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輞川閑居贈秀才迪</h3><h3> 唐代:王維</h3><h3> 寒山輪蒼翠,</h3><h3> 秋水日潺湲。</h3><h3> 倚杖柴門外,</h3><h3> 臨風(fēng)聽暮蟬。</h3><h3> 復(fù)值接輿醉,</h3><h3> 狂歌五柳前。</h3><h3><br></h3><h3> 摘自《百度網(wǎng)》</h3> <h3> 《蟬》</h3><h3><br></h3><h3> 我從小就喜歡蟬。由于當(dāng)時條件的限制和環(huán)境的制約,沒啥文娛節(jié)目和玩具、更缺乏趣味的游戲。每天單純而無目標(biāo)的東蹦西跳,夏季之中,只要聽到蟬鳴,光著小腳丫,穿著簡單一色的粗布衫,就趕快往鳴叫的樹桿奔過去,希望能抓到它,用小手把它握住,好任性的聽她清脆悅耳的“知了,知了!”的簡單而重復(fù)的歌聲和對愛的呼喚與期待!</h3><h3> 蟬的自衛(wèi)能力還是不錯的,有時等你腳步聲臨近,她判斷不出你的好心和歹意,會揚起她漂亮的雙翼,飛到其它的樹上,繼續(xù)她的美聲歌唱!</h3><h3> 有時她也很溫順,不知是孤獨還是無意,在離地不足一米高的樹桿上緊貼著樹,不知等待著誰,并用她清脆悅耳動聽的美聲,在歌唱、又仿佛在等待著我!我像往常一樣怕蟬飛了,躡手躡腳輕輕地挨近他。走近仔細(xì)一看,他的旁邊還有兩只身材苗條的蟬,用腿緊抓住樹皮,其中一只蟬用她兩只美玉般的大眼看到我的到來,并無驚慌之態(tài)。我伸出大拇指和食指輕輕地接近她,然后從她美麗身軀的兩側(cè)把她捉住。她并沒有掙扎和反抗,而是溫順地在我小手中,睜著翠玉般的雙眼看著我。我仔細(xì)的看著她美麗而苗條的身姿、打量著她薄如紙而透明有花紋的雙翼,并用另一只小手輕輕地?fù)崦某岚颍∥以噲D用飯粒和樹的嫩葉給她吃,她嫵媚地笑了笑,并緊緊的蟄伏在我小手中并沒有要飛去之意!就在這樣無聲無語,溫馨、和諧的相處中,彼此陶醉并無聲地靜享著這靜謐的片刻;盡管蟬無聲,我無語,卻無聲勝有聲!幼小純真的心靈中,并不知時間上還有什么比這更快樂、更愜意的溫馨了!太陽從我身旁靜靜地走過,時間也默默地悄然而逝!……</h3><h3> 盡管幾十年彈指一瞬間,從兒童,少年到兩鬢斑白,可現(xiàn)在只要聽到夏蟬的聲音,總能喚醒我孩提時代的那一段快樂無憂而甜蜜的片斷!久久揮之不去,心中回味和品嘗著那滋潤孤獨心的甘露,對那純真浪漫刻骨銘心的回憶和片斷癡迷留戀!……</h3><h3> 二O一九年八月一日..酸酸草</h3><h3><br></h3> <h3> 《蟬》</h3><h3><br></h3><h3> 蟬,俗稱“知了”,(在我家鄉(xiāng),從小到現(xiàn)在,都聽人們叫它“懶懶羊”。)它的“壽命”,即完成一個世代約為10---13年。其間,潛伏在地下約十年,在地面上的時間卻只有80多天……</h3><h3> 摘自《百度網(wǎng)》</h3><h3> 注:括號內(nèi)文字是我添加的。</h3> <h3> 《蟬》</h3><h3> 蟬的生命周期長可達(dá)十幾年,但是在漫長的歲月中,除了最后一年的夏天之外,都是在地下蟄伏?!?lt;/h3><h3> 蟬是世界上壽命最長的昆蟲,可見它們一生的大多數(shù)時間是在地下度過的。蟬的幼蟲在地下一般要生活2一一3年,長的要活5一一6年。</h3> <h3> 小小的幼蟲從卵里孵化出來……少則兩三年,多則十幾年,從幼蟲到成蟲要經(jīng)過五次蛻皮,其中四次在地下進(jìn)行,而最后一次,是鉆出土壤爬到樹上蛻去干枯的淺黃色的殼(這就是蟬殼)才變成成蟲。</h3><h3> 摘自《百度網(wǎng)》</h3><h3><br></h3><h3> 這種蟬殼,中醫(yī)學(xué)叫“蟬蛻”,是一種不錯的藥。據(jù)《尚醫(yī)健康》載:“蟬蛻為蟬科昆蟲黑蚱羽化后的蛻亮,它可以清熱、散結(jié)、明目,以及涼血、利咽、止痛、息風(fēng)止痙,用于風(fēng)寒、風(fēng)熱感冒的咽喉腫痛、目赤等癥狀,……一般在夏季下雨天的柳樹下,就可能找得到?!?lt;/h3><h3> 二O一九年七月三十一日.酸酸草</h3> <h3> 《所見》</h3><h3> 清代:袁枚</h3><h3> 牧童騎黃牛,</h3><h3> 歌聲振林樾。</h3><h3> 意欲捕鳴蟬,</h3><h3> 忽然閉口立。</h3><h3> 這首詩是講:牧童騎在黃牛背上,嘹亮的歌聲在林中回蕩。忽然想要捕捉樹上鳴叫的知了,就馬上停止歌唱,一聲不想地站立在樹旁。</h3><h3><br></h3><h3> 摘自《百度網(wǎng)》</h3> <h3> 浣溪沙.湖上西風(fēng)急暮蟬</h3><h3> 宋代:晏珠</h3><h3> 湖上西風(fēng)急暮蟬,</h3><h3> 夜來清露濕紅蓮。</h3><h3> 少留歸騎促歌莚,</h3><h3> 為別莫辭金盞酒。</h3><h3> 入朝須近王爐煙,</h3><h3> 不知重會是何年。</h3><h3><br></h3><h3> 摘自《百度網(wǎng)》</h3> <h3> 上面兩張圖片,促使我寫下了這篇《捕蟬》小分隊。</h3><h3> 《捕蟬小分隊》</h3><h3> 今晚飯后例行散步。走到家鄉(xiāng)“茶馬古道”(也就是上面兩張照片中第一張位置),這里有一排樹桿茁壯參天的水杉樹。此時,夏蟬歡鳴之聲此起彼復(fù)遙相呼應(yīng),似乎在進(jìn)行大合唱。聽到的美聲悅耳的奏鳴,精神愉悅開心??尚那樗查g被眼前的幾組隊伍沖淡冷卻!……</h3><h3> 這幾組小分隊中有爺或奶帶孫、有父或母帶子、有夫帶妻及子等。有些手拿竹桿上有網(wǎng)篼、有一組的婆婆手拿一足球帶著倆孫,倆孫的手上各拿著一塑料袋,里面都有夏蟬在掙扎哀鳴!仿佛在叫苦叫怨:我們在樹上唱歌妨礙誰了!得罪誰了,咋會把我們關(guān)起來,聽說還要油炸、干扁、扯翅膀,大卸肢腿,太恐怖了!……;此時,正好那太婆見一蟬在稍高處樹桿上鳴叫,倆小孩高興之色寫在臉上,太婆手夠不著,于是把球擊向樹上的蟬,不中。仨人一臉失望之態(tài);有一組當(dāng)父親的高舉著手,正好捉住一只鳴蟬,隨手遞給小孩,小孩手舞足道,一臉欣然;有一組女人推著車,車上坐有一小孩,給男人示意前方樹上發(fā)現(xiàn)目標(biāo),那男的要逞英豪,快步走過去將獵物捕獲,而且這男人的手中已有幾只蟬在埋怨和嘶叫……。原來這些人有討小孩歡欣和快樂,有博女人開心而展示絕技的、有討孫子輩開心一笑而為老不尊的,值此種種表現(xiàn),無不揭示出這些人的無知和愚昧,而且是有備而來,專為捕蟬,唯此,我給他們?nèi)∶麨椤安断s小分隊”并不夸張。</h3><h3> 這樣的小分隊并不少,你只要有閑情逸致,順著有行道樹和有蟬鳴的地方去走走,保準(zhǔn)看到比我所言更精彩的小片斷,這并非是我夸張和危言聳聽,此值夏季暑天,正是夏蟬鳴叫和活動高峰期,蟬多捕蟬人也不少,我無語去評判什么,只是替那些小昆蟲發(fā)出幾聲嘆息而已,或許也是這些蟬“在刼難逃”吧!從另一個角度看,蟬也實現(xiàn)了自己的價值,可以帶給捕蟬人快樂與高興;也是夏季的一道風(fēng)景線矣!</h3><h3> 酸酸草記于2019.8.1日</h3> <h3> 蟬的一生是怎樣度過的(一)</h3><h3> 蟬的一生經(jīng)過受精卵、幼蟲、成蟲三個階段。</h3><h3> 進(jìn)入夏天,早年產(chǎn)下的受精卵會孵化成幼蟲,他們會鉆入土壤中,以植物根莖的汁液為食,通常幼蟲會在土中待上幾年甚至十幾年,如3年、5年,甚至還會有17年。</h3><h3> 6月末的時候,幼蟲成熟,爬到地面,脫去自己金燦燦的外骨骼,羽化為我們常見的長有雙翼的成蟲,剛羽化的蟬呈綠色,最長壽命長約60~70天。</h3><h3>雖然成年的蟬僅能存活幾個月,但是幼蟲階段能夠在土壤中存活好多年,例如6年壽命的蟬,其幼蟲階段就占了一生中的5年。</h3><h3> …… </h3><h3> 摘自《百度百科》</h3><h3> 注:下篇文字續(xù)</h3> <h3> 蟬的一生是怎樣度過的(二)</h3><h3>接上頁文字?jǐn)U展資料:</h3><h3> 會鳴的蟬是雄蟬,它的發(fā)音器在腹基部,像蒙上了一層鼓膜的大鼓,鼓膜受到振動而發(fā)出聲音,由于鳴肌每秒能伸縮約1百次,蓋板和鼓膜之間是空的,能起共鳴的作用,所以其鳴聲特別響亮。</h3><h3>雄蟬會發(fā)出聲音吸引雌蟬來跟他交配,雌蟬用它那根尖尖的產(chǎn)卵管,插近樹中產(chǎn)卵,直到第二年幼蟲才會孵出,再在土中生活幾年甚至十幾年后才能破土而出。</h3><h3> 在漫長的生活中它們要經(jīng)歷很多次的脫殼,最后一次脫殼也是它成為成蟲的時候,成為成蟲時它會發(fā)出聲音,而雄蟬發(fā)出的聲音便是以每秒上百次的高頻率,不斷地震動著位於腹部的兩片鼓狀膜,來發(fā)出尖銳響亮的聲音。這種聲音有助於雌蟬確定適合交配的雄蟬的位置。</h3><h3> 摘自《百度百科》</h3><h3> 二O一九年八月二日錄</h3> <h3> 蟬的一生是怎樣度過的(三)</h3><h3><br></h3><h3> 蛻皮后的知了附著在樹枝上,依靠吸食樹枝或樹干的汁液生存。</h3><h3> 蟬一生經(jīng)過卵、幼蟲、蛹和成蟲三個不同的時期。</h3><h3> 卵產(chǎn)在樹上,幼蟲生活在地下,成蟲又重新回到樹上。</h3><h3> 蟬在交配之后,雄蟬就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很快便死去。雌蟬則開始進(jìn)行產(chǎn)卵的任務(wù),它用尖尖的產(chǎn)卵器,在樹枝上刺出小孔,刺一次產(chǎn)四到八粒,一個枝條上,往往要刺出幾十個孔,然后雌蟬不吃不喝,也很快便死去了。</h3><h3> 摘自《百度百科》</h3> <h3> 一般來說蟬的一生蛻幾次皮?(一)</h3><h3><br></h3><h3> 它們經(jīng)過4~5次蛻皮后,就要鉆出地面,爬上樹枝進(jìn)行最后依次蛻皮(叫金蟬脫殼),成為成蟲。蟬是一種半翅目昆蟲,我國就有一百二十種。一到夏天來臨,它就會站在樹上"知了-知了-知了"地叫個沒完,聲音傳出很遠(yuǎn)。蟬是一種昆蟲,又稱“知了”。其種類較多,雄蟬的腹部有一個發(fā)聲器,能連續(xù)不斷地發(fā)出響亮的聲音;雌蟬雖然在腹部也有發(fā)聲器,但不能發(fā)出聲音。幼蟲生活在土里,吸食植物的根,在地下生活4年之后就會鉆出地面,風(fēng)光一時。成蟲僅刺吸植物的汁。蟬的一生,要經(jīng)過卵、幼蟲和成蟲三個不同的時期。卵產(chǎn)在樹上,幼蟲生活在地下,成蟲又重新回到樹上。蟬在交配之后,雄蟬就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很快便死去。雌蟬則開始進(jìn)行產(chǎn)卵的任務(wù),它用尖尖的產(chǎn)卵器,在樹枝上刺出小孔,刺一次產(chǎn)四到八粒,一個枝條上,往往要刺出幾十個孔,然后雌蟬不吃不喝,也很快便死去了。卵在樹枝里越冬,到第二年夏天,借助陽光的溫度,才孵化出幼蟲來。全世界蟬的種類繁多,有3000多種,我國目前已知的有200種左右。在我國,土地遼闊,一年四季均有蟬鳴。春天有“春蟬”,鳴叫時大喊“醒啦——醒啦”;夏天有“夏蟬”,鳴叫時大喊“熱死啦——熱死啦”、“知了——知了”;秋天時有“秋蟬”,鳴叫時大喊“服了——服了”;冬天有“冬蟬”,鳴叫時大喊“完了——完了”。蟬為什么喜歡激昂高歌,扯著“嗓門”大喊大叫呢?法國著名昆蟲學(xué)家法布爾百思不得其解。他活了90多歲,把畢生的精力都傾注在昆蟲學(xué)的研究上,寫下100多萬字的研究論文集——《昆蟲記》。</h3><h3> 待續(xù)……</h3> <h3> 接上頁</h3><h3> 他曾對蟬進(jìn)行了多年的觀察研究,并做了極其生動而細(xì)致的描述。對蟬的鳴叫他是這樣描寫的:“蟬的翼后的空腔里,帶著一種像鈸一般的樂器。它還不滿足,還要在胸部安置一種響板,以增強(qiáng)聲音的強(qiáng)度,這種蟬為了滿足對音樂的嗜好,確實作了很大的犧牲。因為有這種巨大的響板,使得生命器官都無處安置,只好把它們壓緊到最小的角落里。為安置樂器而縮小內(nèi)部器官,這當(dāng)然是極熱心于音樂的了?!比欢?,法布爾為了弄清蟬究竟為什么要那樣沒完沒了地拉著“肚皮”的鈸,起勁地唱歌,是不是它根本就沒有聽到自己的大“嗓門”,怕別人也和自己一樣還沒有聽到,才故意提高“嗓門”呢?于是,他進(jìn)行了實驗,來驗證一下雄蟬究竟能不能聽見聲音。他站在雄蟬的背后,在距離很近的地方大聲講話,使勁吹哨子,拍巴掌,用石頭與石頭撞擊……使用種種響聲來嚇唬蟬。可是蟬滿不在乎地繼續(xù)唱歌。真是兩耳不聞身后事,一心只唱只了歌。后來,法布爾索性找來兩枝打野獸的火槍,里面裝滿火藥,在蟬的旁邊連連發(fā)射,聲如霹靂,可是“歌手們”照樣悠閑自得地唱著,連一點竟怕和不安的表現(xiàn)也沒有。于是法布爾得出的結(jié)論是:雄蟬是沒有聽覺的?!?00多年來,法布爾的結(jié)論一直被人們廣泛接受。甚至直至20世紀(jì)80年代,小學(xué)的語100多年前,人們一直認(rèn)為雄蟬是能聽到聲音的。并給雄蟬冠以“音樂大師”的美稱。甚至直至目前世界上的豎琴都用蟬來裝飾并做為標(biāo)志。這里還流傳著一個典故:相傳,古代希臘有兩位名噪全國的音樂大師愛諾莫斯和阿里士多。這天,兩位古藝術(shù)家正在雅典展開一場轟動全國的豎琴冠軍賽。論豎琴的演奏技巧,愛諾莫斯要比阿里士多略勝一籌。哪料到,愛諾莫斯正彈奏得妙音如珠、扣人心弦的時刻,豎琴的琴弦突然斷了。在這刻不容緩的時刻,恰巧飛來一只鳴蟬,把琴聲繼續(xù)下去了。愛諾莫斯只好順?biāo)浦?,模擬蟬的鳴聲而假奏。由于模擬的太逼真了,弄的真假難分。愛諾莫斯贏得了這場比賽的勝利。為了感謝蟬的“救場”之恩,愛諾莫斯便在豎琴上裝飾了蟬,以作標(biāo)志。當(dāng)然這只不過是一個傳說而已?!?lt;/h3><h3> 有的科學(xué)家認(rèn)為,雄蟬是個“半聾子”,即靜止不叫喚時能聽到聲音,若是高亢鳴叫時,它就聽不到任何聲音。那么這樣問題又上來了。事實上,多種蟬類都具有合唱(群鳴)的習(xí)性。你不妨仔細(xì)傾聽一下,蟬鳴都是這樣的:先是大家一齊叫,節(jié)奏十分整齊,然后一起停叫?!?lt;/h3><h3> 表面上看來,捕捉到的雌蟬,都是不會鳴叫的,所以人們都稱雌蟬為“啞巴姑娘”。從上面所講的來看,雄蟬的“鏡膜”兼有收音和擴(kuò)音的作用,那么,它在鳴叫時,鏡膜在擴(kuò)音,就必然聽不到自己的鳴叫聲。這樣,雌蟬又不會說話,雄蟬又聽不到自己在叫些什么,這不成了雄蟬在瞎叫喚嗎?這樣怎么會讓遠(yuǎn)處的雌蟬準(zhǔn)確無誤地找到“男友”呢?</h3> <h3> ?。ń由享摚?lt;/h3><h3> 蟬的一生要蛻幾次皮</h3><h3> 有的科學(xué)家認(rèn)為,當(dāng)雄蟬拼命地高歌鳴叫時,能把方圓1000多米內(nèi)的雌蟬召喚過來。當(dāng)雌蟬飛到近距離時,雄蟬不斷發(fā)出特有的低音量的“求愛聲”,吸引雌蟬靠近。與此同時,雌蟬也能發(fā)出低音量應(yīng)答聲。這樣相互默契才能達(dá)到交配目的。只不過雌蟬的這種低音量次聲人耳聽不到。不過,它們是否真的用低音量的聲音在“交談”,這還是個謎。若蟬是怎樣計時的?這是蟬的第三個謎。雌雄蟬交配后,雄蟬很快就衰老而墜地死去,留下雌蟬。雌蟬用尖尖的產(chǎn)卵器在嫩枝上刺一圈小孔,把卵產(chǎn)在樹木的木質(zhì)內(nèi)部,還要在嫩枝的下端,用口器刺破一圈韌皮,使樹枝斷絕水分和養(yǎng)料的供應(yīng),嫩枝漸漸枯死。這樣,有卵的樹枝容易被風(fēng)吹落到地面,以便孵化出來的幼蟬(叫幼蟲)鉆進(jìn)土里。蟬產(chǎn)下的卵半個月就孵化出幼蟬。幼蟬的生活期特別長,最短的也要在地下生活2~3年,一般為4~5年,最長的為17年。幼蟬長期在地下生活,有著冬暖夏涼的條件,也很少有天敵來威脅,倒也算自在。它們經(jīng)過4~5次蛻皮后,就要鉆出地面,爬上樹枝進(jìn)行最后依次蛻皮(叫金蟬脫殼),成為成蟲。同樣另昆蟲學(xué)家大惑不解的是,蟬能夠非常準(zhǔn)確地確定時間,在“地獄”恰倒好處的完成從幼蟲到成蟲的過渡生長,并適時離開“地獄”爬出地面。這是個不可思議的奇跡。尤其是17年蟬,這種蟬都是不多不少,精確地度過17年“地獄”生活才見天日。要見到它的子女,必須再過17年。因此昆蟲學(xué)家們總是像天文學(xué)家等待日食和哈雷慧星一樣等待著“17年蟬”的出現(xiàn)。幼蟬在暗無天日的地下,既看不見日出日落,也沒有寒冬酷暑,它們是如何計量時間的?這是科學(xué)界的一大未解之謎。</h3><h3> 蟬的一生要蛻幾次皮(續(xù)完)</h3> <h3> 在讀了上面幾段文字后,對以前一無所知的蟬有了大致了解,也是我要摘錄下來,告訴大家一點關(guān)于蟬的知識。如果了解的人多了,或許就會少了些《捕蟬小分隊》;或許能讓蟬能夠順利完成它們未完成的義務(wù)吧。因為蟬的一生較之生活在大自然的人類而言還要不幸,它們一大半時間生活在不見天日的泥土里,完成它們的幾次蛻變……。</h3><h3> 在最后一次蛻變成蟬后,在剩下不多的時日中,他們毫無怨言,盡享著大自然的美好,展開雙翅,飛行在藍(lán)天白云之中;雄蟬可以用上天恩賜給他的歌唱家嗓子盡情的歡鳴著、尋找著自己心愛的伴侶,在完成溝通和交往并幸福短暫的生活和使命之后,笑看自然,坦然而去;而雌蟬在交配后,用自己尖尖的產(chǎn)卵器艱辛的刺進(jìn)樹枝,一次又一次的排卵,直到完成任務(wù)后,也相繼離開塵世,離開自然!</h3><h3> 多么偉大的壯舉,多么值得人崇敬和學(xué)習(xí)的精神!……</h3><h3> 酸酸草于二O一九年八月四日</h3> <h3> 當(dāng)各位讀了以上有關(guān)“蟬”的詮釋后,一定會有些收獲和感想吧!值此酷暑夏季,那些無意或無知的捕蟬君們,當(dāng)你們知道蟬鳴的意義后,當(dāng)它們剛從黑暗中走出來為自己的新生和使命在歌唱著“蟬之三部曲”時無論你們出自何種目的,毀掉他們的生命和幸福、毀掉他們的使命和希望,是否有些過余、是否可以動動側(cè)隱之心,高抬貴手呢!……</h3><h3> 酸酸草諫言</h3> <h3>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h3><h3> 宋:辛棄疾</h3><h3> 明月別枝驚鵲,</h3><h3> 清風(fēng)半夜鳴蟬。</h3><h3> 稻花香里說豐年,</h3><h3> 兩三點雨山前。</h3><h3> 舊時茅店社林邊,</h3><h3> 路轉(zhuǎn)溪橋忽見。</h3><h3><br></h3><h3> 摘自《百度百科》</h3> <h3> 雨霖鈴.寒蟬凄切</h3><h3> 宋:柳永</h3><h3>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fā)。</h3><h3> 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h3><h3>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h3><h3>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fēng)殘月。</h3><h3> 此去經(jīng)年,應(yīng)是良辰好景虛設(shè)。</h3><h3> 便縱有千種風(fēng)情,更與何人說。</h3><h3> 摘自《百度百科》</h3><h3> 二O一九年八月六日.酸酸草</h3> <h3> 《霜月》</h3><h3> 唐:李商隱</h3><h3> 初聞?wù)餮阋褵o蟬,</h3><h3> 百尺樓高水接天。</h3><h3> 青女素娥俱耐冷,</h3><h3> 月中霜里斗嬋娟。</h3><h3> 摘自《百度百科》</h3> <h3> 《蟬》</h3><h3> 唐:李商隱</h3><h3> 本以高難飽,</h3><h3> 徒勞恨費聲。</h3><h3> 五更疏欲斷,</h3><h3> 一樹碧無情。</h3><h3> 薄宦埂猶泛,</h3><h3> 故園蕪已平。</h3><h3> 煩君最相警,</h3><h3> 我亦舉家清。</h3><h3> 摘自《百度百科》</h3> <h3> 《蟬贊》</h3><h3> 晉:郭璞</h3><h3> 蟲之清潔,</h3><h3> 可貴為蟬。</h3><h3> 潛蛻棄穢,</h3><h3> 飲露恒鮮。</h3><h3> 摘自《百度百科》</h3> <h3> 《秋日聞蟬》</h3><h3> 宋:陸游</h3><h3> 世間最是蟬堪恨,</h3><h3> 送盡行人又送秋。</h3><h3><br></h3><h3> 摘自《百度百科》</h3> <h3> 《蟬之美麗蛻變》</h3><h3> 當(dāng)代作者:王繼軍</h3><h3> ……突然之間,我完成了蛻變,那美麗的剎那,卻經(jīng)歷了千難萬難。</h3><h3><br></h3><h3> 摘自《百度百科》</h3><h3> 二O一九年八月六日夜摘..酸酸草</h3> <h3> 蟬的一生告訴我們什么!</h3><h3> 遵從生命自生的韻律節(jié)奏,光明和黑暗在蟬不是命題,光明與黑暗在人,你若尊重生命的真意,光明黑暗也只是日月的輪回息做.</h3><h3> 蟬不因黑暗光明而喜憂,專心生長.觀蟬者,當(dāng)思此意,做一個有生命取向的人,清明之人不自擾!錘煉自己,經(jīng)得起日常生活中常有的風(fēng)吹雨打,更要經(jīng)得起驚濤駭浪的拍打,在雨夜繼續(xù)不輟前行,在明媚的春光不耽前行.如此,當(dāng)不負(fù)造物主之用意!</h3><h3> 摘自《百度網(wǎng)》</h3> <h3>夏日里,蟬總是在樹上叫個不停,擾得你心煩意亂,你以為外面是天氣太炎熱,蟬發(fā)出洪亮的聲音,以表示對酷暑的抗議。</h3><h3> 《蟬的啟示》</h3><h3> 后來發(fā)現(xiàn)蟬在樹上的哄叫,是隱忍地下十幾年的爆發(fā)。穿著皺巴巴的外殼,在黑暗中漫長的等待,孕育著自己的身體,就是為了展翅而飛。在它短暫的一生當(dāng)中,所給到人類的感悟,值得贊賞。</h3><h3> 搞自《百度百科》</h3><h3>?</h3> <h3> 蟬的一生里要經(jīng)歷四次的蛻變。</h3><h3><br></h3><h3> 第一期:母蟬的產(chǎn)卵器像針一樣, 直接插進(jìn)樹的嫩枝,一次產(chǎn)卵有幾千只。這幾千個兄弟姐妹中,全部依附在樹枝的半空中,生存空間十分激烈,最后能活下來的沒幾只。</h3><h3><br></h3><h3> 由于蟬產(chǎn)卵破壞了樹枝的汁液供應(yīng),被插的嫩枝很快被腐化,干枯掉落在地上。卵孵化成若蟲,這個時候就要看能不能順利到達(dá)地面,有一部分的幼蟲能自己順著樹干爬下去,有的是等待著樹干變枯萎,讓風(fēng)刮雨淋自然脫落。這是父母送孩子的最后一層,從半空中推到地下,也是它們成長必走的一步。</h3><h3><br></h3><h3> 它們會尋找一片比較松軟的泥土,遁土而入,那個時期的若蟲連螞蟻都斗不過,但依然不驕不躁,躲在角落邊努力成長。</h3><h3> ( 連載待續(xù))</h3><h3> 摘自《百度百科》</h3> <h3> ?。ń由蠄D文字)</h3><h3> 第二期:幼蟬長期在地下生活,泥土里的幼蟬找到樹根,利用天生刺吸設(shè)備,靠吸收樹根的汁液存活。</h3><h3><br></h3><h3> 有著冬暖夏涼的條件,也少有天敵的威脅,蟬的這種奇特生活方式,為的是避免天敵的侵害并安全延續(xù)種群,有得是在地下生長3-7年,有得是長達(dá)17年的發(fā)育期。</h3><h3><br></h3><h3> 埋藏泥土的十七年,是在沉默寡言中度過、在忍受煎熬中度過,在惡劣的環(huán)境中度過,它們的體內(nèi)似乎有個鐘表,不斷地提醒著要耐心等待,因而演化出一個漫長而隱秘的生命周期。</h3><h3><br></h3><h3><br></h3> <h3>(接上圖文字)</h3><h3> 第三期:經(jīng)歷了多年的苦練,終修成了一只成年之蟬,要為自己自謀出路挖一條通道。尋找下一個蛻變的生存空間,進(jìn)行最后一次生命的蛻變。<br></h3><h3><br></h3><h3> 已經(jīng)長大的幼蟬為了避開天敵,會在地下靜默等待,選擇在下雨天或者雨后,將泥土扒開,慢慢地涌出地面,探索這個豐富多彩未知的世界。</h3><h3><br></h3><h3> 一般是天黑的時候才行動,這樣跟地下的感覺是一樣的,唯一不一樣的就是地面空氣量大得多。幼蟬們悄悄地鉆出地面,用比蝸牛還快一點的速度往高處爬。不幸運的是,有一部分會在這個時候被人挖走吃掉,或者被其他生物叼走,這些都是隱忍的翅膀還沒有展現(xiàn)之前就夭折了。</h3> <h3> ?。ń由蠄D文字|</h3><h3> 蟬蛻變</h3><h3>第四期:這次生命的轉(zhuǎn)換就是為了飛躍,要把身體上的堅硬外殼脫掉。這是一次艱辛的過程,只有經(jīng)歷過這次生與死的考驗,才能從地上爬行的蟲變成天空中飛翔的“龍”。</h3><h3><br></h3><h3> 在夜幕降臨的時候,蟬兒需要一棵樹作為自己的脫皮羽化之路,緊緊地依附在那顆樹上。當(dāng)蟬蛹的背上出現(xiàn)一條黑色的裂縫時,蛻皮的過程就要開始了,蟬要從殼里掙扎出來,才能展翅騰飛。</h3><h3><br></h3><h3> 而那種掙扎是既痛苦又漫長的過程,這對于蟬來說是一個必經(jīng)階段,它必須自己掙扎出來,才能真正騰飛。這里所有的蛻變都在一夜之間完成,一邊是生的飛躍,另一邊是死亡的毀滅。成功的蛻變對于蟬來說是非常重要,一旦在蛻變的過程中受到干擾,翅膀就不能正常發(fā)育生長,這樣它辛苦耕莘的一生也就白費了。</h3><h3><br></h3><h3> 正常的蟬兒破殼而蛻是需要一個小時,剛脫出來的時候,翅膀是軟的,需要陽光的照射,讓翅膀黑起來,慢慢的也跟著硬起來,這才具備飛的條件。</h3><h3><br></h3><h3>到了這個時候,也是蟬的生命最后時期。</h3><h3><br></h3><h3> 在黑暗中等待了十多年,就是為了在這一個月的陽光底下歡呼,這就是蟬的壽命。為了慶祝得之不易卻又如此短暫的幸福,蟬用嘹亮的歌聲來表達(dá)它的歡樂。</h3><h3> 注:(蟬的四期變化載完)</h3><h3><br></h3><h3> 摘自《百度百科》</h3> <h3><br></h3><h3> 蟬的一生給人類的啟示:</h3><h3><br></h3><h3> 不管是黑暗也好,光明也罷,這些都不是它所在意的。在黑暗里,它從來都沒有抱怨過自己的命苦,更不會輕易地放棄自己的生命,而是拼命地覓食成長。做一個有生命取向的人,清明之人不自擾,錘煉自己,經(jīng)得起生活中的風(fēng)吹雨打,更要熬得住驚濤駭浪的拍打,在夜雨中不斷地啜行,在明媚春光中不耽誤前行,這就是蟬兒們的不撓的堅定信念。</h3><h3><br></h3><h3> 蟬經(jīng)歷了這么多的苦難才得以生活在這個世間,這種先苦后甜的精神確實值得我們的學(xué)習(xí),只是它們的光彩生命短暫了些,只有90天左右,這是上天的命運安排,也是蟬本身的命運使然。</h3><h3><br></h3><h3>在人生的舞臺不也是如此嗎?臺上三分鐘,臺下十年功,為了一幕的演出,許多人不知在臺下流下了多少汗水,多少個不眠的日日夜夜,多少的辛酸苦辣。</h3><h3><br></h3><h3> 然而,我們絕大數(shù)人只看到成功的輝煌,他們的精彩,卻看不到成功背后的辛酸、汗水、淚水、甚至是鮮血,有些人幾年、甚至幾十年的辛酸地付出,才有精彩的一幕出演。</h3><h3> (下圖下文待續(xù))</h3><h3> 摘自《百度網(wǎng)》</h3> <h3> ?。ń由蠄D文字)</h3><h3> 在如今功利主義當(dāng)?shù)赖拇蟓h(huán)境下,我們?yōu)榱松?,為了房子、車子、孩子,周而?fù)始的行駛齒輪的角色,麻木于欣喜或無助,迷失了慵懶和鮮活,混沌在嘈雜和清寧,實際上,是對一切都提不起興趣,不敢有興趣。</h3><h3><br></h3><h3> “這有什么用”,“這能賺多少錢”,“不為了出名那做來有什么意思”,“這是瘋了吧”,當(dāng)面對這些慣見的詰問時,我想,蟬們會微微一笑,然后走向無盡的遠(yuǎn)方。</h3><h3><br></h3><h3> 畢竟生命只有一種價值,就是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度過這一生。</h3><h3><br></h3><h3> 漫長的等待只能換來一個夏天的歌唱,它們的快樂來得非常不容易。但這并沒有影響它們追求快樂。每個人的成功都是經(jīng)過奮斗而得來的,不能妄想不勞而獲,看似可以輕易得到的東西往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h3><h3><br></h3><h3> 本條目發(fā)布于 2018 年 10 月 30 日。屬于 好文欣賞 分類。</h3><h3> 注:(文字摘錄完畢)</h3><h3> 酸酸草 摘自《百度網(wǎng)》</h3><h3> 二O一九年八月七日..已亥年“七夕”</h3> <h3> </h3><h3> 《夏蟬》編后記</h3><h3> 《贊蟬》晉.郭璞</h3><h3> 蟲之清潔, 可貴為蟬</h3><h3> 潛蛻棄穢, 飲露恒鮮。</h3><h3> 一一摘自《百度網(wǎng)》</h3><h3><br></h3><h3> 蟬,一昆蟲耳。我之所以為他作一美篇專輯,并較為詳盡地摘錄了《蟬》一生的幾個階段,以及搜集了不少詩人為其所作的詩和詞。其意是讓更多的人熟悉、了解他;而最重要的是蟬特殊的生存環(huán)境和精神,值得大家深思和反省、值得可敬可佩!</h3><h3> 蟬,是世界上昆蟲中壽命最長的。它少則3一5年存活,多則13--17年;它一生分為卵、幼蟲、蛹、成蟲四個階段,而前三階段都是潛伏在黑暗泥土中修行和熬煎。以此讓它們懂得了珍惜、懂得了發(fā)揮價值的靚點。在其后短短幾星期生命中,一展歌唱家悅耳動聽的歌喉,“知了、知了!”,以自己切身經(jīng)歷告訴人們過度時期的困難和煎熬并不足懼,怕的是喪失斗志和迷失自我;告誠人們要勵精圖治,做事切莫淺嘗即止、蜻蜓點水而虛度了光陰;“知了、知了!”盡自己的義務(wù)和責(zé)任,在短期內(nèi)完成下一代的繁洐,爾后坦然無憾相繼而去!這正是很多人不了解也自嘆不如的一種崇高的精神境界、一種責(zé)任和奉獻(xiàn)!</h3><h3> 我之所以摘錄其不少的相關(guān)資料,良苦用心無非是想通過蟬的一生,讓生活在和平安適環(huán)境中的些許人們得到啟發(fā)和受益、讓些許人更加珍惜寶貴的生命,在有限的生命中,多做些有益于社會,有益于大自然的事;若能向蟬一樣通過努力和漫長艱辛過渡一展歌喉,方不負(fù)父母生、養(yǎng)之恩、不負(fù)國家和社會教育之德,更不枉立于人世間,敢捫心自問:我無愧、無憾、無悔!</h3><h3> 編寫完《夏蟬》剛好是立秋之日,進(jìn)入了秋天,愿大家珍惜生命,過好每一天!別去計較太多而迷失自己,努力奮斗,活出人生的精彩,成為一道人生靚麗的風(fēng)景!……</h3><h3> 二O一九年八月立秋之日.酸酸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