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19年3月25日至29日,我們幾位攝影愛好者從福州機場出發(fā),跟隨旅行社開始了五天的江南之行。25日上午,所到的第一站是六朝古都江蘇省南京市久負盛名的秦淮河??辞鼗春觾砂讹L光,感受舊時“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洲”的氣勢是我們的宿愿。</p><p class="ql-block"> 秦淮河大部分在南京市境內(nèi),是南京市最大的地區(qū)性河流。歷史上其航運、灌溉作用孕育了南京古老文明,被稱為南京的母親河;歷史上又極富盛名被稱為“中國第一歷史文化名河”。1990年被選為中國旅游勝地四十佳之一。</p><p class="ql-block"> 唐?杜牧的《泊秦淮》詩句:“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寫盡了秦淮河的過往歷史。漿聲燈影里的十里秦淮河,更是一本讀不完的書……</p> <h3> 金陵第一街。</h3> <h3> 古秦淮。秦淮河風景區(qū)地處南京城南,是南京古老文明的搖籃。風景區(qū)以夫子廟為中心,具有明清風格,是廟市街景合一的旅游、商業(yè)、服務(wù)等旅游勝地。</h3><h3> 一千八百年以來,這里始終是南京最繁華的地方之一,美稱“十里珠簾”。是佳麗云集、脂粉撲面的風流之地,也是才子佳人、悲歡離合的悲情之地,更是曾作為帝王之都的南京最繁華的地方……如潮的人流,從古到今,唯有這熱鬧是不變的吧。</h3><h3> (由于時間關(guān)系,我們的行程未安排逛秦淮河夜景和夫子廟留下遺憾)。</h3> <h3> 秦淮河上,秦淮人家載客的畫舫船。</h3> <h3> 游客乘坐畫舫船碼頭。</h3> <h3> 在秦淮河畔留個影。</h3> <p> 載客的人力車,整齊排列在街區(qū)候客。</p> <h3> 青磚小瓦馬頭墻,回廊掛落花格窗。沿河兩岸徽派風格的建筑,那些屋頂飛檐下的閩虹彩燈里,是否依稀可辨昔日奢糜繁華的痕跡。</h3> <h3> 龍門西街。</h3> <h3> 江南貢院。是中國古代規(guī)模最大的考場。始建于南宋乾道四年,鼎盛時期擁有考試的號舍20664間。明清兩代名人:唐伯虎、吳敬梓、翁同和、張騫、鄭板橋等皆出于此。</h3> <p> 秦淮河面并不寬廣,五彩斑斕的畫舫船在河中緩緩穿行。樓謝亭臺里華麗的燈光,倒映在黯黯的水波里,又逗起縷縷的明漪。隱隱約約的音樂和漿聲層層疊疊隨風飄過,宛若五彩的華章……</p> <h3> 仿明清風格建筑的秦淮人家。</h3> <h3> 烏衣巷。東晉時間,烏衣巷是朝廷達官貴人的居住區(qū),是中國歷史上最悠久最著名的古巷。巷內(nèi)華宅高第、鱗次櫛比。</h3><h3> 六朝時期的世家大族王謝家族的代表人物王導、謝安即住于此。因兩族子第都喜歡穿烏衣以顯示身份尊貴而得名。</h3><h3> </h3> <h3> 徽墻上的題刻。唐代詩人劉禹錫曾到烏衣巷造訪,寫下了“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的千古名篇。</h3> <h3> 王導、謝安紀念館。</h3> <h3> 李香君故居陳列館。在秦淮八艷中,不論是樣貌還是才氣,李香君都排不到首位,但是她卻高居秦淮八艷傍首。在街頭隨便找個市民問問秦淮八艷,大家可能說不全,但是李香君卻是眾人熟知的。(秦淮八艷:顧橫波、董小宛、卞玉京、李香君、馬湘蘭、柳如是、陳圓圓、寇白門)。</h3><h3> 李香君之所以如此聲名遠播,主要還是她對愛情的忠貞以及高尚的愛國情操。</h3> <h3> 金陵春民俗小食街。</h3> <h3> 夫子廟貴賓樓。</h3> <h3> 結(jié)束上午的秦淮河行程,下午我們來到了南京牛首山佛頂宮。</h3> <h3> 南京牛首山是中國著名的佛教圣山。國內(nèi)外眾多游客絡(luò)繹不絕的到來,不論信徒或非信徒前來的原因,除了膜拜這里珍藏著世界唯一一枚釋迦牟尼佛頂舍利,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牛首山的佛頂宮是世界上最壯觀、最奢華的殿堂。</h3><h3> 整個佛頂宮建筑耗資40億,利用天然礦坑建佛頂宮,曾榮獲魯班獎和詹天佑獎的殊榮。</h3> <h3> 無憂廣場。</h3> <h3> 游客乘上下自動扶梯到佛頂宮。</h3> <h3> 佛頂宮主體建筑頂部是巨型蓮花托起的金頂,而金頂?shù)脑煨褪欠鹱娴陌l(fā)舊形狀。在宮殿的金頂上方覆蓋了一個大穹頂,似一襲200米長的袈裟,襯托著佛頂宮的金色圓頂在大片綠色中熠熠生輝。<br></h3> <h3> 佛頂塔位于牛首山頂,是佛教圣境的標志性建筑之一。建筑高度88米,總建筑面積4402平方米,樣式為九層四面撰尖式屋頂。</h3><h3> 佛頂塔與明代弘覺寺塔相為呼應(yīng),重現(xiàn)歷史上牛首山“雙塔”的恢弘格局。</h3> <h3> 東側(cè)山上的弘覺寺塔是一座千年古塔。始建于唐朝,被毀后于明朝初年重建。穿越幾百年時光依舊雄偉、韻味十足。</h3> <h3> 一塊巨石上刻著乾隆皇帝《牛首山》詩句,敘述了他在日理萬機中抽空游覽牛首山的經(jīng)過和感受。</h3> <h3> 進入佛頂宮禪境大觀。她的頂部是娑羅穹頂,圖案來源于佛陀涅槃時的娑羅樹杈,朦朧而清晰。</h3><h3> 穹頂采用了全覆蓋的透光膜和燈光,正中心為全銅鑄造的釋迦牟尼臥像,全長7.5米,表面仿以漢白玉材質(zhì),能360度緩慢地旋轉(zhuǎn),表現(xiàn)佛祖寧靜、安祥的涅槃境界。</h3><h3> 穹頂用不同的顏色和光循環(huán)表現(xiàn)清晨、正午、傍晚和入夜的天空,精美絕倫。</h3> <h3> 乘自動扶梯到地下5層是舍利大殿,正中是一座高達21.8米的舍利塔。在一些特定的日子,會將佛頂骨舍利迎請到舍利塔,供信眾瞻仰。而平時,佛頂骨舍利存放在最底層的藏宮。</h3><h3> 佛頂宮的主題就是佛頂骨舍利。作為佛教界無上圣物,佛頂骨舍利是智慧與慈悲的象征。見佛舍利如見佛陀真身,其功德無量。有信念者觀瞻舍利,即如佛在心中。</h3> <h3> 整個地宮遍布水晶、玻璃、鎏金等佛教寶石。 </h3> <h3> 進入佛頂宮是圍繞著正殿的一圈長廊。長廊頂部是一塊塊深銅色吊頂,吊頂中央是白色花瓣燈極為氣派。</h3> <h3> 牛首山禪院。正是櫻花盛開的季節(jié),繽紛的櫻花引游客拍照流連而忘返。</h3> <p> 這么美的景色怎能錯過,留個影吧。</p> <p class="ql-block"> 牛首山佛頂宮建筑精美程度不亞于世界上任何一座佛殿,甚是少見,值得一看。</p><p class="ql-block"> 在依依不舍中我們告別佛頂宮。(未完待續(x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謝謝瀏覽</p><p class="ql-block">攝影、美篇編輯:嘉 勻</p><p class="ql-block">背景音樂:王麗達《祖國的好江南》</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