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i style=""><font color="#167efb"><b> 《走進中東,穿越歷史》</b></font></i></h3> <h3>2019年7月31日,香港8號暴風信號正在生效。我們一行在香港機場經歷了最嚴的安檢,包括逐件行李檢查和面試提問后,終于通過。在延誤一小后,搭乘以色列航空,經過11小時,飛行九千多公里,來到了以色列首都特拉維夫機場(又叫古利安機場)。此已是當地時間夜11點30分了。雖然有點累,但自己隨即也年輕了5小時。入關后乘車前往距機場不遠的一間4星酒店入?。ň频晡挥趦忍鼓醽喪?,地中海傍)。</h3> <h3>清晨,地中海十分平靜,海濱沙灘上有不少中老年人晨運。</h3> <h3>D2,早餐后沿地中海往北驅車來到以色列第三大城市~海法(美麗的海濱之意),參觀巴哈伊空中花園。這里是巴哈伊教的圣地。據說巴哈伊教有六百萬信徒,他們分布在世界各地,包括中國。</h3> <h3>拿撒勒-天使報喜堂,中東最大教堂,天使告知圣母瑪利亞懷有上帝之子耶穌之地,教堂展示全球各地圣母報喜主題藝術品,紐約的現代藝術,拜占庭時期的馬賽克風格、亞洲的民族藝術等。</h3> <h3>加利利湖畔st.peter 餐廳午餐,吃的是彼得烤魚。餐廳隔著湖的對面是戈蘭高地。</h3> <h3>五餅二魚堂?!拔屣灦~堂”即“餅之奇跡教堂”,位于加利利湖畔。教堂是紀念耶穌在加利利湖傳教時用5個餅和2條魚喂飽了5000人的故事。就是以少量食物經耶穌祝福,救活多數人,被稱為“倍增分享”。</h3> <h3>彼得首席堂</h3> <h3>位于加利利湖北岸八福山上的八福堂。八福堂由意大利設計師貝魯奇設計,因為耶穌曾經在這里登山訓眾,其中一部分的內容就是論八福,故而得名。耶穌在論“福”中提到八種有福的人。依次是:虛心的人、哀慟的人、溫柔的人、饑渴慕義、憐恤人的人、清心的人、使人和睦的人、為義受逼迫的人,并做出了解釋。</h3> <h3>D3:坐船游覽加利利湖</h3><h3>加利利湖亦稱太巴列湖。是以色列最大的淡水湖,是地球上最低的淡水湖,世界第二低湖泊(僅次于咸水湖死海)。</h3><h3>加利利湖有時被稱為加利利海,其實不是一個海。加利利海有地下泉水補給,但它的主要水源是約旦河。該湖位于約旦大裂谷的深處,該地區(qū)頻繁發(fā)生地震,在過去,火山的活動也很活躍。湖上有渡船來往于湖濱各個小鎮(zhèn)之間。我們乘船開始游加利利湖。當船剛一啟動,以色列的船員為大家播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并且舉行了升五星紅旗的儀式。</h3> <h3>約旦河的洗禮</h3><h3>在圣經里,約旦河被描述為滋潤了一個肥沃的平原,由于植被繁茂被稱為是“耶和華的后花園”(圣經里耶和華被稱為是至高、全能、公義、圣潔、信實、慈愛的神)。</h3><h3> 約旦河,全長360多公里,它是世界上海撥最低的河。</h3><h3> 據統計:每年基督徒從世界各地前往以色列約旦尼特及約旦伯大尼受洗的人數約80萬人,這也意味著:僅在約旦河,每年就有80萬人在牧師的見證下加入基督教,成為虔誠的基督教徒,這還不包括世界各地,在當地牧師指導下,就地受洗入教的人數;我相信在約旦河入教的教徒與世界各地入教的教徒相比,僅僅是一小部分;據推算,世界上有基督徒人數巳超過20億人,占世界總人數的25%~30%左右,這說明宗教信仰具有強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h3> <h3>進入約旦后的第一個午餐</h3> <h3>世界上保存完好的最大規(guī)模之一的古羅馬城市遺跡一一杰拉什。城的人的古跡分別屬于古希臘、羅馬、拜占庭、阿拉伯五麥葉王朝和亞巴斯王朝。整座城市巨石鋪地,可是地上依然深深刻下了古戰(zhàn)車的輪印,隱隱約約的殺氣直撲面門。</h3> <h3>登上安曼眾多小山頭的一座:城堡山,遠眺羅馬廣場。也因為這座山,才有了如今的安曼。3300年前出現了信奉太陽神的阿蒙人部落,他們在這里建立了阿巴斯.阿蒙王國,在城堡山上建立了首都,并稱其為“阿蒙”一一安曼的前身。</h3> <h3>偶遇約旦人婚禮 。上次遇上阿拉伯人的婚禮是在迪拜,非常隆重,熱鬧非凡。</h3> <h3>在約旦盛傳一句話:</h3><h3>“聘禮好便宜,其他都很貴”</h3> <h3>D4:佩特拉古城petra (一)</h3><h3>佩特拉古城(公元前9年—公元40年)為納巴泰人(古代阿拉伯部落)的王國首都,公元前 1 世紀時極其繁榮,后被羅馬帝國軍隊攻陷。4世紀大地震后,佩特拉開始衰落,7世紀被阿拉伯軍隊征服時,已是一座廢棄的空城。從此他們神秘地消失在歷史的迷霧之中, </h3><h3>直到1812年為瑞士旅行家重新發(fā)現而重見天日。1985年佩特拉古城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07年被評選為世界新七大奇跡?!秶业乩砺眯屑译s志》曾將這里譽為一生中50個最值得去的地方之一。</h3><h3><br></h3> <h3>(二)佩特拉遺址的巖石帶有珊瑚寶石般的微紅色調,在陽光照射下熠熠發(fā)亮。特殊的地貌使它呈現出絕美的顏色,所以又被稱為“玫瑰古城”。西克峽谷也被稱為“玫瑰峽谷”。</h3> <h3>西克峽谷長約1.5公里,最寬處7米,最窄處僅容一輛馬車通過。峽谷回環(huán)曲折,險峻幽深,路面覆蓋著高低深淺的卵石。兩面峭壁上的巖石,在長年風侵雨蝕下變得平整光滑,順峭壁仰望蒼穹,藍天一線,壯觀而又美麗。</h3> <h3>快馬加鞭奔向古城</h3> <h3>佩特拉古城(三)</h3><h3>走出西克峽谷,豁然開朗,眼前出現了古城最偉大的建筑卡茲尼神殿。</h3> <h3>在巖石上,建成的這座殿堂式建筑近45米高,寬約30米。神殿的建造年代大約是公元1世紀至2世紀左右,建筑風格明顯受到了羅馬或者亞力山大帝國的影響??ㄆ澞嵘竦顖D案精美,構造合理,經歷過地震和人為破壞,依舊保持著無限魅力。</h3> <h3>卡茲尼神殿傳說是歷代佩特拉國王收藏財富的地方。整個殿門分兩層,下層有羅馬式的石柱,高10余米,門檐和橫梁都雕有精細的圖案。殿門上的約3個石龕中,分別雕有天使、圣母以及帶有翅膀的戰(zhàn)士的石像。宮殿中有正殿和側殿,石壁上還留有原始壁畫。</h3> <h3>羅馬劇場及皇家墓地</h3> <h3>D5:亞喀巴(約旦最古老的港口城市)乘船游覽,感受紅海秀美風光。</h3> <h3>瓦地倫是電影“阿拉伯的勞倫斯”主要取景地,獨特的沙漠景觀讓人嘆為觀止。</h3> <h3>瓦地倫特色帳篷酒店</h3> <h3>晨,離開沙漠帳篷酒店,驅車前往死海,途中在馬達巴(MADABA位于約旦首都安曼西南33公里處)小城午餐,隨后參觀一東正教教堂。馬達巴是約旦基督徒的聚居地。它是世界上馬賽克鑲嵌制品種類最多的城市,享有“馬賽克之城”的美譽。</h3> <h3>死海,地球最低處,海拔負430.5米。</h3> <h3>死海觀日落</h3> <h3>D6:晨,前往艾倫比ALLENBY關口過境,(以色列和約旦之間有三個關口過境)返回以色列。慶幸,這次過關沒有傳說中和想象中那么嚴,那麻煩,很快就</h3><h3>進入了以色列,開始繼續(xù)旅行。汽車沿著“死?!蔽靼?,在以色列的土地上向南,在公路兩旁有椰棗樹成林出現,構成局部綠地。公路西側就是庫姆蘭地區(qū)的山脈,1947年,在這些山的山洞里發(fā)現了猶太人最早的文稿《“死?!惫啪怼?。</h3><h3> AHAVA在希伯萊語中是“愛”的意思。AHAVA品牌創(chuàng)建于1988年,以其優(yōu)良的配方和精湛的工藝,最大程度地利用了死海資源,創(chuàng)造出以色列著名的護膚用品,享譽全球。在這里眾團友體驗了一次買、買、買的購物過程。</h3> <h3>國會大廈前是由英國政府贈送給以色列政府的七支燭臺。七支燭臺是猶太教的圣物之一。1948年以色列建國的時候定為以色列國的國徽。</h3> <h3>下午3點來到圣城耶路撒冷,通過簡單的關卡進入巴勒斯坦領地伯利恒,參觀圣誕大教堂,親手撫摸到耶穌誕生的地方。在這里的文化與宗教的震撼感受,直至靈魂心處…</h3> <h3>通過圣誕大教堂一側小門進入另一教堂。教堂前面的石柱上的雕像是圣經的作者S.HIERONYMUS。</h3> <h3>D7:清晨,乘車登上耶路撒冷的橄欖山,觀看圣城全景。</h3> <h3>沿著橄欖山山路走下來,沿途經過主哭耶京堂和萬國教堂,依舊是耶穌曾經來到過的地方。</h3><h3>主哭耶京堂又稱主泣教堂,是羅馬天主教教堂。教堂形狀似一顆淚珠,象征耶穌的眼淚。據說,耶穌走向耶路撒冷時,震驚于第二圣殿的美麗,予測到自己的毀滅和猶太人的離散,當眾哀哭。</h3><h3>萬國教堂毗鄰喀西瑪利園。1919至1924年多國資助建該教堂,故得名“萬國教堂”。教堂前面有一排列柱,上面是現代鑲嵌畫,描繪耶穌基督象征上帝與人類之間的溝通。</h3><h3> 喀西瑪利園據說是耶穌常去黙想和祈禱的地方。耶穌吃完最后的晚餐,在喀西瑪利園散步,他已知猶大出賣了他,苦悶憂傷,三次汗滴如血,在石頭上禱告,願奉獻自己,為人類負罪。</h3><h3>園內有八棵較粗壯的橄欖樹,據說與耶穌同年代,但看起來確不可信。</h3> <h3>猶太教的神圣之地~哭場。許多個世紀以來,猶太人在那里悲哀禱告,所以又叫哭場。這是猶太人心目中的唯一神跡,而如今殘留下的哭場是虔誠的猶太人祈禱的場所。</h3> <h3>走下橄欖山,來到耶路撒冷老城,老城有八個城門。北側三個,東側和南側各二個,西側一個。</h3> <h3>由獅子門進入穆斯林區(qū),之后走到基督區(qū)的苦路第一站,開始了解行走苦路的過程。苦路的每一處都立有十字架、或配有相關圖畫及塑像。源自耶穌受難時背著十字架到其受難被葬處所經過的道路。后來方濟各會將之發(fā)展為一種祈禱和參拜的方式。也稱之為“拜苦路”,苦路一共14站,在每一站都有標識。</h3><h3>苦路第一站:定罪教堂。耶穌在這里被宣判死刑并施以鞭打,然后被戴上帶刺荊棘編成的頭冠、穿上紫袍,走出審判所,在門前背起十字架,沿街</h3><h3>西,走上苦路。</h3><h3>苦路第二站:耶穌苦路的墻壁上掛著青銅色的圓盤,就是苦路每一站的標示牌。第二站有一個天主教圣方濟各會的教堂。耶路撒冷將門前這條窄街的就命名為 Via Dolorosa ,就是拉丁語“苦路”的意思。</h3><h3>苦路第三站:耶穌第一次摔倒。沉重的十字架第一次將他壓倒,第三站據說是一個波蘭小教堂。門楣上有耶穌被十字架壓倒的浮雕。</h3><h3>苦路第四站:有一個亞美尼亞教堂,耶穌在這里,在人群中見到了母親。實際上第三站和第四站距離很近。</h3><h3>苦路第五站:這里有一個圣方濟會的祈禱室。當年耶穌走到這里時已經筋疲力盡,幾次停下腳步。于是羅馬士兵抓住一個從鄉(xiāng)下來的古利奈人西門,令他替耶穌背起十字架,西門與耶穌開始共負字架。</h3><h3>苦路第六站:維羅妮卡為耶穌擦拭面頰。耶穌走到這里,臉上滿是疲憊的汗水、荊冠刺出的鮮血和路人吐向他的口水。圍觀者中一名叫維羅妮卡的女子站出來為耶穌擦拭?,F在這里是一座小型的修女院。</h3><h3>苦路第七站:耶穌第二次跌倒處??嗦肥菑牡吞幫侵械男∩缴献?,背著沉重十字架的耶穌越走越艱難,終于在這里第二次摔倒,這里有一座圣方濟各會的教堂。</h3><h3>苦路第八站:耶穌對耶路撒冷的婦女講話。耶穌背著十字架前行,圍觀的耶路撒冷婦女們?yōu)樗奁?。耶穌停下來對她們講:“不要為我哭泣,為你們的孩子、為耶路撒冷的未來哭泣吧……”?,F在這里是一座希臘修道院的北墻。</h3><h3>苦路第九站:耶穌第三次跌倒處。走到這里,耶穌已疲憊至極,第三次被沉重的十字架壓倒。這個位置在圣墓教堂的東側墻外。</h3><h3>苦路第十站——第十四站則在圣母教堂內,待我們走進圣墓教堂,就可以看到無數的信奉者在這里祈禱。</h3> <h3>耶路撒冷老城區(qū)街道</h3> <h3>圣墓大教堂。它是在耶穌蒙難,安葬及復活之地建造的。耶穌墓及其入口去都在教堂之內。</h3> <h3> 為了永遠記住歷史,不讓悲劇重演,以色列在耶路撒冷碼赫茨爾山上修建了猶太大屠殺紀念館。博物館長180米,外形為棱柱體三角形結構,以古樸的混凝土為墻面。分為紀念堂、歷史博物館、畫廊、檔案館、國際義人館等部分。</h3><h3>紀念館以大量的照片、文字、影像、實物反映了屠殺猶太人那段黑暗的歷史,永遠在提醒人們警惕種族主義和種族滅絕的殘忍與暴虐,呼喚永遠記住死去的人們,永遠讓世界充滿爰與陽光,永遠和平。(館內禁止拍照)</h3> <h3>“基布茲”是以色列的一種混合共產主義和錫安主義(猶太復國主義)思想建立的烏托邦社區(qū),社區(qū)人員無工資,無私有財產,衣食住行醫(yī)教全免費。以色列許多政要也出自于“基布茲”已經有近百年歷史,全國有近300個這樣的社區(qū)。</h3><h3>我們在“基布茲”成員帶領下參觀了這家約有90年歷史的社區(qū)。實際上近幾十年生活方式已經有了改變,有些社區(qū)開始了私有化,也有了雇工,出現了錢幣。</h3> <h3>世界上最古老的港口一一地中海的雅法。這里是以色列藝術家聚居的地方。</h3> <h3><br></h3><h3> 結束語:</h3><h3>10天旅行的大多時日,都是在荒山碎石路上、在破碎的石板路上、在歷史留下遺跡的路上。神秘的以色列、約旦和巴勒斯坦,是一片不大的土地,但是,在這里隨手觸碰一個石碑、隨意走進一間房屋、隨意望見一座教堂,都很有可能講述給你一段歷史。因此,這里被人們稱作“隨手就可以接觸到歷史的地方”。</h3><h3>在這片土地上,讓我們看到了“信仰”與“執(zhí)著”在這里的力量,看到了在貧困土地上改造自然的信心??吹竭@片土地上美麗與蒼涼并存、現代與原始同行、富有與貧窮同在、戰(zhàn)爭與和平博弈……。</h3><h3>即將離開特拉維夫,望著窗外的燈光,看著大街上的車水馬龍,祝福這片有著人類厚重歷史,和我們同一命運共同體的大地繼續(xù)出現一片輝煌。</h3> <h3>旅行的意義不在于告訴別人,這里我來過,而是一種改變。旅行會改變人的氣質,讓人目光長遠。在旅途中,你會看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習慣,你才能了解到并不是每一個人都按照你的方式生活。這樣人的心胸才會變得寬廣,才會以更好的心態(tài)面對自己的生活。一一余光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