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這條道路是父親做村支書時每天從家到村委的必經(jīng)之路,長約1.8公里,工作期間足足走了30多年,可以說是每天都早出晚歸,他見證了鄉(xiāng)村的變化和發(fā)展:從以前的濘泥小路到村村通水泥路,從煤油燈到農(nóng)網(wǎng)改造,從瓦房到新農(nóng)村…,雖然早己不在工作崗位上,但他卻念念不忘那段30多年的工作情結(jié),每天必走一遍這條路,只要有一天不走一遍這條路,他總覺得生活缺少了很多樂趣…</h3> <h3>美麗的鄉(xiāng)村景色,讓人情不自禁哼起了歌曲《故鄉(xiāng)的云》:田邊飄過故鄉(xiāng)的云…</h3> <h3>途中經(jīng)過的“那巴小學”,是我們小時侯夢想的搖籃,當年種下的那些小樹已長成林蔭大樹,那幢凝聚著我們汗水的教學樓已經(jīng)重建過,依稀想起童年時的寒窗苦讀,現(xiàn)在的孩子已無法想象,匆匆那年,學校這里沒有電燈,五年級是小學的畢業(yè)班,我們點著油燈,教室里把桌子拼起來就成了晚上休息的宿舍,從家里帶來些少的柴米油鹽卻吃得津津有味,從未曾說過一個“苦"字,因為我們能安心讀書的背后,都有著親人們的辛勤付出,當年只要能考上初中,全家都覺得很光榮…</h3> <h3>每當走過這里,都不禁想起我們快樂的童年,那時的一個“水泥"籃球場,和幾張乒乓球臺(之所以稱之為“臺”是因為當時用水泥預制板和專頭徹成的)是我們有限的運動場所,很多自娛自樂的方式不比現(xiàn)在的網(wǎng)絡(luò)游戲遜色,下雨時為了不淋濕衣服,在放學回家的路上只穿條褲叉,用芋蒙葉包著外套,一邊嬉戲著雨水一邊跑回家,卻沒聽說有一個人感冒…</h3> <h3>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小時候不理解父親為什么待遇這么低也那么拼命的工作,長大后才明白,村民們平安幸福的背后總是有著象他們那樣的團隊在黙默地奉獻著…</h3> <h3>發(fā)揮老黨員的帶頭作用,總以一個黨員的身份去傳承,發(fā)展新黨員,小時候讀書時跟父親說“我能不能在村里入黨?",父親告訴我,要好好讀書,要求上進,達到黨員的標準才能入黨…</h3> <h3>每每走到這個“黨員積分宣傳欄“,父親總是要找一找自己的照片,也許是這里留給他太多的回憶吧,或許是父親想告訴別人當年有多帥氣…</h3> <h3>看著當年父親的照片,才感覺父親真的老了,他只記得多年前的事,昨天的卻不曾想起,真是誰也無法阻擋歲月的腳步?。∠氲秸l都有老的那么一天,心里不禁感概萬千…</h3> <h3>那巴村委舊址,這里是父親之前工作的地方,也是他現(xiàn)在每天都要看一遍的地方,回想往事,雖然沒有轟轟烈烈的事跡,但卻無怨無悔,問心無愧,因為他已經(jīng)很努力,對得起黨和國家…</h3> <h3>現(xiàn)在的那巴村委會,建設(shè)完善,干凈整潔,里面還設(shè)有醫(yī)務室…</h3> <h3>精準扶貧,落到實處,在國家政策的扶持下,那巴村正漸漸走向脫貧致富之路…</h3> <h3>漂亮寬敞的鄉(xiāng)村幼兒園,讓農(nóng)村的孩子都能讀上幼兒園…</h3> <h3>回家,在鄉(xiāng)村的路燈下,看著父親的背影,既心酸又心痛,勞累了一輩子,現(xiàn)在卻變成小孩子…</h3> <p class="ql-block">父親光榮在黨50年,2023年2月4日,在他臨走前還不忘黨員的初心,用盡余生的力氣再次唱響《沒有共產(chǎn)黨就沒有新中國》后,安詳?shù)仉x去了,原父親在天堂一切安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