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清涼山是南京城西一處丘陵山崗,海拔百余米,位于鼓樓區(qū)清涼門內。整個清涼山南從漢中門北至定淮門,東起虎踞關西臨秦淮河,約四公里。</h3><h3> (一)歲 月 變 遷</h3><h3> 清涼山歷史上稱石頭山,戰(zhàn)國時期楚威王七年在此置金陵邑。公元211年三國時的東吳孫權將都城遷來此處,并以石頭山西坡峭壁為墻基,環(huán)山筑起城墻一一史稱石頭城。歷史上石頭城是南京城西要塞,唐朝以前長江之水直逼石頭城,由于江水的沖刷使山體成懸崖絕壁,形成天然屏障。五代以后長江之水西移,石頭城才漸漸失去軍事價值。</h3><h3> 公元937年南唐先主李昪將石頭城內的興教寺擴建成清涼大道場,中主李璟稱清涼寺,并在寺后的山上筑有暑鳳樓又名翠微亭。后主李煜在山上廣植翠竹,使清涼山真正成為清涼之地。每當盛夏李煜就在此避暑吟詩,據(jù)說他的許多千古絕唱都誕生于此。</h3><h3> 經過南唐三代君王的努力,清涼山成為南京城內風光秀麗的避暑勝地,唐代詩人林逋有詩贊云:渺渺江天北雁飛,石城秋色送僧歸;長干古寺經行少,為到清涼看翠微。</h3><h3> 清涼山在后來的唐、宋、元、明、清千余里間,幾經戰(zhàn)火幾番興衰,至解放前夕山上建筑多有毀損。一九七六年為了改變南京城區(qū)交通狀況,南京市有關部門又開辟城西干道(現(xiàn)稱虎踞路),將清涼山一分為二?;⒕崧芬詵|至虎踞關稱清涼山公園,以西至秦淮河邊稱石頭城公園。</h3><h3> (二)清 涼 山 公 園</h3><h3> 清涼山公園正門朝南,為牌坊式三拱門。中門上清涼山三個字是明末清初著名的詩人、畫家龔賢所題。</h3> <h3> 進入公園正門,面前有三條路可走。沿中間一條直行百余米就是古清涼寺。清涼寺始建于南唐,是我國佛教禪宗一一法眼宗的發(fā)源地。</h3><h3> 法眼宗為南唐高僧文益禪師所創(chuàng),其禪家思想在佛教史上地位很高,在海內外有一定的影響,清涼問佛是金陵四十八景之一。</h3> <h3> 古清涼寺后面有一六角亭,亭內有一口古井,南唐時所開。相傳當年僧人飲用此井水,雖年老須發(fā)皆黑,故此井又稱還陽泉。</h3> <h3> 再往后走就是銀杏谷了,只見數(shù)百株古銀杏樹參天蔽日,山坡上遍植翠竹。這里既是天然的氧吧,又是避暑納涼絕佳之處。</h3> <h3> 銀杏谷上面的山路向東是崇正書院后門,再往前走就是中國國畫大師魏紫熙藝術館,藝術館后面的山上正在復建翠微亭。</h3> <h3> 從魏紫熙藝術館下坡緩行,看到一面山坡上有一塊大石頭,上書“駐馬坡”三個大字,是書法大師劉海粟所書。</h3><h3> 這個駐馬坡很有來歷,相傳公元二百零八年,諸葛亮去東吳會談聯(lián)合抗曹,途經秣陵在此駐馬觀察。遙望東南鐘山象蒼龍蜿蜒盤附,而腳下的石頭山象猛虎雄踞于長江之濱。遂發(fā)出感嘆:“鐘山龍蟠,石城虎踞,此乃帝王之宅也?!睂O權聽到此說后,于公元二百一十一年遷都于此,并在金陵邑上筑石頭城。</h3><h3> </h3><h3> </h3> <h3> 如果你進入清涼門后選擇向西,登上石階就看到“掃葉樓”。掃葉樓的主人是明末清初的著名畫家、詩人龔賢,明亡后居于此。他曾作一自畫像:手執(zhí)掃帚作掃葉僧狀,故后人將此樓稱掃葉樓。</h3> <h3> 過了掃葉樓沿山路上行百余米,就是中國著名水彩畫家、東南大學教授李劍晨藝術館,有這方面愛好和興趣的盡可以進去欣賞。</h3> <h3> 進入清涼山公園大門如果你選擇向東走,登上數(shù)百石階,你就看到崇正書院。崇正書院是明朝嘉慶年間時任南京督學御史耿定向所建。書院有三殿,一殿和二殿之間有迴廊相連,喜歡讀書的人可以在廊道擇一座取書研讀。</h3> <h3> 二殿與三殿之間有一平臺相連,正面墻上寫有清涼勝境四個字,乃是我國著名建筑大師楊廷寶書寫。三殿是一座高六米、寬十六米、深二十米重檐翹角古建筑。殿西側有一兩層建筑,上有“江光一線閣”五個大字,也是劉海粟先生墨寶,東側有假山、水池和涼亭。</h3> <h3> (三)石 頭 城 公 園</h3><h3> 石頭城公園在虎踞路西側,清涼門是公園的南入口。清涼門明朝后期被封堵,二00三年被打開。</h3> <h3> 從清涼門出去向西到秦淮河邊,在石頭城和秦淮河之間已經建成市民休閑廣場,秦淮河邊還有石頭城碼頭,有游船供游客游覽秦淮河。</h3><h3><br></h3> <h3> 出清涼門沿石頭城城墻向南三百多米城墻上,嵌有十余塊小石碑,小石碑上刻有“南無阿彌陀佛”字樣,因此這一段被稱為“城墻拜佛”。</h3> <h3> 出清涼門向北千余米古石頭城,由于江水沖刷形成峭壁懸崖,江水還在一段城墻上洗刷成一形似鬼臉的舊貌,而城墻下恰有一水塘,城墻上的鬼臉倒映在水中,形成鬼臉照鏡的自然景觀。一九七五年鄧小平同志曾陪同朝鮮金日成主席在此游覽過。</h3> <h3> </h3> <h3> 從清涼門北內側可拾級而上登上古石頭城。在城上向北一段是南京冬季賞雪最佳處,史稱“石城霽雪”,也是清代金陵四十八景之一。明代萬歷年間南京狀元朱之蕃有詩贊云:“江天頓改尋常色,廬井都無一點塵”。說的就是雨后天晴登石頭城,遠眺長江及江灘人家的景象。</h3> <h3> 沿著城墻再向北走,可以看到古峰火臺、晚清和抗戰(zhàn)時期炮臺遺址。</h3> <h3> 峰火臺下面山坡上有一亭子叫艷醉亭。艷醉亭取之于唐代詩人韓偓的《凈興寺杜鵑花一枝繁艷無比》詩:一園紅艷醉坡陀,自地連梢簇蒨羅;蜀泊未歸長滴血,只應偏滴此叢多。每當杜鵑花開季節(jié),艷醉亭周圍一片紅艷,是觀賞杜鵑的絕佳處。</h3> <h3> 從峰火臺下來沿著城墻下坡就是后建的國防園。國防園是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同時也是南京應急避難場所。國防園里陳列著導彈、坦克、飛機、魚雷快艇、高炮、加農炮、榴彈炮等各種兵器,供游人觀賞。在國防園出口處,有一條小河稱燕王河。據(jù)說當年燕王朱棣年少時指責其父朱元璋筑南京城墻的弊端,朱元璋有不容之心,馬皇后安排朱棣從此小河逃出京城。</h3> <h3> ?。ㄋ模┙Y 束 語</h3><h3> 如今的清涼山不僅是南京市民夏季避暑勝地,也是一座文化名山。 </h3><h3> 如果你與佛有緣,可以去古清涼寺參拜;如果你想發(fā)思古幽情,不妨先去駐馬坡抒發(fā)豪情,再去南唐古井一探究竟;如果你要精研儒術,可去崇正書院體驗儒家風范;如果你喜歡畫畫,可以先去掃葉樓拜訪前輩龔賢,再去李劍晨、魏紫熙藝術館欣賞佳作;如果你只想看看風景避暑納涼,那就請你到銀杏谷小憩,沏一壺香茶細細品茗……總之到清涼山每一個人都可以找到你想去的的地方</h3><h3> </h3> <h3> 二0一九年六月二十三日于南京</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