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 如果你看過小話劇《一瓶開水》,或者說出它的故事,那一定是資深的下壟鎢礦人了。那是,一個火熱的年代,一個純真的年代,艱苦奮斗和毫無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在時光奔騰的浪花里,是那最美的一朵!</b></h3> 五好職工:吳祖仁 <h3><b> 吳祖仁(1930一2006),江西崇義縣龍溝鄉(xiāng)人。本家吳建花同學的父親,是1963年、1964年江西省“五好”職工;1965年國家冶金部“五好”工人。</b></h3><h3><b><br></b></h3><h3> 1963年,中共中央和國務(wù)院批轉(zhuǎn)國家經(jīng)委、全國總工會《關(guān)于在工業(yè)、交通企業(yè)中開展“五好”企業(yè)和“五好”職工競賽問題的報告》?!秷蟾妗诽岢?,“五好”企業(yè)標準是:政治工作好、完成計劃好、企業(yè)管理好、生活管理好、干部作風好;<b>“五好”職工標準是:政治思想好、完成任務(wù)好、遵守紀律好、經(jīng)常學習好、團結(jié)互助好;</b>“五好”競賽要按月或按季進行檢查,每年總評一次;“五好”競賽的獎勵原則,是榮譽獎和物資獎相結(jié)合,以榮譽獎為主。</h3> <h3><b> 吳祖仁,以雷鋒同志為榜樣,公而忘私,奮不顧身的投入“五好”職工競賽。</b></h3><h3><b><br></b></h3><h3> 當年中蘇反目,加外經(jīng)濟封鎖,很長時間井下爆破沒有黃油做敷料,硝銨炸藥一見水就化,經(jīng)常產(chǎn)生誤炮,既不安全,爆破率又低。吳祖仁為這事思慮了。他心里想,黨號召我們<b>“發(fā)憤圖強,自力更生”</b>。就是再大的困難,也要想辦法克服。<b>“路是人走出來的,沒有黃油也要放炮”。</b>他日思夜想,連走路、吃飯、睡覺都想。終于想出一個簡單而實用的辦法:取一節(jié)干竹筒,把雷管炸藥裝在竹筒內(nèi),然后用黃泥巴封住口,再點火起爆,效果良好,及時解決了黃油的困難。</h3><h3><br></h3><h3> 有一段時期,天井爆破出了問題,空炮沖天,材料消耗超支。老吳想“愚公”可以“移山”,我是爆破組長,就不信解決不了這個問題。他反復琢磨,發(fā)現(xiàn)問題在電橋上,于是大膽將導火藥的鐵殼改為紙殼,使每面炮節(jié)省了三個雷管,一公斤炸藥。為解決采礦砂巷掘進工效低的“老問題”,他就和風鉆工歐述成商量,試驗打深孔直線爆破,一連幾天,他跟班打鉆放炮,使工效由過去的1.5米,提高到3米以上。</h3> <h3> <b>最動人心的一次,</b>是1964年4月,風鉆工朱用林在大坪坑口430中段打天井,不幸穿了老窿,積水帶著沙石,沖垮了天井,埋住了老朱。人們趕到現(xiàn)場時,只見老窿像張開血牙的厲口,垮下去足有20多公尺,大量的廢石泥沙呲牙咧嘴吞噬了老朱,<b>“搶救階級兄弟”,</b>熱血在身上沸騰??墒遣煽諈^(qū)沒有一根支柱,設(shè)有一個踏腳的地方,大家急得團團轉(zhuǎn),怎么辦?吳祖仁忘記了一切,冒著生命危險,張開兩臂,雙手撐住巖壁,懸空滑了下去,手指劃出鮮血,汗水浸透衣裳,只有一個心愿“救出老朱”。將埋住老朱的石塊,飛快的一塊塊用手搬開,終于奪回了階級兄弟的生命!</h3> <h3> <b>吳祖仁,在大坪坑口工作20多年,流傳著關(guān)于他的許多故事……</b></h3><h3><br></h3><h3> <b> “掉在水里,也要撈起來”。</b>1964年5月的某天,井下加工房的鎖匙,被一位同志不小心掉進水倉,有人說:丟了就算了,最多撬掉一把鎖。吳祖仁說:同志,不要小看一把鎖,是公家的兩元多錢呀!他脫了衣服跳進水倉,在平肚臍的冷水里,左摸右摸,終于撈到了這把鎖匙。他珍惜國家財產(chǎn),工作間有廢品收集箱,平日身上有“工具袋”,馬釘、鐵釘、螺絲、鐵絲……見“破爛”就檢,好的利用,舊的就修,僅1964年就回收“破銅爛鐵”500多公斤。</h3><h3><br></h3><h3><b> “樣樣管,不得閑”。</b>他雖是爆破組長,但不分份內(nèi)份外,見事做事管事。有一次坑口350中段二號斜井澆砼,拌好一大堆水泥沙漿沒澆完,即到下班時間有些人準備走,正好碰上吳祖仁來了,他鼓勵大家說:澆砼不比推車、裝礦,它是有時間性的,不用會失效,不能浪費國家財產(chǎn)。來吧!鼓把勁把它澆完再走。他一邊說,一邊拿起鏟鍬就干,原來打算欲走的都動了起來,一窩蜂地戰(zhàn)斗1個多小時,完成了澆砼任務(wù)。</h3><h3><br></h3><h3> 平日,他也不得閑??匆娋銟凡颗K了,他打掃來了,職工宿舍臟了,他打掃來了,家屬區(qū)的溝渠堵了,他就疏通來了,上廁所的山路不好走,他修整好……十幾年如一日,他就是這樣,悄悄的來,干完就走,不做一句聲,不講一句話。</h3><h3><b> </b></h3> <h3> <b>“公家的開水,打一瓶也不行”。</b>1970年的某天,一次他的小孩到職工食堂打回一瓶開水,吳祖仁知道后,覺察到這件事不對頭。心想:家里有柴有灶,為什么要到公家食堂打開水呢?按照毛主席的教導“要斗私批修”,公是公,私是私,涇渭要分明,<b>不能讓小孩養(yǎng)成沾公家便宜的壞習慣。</b>他及時召開家庭會,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說服教育愛人和孩子不再去食堂打開水,并愉快地補繳了1分錢的開水費。大坪坑口代表隊將此事創(chuàng)編小話劇《一瓶開水》,該劇由陳元發(fā)(飾丈夫)、康韻梅(飾妻子)、龔才香(飾女兒),1971年1月,參加礦在下壟礦部舉行的1970年度文藝會演,曾經(jīng)轟動一時。<b>“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箴言警句,耐人尋味。</b></h3><h3><br></h3><h3><b> 吳祖仁,1981年3月提前退休,小兒子吳嗣生頂替招工進下壟鎢礦;2006年3月因病逝世,享年76歲。</b></h3> 風鉆勞模:李忠 <h3><b> 李忠(1929一1987),江西崇義縣揚眉鎮(zhèn)小姑村人。1954年建礦時第一批井下風鉆工,礦“二五”勞動模范;1959年、1963年獲贛南區(qū)先進生產(chǎn)者;1965年國家冶金部“五好”工人。</b></h3><h3><b><br></b></h3><h3> 他從13歲開始,在家附近的鴨棲山吃水灣撿鎢砂,打民窿。1954年7月,在揚眉寺鎢礦平案腦坑口,由民工轉(zhuǎn)為國家正式工。同年8月,作為礦里第一批選派巋美山鎢礦學習的風鉆工。1955年始,先后在平案腦、下壟坑口任風鉆工;1957年作為風鉆技術(shù)骨干,調(diào)入新成立的樟斗坑口,曾任該坑(全礦首個)1號豎井工程隊隊長、支部書記。</h3><h3><br></h3><h3> <b>他是生產(chǎn)上的闖將。</b><b>“上級任務(wù)必須堅決完成,只能提前,不許拖后;只能搞好,不能作壞”</b>的觀點深深印在李忠的頭腦中。1957年春節(jié),工友都回家過年。本臺班任務(wù)完成了,可是坑口的掘進任務(wù)還差一點,他感到全坑沒有完成任務(wù),回去也不光榮,走到半路又返回井下檔頭打了一面炮,確保了坑口任務(wù)全面完成。</h3><h3><br></h3><h3> 1958年3月,樟斗坑口由348中段轉(zhuǎn)向295中段,巖石由軟變硬,有的采掘臺班不愿去,怕完成任務(wù)差,少拿計件工資。臺班長李忠挺胸而出,亳不計較個人得失,團結(jié)臺班人員努力拼博,不僅堅持原定額,而且創(chuàng)造了平均2米的臺班高工效。</h3><h3><br></h3><h3> 1961年,樟斗坑口1號豎井開拓下掘,巖壁堅硬,難打難崩,加上原材料供應(yīng)困難,釬頭少,機油缺,臺班同志畏難松勁?!袄щy雖有,保住任務(wù)要緊”。他鼓舞士氣,沒有機油就用黃油肥皂水代替;釬頭少,就交替換用,鈍了自己磨,日掘進1.2米(豎井斷面規(guī)格:長5.33米X寬2.8米),為計劃的130.6%。</h3> <h3><b> 他是風鉆工的標兵。</b>李忠1954年7月參加工作后,主動要求學打風鉆,同年8月,選派巋美山鎢礦學習風鉆工5個月,同年底,回到礦里就單獨操作兼任臺班長。1954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1955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在國家第一個五年計劃和大躍進及60年初調(diào)整時期,年年都提前超額完成國家計劃,采掘工效居行業(yè)領(lǐng)先水平,1960年,被贛南冶金局技術(shù)表演團、礦風鉆爆破訓練班聘為技術(shù)指導;連續(xù)8年被為礦先進生產(chǎn)者、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礦“二五”勞動模范,先后出席省、贛南區(qū)先進生產(chǎn)者代表大會。</h3> <h3><b> 時代如潮,潮起潮涌。能讓人一下子想起來的事情并不多,時間總是消失在了平凡生活中。不記得誰說的,人活一生,其實并不是活在每一天,而只是活在幾個瞬間,幾個令自己、令家人、令這個時代所銘記的瞬間。</b></h3><h3><b><br></b></h3><h3><b> 1987年5月,李忠年僅58歲,因患有二期矽肺合併肺結(jié)核病在家逝世。</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