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葫蘆戲曲臉譜</font><br></h1> <h3> 建湖縣淮劇團周克冰老師,酷愛戲劇臉譜。退休后更是把全部時間和精力都投放到戲劇臉譜的繪制上。不過,他繪畫的臉譜,和別人不同,他是在葫蘆上繪畫而成。經過他的手,一只普通不過的葫蘆就成了一個個活靈活現(xiàn)的戲曲臉譜。</h3> <h3> 在他的工作室里,有著2000多張不同形式的戲曲臉譜,都是在葫蘆上繪畫而成。繪畫戲曲臉譜,成了他退休以后的情懷所系。</h3> <h3> 戲曲臉譜是戲劇文化的唯美表現(xiàn)形式,使演員在舞臺上助演人物特征更加傳神刻化,從而通過臉譜來增強人物性格,身份地位,客觀豐富了舞臺色彩,美化舞臺效果。</h3> <h3> 戲曲臉譜也是在漫長的歲月里,逐漸形成,并以譜式的方法相對而延續(xù)下來。那么在葫蘆上繪畫戲劇臉譜,那周克兵老師堪稱一絕。</h3> <h3> 在戲劇舞臺上,有生、旦、凈、末、丑角色之分。生,又分老生、紅生、小聲、武生等;旦,又分青衣、花旦、武旦、刀馬旦、老旦、貼旦、閨旦等;凈,也稱花臉,又分銅錘花臉、黑頭花臉等;末,是指打頭場出場的人;丑,又分文丑和武丑;</h3> <h3> 戲曲文化是中華文化和傳統(tǒng)藝術的一顆明珠,歷經數(shù)千年的歷史積淀和藝術傳承,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戲曲臉譜和藝術風格,在人類藝術寶庫中獨放異彩。</h3> <h3> 周老師利用他余生,為自己畢生熱愛的事業(yè),為傳承傳統(tǒng)戲劇文化,為我們的后人留下寶貴的財富。祝周老師健康長壽。</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