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8月18日,從包頭至呼和浩特,因包頭舉行國際馬拉松賽封路,差不多中午才出城,到坐落于呼和浩特市南郊9公里處百什戶的昭君博物館。</h3> <h3> 昭君博物館是由王昭君墓、匈奴文化博物館(現(xiàn)更名為中國古代和親文化館)、單于大帳、和親宮、昭君宅、藏墨苑書畫展廳等一系列建筑組成,占地590畝。匈奴文化博物館也是中國首家反映匈奴歷史和昭君出塞的陳列館。
</h3><h3><br></h3> <h3> 昭君墓又稱“青冢”,是史籍記載和民間傳說中明妃王的墓地,位于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南郊九公里大黑河南岸,始建于公元前的西漢時期,夯筑而成。墓體狀如覆斗,高達33米,底面積約13000平方米,距今已有2000年的悠久歷史,是中國最大的漢墓之一。<br></h3> <h3> 王昭君在漢匈兩族烽煙四起、政權紛爭的關鍵時刻,自愿作為“和平使者”嫁給了呼韓邪單于,確保邊塞五十年的安定,在漢蒙兩族人民交往歷史上寫下溫馨的華章。</h3><h3>
</h3><h3><br></h3> <h3> 我們走過長長的甬道,到青冢之下,表達深深的敬仰之情。</h3><h3><br></h3> <p class="ql-block"> 董必武參觀昭君墓后題寫的《謁昭君墓》七絕詩一首,用蒙漢兩種文字篆刻于石碑上 :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昭君自有千秋在,</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胡漢和親識見高。</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詞客各攄胸臆懣,</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舞文弄墨總徒勞。</p><p class="ql-block"><br></p> <h3> 下午4點多登機飛海拉爾,開始呼倫貝爾品質游。<br></h3> <h3> 出昭君博物館,上高速,一站點標明"昭君",也是人們表達永久的紀念方式之一。</h3>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背景音樂:</p><p class="ql-block">周杰倫《菊花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