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吃飯的時候聽媽媽說起湖南衛(wèi)視的一檔節(jié)目“變形記”,以前曾看到過,大部分是富家紈绔子弟與貧困地區(qū)優(yōu)秀孩子交換空間生活一星期的實錄。估計老媽看了很感慨,對我娓娓道來,知道了故事前一半的大概,大有且聽下回分解的意猶未盡之感。晚上開了電視,漫不經(jīng)心換著臺,嗯,似乎畫面有點熟悉,原來是“變形記”的后一半。 <br> 我想除了二個交換的主角,“四銀”絕對是編導(dǎo)意外的收獲。 四銀的勤勞。不過是一個不到五歲的女孩,我怎么都無法想象這樣的年齡怎么會干那么多的活,放牛、喂豬、上山砍柴、刨玉米粒。放牛的時候跟在一群牛后面,手里揚著根小樹枝,二條腿不停地繞來繞去歡快地跳躍著,人沒牛高;喂豬食的時候,那把勺比她的頭還大;砍柴的時候,她揀細(xì)小的柴禾砍,其實是粗壯高挑的野草,她也只能對付得了這些,砍了幾刀到下的草桿沒完全斷開,她拽著用腳幫忙,小嘴里還一邊嘟嚷著使勁,沒了鞋帶的球鞋里居然沒穿襪子,讓你忽然很心痛、很憐惜。碼好一小捆柴下山,她居然在勞動中也總結(jié)出了小小智慧,把柴滾下一個小坡,然后縱身跳下個小坡,幾個來回就順利到達(dá)山腳。柴刀往腰后一別,用家里人為她特制的背柴禾的三角架往肩上一扛,那個架勢看了很想笑,但心底里卻泛著酸。刨玉米粒的時候,小手拿著玉米棒有節(jié)奏、老練地在刨板上一前一后,金黃色的玉米粒在手下迸落。自以為小時候也是干了點活的,吃了點苦的,看的那個汗顏哪,以后再不敢提了。 四銀的“粗野”。那個任性的過著富足卻缺乏溫情生活的少年固執(zhí)地要把一包過了保質(zhì)期的柿餅扔了,奶奶給四銀和圍觀的人分食了其中的一塊,覺得好吃的很,又香又甜。少年堅持著“不能吃了,過了保質(zhì)期了,會吃壞肚子的”,在眾人的不解和無奈里硬是把這包美食扔到了豬食槽里,美死那只大臟豬了,吧嗒吧嗒幾口下了肚,它能吃出個什么味兒來呀!剛剛品到美味的四銀無法接受這一失去美食的瞬間,她傷心地哭鬧起來,她小小的心里肯定生出很多恨來,那么好吃的東西怎么可以給豬吃而不給她四銀吃呢,少年過來試圖安撫她,她的憤恨一下子有了發(fā)飆的對象,她出其不意地一口咬住了他的手背不放,淚眼里滿是“橫刀奪愛”的哀怨。那個狠勁兒讓我著實吃驚,心中也不免埋怨起那位不近人情的少年。 四銀的美麗。因為“柿餅事件”感到內(nèi)疚的少年,在集市上用他的米奇手鏈幾經(jīng)波折為四銀換回了一套新衣服,他幫四銀換下了臟兮兮的舊衣,打來一盆水幫四銀洗干凈臉,梳理了打結(jié)的頭發(fā),四銀其實是美麗的,圓圓的臉,大大的眼睛,穿上嫩嫩的鵝黃色棉襖,四銀絕不比城里祖國的小花朵們遜色。少年為他所做的一切感覺到很有成就感,郁郁寡歡的他這一刻是輕松而欣喜的。可四銀的新衣還沒捂熱,就被奶奶借口等到新年穿便壓了箱底,哪知善良而純樸的奶奶一大早走了二三小時的山路,打聽了多少店鋪,把新衣又換回了手鏈。如果四銀知道,她是不是會比失了柿餅更抓狂。 <p> 誰說人生沒有命運,伴著一聲啼哭你花落誰家已經(jīng)決定了你三分之一的人生,而有些人即使花費三分之二的人生去努力拼搏都無法改變這初始的差別。四銀,當(dāng)你長成一個如花似玉的大姑娘,你會過上怎樣的生活?</p><p><br></p><p> 2008年4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