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走出嘎仙洞的北魏王朝

柴穎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拓跋鮮卑之嘎仙洞</b></h1> <h3>  8月2日,我從呼倫貝爾的根河到加格達奇,中間路過阿里河鎮(zhèn)。這里是鄂倫春自治旗政府所在地。著名的拓跋鮮卑遺址嘎仙洞就在阿里河鎮(zhèn)西北9公里處。</h3> <h3>這是《拓跋鮮卑民族文化園》的大門,上面的文字已經不清晰。景區(qū)還要前行2公里。</h3> <h3>景區(qū)廣場。對面這個完全由圓木構成的具有鄂倫春風格的建筑物是景區(qū)賓館,其后面是鄂倫春民族風情園。</h3> <h3>純圓木嗑成。</h3> <h3>在景區(qū)廣場乘坐電瓶車西行十分鐘。</h3> <h3>下了電瓶車,步行走過長長的500米甬道。</h3> <h3>上山的階梯。</h3> <h3>在鮮卑后裔錫伯人的語言中,嘎仙,就是故鄉(xiāng)的意思。當?shù)氐牡孛徒懈孪伞8孪啥礊樘烊欢囱?,座落在距地?5米高的花巖峭壁之上。洞口呈三角形,洞坐北朝南,長一百一十三米,寬二三十米,洞內最高處近十五米,寬敞宏偉,可容納兩千余人。</h3> <h3>洞內地勢平坦。據說洞里面有40米是人工開鑿的。</h3> <h3>從洞內向外看。</h3> <h3>嘎仙洞為世人矚目是在1980年,考古學家依《魏書》中提到的拓跋鮮卑的“祖廟石室”,對嘎仙洞遺址進行多次考察最終發(fā)現(xiàn)了摩崖祝文銘刻,佐證了嘎仙洞是鮮卑人舊墟石室、祖庭,這一重大發(fā)現(xiàn)對于研究鮮卑民族起源、東北亞人類學、中國疆域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嘎仙洞遺址內堆積有較豐富的文化層,出土遺物證實了拓跋鮮卑先民畜牧遷徙、射獵為業(yè),對于研究拓跋鮮卑的早期歷史,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h3> <h3>原摩崖石刻屬漢字魏書體,已經用鐵柜和護欄封閉保護起來,下面是祝文石刻的復制品。</h3> <h3>這篇祝文是北魏皇帝對他的祖先歌功頌德并祈求保佑。祝文的大概意思是:太平真君四年(443年),皇帝拓跋燾派遣謁者仆射庫六官、中書待郎李敝等 ,帶著馬、牛、羊等祭牲,祭祀遠祖的神靈,護佑了我們的祖先,開拓平定四方疆土,“王業(yè)之興,起自皇祖。綿綿瓜瓞,時惟多祜。歸以謝施,推以配天,子子孫孫,福祿永延?!逼矶\社稷得到先祖保佑,江山永繼,國運昌盛。</h3><h3><br></h3><h3> 導游在講解祝文。</h3> <h3><b>史書中關于北魏皇帝拓跋燾遣使祭祖的記載:</b></h3><h3> 北魏登國元年(386年),鮮卑人統(tǒng)一中國北方,建立了北魏政權。有個居住在大興安嶺深山中的小國烏洛侯,派使者千里迢迢來到北魏都城,進獻赤貂皮等地方特產,同時對北魏太武帝拓跋燾說:“大興安嶺深山中有一座大石廟(嘎仙洞遺址),就是大魏祖先們開鑿的祖堂,保存完好,百姓常去祭祀祈禱,有求必應,十分靈驗?!? 聽了這個消息后,勾起了太武帝拓跋燾對祖先的追思,立刻派人前往祭祀,并把祝文刻在祖廟中。據《魏書·禮志》記載:“魏先之居幽都也,鑿石為祖宗之廟于烏洛侯國西北。自后南遷,其地隔遠。真君中,烏洛侯國遣使朝獻,云石廟如故,民常祈請,有神驗焉。其歲,遣中書侍郎李敞詣石室,告祭天地,以皇祖先妣配?!薄段簳酚涊d烏洛侯國時也提到這件事:“世祖真君四年來朝,稱其國西北有國家先帝舊墟,石室南北九十步,東西四十步,高七十尺,室有神靈,民多祈請。世祖遣中書侍郎李敞告祭焉,刊祝文于室之壁而還?!? 嘎仙洞遺址摩崖祝文銘刻的文字共201字,與史籍記載的祝文基本相符 。</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北魏簡史</b></h1><h3><b><br></b></h3><h3> 鮮卑族拓跋部原來居住于今黑龍江、嫩江流域大興安嶺附近,過著游牧生活。東漢以前,北匈奴被打敗西遷后,拓跋部在部落首領拓跋詰汾的率領下,也逐步向西遷移,進入原來北匈奴駐地,即漠北地區(qū)。到拓跋力微時期,拓跋部又南下游牧于云中(今內蒙古托克托)一帶,后又遷居到盛樂(今內蒙古和林格爾),與曹魏、西晉發(fā)生往來,但這時拓跋部仍處于氏族部落聯(lián)盟階段。</h3> <h3>  386年,拓跋什翼犍之孫拓跋珪(guī)糾合舊部,在牛川(今內蒙古興和縣西北東洋河南)召開部落大會,即代王位,正式恢復了代國。 即位不久,因牛川偏遠,便遷都盛樂。同年四月,改國號為魏,自稱魏王。</h3><h3>鮮卑族所居的地區(qū),原是匈奴故地。匈奴族大部分西遷和南移,但不是所有的匈奴人都西遷和南移了,還有一部分留在原地,鮮卑族來了以后,就與這一部分沒有遷移的匈奴人融合起來,建立起部落聯(lián)盟關系,把匈奴部落編入鮮卑部落聯(lián)盟內,并以婚姻為紐帶加強兩族的關系。</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北魏統(tǒng)一北方之戰(zhàn)</b></h1><h3><b><br></b></h3><h3> 北魏統(tǒng)一北方的戰(zhàn)爭,是在五胡加北方十六國諸侯紛爭條件下進行的。它雖然面臨諸多對手,情況復雜多變,但能審勢度勢,確定先后打擊的目標,采取靈活機動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達到各個擊破的目的。</h3> <h3>  天興元年(398),拓跋珪遷都平城(今山西大同),正式稱帝。拓跋珪擊敗后燕進入中原后,鼓勵農業(yè)生產,其奴隸主貴族也逐漸漢化轉化為封建地主。拓跋珪招納漢族大地主參加統(tǒng)治集團,加快了鮮卑拓跋部的漢化進程。</h3> <h3>  泰常八年(423),拓跋嗣卒,太子拓跋燾繼位,史稱魏太武帝。此時,北方除大夏、北涼、西秦、北燕和柔然外,皆為北魏所占。拓跋燾雄才大略,通曉兵法,在歷次戰(zhàn)爭中,常親自率軍出征,臨陣勇猛,多獲勝利。</h3> <h3><b>大敗夏國</b></h3><h3><b> </b>魏始光三年(夏承光二年,426)至四年,拓跋燾趁胡夏皇帝赫連勃勃卒,諸子相殘殺之機,二次率軍進攻夏都統(tǒng)萬城(今陜西靖邊東北白城子)。以佯弱誘夏軍出戰(zhàn),引而疲之,然后隱軍出夏軍陣后,順風沖擊,大敗夏軍,克統(tǒng)萬城,俘夏王、公、卿、將、校及后妃、宮人等以萬數(shù),獲馬30余萬匹、牛羊數(shù)千萬頭。</h3> <h3><b>大破柔然,統(tǒng)一北方</b></h3><h3> 拓跋燾當太子時,十二歲遠赴河套保衛(wèi)長城抗擊柔然的入侵,把邊塞軍務整頓的有聲有色,對柔然的戰(zhàn)術也頗為熟悉。即位后在一次戰(zhàn)役中軍隊被圍于云中,他力排眾議,親自率2萬騎兵急赴云中救援。柔然依仗人多,將趕來救援的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及所部,竟包圍達五十余重。起初,北魏將士十分恐懼。但是這位不到16周歲的少年皇帝卻"臨敵常與士卒同在矢石之間,左右死傷者相繼,而帝神色自若"。因此使得北魏的將士們"是以人思效命,所向無前"。先是柔然的兩位大將大那、社侖所發(fā)動的進攻被北魏軍擊退。之后,柔然大將于陟斤被北魏軍射殺,拓跋燾趁勢率軍大縱深地向前穿插,北魏奮力突擊,柔然軍頓時被攪得一片混亂,大敗而逃。年輕的拓跋燾即位之初就以少勝多,頂住了北方柔然的瘋狂入侵,并主動反擊,先后13次出兵柔然,征服了漠北一帶,使柔然臣服。</h3><h3> 拓跋燾于公元427年,用3萬騎兵攻破了堅不可摧的胡夏統(tǒng)萬城。公元431年滅胡夏,平山胡,西逐吐谷渾,又于436年滅北燕,439年滅北涼,使北方的分裂割據局面復歸統(tǒng)一。</h3><h3> <b>至此,北魏統(tǒng)一了北方,繼前秦苻堅后再度使北方歸為一統(tǒng)。從而與南方的劉宋政權并立,形成南北朝對峙的格局。</b> 拓跋燾憑借祖父和父親留下的基業(yè),加之自己的雄才大略、軍事才干,經過近20年的統(tǒng)一戰(zhàn)爭,最終統(tǒng)一了北方,加強北魏的封建化進程,使北魏政權更為鞏固。但在伐宋之時,劉宋的南兗、徐、兗、豫,青、冀六州遭到極大的破壞,"自是道里蕭條,元嘉之政衰矣",加重了人民的苦難。</h3><h3><br></h3><h3> 孝文帝拓跋宏471年即位,494年北魏從平城(今大同)遷都洛陽 。</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漢化改革</b></h1><h3><b><br></b></h3><h3><b> </b></h3><h3><b> 拓跋燾死后,文成帝拓跋浚、獻文帝拓跋弘、孝文帝拓跋宏相繼登基,逐步實施了改革,使社會經濟由游牧經濟轉變?yōu)檗r業(yè)經濟。孝文帝即位后,為了緩和階級矛盾,限制地方豪強勢力,在馮太后的輔佐下進行了大范圍的改革。諸如實行俸祿制、均田制、三長制、遷都、漢化政策等,極大地促進了北魏經濟社會的發(fā)展,促進了民族大融合,也為隋唐統(tǒng)一全國創(chuàng)造了條件。</b></h3> <h3>  孝文帝時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來進行漢化運動。</h3><h3>禁北語。鮮卑人原使用本族語言,北魏軍中也用鮮卑語。朝廷上則鮮、漢語雜用。孝文帝在遷都后的第二年六月正式下詔:"不得以北俗之語,言于朝廷,若有違者,免所居官。"在具體實行上,因為三十歲以上者不能一下改變,尚不強求;三十歲以下者,在朝廷上必須使用漢語。</h3><h3>禁胡服。鮮卑舊俗披發(fā)左衽;婦人冠帽著夾領小袖短襖。遷都之同年,下令禁胡服,服裝一依漢制。</h3><h3>改姓氏。鮮卑人多是二、三字的復姓,如拓跋、獨孤、步六孤等。姓氏與漢人不同,標志著民族的差異,影響"胡"、漢貴族合作。</h3><h3>因此,遷都的第三年,孝文帝下令把鮮卑族的復姓改為單音漢姓,如拓跋氏改姓元氏,獨孤氏改姓劉氏,步六孤氏改姓陸氏,丘穆陵氏改姓穆氏等。</h3><h3><br></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北魏文學</b></h1><h3><b><br></b></h3><h3> </h3><h3> 文學方面,北朝民歌充分體現(xiàn)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特征,風格剛健,語言質樸,感情真摯?!峨防崭琛贰墩蹢盍琛贰赌咎m詩》就是當時民歌的代表。楊炫之的《洛陽伽藍記》,既是一部地理名著,又是一部文學作品,同時又是一部佛教著述,提供了北魏遷都洛陽40年間的佛教史料?!端涀ⅰ窂奈膶W角度看,也不愧為一本文字優(yōu)美的游記。</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雕 塑</b></h1><h3><b><br></b></h3><p style="text-align: left;"> 雕塑藝術,集中表現(xiàn)在當時的石窟寺中。它繼承了秦漢以來中國的藝術傳統(tǒng),也受到國外,特別是古代印度藝術的影響。摩崖石窟分布很廣,西起今甘肅,東至今遼寧,保存至今的著名的有大同云崗石窟,河南洛陽龍門石窟,甘肅敦煌石窟,以及甘肅天水的麥積山石窟、永靖的炳靈寺石窟,山西太原的天龍山萬佛洞,河南鞏縣的石窟寺等。在這些石窟寺中有古代藝術工匠所塑造出來的數(shù)以萬計的佛像,代表了當時中國雕塑藝術的最高水平,至今仍是馳名世界的藝術寶庫。</h3><p style="text-align: left;"><br></h3><p style="text-align: left;"> </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農業(yè)技術及其他</b></h1><h3><b><br></b></h3><h3> 北魏末年賈思勰所著《齊民要術》 ,是中國現(xiàn)存最古、最完整的農書。</h3><h3> 北魏還出現(xiàn)了一位地理學家、散文家--酈道元,他以《水經》為綱,寫成地理名著《水經注》 。《水經注》全書三十多萬字,全書四十卷。詳細介紹了中國境內1250多條河流以及與這些河流相關的郡縣、城市、物產、風俗、傳說、歷史等。該書還記錄了不少碑刻墨跡和漁歌民謠?!端涀ⅰ吩谥袊L期歷史發(fā)展進程中有過深遠影響,自明清以后不少學者從各方面對它進行了深入細致的專門研究,形成了一門內容廣泛的"酈學"。</h3><h3> 賈思勰</h3> <h3>  酈道元</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北魏杰出的女政治家馮太后</b></h1> <h3>  文成文明馮太后(441年-490年10月17日),長樂信都(今河北冀州市)人,鮮卑化漢人。中國歷史上杰出的女性政治家、改革家,北魏文成帝拓跋?;屎?,獻文帝拓跋弘嫡母,孝文帝元宏嫡祖母。 出身北燕皇族長樂馮氏,遼西郡公馮朗之女,生于長安。 北燕滅亡后,沒入太武帝拓跋燾掖庭,充為奴婢;正平二年(452年),選為文成帝的貴人;太安二年(456年),冊封為皇后;和平六年 (465年),獻文帝即位,尊為皇太后。時值政局動蕩,馮太后臨朝聽政,定策誅殺權臣乙渾,依據祖制歸政于獻文帝;延興六年(476年),獻文帝暴崩,時人疑為馮太后所鴆殺。馮太后擁立孫子拓跋宏即位,成為太皇太后。二度臨朝稱制,扶持孝文帝十四年,成為北魏中期全面改革的實際主持者,并對孝文帝改革產生重要影響。 太和十四年九月(490年10月17日),病逝于平城,葬于永固陵,累謚"文成文明太皇太后"。詳細了解可點擊<a href="http://baike.baidu.com/l/efUvM8d7?bk_share=copy"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網頁鏈接</a></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北魏王朝在中華文明發(fā)展史中的地位</b></h1><h3><b><br></b></h3><h3> 關于北魏對于中華文明發(fā)展的作用,近年來有學者給予了很高的評價,現(xiàn)摘錄如下:</h3><h3> 中華民族是世界上唯一文明從未中斷過的民族!中國曾經被打敗,但中國文明從未被摧毀……</h3><h3> 秦漢文明</h3><h3>中國秦漢文明也遇到了大麻煩,匈奴雖然打跑了,但是北方還有很多蠻族。</h3><h3>1、鮮卑族的統(tǒng)治</h3><h3>當時的中國被一個少數(shù)民族占領,這個民族叫鮮卑族。</h3><h3>中國的漢族會種地,但鮮卑族不會,便無法統(tǒng)治漢族。所以他們認為,廢除農田,恢復牧場,恢復到游牧文明,那就可以實現(xiàn)統(tǒng)治了(他們熟悉的是游牧文明)。</h3><h3>這里有兩個策略,一個就是鷹派的策略,把漢族人全部殺光,鴿派的策略是不要殺光,讓漢族人成為奴隸在那勞動。</h3><h3>2、馮太后和孝文帝</h3><h3>值得炎黃子孫永遠萬幸的是,在鮮卑族里面居然出現(xiàn)了兩個極其優(yōu)秀的人物。</h3><h3>一個是女性,她其實血緣是漢族,在鮮卑做了太后,叫馮太后,我們稱她為“文明太后”。</h3><h3>另外一個就是她的孫子,是鮮卑族里面有一個拓跋氏,他叫拓跋宏,這個人在漢族的歷史書上叫做北魏王朝的孝文帝。</h3><h3>孝文帝死的時候才33歲,是一個非常年輕的王者。在他奶奶的帶領下(奶奶死后,他一個人掌權的時間不長),八、九年的時間里面他做了幾件重要的大事。</h3><h3>“我們在軍事上是勝利者,但是在文化上我們是漢文化的學生?!?lt;/h3><h3>一、廢除鮮卑語,所有的官員都學漢族;</h3><h3>二、不準再穿鮮卑服裝,必須穿漢服;</h3><h3>三、遷都,從他們原來的首都(現(xiàn)在山西大同)遷到河南洛陽,遷到農耕文明的中心地,實行《均田法》等農耕文明的法律;</h3><h3>四、鮮卑族的貴族努力和漢族通婚,造成血緣相通。</h3><h3>一、廢除鮮卑語,所有的官員都學漢族;</h3><h3>二、不準再穿鮮卑服裝,必須穿漢服;</h3><h3>三、遷都,從他們原來的首都(現(xiàn)在山西大同)遷到河南洛陽,遷到農耕文明的中心地,實行《均田法》等農耕文明的法律;</h3><h3>四、鮮卑族的貴族努力和漢族通婚,造成血緣相通。</h3><h3>3、孝文帝的偉大成果</h3><h3>大家不要小看,這幾條規(guī)定造成了一個巨大的成果,這個成果是人們無法想象的。</h3><h3>首先,中華文明不但沒有被消滅(差一點被消滅,羅馬文明其實當時已經被消滅了),而且更強大了。</h3><h3>為什么更強大了?</h3><h3>我們的諸子百家好是好,有一個毛病就是太斯文了。</h3><h3>光有他們能不能搞成一番偉大的文明事業(yè)?不可能。</h3><h3>因為他們缺少生命力,缺少強悍的力量。</h3><h3>這一點,鮮卑族給予了,他們可以丟掉自己的鮮卑語言,可以丟掉自己的鮮卑服裝,他們丟不掉的是馬背上的雄風,他們丟不掉的是天蒼蒼野茫茫的氣概。</h3><h3>這一點一旦加給我們的儒家學說,加給我們的諸子百家,中華立刻強大無比。</h3><h3>大家能理解嗎?</h3><h3>所以我們有的人不了解,以為光是諸子百家的學說就能建立偉大的社稷,其實這不夠,一定要有北方少數(shù)民族的陽剛之氣,野性的加入,中華文明才會平衡。</h3><h3>第二,這個孝文帝覺得自己沒有文化,就拜漢族文化為老師,而且也拜其他文化為老師。</h3><h3>所以他又拜了印度文化做老師,因為當時正好佛教傳入了。佛教里面有亞歷山大東征的時候留下的希臘文明的遺留;他又拜希臘文化做老師,印度文化和波斯文化很近,他又拜波斯文化做老師;拜巴比倫文化做老師。</h3><h3>全世界重要的文化都被請進來當了中華文明的老師。</h3><h3>您如果不相信,可以到山西大同的云岡石窟去看一看,你進去就會奇怪,怎么感到是羅馬的廊柱呢?</h3><h3>那是希臘文明的余留。</h3><h3>那些佛像是印度文明。</h3><h3>為什么都是高鼻梁深眼窩的呢?這是希臘雕刻家的余留。</h3><h3>希臘雕刻家經過幾次轉折以后,通過迦陀螺文化等等的余留,還有波斯文化,還有巴比倫文化,都在那里,僅僅是云崗石窟就成了世界文明的大聚會。</h3><h3>請允許我為您做個比喻,這些文明本來都很驕傲,互相之間沒什么關系,就像我們大學里面那些教授都很驕傲,互相之間見面的時候,禮貌點頭互相不理,但沒想到來了一個年輕的辦公室主任,把每個教授都當成他的老師,殷勤地找他們喝茶、吃飯,拉到一起開會,結果這些教授關系良好了,融合在一起了。</h3><h3>這個年輕的辦公室主任就是我們北魏的孝文帝,文明融合了。</h3><h3>多么了不起!</h3><h3>第一,中華文明突然走向了健全平衡,走向了雄氣勃勃的強大。</h3><h3>第二,中華文明和其他文明的優(yōu)秀因子融合了,這樣的話,諸子百家的兩個毛病克服了。</h3><h3>第一,中華文明突然走向了健全平衡,走向了雄氣勃勃的強大。</h3><h3>第二,中華文明和其他文明的優(yōu)秀因子融合了,這樣的話,諸子百家的兩個毛病克服了。</h3><h3>諸子百家也太封閉,不知道世界上還有別的文化。</h3><h3>我們現(xiàn)在老在講國學,講文化,毛病就是這兩個,一個沒有執(zhí)行力的斯文,第二個就是不了解其他文明的封閉。</h3><h3>但是公元5世紀在北魏孝文帝的時候,這兩個毛病已經克服了。</h3><h3>這兩個毛病克服以后,第三個優(yōu)點又出來了——他不是主張通婚嗎?</h3><h3>主張通婚以后,造就了新一代身體強壯、受良好教育的具有雄才大略的統(tǒng)治者。</h3><h3>所以,一個偉大的朝代馬上就要來了,這個朝代就叫唐代。</h3><h3><br></h3><h3>一個偉大的朝代</h3><h3>中華由此就邁向大唐了,一個了不起的時代就開始了。</h3><h3>而且大家注意,大唐之前的隋煬帝和大唐的唐太宗,他們的血緣二分之一是鮮卑族血緣。到了武則天的先生唐高宗,他四分之三是鮮卑族。</h3><h3>所以一個小小的民族由于它的英明的決策,把它的血緣輸入了一個偉大的民族,創(chuàng)建了一個偉大的朝代。</h3><h3>所以,我們對北魏孝文帝這個33歲去世的皇帝要表示一種尊重。</h3><h3>因為,他不但避免了中華民族的一次非常有可能的滅亡,而且還一次性補強了中華文化所有的重大缺陷。</h3><h3>公元5世紀以后發(fā)生了非常大的變化,那個時候羅馬帝國已經淪落了,已經進入黑暗的中世紀了。</h3><h3>中國由于孝文帝等人的努力,經過一百多年進入了偉大的唐朝,公元7世紀的唐朝,到現(xiàn)在為止還是讓人激動萬分。</h3><h3>當時,羅馬帝國滅亡以后羅馬城的人口不到五萬。而當時的歐洲,擁有一萬人口就已經是像模像樣的城市了。</h3><h3>而在當時大唐的首都長安城內,人口不算城外就是一百萬。</h3><h3>七十幾個外交使團,三萬多個外國留學生,城里面吃的是阿拉伯面食,用的是羅馬醫(yī)術,還通用拜占廷的金幣和波斯王朝的銀幣。</h3><h3>世界各國的宗教在那都有道場。物價非常便宜,刑事案件極其地少,人們的幸福指數(shù)極高。</h3><h3>我有一次到埃及南部的一個地方去,那個地方叫底比斯,一個英文的講解員在講解,他說我們這個底比斯很可能是古代世界最重要的城市。</h3><h3>剛一說完她自己趕緊用英文加了一句補充,當然除了唐代的長安。她必須講當然除了唐代的長安,不講就沒有常識了。因為唐代太偉大了,太輝煌了。</h3><h3>有人說人類歷史上真正的文化中心有三個——公元7世紀的長安,19世紀的巴黎和今天的紐約。</h3><h3>什么叫文化中心?就是全世界的文化創(chuàng)造者都集中在那,而且把文化成果在那發(fā)布,這叫文化中心。</h3><h3>但19世紀的巴黎、現(xiàn)在的紐約和公元7世紀的長安比還有一個缺點,就是缺少詩意。</h3><h3>長安那可是充滿了詩意,晚上是宵禁——宵禁不是為了戰(zhàn)爭而是為了管理秩序,108個坊的門關了,人只能在坊里面活動。</h3><h3>所以下午就很重要了,有很多很多酒吧,這些酒吧都是中亞,按照現(xiàn)在講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的那些國家的漂亮女孩,叫胡姬來開的。</h3><h3>傍晚時分,李白、王維這些人騎著白馬到胡姬酒店喝酒,這都有大量的記述,他們自己也有大量的詩歌來描寫這個情景。</h3><h3>如果你更開放,受不了宵禁,那么可以往東走到洛陽,洛陽也很繁華,不需要宵禁。</h3><h3>如果你更浪漫一點,那你繼續(xù)往東走,到揚州,那是什么限制也沒有的了。所以,他們的夢想就是到揚州去。</h3><h3>當時除了這些城市之外,成都也已經很繁華。</h3><h3>這就是唐代,公元7世紀到8世紀的唐代,中華文明發(fā)揮得非常優(yōu)秀非常精彩,而且由于絲綢之路、和日本的交往,所以它已經成為世界文化的一個不可動搖的中心了,這一點全世界都公認。</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全篇完 —</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