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好吧,自己感覺有點說不過去了,實在拖拉,今天把上篇續(xù)好吧!</h3><h3>女王宮,特別之處在于建筑材料是一種紅土,所以色彩艷麗,在大大小小的吳哥窟建筑群中顯現(xiàn)出一種別樣的美。只是懼怕那炎炎烈日,沒有好好地拍出她的美來。</h3> <h3>頂著烈日走了一小段路,渾身上下便已被汗水濕透了。在女王宮西門出口有一棵樹,算不上高大,卻枝繁葉茂,為我們擋住了灼熱的陽光。在它的庇蔭下,我們稍作休整,然后繼續(xù)出發(fā)。</h3> <h3>途中經(jīng)過一所中學,偶遇孩子放午學。</h3> <h3>這些孩子都比較瘦弱,更像小學生。暹粒的學校只要上半天學,一個月上午半天,另一個月下午半天。家里條件好些的孩子由父母摩托接送,不過有時一輛摩托上要帶兩三個孩子。也有自己騎腳踏車回家的,更多的是步行回家。這些孩子大部分穿著拖鞋,甚至有赤腳走的。我們在景區(qū)看到的比這些小一點的孩子,大都是赤腳的。</h3> <h3>我們在景區(qū)所走的路,大多是這種細沙路,也有小石子路。穿任何鞋子都硌腳,有時真跟赤腳走沒多大區(qū)別。景區(qū)工作人員穿皮鞋或運動鞋,其余清一色拖鞋,以人字拖居多。女人們還要另穿一雙厚厚的襪子,可能也是防止沙子硌腳吧。</h3> <h3>暹粒的鄉(xiāng)間小道,小道盡頭必有一戶人家,一戶一道。房子大多是吊腳樓,也稱高腳樓,跟西雙版納類似。但很明顯,這些吊腳樓條件比較簡陋。</h3> <h3>一路上,幾乎看不到農作物,大片大片的土地都只長著雜草,而“草色遙看近卻無”。</h3> <h3>一個在田里勞作的人,皮膚又黑又亮,他是我們這一路看到的唯一一個在田里勞動的人。不遠處,是一頭水牛。</h3> <h3>氣溫很高,太陽很曬。在班提色瑪寺,我們成了唯一的參觀者。寺廟不大,建筑風格卻可以同小吳哥媲美。</h3> <h3>終于到午餐時間了。網(wǎng)紅蝴蝶夫人柬式餐廳,小而精致。</h3> <h3>不愧是網(wǎng)紅餐廳,食物也做得精致美味。每人一份:冬陰功湯,咖喱雞拌飯,香蕉花沙拉,春卷,南瓜泥,水果——統(tǒng)統(tǒng)一掃而光。這也許是迄今為止最好吃的一次團餐了。當然,每個人口味不同,三妹和我一樣吃得美美的,小俞就表示南瓜泥好難吃,而咖喱雞太柴。她就是嘴叼!</h3> <h3>途徑一寺廟,啥名字沒記住。有柬埔寨和尚在寺廟里誦經(jīng),不懂這些個啥的我們就在外面溜達了一圈。一棵釋迦果樹,一棵菠蘿蜜樹,一棵某種多肉樹(在我們這兒恐怕最多是個盆景),一只迷你老虎。</h3> <h3>繼續(xù)趕路看寺廟。有些寺廟確實挺壯觀,就比如這座巴空寺,但天氣太熱了,稍微走走就汗噠噠的,也就失去了登高望遠的勇氣了。還是在寺廟前的大樹下乘涼遠眺吧!這些樹,粗壯高大,三到五人才能合抱。</h3> <h3>神牛寺,因塔前有三座牛的塑像而得名。</h3> <h3>穿過暹粒省最大的公園(和我們小區(qū)景觀帶的規(guī)模差不多),來到姐妹廟。據(jù)說廟宇很靈,求什么有什么,嚇得我照也沒敢拍,萬一實現(xiàn)愿望還要來還愿啥的,算了吧,這里太熱,我不想來了。廟宇前一株高大的樹上倒掛著一只只蝙蝠,不怕曬,也不吵。導游介紹,暹粒的雞很小,兩斤都不到,而這樹上的蝙蝠每只足足有兩公斤。哇,各位,腦補一下畫面吧!</h3> <h3>豆蔻寺,獨特的磚刻。這時的天空很美。</h3> <h3>下一站,什么寺?好吧,因為美麗的天空,連寺廟的名都沒記住。</h3> <h3>各種寺廟佛塔,看到現(xiàn)在,開始出現(xiàn)審美疲勞了。好在又來到了風格迥異的地方——塔遜寺,最有名的“樹包塔”造型,大自然巧奪天工。然而,大自然也是無情的毀滅者,也許,再過幾年,寺廟坍塌會更嚴重。</h3> <h3>去往涅盤宮(并非涅槃)的路經(jīng)過一段沙地之后是木頭棧道。也許是就地取材成就了這一片洼地,才讓牛兒可以依水而息。</h3> <h3>偶遇雞媽媽帶著小雞寶寶覓食。</h3> <h3>第四天的午餐后,我們去爬巴肯山。雖說巴肯山海拔不算高,65米而已,可能都不能算作是山。導游說正常速度到山頂也就18分鐘左右,我和小俞用了近半小時也才到三分之二。我承認我爬不了山,但也有客觀原因:熱是最主要的,石子路難走也是重要的原因。所以,我們遠遠地看了一下在山頂?shù)乃聫R,就用“石頭剪刀布”的方式相互鼓勵著下山了。巴肯山美麗的日落就這樣失之交臂了。</h3> <h3>到半山眺望,眼前只有綠樹了。暹粒的房子高度不能超過王宮,王宮只有四層而已。</h3> <h3>山頂處仿佛熠熠生輝的巴肯寺。</h3> <h3>第五天的午餐自理,導游推薦的地方還是蠻有特色的,在栽有芭蕉樹的小徑盡頭,是用餐的“包廂”,當然有很多條這樣的芭蕉樹小徑,也有很多個這樣別具一格的“包廂”。除了有小蟲子偶爾來光顧一下和熱哄哄,其他都挺好。每次導游推薦的午餐地點都比較特別,各有不同,唯一相同的是菜都很貴,一個小菜動不動就六七美刀,這次點了一個“白灼菜心”竟要8.5美刀。平均三個簡單的小菜不少于20刀,這物價呀簡直了!</h3> <h3>崩密列,《古墓麗影》的另一個取景地,另外印度電影《虎兄虎弟》也在這兒拍攝外景。我跟小俞說:“崩密列”這個名字暗示了它的結局。當然,我是開玩笑的。戰(zhàn)火、時間是摧毀它的兩大元兇。前一個似乎不可避免,而后一個更是無法抗拒,所以,這里更有小俞說的一種“廢墟感”。</h3> <h3>下午,1.5小時的車程去洞里薩湖,這是我們此次行程的最后一站。半路,忽然下起了大雨,只幾分鐘,原先塵土飛揚的馬路就變成了洼地,一路激起黃色的水花。今天的計劃——觀湖上日落,穩(wěn)穩(wěn)地泡湯了。</h3> <h3>洞里薩湖,是暹粒主要的灌溉來源,但雨季到來之前,這里的湖面不甚寬廣,水最深處不過一米,淺處只到成人膝蓋。遠處隱約可見洞里薩湖人家,怕船擱淺,只能遠觀。早前,我曾在央視紀錄片頻道看過這些水上人家的生活日常,還是比較悲慘的,所以,且遠望吧!</h3> <h3>像荊棘叢林一般的是漁民放網(wǎng)養(yǎng)魚的地方。</h3> <h3>兩個年紀小小的船家,在船舷上行走自如。我用粗壯的手指測量一下,船舷也不過三指寬。小哥倆上午半天在學校上課,下午就來這里打工,他倆并不是洞里薩湖人。船開出沒多久,他倆的小拳頭就敲到我背上來了,嘴里說著生硬的中文“按摩!按摩!”哦,NO,NO,NO,我連聲說也沒用?!爸x謝你,我不需要!謝謝謝謝!”他倆這才停了手,可是纏著我要2000柬幣(約人民幣3.2元),我翻來翻去只找到1500,他們不樂意,導游說了幾句好話,我又抓了一把糖給他們,他倆才勉強接受。然后哥倆又到前面的游客那里“按摩”去了。下船的時候,我給了個子略高的男孩一美元,彌補少給的500柬幣,咱不能做賴賬的中國阿姨。</h3> <h3>濁浪翻滾。</h3> <h3>小小的碼頭。</h3> <h3>離開洞里薩湖的時候,雨停了。金色的霞光穿過烏云傾瀉在湖面上,波光粼粼,十分動人。這可以算作此次旅行的完美收官吧!</h3> <h3>小插曲之一——酒店里謎一樣的中文翻譯。笑不笑由你,反正我是笑了。哈~~</h3> <h3>小插曲之二——六天來的忠實伙伴,小黃車,全程無牌駕駛。</h3> <h3>暹粒機場,如我前文所說,十分小巧。小有小的好處,不用棧道,不用擺渡,直接走上飛機去就可以了。那么,就在這里,揮手道別吧 ——再見,暹粒!再見,柬埔寨!</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