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明珠千山,有中國佛教名山、中國道教名山之美譽。自古以來,千山與其他名山不同,佛、道兩教共居一山。因此,千山的一草一木都有傳說,一寺一觀皆有來歷,更加令人驚奇的是,一些沉睡在大山里的石頭,雖然沒有名字,沒有記載,但,它們卻有明顯的宗教文化色彩,有故事,而且非常形象。朋友,快來看看吧,千山竟私藏了這么多隱秘奇石!
佛心相印 圖中這尊神奇的石佛,高約2.5米,位于千山五佛頂景區(qū)天柱峰東坡。該石好似一位盤坐在菩提樹下禪定之中的高僧,正在潛心地修行。該石極通靈氣,在正常的日光下,它就是一塊很普通的石頭,但,在每天下午三點之后,它卻影現(xiàn)為一尊活生生的佛。2016年5月29日我與千山風景名勝區(qū)的溫德輝先生,陪同龍泉寺的兩位僧人,專程前來祭拜石佛。 世尊圣像 該圣像隱藏在千山五佛頂景區(qū)龍泉寺鳳卵峰。由南向北看,此圣像五官端莊,慈眉善目,酷似佛陀釋迦牟尼。佛陀頭高約30米,面寬約15米,耳長約1.5米。在佛陀圣像正下方的山坡上,有古遺址一處,面積約10余平方米,年代不祥,疑似古人祭祀佛陀的拜佛臺。2016年5月29日我陪龍泉寺住持傳普師與千山風景名勝區(qū)溫德輝先生再次考察佛陀,在古拜佛臺遺址處發(fā)現(xiàn)明代瓷器殘片。 老君圣像 位于千山仙人臺景區(qū)中會寺五老峰。圣像頭高約2.5米,寬約3米,厚約3.5米。該圣像與中國現(xiàn)存最大的老君造像(福建泉州清源山宋代老君雕像)極為相似。 東方持國天王 四大天王之首, 位于千山仙人臺景區(qū)中會寺筆架峰。天王面部高約0.4米,鼻高約0.07米。 南方增長天王 位于千山仙人臺景區(qū)香巖寺象嶺西南坡。天王頭高約6.5米,寬約6.5米,厚約2.5米。 西方廣目天王 位于千山五佛頂景區(qū)龍泉寺海螺峰。天王臉部高約6米,寬約6米,厚約3.5米。 北方多聞天王 位于千山仙人臺景區(qū)五龍宮南山。該石為方形,高約1.8米,寬約1.8米,厚約0.6米。 銅頭羅漢 位于千山仙人臺景區(qū)中會寺南,東側第一峰。整座山峰恰似一尊永住世間,護持正法的羅漢。 鐵羅漢 位于千山五佛頂景區(qū)青云觀南山。該石是千山青云觀名石 " 翻天印 " ,印高約4.5米,形狀不規(guī)則,東看像一尊鐵羅漢。 歡喜佛 位于千山仙人臺景區(qū)香巖寺南山。佛頭高約10米,寬約5米,厚約7米。此佛,每時每刻都在微笑地面對眾生。 女神石 位于千山仙人臺景區(qū),香巖寺單駝峰北山。女神頭高約1.5米,寬約2米,厚約0.5米。 怪人石 這位先生不知什么原因,腦袋埋在土里,只露出半張臉呀!該石位于千山仙人臺景區(qū)慈祥觀南山。臉部高約2.7米,寬約1米,厚約2米。 沉默無語 位于千山仙人臺景區(qū),太和宮東南山上。該石面部高約1.3米,寬約20米,厚約2米。 仙子石 該石位于千山仙人臺景區(qū),五龍宮西側的五龍嶺上。仙子頭高約3米,脖子高約0.6米。千山古稱 " 積翠山 ",相傳積翠山的女神積翠仙子,為了保佑積翠山的一方平安,仙子經(jīng)常化妝成普通尼姑形象,帶上菇王從積翠洞出來巡視千山各山頭。 菇王石 該石像一巨大蘑菇,其菌蓋高約2.7米,圍徑9米,菌柄高約1.8米,圍徑約9米。該石與仙子石緊鄰,相傳菇王與積翠仙子日夜相伴在一起,巡視積翠山。 看碑人 位于千山五佛頂景區(qū)石碑峰南。看碑人面部高約3米,他每天在此日夜守望石碑。 愁眉鎖眼 位于千山仙人臺景區(qū)慈祥觀南山。石高約4米,圍徑約5米,看似一位緊皺眉頭,異??鄲赖拈L者。 半臉石 位于千山天上天景區(qū)金峪峰西南坡。半臉石高約2米,是一巨石的一角。 皇家衛(wèi)士 位于千山仙人臺景區(qū)皇姑峰南坡。相傳英俊的皇家衛(wèi)士與漂亮的公主相愛,因皇帝反對,為躲殺身之禍,公主出家在千山的皇姑庵,經(jīng)常與衛(wèi)士相約在皇姑洞,因此衛(wèi)士每天在這遙望皇姑洞。衛(wèi)士頭像高約2.9米,寬約1.3米,厚約1.8米。 快樂寶貝 該石位于千山仙人臺景區(qū),香巖寺老祖峰南坡,此石像一位活潑可愛、仰天大笑的寶寶。寶寶頭高約2.3米,寬約2.5米,厚約2米。 人面石 位于千山五佛頂景區(qū)古城峰西山。該石成片狀,兩側看都像人臉,面部高約2米,寬約3.5米,厚約1.5米。 茶壺峰 位于千山仙人臺景區(qū)五龍宮,烏首峰西側。此峰高約20米,遠看像巨大的茶壺,座落在峰頂,相傳五龍嶺的五龍經(jīng)常在此相聚品茗。 仙桃 位于千山天上天景區(qū)疊翠峰東。仙桃高約3米,寬約3米,厚約2米。 蟠桃 位于千山五佛頂景區(qū)青云觀東山。桃石高約4.3米,桃石直徑約2.5米。相傳這個蟠桃九千年一熟,人吃了與天地齊壽,日月同庚。結果被天柱峰的猩猩偷吃了一口,至今蟠桃上還有缺口呢。 愁緒滿目 位于千山五佛頂景區(qū)天柱峰西坡。面部高約4米,寬約1米,厚約1.3米。相傳猩猩每天坐在這里面對蟠桃,因天柱峰上缺水,猩猩又口渴難耐,便偷偷吃了一口蟠桃,猩猩擔心被九天仙女發(fā)現(xiàn),內心感到十分愧疚。 青蛇石 位于千山小黃山景區(qū)青蛇嶺南坡。青蛇全長約15米,身圍約1.7米,細處約1.4米,青蛇蛇身與山體有約1米的空隙。相傳青蛇原來住在太和宮東南山溝的巨石下,由于它經(jīng)常擾亂當?shù)匕傩盏恼I?,積翠仙子發(fā)現(xiàn)后,找來巨靈神用寶劍將巨石劈成兩半,青蛇逃至這里,原來的巨石變?yōu)榍斤L景名勝區(qū)著名的 " 兩半石 ",青蛇也變?yōu)楝F(xiàn)在的 " 青蛇石 " 。 長嘆的巨猿 位于千山仙人臺景區(qū),大安寺瓔珞峰南坡,整座山峰酷似一只巨大的猿猴在仰天長嘆。 食蟻神獸 位于千山仙人臺景區(qū),香巖寺翠頂峰上。該石嘴巴尖尖,酷似非洲大漠的食蟻獸,獸石高約1.6米,寬約2米,厚約0.4米。 單峰駱駝 位于千山仙人臺景區(qū),太和宮東南山上。這只孤獨的小駱駝,在東張西望地尋找親人,駱駝身高約4米,寬約6米,厚約3米。 熊掌 位于千山五佛頂景區(qū)皈源寺北山。這只熊掌高約3米,寬約3米,厚約1.3米。皈源寺有關熊腳印、熊掌的傳說很多,相傳此石是長白山的黑熊精 " 黑媽媽 " 由長白山來千山時留下來的。古人有 " 熊瞎子打立正一手遮天 " 之說,可能是原于此石吧? 鵝石 位于千山仙人臺景區(qū),木魚庵寶鏡峰北。鵝身高約0.9米,寬約1.2米,厚約0.7米。這只鵝橫躺在樹林里,好像在睡午覺呢。 蟻王石 位于千山五佛頂景區(qū)石碑峰上。蟻王身長約8米,頭高約2米,身高約5米。一只小小的螞蟻,經(jīng)歷了多少萬年的修煉,終于變成了今天的螞蟻王! 菇石 位于千山仙人臺景區(qū),木魚庵寶鏡峰北。菇石高約1.5米,菌蓋高約0.95米,菌柄圍徑約2.8米。寶鏡峰這里有寶鏡石,又是積翠仙子梳頭化妝的地方,游人很少,這么大的蘑菇竟沒人采呀!
乖乖的海豚 位于千山天上天景區(qū)駱駝峰東坡。海豚頭高約1.5米,寬約5米,厚約1.7米。這是一條剛剛露出水面的海豚,圓圓的頭顱,微笑的眼睛,真的好乖呀! 帶魚頭 位于千山天上天景區(qū)駱駝峰北坡。帶魚頭高約2.2米,寬約4米,厚約0.9米。這條帶魚,小心翼翼的仰望前方。 鰱魚頭 位于千山仙人臺景區(qū),五龍宮南山密林中。鰱魚頭高約4米,寬約10米,厚約8米。這條鰱魚,看來很久沒吃東西了,一直在低頭尋找食物。 隱身的雄獅 位于千山五佛頂景區(qū),龍泉寺北峪泉峰。這頭雄獅隱藏在深山,頭微微露出,時刻在等待獵物。 溫順的鱷魚 位于千山仙人臺景區(qū),石龍庵東側的進山小路旁,該石像一條溫順的鱷魚。鱷魚頭高約0.75米,寬約3.8米,厚約1米。 欲飛的海豚 位于千山天上天景區(qū)財神廟北山。該石像一條剛剛躍出水面的海豚,海豚全長約2.8米,圍徑2.5米。 飛獅入夢 這似一頭睡夢中的獅子,趴在千山仙人臺景區(qū)的五龍宮南山。獅子的頭高約1.5米,寬約4米,厚約2米。 臥羊石 位于千山仙人臺景區(qū)慈祥觀南山。羊頭高約3.5米,寬約3米,厚約1.1米。這頭羊究竟在這隱藏了多少年,誰也說不清楚啊! 羊羔石 位于千山仙人臺景區(qū),大安寺滴水湖東。該石像一頭幼小的羊羔,在尋找羊媽媽。 羊臉峰 位于千山仙人臺景區(qū)中會寺五老峰。整座山峰就似一張眼睛微閉的羊臉。
老頑童 位于千山仙人臺景區(qū),慈祥觀玄合峰東坡。石高約3米,寬約1米,厚約0.8米。這位老朋友,你今天可遇到對手啦! 元寶石 位于千山仙人臺景區(qū),朝陽宮遺址西南山上,該石像一巨大的元寶,隱藏在深山之中。元寶石高約6米,厚約2.5米。 鷹嘴石 位于千山仙人臺景區(qū),圣仙宮北,東山坡上。該石像等待捕食的蒼鷹,鷹頭高約1米,嘴長約0.2米,脖子長約1.1米。 引吭高歌 該石位于千山仙人臺景區(qū),五龍宮西鳥首峰上。石高約5.5米,像一只欲飛的大雁在昴首高歌。 鳳凰石 位于千山仙人臺景區(qū),東極宮北山。鳳石高約5米,寬約5米。該石整體看,就像一只欲飛的鳳凰,隨時在準備起舞表演。 河馬石 位于千山大佛景區(qū),圓通觀南部慈云峰。這匹河馬,睜開它那細細的眼睛,好像在向您訴說,千山那些千年的故事。 獅虎石 位于千山仙人臺景區(qū),慈祥觀玄合峰,一對結伴而行的雄獅、猛虎在冒雪下山。獅石高約1.5米,寬約1.5米?;⑹呒s2.5米,寬約1.5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