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竹深樹密蟲鳴處,時有微涼不是風, 蟬鳴夏日聲入耳,酷夏蟬噪林愈靜。</h3> <h3>四季輪回,生命交替, 每個季節(jié)都有每個季節(jié)的風物,春天的綠色,冬日的白雪,夏日的蟬鳴,秋天的碩果。每到夏日初伏,有樹的地方,幾乎每走一處都可以聽到“知了 知了”的蟬鳴,喧鬧中卻也并不讓人覺得聒噪。</h3> <h3>蟬作為自然界的一種精靈,是夏日里不可或缺的風景,有蟬鳴的地方就有青山綠水,有蟬鳴的地方,就有綠樹成蔭,有蟬鳴的地方,就有孩子嬉鬧好奇的眼神和童年美好的時光。</h3><h3> 有時,感覺自己又像一個背井離鄉(xiāng)的孩子,把蟬鳴當作是四面楚歌,讓我一遍一遍地想念故鄉(xiāng)那個金蟬叫過的童年。蟬鳴是屬于夏天的,就像姹紫嫣紅屬于春天,落葉紛飛屬于暮秋,我想如若夏日里少了蟬鳴,那就會顯得太寂寥,太冷清。蟬鳴是回響于夏季里的天籟,就像七月池塘里逶迤的荷風,縹緲而真實。</h3> <h3>入夏,漫步河堤,煙柳隨風搖曳,蟬鳴聲聲不斷,煤城漆水河畔柳梢間,蟬聲清脆入耳,又開始鳴叫起來。視乎感覺和童年相比,現(xiàn)在的蟬真是少了許多,幾乎是少得可憐。已經沒有記憶中那種大合唱的陣勢。偶爾的幾聲斷斷續(xù)續(xù)的叫聲,顯得是那樣的有氣無力,不知為什么,一種淡淡的失落感油然而生,不時在腦海浮現(xiàn)兒時捉蟬的情景,心情便開始興奮起來。我的童年伴隨著老家蟬的鳴叫聲長大,蟬給我的生活增添了無盡的快樂和童趣。</h3> <h3>和小伙伴一起捉蟬,是夏日夜晚最快樂的時光。捉蟬要等到蟬剛剛從地底下爬出來的時候將它捉住,每當把蟬捉住的時候,心里非常興奮和激動,就像得到了什么寶貝一般。光著膀子,脫下背心兜著,也顧不上被蚊蟲叮咬,被蝎子蟄,滿身的泥土,渾身的汗臭,把捉來的蟬放到篩子里扣著,讓它蛻變。我喜歡聽蟬鳴,每當夏季天氣最炎熱的時候,正是蟬鳴叫最熱鬧的時候,這時候的蟬就像一個大合唱,沒有指揮,也不用指揮,只要有一個蟬開始鳴叫,數(shù)百只,甚至數(shù)千只蟬就跟著一起鳴叫起來。</h3> <h3>有關蟬的故事,皆被留在了故鄉(xiāng),留在了奶奶的夏天蒲扇故事里,留在了夏夜鋪著涼席納涼,數(shù)星星、吃西瓜美好記憶里,留在了那個無憂無慮的懵懂童年的嬉鬧玩耍中。</h3><h3> 大約在每年的這個時候,暑假里,是村里的孩子們最忙碌、最充實的時候。每日黃昏從學?;貋恚畔聲?,來不及逗留,拿起鏟子和茶缸便匆匆出門。那時候,村里樹多,蟬也多,夜晚點著煤油燈,只要彎腰走在樹下,仔細瞅著地上,很快就會收獲滿滿。現(xiàn)在想來,那應該是一幅很美的鄉(xiāng)村風景圖。村里的孩子們成群結隊,都保持著同一個姿勢,弓著腰往地上瞅,還不時用鏟子往地上鏟兩下,有時候干脆蹲下來,將手指伸入樹下的園洞里,土窩窩內,明知不會有驚喜出現(xiàn),卻依然樂此不疲。</h3> <h3>對我來說,最大的驚喜莫過于尋著一個正在破土而出的幼蟬。這時候,面對即將到手的準獵物,我并不著急將它取出,而是用指甲輕輕撥開那層土,再將手指放進去,讓幼蟬的前肢鉗住,慢慢往上提,那個肥嘟嘟的幼蟬就隨著出來了。然后,我會將它放在掌心,或放在地上,看它漫無目的地爬動。有時候,也沒有這么順利,明明看見白生生幼蟬又縮回到洞里,放手指、放干樹枝到洞里去,它都舍不得出來。無奈,我們就只好用鏟子在旁邊挖土,將它從側面刨出來,而不至于弄傷它。</h3> <h3>夜晚的村莊是安靜的,隨著蟬鳴的叫聲,而尋蟬者的情緒卻是高漲的。那些找到幼蟬的小伙伴,總會掩飾不住驚喜,出聲叫起來:“這兒有一個!、看那邊還有一個!”而那些沒有找到的,便會一窩蜂地圍上去,羨慕地看那只幼蟬被挖出來的全過程。尋蟬旨在一個“趣”字,那時的快樂,幸福,不曾多想,如今想來,那時的日子才真的是詩,是禪。</h3> <h3>再后來,過上了城市人的生活,卻也時常不由自主地夢回故鄉(xiāng),又在那個夏日的夜晚,又在村中的樹下,弓著腰與小伙伴一起尋找幼蟬。而童年時代從未出現(xiàn)過的勝景,卻時常浮現(xiàn)在夢中。</h3> <h3>臨近黃昏,一路上知了嘶鳴不止,又不經意地驚起了那段擱淺在故鄉(xiāng)的美好夏日記憶。一樹蟬鳴,幾分禪意,靜心傾聽,濾去心中殘留的一絲酷熱煩躁,畢竟春去夏來,歲月又添。一聲蟬鳴,劃破夏的長空,蟬鳴聲聲,詮釋著夏日炎炎,云淡風輕。蟬鳴整個夏季,不想只聽一句再見。只想在這個夏天,俘虜在蟬的歌聲里,帶著深深的執(zhí)著,譜寫夏日的纏綿……</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