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祭奠我們的青春—下鄉(xiāng)兵團50年(3)

陳強

<h3><font color="#010101">配樂:知青歸來</font></h3> <h3>&nbsp; &nbsp; &nbsp; &nbsp; 俄國偉大詩人普希金說過:“一切痛苦的經(jīng)歷,都會成為親切的懷念。”經(jīng)過五十年了,曾經(jīng)拋灑青春的黑土地上,成為我們知青魂牽夢繞的地方和心結(jié)?;蛟S正是因為歷史巨大的變遷,才讓早己遠離那片黑土地的我們心緒萬千,百感交集,也會有些滄桑般的感嘆:朝花夕拾、殘香猶淡、霜多躊躇、依稀夢回少年時。</h3><h3>&nbsp; &nbsp; &nbsp;隨著年齡的增長,悠悠思念之情與日俱增,于是就有了寫出來的念想,想用文字記錄下這段刻骨銘心的記憶和思念的歲月里點點滴滴。</h3><h3>&nbsp; &nbsp; &nbsp; 前幾年寫過有關(guān)我在北大荒兵團的系列文章,在這個圖文并茂的新媒體“美篇”里再次編輯出來告慰我們失去的青春年華吧!<br></h3> <h3><font color="#010101">這是我們六團北京知青在23團(859農(nóng)場)后不久在廠部拍的合影:前左:王啟新、王楚云、夏利、后左:王慧跟、陳強、樊京生。</font></h3> <p class="ql-block">回憶兵團六師23團歲月一:去六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73年的春節(jié)我在北京休探親假,聽說六團有計劃的抽調(diào)很多人去新建的六師支援開荒建設(shè)。</p><p class="ql-block"> 黑龍江兵團六師是新建的單位,坐落在黑龍江最東邊的三江平原上,那里是荒蕪人煙的原始沼澤地帶。為了開墾荒地和建設(shè);環(huán)境是很異常艱苦的。</p><p class="ql-block"> 我當(dāng)時所在的六團23連要抽調(diào)一個排知青去,正巧我所在的排都去,許多在京探親的知青想盡各種辦法不調(diào)去,采取延長探親假的方法躲避去六師的命運。</p><p class="ql-block"> 在京時我和王啟新、江曉波、張小建也在商量去否?一致認為躲避也不是長久之計,在六團已經(jīng)經(jīng)受了那些艱難困苦,去六師再艱難也能克服。況且當(dāng)年也沒有什么好的出路,早晚要去,不如橫下一條心人挪活樹挪死,權(quán)當(dāng)多走一個地方。這樣我們商量的結(jié)果和大部分人相反,積極的去應(yīng)對更加艱苦的生活,并做好了充分的思想準(zhǔn)備春節(jié)后返回六團。</p><p class="ql-block"> 因我們4個人返回兵團的時間差使江曉波、張曉建第一批調(diào)去六師的25團,我和王啟新第二批去了23團(老859農(nóng)場)。</p><p class="ql-block"> 大約在3月下旬從六團走的那天在二龍山火車站送行的人很多,都對去六師感到很茫然,我們反到什么也不在乎,但也不無擔(dān)心將來的命運如何?</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上午乘坐的火車路過雙鴨山車站,見到了長久等待我們到的同連雙鴨山知青戰(zhàn)友***,他聽說我們同連的戰(zhàn)友調(diào)去六師在雙市下車,特意帶著照相機去接站,見到我們異常興奮,高興地迎接我們大家,并拍攝了一張照片。事后寄給我們每人一張照片,已近40多年了每當(dāng)看到這張照片就想起雙鴨山的荒友興奮、熱烈的迎接我們,很遺憾他的名字忘記了。</p><p class="ql-block"> 我們在福利屯車站下車后六師的各個團接站的領(lǐng)導(dǎo)已提前安排好,都拿著調(diào)入的名單接走調(diào)入的知青。23團42連的袁文忠副連長找到我們安排去他們連隊,并一同上了一輛大卡車。</p><p class="ql-block"> 在車上見到了在修水庫認識的宣傳隊長王偉莊、還有水庫2連的許多戰(zhàn)友、王楚云、安來、王慧根、謝放、師小平、潘嚴琦、樊京生、徐月明等。</p><p class="ql-block"> 坐車后卡車在修建砂石路上行進,路面凹凸不平,顛簸的行進,舉目望去千古荒原望不到邊,周圍全是沼澤、坑塘、塔頭地,一路上的荒涼進入眼簾。三江平原就是沖積平原的沼澤,現(xiàn)在叫濕地。我的命運就這樣的來到它的身邊,是禍?zhǔn)歉H珱]放在心里,走一步再說吧。</p><p class="ql-block"> 坐了一整天的車,在旁晚經(jīng)過一座橋,不遠處到達了23團新建的六營42連。因建公路在 “別拉紅河”上建了一座橋,說是河其實就是沼澤濕地的水泡子連起來形成的大面積的河流。</p><p class="ql-block"> 我們到的開荒點就在新建的戰(zhàn)備公路邊上,距撫遠有近百公里遠,周圍幾十里沒有人煙,一眼望不到邊的亙古荒原,如同與世隔絕一樣。沒有電、沒有像樣的房子、沒有老連隊那樣的設(shè)施,只有幾間土坯草房是我們安營扎寨的地方,連里已有幾十個先期到達的各地知青。</p><p class="ql-block"> 自此我在這里度過了近4年的歲月,回味那艱難困苦的年月給我的印記,使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靜,因為那是將我的熱血灑在了那片土地、將美好的青春獻給了那個荒原,失去的也是得到的是那黑土地的精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寫作于2011年10月</p> <h3><font color="#010101">照片前排中間的就是23連的雙鴨山知青</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開墾荒地的照片。畫冊翻拍</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圖片是我保存的(知識青年在北大荒)畫冊翻拍</font></h3> <p>回憶兵團歲月23團二:開荒<br>&nbsp; &nbsp; &nbsp; &nbsp;到了新建的開荒點42連正值開春的季節(jié),氣溫還很低,但大地的積雪已開始融化,連隊到處是泥濘的道路和土地。住的茅草屋內(nèi)也是泥濘不堪,導(dǎo)致在荒原上開荒初期一年只穿兩種鞋:夏季雨鞋離不開腳和防寒的冬棉鞋。<br>&nbsp; &nbsp; &nbsp; &nbsp;我們到了連隊后就投入開荒的工作中,我們一同去的六團的人也有幾個分到機務(wù)排,王啟新、王惠根、潘嚴琦等。我剛開始學(xué)開拖拉機是由一個老職工車長來教我,沒多久就會開了,心里很高興能獨立開車了,不多久當(dāng)上駕駛員可以帶徒弟單獨作業(yè)了。<br>&nbsp; &nbsp; &nbsp; 開機車難度大的是春季播種,機車后掛3臺播種機,外加劃印器,那幅寬有10多米,要按著劃印器走直線讓機車播種正好播滿土地。播種的壟距應(yīng)和已撥過的壟距相等,那全看機車走直線的把握了。一臺車一般由4-5個人,出去作業(yè)由2人操作,分白天和夜間兩班作業(yè)。<br>&nbsp; &nbsp; &nbsp; 當(dāng)年開荒主要是由履帶式拖拉機作業(yè)。連里有3臺拖拉機,一臺老舊的蘇聯(lián)產(chǎn)45馬力的“得特”;在23團編號為001號,那車是50年代蘇聯(lián)幫助建設(shè)859農(nóng)場帶來的;很老舊了,動作慢操作不靈活、噪音也大。車長是天津知青劉春光(外號大胡子),由王惠根和潘嚴琦使用時常出故障,修修補補的。還有兩臺較新的洛陽產(chǎn)75馬力紅顏色拖拉機,我開的是編號為073號機車;還有一臺088號車長是北京知青鄭志強。<br>&nbsp; &nbsp; &nbsp; 每臺車都配備有翻地和開荒用的5劃犁;還配備有缺口重齒耙。開荒用的翻地犁原有5組犁,因開荒阻力大卸下2組以降低阻力成為3組開荒用,加大切割荒地的盤根錯節(jié)的草根、灌木根、塔頭等。另外開荒用的翻犁板彎曲度比翻熟地大,以利于犁鏟切割后的條狀土地翻過來。犁鏟在開荒時很磨損,也要經(jīng)常換新的。缺口重齒耙是有4組各8片成正八反八字形分布在機架下;缺口齒耙由堅硬鋼材制造,邊角銳利專用開荒后切斷草根、和松開荒土,手腕粗的灌木樹根都可以切斷,塔頭和草根更是無問題。<br>&nbsp; &nbsp; &nbsp; &nbsp; 萬年沉睡的荒原濕地地面時常高低不平,樹林和灌木分散在大地,荒草雜亂的覆蓋地面,較低的部分還有小水洼,下面是泥塘。要開墾成良田是要經(jīng)過艱難的歷程,先把較大的灌木砍伐拖走,小灌木用拖拉機拔起,后開墾荒地用拖拉機開荒,開一小片一小片逐步增大,再修整成一大塊地。經(jīng)過一年的熟化,第二年再翻過來,荒地內(nèi)草根已腐爛,用缺口重齒耙耙?guī)妆榛旧峡梢圆シN了?;牡刂械目犹聊嗤萦捎谒闹荛_墾后沒有水流給它,也就干枯了。開墾后就變成良田,且那個地很肥的,種出的作物比周圍產(chǎn)量要高。<br>&nbsp; &nbsp; &nbsp; 開荒的艱難在于人與大自然的拼搏,我們連的3臺機車白天黑夜不停地翻地和耙地,遇到小樹繞著走,遇到泥塘也要勇往直前過去,有時經(jīng)常因濕地的泥潭使機車打滑俗稱“誤車”,只能摘鉤解開拖拉機的后負載,機車單獨開出來,再用拉筋將機車和機具連接拉出來。有時機車陷得深了,自己出不來,要讓別的機車用拉筋拉出,那個艱難是在淤泥中把機具或機車的牽引鉤掏出來安裝拉筋。剛開荒的時期是經(jīng)?!罢`車”,三江平原的濕地到處是泥潭,2個人上上下下的摘鉤按鉤、掏淤泥等等,一天下來累的骨頭都散架了,還弄得渾身上下泥巴沾滿全身。<br>&nbsp; &nbsp; &nbsp; &nbsp;最艱難困苦的在夏季夜班作業(yè),亙古的荒原環(huán)境濕地沼澤滋生的蚊蟲小咬鋪天蓋地,追逐著拖拉機的燈光,上班前全身上下必須裹得嚴嚴實實:紗巾包裹頭部戴上帽子、長袖工裝帶上套袖將手蓋住、領(lǐng)口立起來用小繩扎上、腳穿高腰雨鞋、不能漏一點皮膚,如果不這樣,有一點露肉的地方一夜就被蚊子叮的大包連成片。并且哪里的蚊子大叮人如同針扎一樣。就是這樣身上還是被叮咬的很多大包,有一點縫隙,蚊蟲就會鉆進衣服里。經(jīng)常誤車的地點大都是沼澤水塘,那蚊子就更多,在解去套袖上下摘鉤按鉤,那手上叮的就管不了了,先干活了。過后那手上叮的大包連成一片,撓了渾身起雞皮嘎達,那個難受程度只能強忍。<br>&nbsp; &nbsp; &nbsp; &nbsp; 清晨返回連隊停下機車,一看鬼臉(拖拉機的前面散熱器網(wǎng)子)全是風(fēng)扇降溫吸風(fēng)而積聚的蚊子足有3-4公分厚,用破布沾點柴油加大油門一燒,臭氣熏天,每天都要燒掉和用排氣筒因一個風(fēng)管吹掃清理,否則易堵塞散熱器。<br>&nbsp; &nbsp; &nbsp; &nbsp;我們辛勤的汗水和經(jīng)受的苦難換來的是開荒的面積逐漸擴大,一片一片連成大面積的土地,有的地塊很大,其中有一塊地長有2000多米,二次翻荒時機車早晨從地頭到另一頭返回后就到中午了,午飯后又一趟,回來就快到晚上了,一天兩個來回,因地太大了,時任連長王振華決定在那塊地的中間建了一條田間路,從中間分開了,那塊地有1900多畝,連隊就命名為:“壹仟玖”。現(xiàn)在在那塊地上已建起了前鋒農(nóng)場的場部。經(jīng)開荒2-3年后連隊有了近萬畝的荒地變成良田,尤其是種過一年的糧食作物后更加熟化了黑土地,使荒原變成了肥沃的良田。<br>&nbsp; &nbsp; &nbsp; 當(dāng)年是計劃經(jīng)濟,國家對兵團的農(nóng)業(yè)政策是開荒2000畝地配給一臺拖拉機,以致六師在幾年的時間里在三江平原地區(qū)開墾了幾百萬畝土地。<br>&nbsp; &nbsp; &nbsp;時間已過去40多年了,在兵團開荒的艱苦歲月里生活的人和事;時??M繞在腦海中?;叵肽莻€年月的點點滴滴就像心在流血。不是想回到那個、、、、倒的年代,不是想回到那蹉跎歲月,而是我們的青春年華、美好時光、我們的血汗,我們當(dāng)年開荒的知青一批人的精神與力量付給了那個黑土地。而促進了北大荒的前進步伐,使荒原變成了國家的糧食基地。<br>&nbsp; &nbsp; &nbsp; &nbsp;當(dāng)近些年看到我們開發(fā)出的土地現(xiàn)已建設(shè)的很好,很多良田都改種水稻,產(chǎn)量能達到600多公斤/畝,當(dāng)?shù)氐霓r(nóng)場職工也富裕起來了,昔日的荒原變成了稻米之鄉(xiāng),深感欣慰和自豪。</p><p><br></p><p>寫作于2012年1月</p> <h3><font color="#010101">畫冊翻拍:黑油油的土地</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畫冊翻拍:這是開墾二荒地。</font></h3> <h3>42連的上海女知青</h3> <h3>她的身后就是42連的開荒點</h3> <h3>回憶兵團六師23團歲月三:野生動物</h3><h3><br>&nbsp; &nbsp; &nbsp;祖國版圖中最東北的兩江交匯(黑龍江烏蘇里江)的地方叫三江平原,地跨饒河、撫遠兩縣。是亙古荒蕪人煙的地方,地球幾億萬年以來的形成的自然生態(tài)植被:土地肥沃,山地廣闊,生長著多種樹木及野生植物、沼澤、坑塘、灌木、樹林、水泡子、塔頭地,縱橫交錯分布在高底不平的平原上的。大地上最低處的水泡子彎彎曲曲大大小小連成一片雨季里形成水流叫“別啦洪河”。現(xiàn)代對三江平原沼澤的名稱叫“濕地”。&nbsp;</h3><h3>&nbsp; &nbsp; &nbsp; &nbsp; 最原始的生態(tài)必然有很多野生動物活動場所,狼、野雞、野鴨、貉子、狍子、水獺、大雁等時??匆姟竦氐乃蚶?,為各種魚類的繁衍,提供了優(yōu)越的生存條件。<br>&nbsp; &nbsp; &nbsp;在兵團六師于69年組建后對這里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開墾而改變了它的模樣。我在73年初從六團調(diào)去新建的六師23團開荒點就坐落此地。<br>&nbsp; &nbsp; &nbsp; 幾年的時間里我看到和接觸很多野生動物。</h3><h3>&nbsp; &nbsp; &nbsp; 剛?cè)サ念^一年有一天晚上天黑的伸手不見五指,養(yǎng)豬的豬圈里騷動并豬在嚎叫,天太黑我們也無法出去。第二天一早看到豬圈養(yǎng)的豬被狼咬死幾頭并吃掉,十分可惜。那年月是大家過年和農(nóng)忙時的美餐。過后我們的副連長把槍拿出來,等了幾天晚上也沒等來。<br>&nbsp; &nbsp; &nbsp; 有一次我們開拖拉機耙地,夜班飯由食堂的知青送飯,那天晚上有燉排骨,我們3臺機車聚到一塊吃完飯就開始作業(yè),我開車后就看到車前面有兩個綠燈泡一閃一閃,定眼一看是一條狼,狼的哪個眼睛被車燈一照泛著很亮的綠光,真跟燈泡一樣。我們3臺機車開足馬力掛上5檔追它,它也跑,你開多快,他也跑多快,根本追不上。第二天夜班我們每臺車配備了一把步槍,給了一排子彈,可連續(xù)3天也不見蹤影。狼的精明是否知道我們帶槍了?那天看見狼是否嗅到肉的味到,真是個謎一樣。<br>&nbsp; &nbsp; &nbsp; &nbsp;還有一個大白天我們在耙地,在荒草原上看到一只大灰狼離我們不遠,我們3臺機車解開負載,追逐它并在狼的周圍用機車履帶壓出一個大圈,當(dāng)我開機車壓它時它跑到圓圈處跳出圈外不見蹤影。狼怕圓圈的事也不成立呀!<br>&nbsp; &nbsp; &nbsp; &nbsp;最艱困苦的是連隊食堂的炊事員送夜班飯,那天送排骨的是兩個上海知青:顧亞云和朱金娣,回去的路上看見狼后嚇得扔了送飯的家伙一直跑回連里,幾天也不敢夜班送飯了。因食堂都是女知青,為了給她們方便和安全,我們機務(wù)排的人以后都到地頭或離連隊近的地方接她們。時間久了,年輕的男女逐漸萌生感情,有好幾對我們機務(wù)排的拖拉機手和食堂女知青成了夫妻,也有以后返城后各分倆地撕心裂肺的沒成夫妻,卻也成了很好一輩子的朋友。此事有待后續(xù)文中提到。<br>&nbsp; &nbsp; &nbsp; 有一年的夏天下了大雨,“別啦洪河”水很大,漫過了進入連隊的公路,高過公路的水有20-30公分。正好連里的膠輪拖拉機在旁晚回來,大燈一照那個河里的魚追著大燈,一會就形成了魚群,真是天上掉餡餅呀!我們下車就抓魚呀!每條都有3-4斤重,一會時間就抓了半車魚,回到連隊老職工和知青吃了好幾天的魚。<br>&nbsp; &nbsp; &nbsp; 在夏季里“別啦洪河”的邊上沼澤地里有很多野鴨子,經(jīng)常在哪里下蛋,許多老職工有時間就到哪里去撿拾鴨蛋,那可是天然的美味呀!<br>&nbsp; &nbsp; &nbsp; 冬天連里的拖拉機到林子里拉木頭,晚間機車的大燈一開在雪地泛出更加明亮的光芒。有一天開車的***走到一處看見一只貉子,見了車的燈光就不動,呲著牙怪叫著,那司機一把抓?。ú⒉灰耍厝ズ笥盟钠ぶ谱髁艘豁旛跗っ弊?。<br>&nbsp; &nbsp; &nbsp; &nbsp; 我們在秋天翻地的期間經(jīng)??吹胶芏嗪芏嗟募t嘴鷗,成群結(jié)隊的追逐著我們拖拉機翻過的土地,它們在挑選著土中的小蟲,那真是“純天然、純綠色”的美味。<br>&nbsp; &nbsp; &nbsp; &nbsp;在開墾荒原后那個地方的植被現(xiàn)在已經(jīng)翻天覆地的改變,是人類為了生存而又要獲得更大的利益而驅(qū)使的,使建三江地區(qū)的濕地改變了自然的地貌,同時也失去了動物們的生存棲息地,從此再也沒有了許多野生動物了。用現(xiàn)在的觀念看是人類的獲取已使地球傷痕累累,那些年也沒有環(huán)保和綠色的觀念。當(dāng)年的開墾荒地的觀念現(xiàn)在已改變了。近些年建三江也有意識去保護“濕地”,還保護很多濕地里的塔頭地。</h3><h3><br></h3><h3>寫作于2012年2月</h3><h3><br></h3> <h3><font color="#010101">23團部合影:王啟新、陳強、夏利、張曉培</font></h3> <p>回憶兵團六師23團歲月四:一本書的故事<br><br>&nbsp; &nbsp; &nbsp; 73年3月份調(diào)去六師23團后,過了一段時間我去團部到團部商店買東西,那時的團部商店在當(dāng)時就是小的百貨店,什么都賣。還有一個小柜臺買書,大部分都是*時期的書籍。在最下層的角落里,我看見一本內(nèi)部參考書小說《你到底要什么》,是前蘇聯(lián)作者啊、切克托夫所著。</p><p>&nbsp; &nbsp; &nbsp;在文革初期,除了毛的著作和一些“欽定”的書籍外,幾乎所有的人文社會科學(xué)和文藝書籍都被禁絕了。中后期,國內(nèi)出版了一大批外國政治、歷史、哲學(xué)、文學(xué)書籍著作,一律以灰色、藍色、白色、綠色等單一色調(diào)作書衣,時人稱為“灰皮書”、“黃皮書”等。被當(dāng)做內(nèi)部參考書籍而在高級干部中發(fā)行。如《*回憶錄》(*著)、《第三帝國的興亡》(*記者威廉·夏伊勒)、《戰(zhàn)爭年代的*》(蘇軍總參謀長什捷緬科著)等。<br>&nbsp; &nbsp; &nbsp; &nbsp; 我在回北京探親假是在同學(xué)張曉培家中看到過這一類書籍,當(dāng)時他的父親還在待解放之時,我去時他的父親還送給我一本。<br>&nbsp; &nbsp; &nbsp;當(dāng)我在團部商店看到這《你到底要什么》本書時,毫不猶豫立刻將書買下來,也就1-2元錢。也可能來了一批書剛到。在買書的過程中,此時一個戴眼鏡的上海知青也看到了,他說“這本書你不能買,是上級配發(fā)到團部的,是宣傳股讓他來把書購回的、、、、、、”他說他是宣傳股的干事等等,我立即反駁他:“商店里賣的書都可以買,我先買到的書就是我的,憑什么你說配發(fā)給你們部門不能賣?況且我已經(jīng)先買到了,就是我的、、、、”爭論了很長時間我就是不給他,當(dāng)我走之前他說你先看,看完后還回宣傳股,我也沒理他。<br>&nbsp; &nbsp; &nbsp; 當(dāng)我到團部招待所房間經(jīng)此事告知了其他人,有一個高個的北京知青說我不懂事,說話太直,尊敬上級應(yīng)退回書等等。我也沒理會他。</p><p>&nbsp; &nbsp; &nbsp; &nbsp;回到42連后我也沒當(dāng)回事,過了幾天沒想到團部宣傳股給營、連來電話追要該書,我當(dāng)時的反應(yīng)就是我買來的書就是不給他們,將我的名字和購書日期寫在了扉頁下角。但此事沒完,團部的領(lǐng)導(dǎo)電話責(zé)令六營營部追回該書。&nbsp;</p><p>&nbsp; &nbsp; &nbsp;既然這樣我也不能不還了,就將看完該書后給我們六團一同去六師的20多個荒友都看過了。結(jié)果新書沒多少天就顯得很舊書皮泛黃卷邊了。</p><p>&nbsp; &nbsp; &nbsp; 過了一個多月,團部領(lǐng)導(dǎo)和宣傳股的一個女的來到我們連,通知我還書,我當(dāng)面給了他們該書并付給了我書錢。此事已完結(jié)。</p><p>&nbsp; &nbsp; &nbsp; 在那個年代、那個消息閉塞的邊疆、為買到一本所謂的“內(nèi)部參考”書而引起的不愉快是那個愚昧?xí)r代的必然?,F(xiàn)在回想起來,和現(xiàn)代的各種文化信息、媒體、網(wǎng)絡(luò)、等等傳播大眾的方式有翻天覆地的改變。</p><p>&nbsp; &nbsp; &nbsp; 愿那個時代、那個閉塞的信息、那個基層領(lǐng)導(dǎo)的做法永遠一去不復(fù)返。<br><br></p><p>作于2012年12月</p> <h3><font color="#010101">在23團部商店前</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我們42連北京、上海、哈爾濱知青2014年回訪前鋒農(nóng)場</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當(dāng)年連里唯一的磚房大食堂依舊還在!</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