是他的生命寄托、是他心目中最神圣、最純潔、絕不允許有絲毫褻瀆的圣物!回想起老爹無論春夏秋冬天天在單位里揮毫,回家又接著潑墨那種無怨無悔的韌勁;為完成臨時急活兒經(jīng)常挑燈披衣、深夜揮毫,即使臥病在床也像戰(zhàn)士聽到?jīng)_鋒號似的翻身下地、提筆上陣,那種一往無前的犟勁;一提起筆就旁若無人、忘掉一切,凝目聚神、運足全力,顆顆汗珠順頰而下的那種癡勁;不為錢多錢少而寫字,甚至不為有錢沒錢而提筆,那種一心為書法藝術的愚勁…我終于明白了:寫字時父親的內(nèi)心是極快樂的!他心里的話應該是:“有那么多人賞識我的書法,這就是最大的成就!”“我的書法能傳播到全省各地,這就是最大的價值!”他享受這種快樂!他希望“醉”在這種快樂里!他心目中書法大于一切!甚至大于他自己!其余的一切都不重要了,什么錢多錢少、什么有錢沒錢都不值一提——現(xiàn)在來評價:這是一個真正書法藝術家的最寶貴最難得的藝術操守!而當時看老爹,他就是一個地地道道的癡迷于紙墨筆硯、癡醉于書法藝術、只要一拿起毛筆,就一下子躲進字里,從眼到心到整個人全化在字里了,為了書法而完全不顧一切的“書癡”。“書癡”兩個字最真實地貫穿了他的一生! </b></h1> <h1><b>家父另一大奢好就是飲酒。何以解憂唯有杜康,何處有樂唯有書法,這是老爹“醉”在快樂中的兩個最好方式。對于老爹來說喝酒是一種麻醉,寫字也是一種麻醉,而且是他另一種更愿意的麻醉,他一定是十分愿意醉在自己的世界里,醉在自己的書法藝術里,因為現(xiàn)實全是苦難,而書法藝術里有他的創(chuàng)新快樂、有被人求的滿足感、有被眾人夸贊的成就感——這些心理感覺是當時所有人,甚至連家人也讀不懂的一種苦衷。于是家父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寫字、喝酒,醉在酒里、醉在書法里、醉在自己的世界里。"醉"一一是忘掉眼前一切苦難、躲進忘憂鄉(xiāng)的最快捷途經(jīng),“醉”——是那個時代普通老百姓最普遍、最簡單、最無奈的躲避、麻醉和自慰。</b></h1> <h1><b><font color="#39b54a">家父也有孫孫繞膝時,那是他短暫的幸福!</font></b></h1> <h1><b>那個年頭大家都在為活下去而拼命,誰也想不到書法將來會火起來。那時我也動了把家父的墨寶留下一些的念頭,但那也只是因為老爹的字好看,那么多人求字,我們也留下點作個紀念,並沒有收藏的意識,更不敢想將來會出書。但怎樣讓勞累一天的老爹提起精神來呢?我和弟弟國昌都想到了老爹愛喝的白酒。那是1974年我和國昌都帶著兵團北大荒的“小燒”白酒回家上貢,求父親給寫字帖。老爹當年56歲正年富力強,喝上二兩后立即精神大振,寫唐詩時也許是酒助豪情、墨興大發(fā),筆走龍蛇縱情揮灑,常常是一首詩寫完楷書又寫行書,興猶未盡再寫草書,所以老爹的唐詩部分寫得最好。寫我的《旅途詩草》旅游詩時,因本子太小,32開尺幅所限,毛筆甩不開架兒,但老爹憑其深厚的書法功力卻也寫得輕快優(yōu)美、收放自如,尤其是老爹應我之求寫下4幀豎幅書法,這是全書唯一的珍貴的豎幅書法。家父寫的更多的字,是他心中所想、所思、所掛念的,筆隨心行、信馬由韁。比如寫我們下鄉(xiāng)的地方,寫我們的工作內(nèi)容,以及當時最流行最熱門的詞匯。真是想到哪寫到哪,想到誰寫誰。字里行間都浸潤著他的思念、他的情感、他的掛牽。正因為是自由發(fā)揮、信筆揮墨,爸爸這些字都顯得揮灑自如、從容不迫、瀟灑酣暢、大氣豪邁,盡顯“畢體書法"之獨特、之美妙、之陽剛、之大氣!就這樣有意無意間留下了“畢體書法"中為數(shù)不多卻最彌足珍貴的墨寶,正因此才有今天這部書的主體部分。</b></h1> <h1><b>我的兵團戰(zhàn)友李庭慰多次講起家父的一個書法故事:有一年,老爹送我和幾個兵團戰(zhàn)友回嘉蔭獨立一團,吃過晚飯從道里東風街往火車站走,老爹承受不了五個孩子四個下鄉(xiāng)的悲慘現(xiàn)實,一路低著頭老淚縱橫,送呀送呀一直送到兩千米之外的哈爾濱火車站,氣氛太壓抑了!李庭慰想打破這悲涼僵局,突然指著火車站屋頂上“哈爾濱”三個大字喊道:“畢叔!你看——你寫的站名多好看!”老爹抬起淚眼看著自己寫的三個大字竟破涕為笑?!肮枮I”三個大字下天天人流熙攘,雖有萬萬千千人曾仰頭看過,卻極少有人知道這是“畢寶忱寫的”!五六十年代、七八十年代,在哈爾濱大街小巷中穿行,還經(jīng)??梢钥吹绞∈袡C關、商店學校、文化娛樂場所懸掛著“畢體書法“的牌匾,無人統(tǒng)計過但上千塊總有了,在四十余年的時間跨度上,“畢書”早已經(jīng)成了哈爾濱市大街上的一道風景線。但在那個“嚴禁追求個人名利”"一切姓公"的愚昧年代,“畢寶忱”這三個字從來沒有公開亮過相。當時只關心政治運動的人們壓根兒也不會問:這么好看的字是誰寫的?再后來,“畢體書法"牌匾竟隨著改革開放、城市改造的極速變化而一塊不剩、一無所留,即使在民間能留下幾張和牌匾留念的老照片,人們也絕不會去想這牌匾的書法作者?!爱厡毘馈边@三個字和他的“畢體書法”就這樣在這座城市被快速地消失了、遺忘了、乃至無影無蹤了…</b></h1> <h1><b>1997年初,我?guī)е系膬杀咀痔舷律钲诙ň印T谀媳蔽幕牟粩啾容^觀摩中,在利用記者身份走遍中國的文化朝拜中,我仰視拜讀了中華幾千年許許多多絕頂精湛的好書法,也許是孤陋寡聞,竟從未發(fā)現(xiàn)有“行楷帶峰”的書法體式,心中暗暗升起一絲敬意和些許快感:“畢體書法"是獨特的!是家父的首創(chuàng)!后來文化大發(fā)展了,書法時髦了,泥沙俱下了。我這個干了一輩子新聞的老記者也常被邀參加過無數(shù)書畫筆會,卻從不敢出手下筆,因為我心中始終有一個高水準的參照系一一家父的"畢體書法“,我自認筆拙字丑不敢褻瀆老父親的名號??稍倏纯囱矍暗倪@些筆會:確有一些寫的真好的,也有許多自以為好的,還有不少寫的是"丑書"卻以丑為美的,更有一些是高高在上卻一塌糊涂的“官書”,令人惡心的是有不少人毫無顧忌地捧臭腳夸“官書”贊"丑書",夸得我都臉紅,甚至不敢聽。經(jīng)過無數(shù)次這樣的比較,我漸漸地意識到家父的字是一流的,是現(xiàn)在有一些書法家不能比肩的,既使用當下的書法藝術標準去衡量,家父也應該是老一代國家級一流書法家。一流書法家無論于私于公都不應該被埋沒被無名,于是我在心中漸生一念:何不把家父的“畢體書法"作品拿出來讓世人見識見識,讓現(xiàn)在萬千書法愛好者以及許多熱衷于揮毫表演的書法家們認識一下:什么是既有深厚書法功力又有美感沖擊力的"畢體書法"!的確,家父畢寶忱的"畢體書法"應該是現(xiàn)在許多人的臨摹字帖!甚至應該被當下許許多多書法家仰視!</b></h1><h1><b> </b></h1> <h1><b>再后來,水寫布出來了,我竟一連買了十幾次,給自己買、給朋友買、給哈爾濱親人買。2012年夏回哈兄妹五家聚會時,我提議五兄妹都在水寫布上寫幾個字試筆。我寫的是:畢寶忱“畢體書法“研討會。寫后我鄭重其事充滿感情地說:“爸爸留下的‘畢體書法'是留給畢氏子孫的一筆文化財富,做兒女的沒有理由也不應該不繼承這筆遺產(chǎn)。我送給每家的水寫布,就是希望家家更多地練書法,不僅自己帶頭練,更重要的是要督促兒孫練。希望能把‘畢體書法'傳下去,尤其是要把爸爸一生癡愛書法的中國書法精神一代一代傳下去,變成畢氏后人的人生態(tài)度?!? 在回深圳南下列車的36小時里,我細細觀看相機里珍藏的“畢體書法“字帖,一幅幅一幀幀,爸爸提筆潑墨、伏案疾書的神態(tài)疊印在書法圖片上。突然,腦中電光雷閃似地蹦出一個極其堅定的念頭:搶救!出書!到時候了!再不搶救我們將無顏面對九泉之下墨海一生的父親!再不出書,如此優(yōu)秀的“畢體書法"將中斷在我們這一輩手中!那豈不遭畢氏后人扼腕痛惜甚至指背責罵!我立即向兄妹四人發(fā)出倡議:立即動手!我主編,兄妹五人集體盡孝,給爸爸出一本書法集!</b></h1> <h1><b>但《墨海一生一一畢寶忱書法集》這本書的“搶救”實在是太晚了:父親的生前好友同事已大都作古,小美術廠早已不知所蹤。父親人見人夸的鋼筆字竟一無所留,最令人遺憾的是:父親四十年間寫的最能看出“畢體”水平之高的上千塊牌匾竟一塊也找不著,就連“畢寶忱”他自己寫得名字也沒找到。撒大網(wǎng)找,只在他的學生李增基處找到一本八十年代他晚年寫的字帖和若干散書碎字。只能“可湯下面”了,我們已無法選擇!好在這本書集納的書法作品大多是父親年富力強時的瀟灑力作,有的是在美術廠的工作之作,也有少量的年老體弱時的勉強之書。于是這本書就成了“搶救”不完全成功的、不能完整代表“畢體書法"藝術最高水品的、頗有些遺憾的畢寶忱書法藝術作品,但它畢竟記錄、整理、再現(xiàn)了父親最精彩的許多“畢體書法"作品和“墨海一生”的書法精神,畢竟沒有辜負父親一生“癡書”的苦苦努力,畢竟沒有讓“畢體”“畢書”散逸消失在我們這一代手中。我們終于為一生“癡忠書法”的父親總結(jié)了一次!我們終于以書籍出版的方式為“畢體書法“作了一次歷史性記載!我們終于將父親對中國書法藝術的獨特貢獻告訴了世人!我們很欣慰。</b></h1> <h1><b>為了讓更多熱愛中國書法的人欣賞分享“畢體書法"的藝術美,我在主編出版《墨海一生一一畢寶忱書法集》之后,立即于2013年10月8日始在新浪微博上以"畢姥爺?shù)膰?quot;的名義展示“畢體書法"一日一字。近七年來共有200多萬人次點擊瀏覽,有各行各業(yè)無數(shù)名人明星光臨,其中澳大利亞總理陸克文、英國首相卡梅倫、印度總理默迪的光顧瀏覽讓我倍感榮幸!但這幾年手機媒體的高速發(fā)展,尤其是微信傳播令傳統(tǒng)的傳播范圍、傳播速度、傳播模式都大大地相形見絀了!朋友們再三催促趕快出電子版的"畢體書法集“,大家好齊心協(xié)力地幫助轉(zhuǎn)發(fā),于是就誕生了這部手機版《癡到最后不回頭一一畢寶忱書法集》《陽剛大氣、渾厚豪放、極具美感的畢體書法一一畢寶忱書法故事》《畢國順拜托了》等美篇以及將來出版的《畢體書法字帖》。</b></h1> <h1><b><font color="#39b54a">家父65歲照,精神頭己大不如過去了。</font></b></h1> <h1><b>在這部家父書法集的美篇結(jié)尾處,我還想替家父說兩句話:家父生活在自己的書法世界里,快樂在自己的墨海藝術里,癡醉在自己創(chuàng)造的“畢體”“畢書”中,活了一輩子!癡了一輩子!醉了一輩子!活得好苦、好累、好無奈!但也肯定是好快活、好享受、好知足!因為,他畢竟為子孫留下了精彩的“畢體書法",畢竟為后人留下了一段更精彩的中國書法精神!</b></h1><h1><b>還有兩句:中國書法是中華文明的核心密碼,是中華五千年漢字的生命DNA。中國是這個地球上唯一的古文明綿延五千年而不曾中斷的國家,其核心秘密就是因為有中國書法那極強的文化凝聚力,和從古至今萬萬億億象畢寶忱這樣普普通通卻對中國書法癡忠不渝的“書癡”,他們用中國書法這個最佳載體把中華文明一代一代傳承下來,又一代一代延續(xù)下去!</b></h1><h1><b>如果將中國書法升華到一個民族的最高歷史層面,完全可以這樣說:書法不滅,中國不亡!書法一滅,中國必亡!</b></h1> <h1><b><font color="#ed2308">如果將中國書法升華到一個民族的最高歷史層面,完全可以這樣說:書法不滅,中國不亡!書法一滅,中國必亡! </font></b></h1><h1><b><font color="#ed2308"> </font></b></h1> <h1><b>為了保護好"畢體書法“的知識產(chǎn)權,在朋友們的策劃幫助下,我成立了"深圳市福田區(qū)畢國順書法藝術研究工作室",並以此為依托申請注冊了"畢體書法"商標。待《畢體書法字帖》正式出版拿下版權后,我就可以全部拿下"畢體書法"的知識產(chǎn)權了!那時我將去家父墳前去告慰他老人家:您兒子沒有辜負您!</b></h1> <h1><b> 2018年8月28日至10月6日寫于深圳梅林一村</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