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東興到越南芒街市一日邊境風情游,時間雖然只有一天,但我玩的非常開心,本次我主要看看越南芒街市的市容市貌,實現(xiàn)我一直以來的出國夢想;</h3><h3> </h3> <h3>9:00分我準時到了東興市北投國際旅游集散中心,辦證大廳人不是很多;在導游的幫助下我非常順利的面面簽、辦證、填寫出入境表格,同時非常順利的拿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入境通行證》,這本證件是所有前往越南芒街市的游客必須辦理的證件;黑藍色的皮膚,證件里面有游客的照片和個人信息,以及中越旅游注意事項等;</h3><h3> </h3><h3>拿到證件之后我們從辦證大廳乘坐電瓶車到了我國國門“廣西東興口岸”;和其他游客一樣,從出入境通道排隊過安檢;整個安檢大約30分鐘左右,安檢大廳不允許拍照,讓人感覺有點嚴肅,出了大廳就來到了立于2001年的邊境界碑“中國1936(1號)界碑”,在這里拍照之后,我就跟隨導游來到了中越友誼大橋,并和其他游客一起在中越友誼大橋中央的分界線上合影留念,跨一步而出國在這里成為現(xiàn)實;</h3><h3> </h3><h3>東興(中國廣西)和芒街(越南經(jīng)濟特區(qū))都是瀕臨北部灣的城市,北侖河自西向東將兩座城市隔開,在這兩座城市德中間一頭扎進了我國北部灣海域。</h3> <h3>將中越兩國連接起來的友誼橋梁北侖河大橋長約120米,寬15米,中越兩國的分界就在北侖河大橋的中央,一道黃黑相間的分界線,就像北侖河一樣將兩國分開來。中越友誼大橋的橋欄上拉著巨大的紅底白字橫幅“攜手共進,共創(chuàng)未來”。這座橋上世紀50年代建成(1958年由中越兩國共同出資建成,成為兩國互通有無的友誼之橋,后來由于中越戰(zhàn)爭的原因,大橋一度被炸毀,結(jié)束了兩國友好的情誼;1993年中越兩國關(guān)系正?;院螅性接颜x大橋又被重建,成為今天的友誼橋梁——“中越友誼大橋”,我國大多數(shù)游客就是從中越友誼大橋前往越南旅游的,據(jù)統(tǒng)計,從東興口岸出境到越南芒街,然后從芒街到越南旅游的中國游客達幾百萬,占中國到越南旅游人數(shù)的80%,足見東興口岸和越南芒街的重要性。</h3><h3> </h3><h3>1979年的2月和8月,越南人兩次爆破這座邊境大橋,為的是防止中國軍隊從芒街打入越南。不過,中國軍隊并沒有選擇這條狹窄的通道,而是以憑祥-同登、河口-老街為中心,開辟了東西線兩個戰(zhàn)場。1989年,中越邊境結(jié)束10年戰(zhàn)爭狀態(tài),中國人在原址上幫助重建了大橋,這條殘廢了10年的國際通道在1992年重新恢復,改名為北侖河大橋。</h3> <h3>北侖河大橋的橋頭矗立著海關(guān)建筑——國門。越方的建筑也是中國援建的,兩邊的海關(guān)大廈風格相同,所不同的是守在國門前的人。在東興邊防檢查站,中國的武警和海關(guān)關(guān)員在懶洋洋地例行公事,用綿軟的語調(diào)打發(fā)著過往的游人;而在芒街邊防檢查站,瘦小的越南邊防軍人、海關(guān)關(guān)員看著成批成批涌入的中國游客,神情煩躁,大檐帽下游移飄忽的眼神透出的是驚恐不安。</h3><h3> </h3><h3>在廣西方向,中越邊境線上有4個一類口岸。東興-芒街口岸是僅次于憑祥友誼關(guān)的大口岸。東興-芒街口岸通向越南腹地既可以走海路、內(nèi)河,又可以走陸路,是目前出境旅游比較理想的口岸,高峰時每天進出關(guān)的人流量大約在6000人次。在6月份這個炎熱的季節(jié),前往越南旅游的基本上都是中國人,約占80%以上,而歐美國家的游客一般選擇在秋冬季去越南。</h3> <h3>出了芒街海關(guān),身穿湖藍色或是大紅色越南國服的迎賓小姐一臉正色,下意識地只挑那些戴眼鏡的男游客打招呼:“窘隔阿古奧(中國阿哥,好)!”如果您回應一聲:“鍋蓋,太新(小姐,你好)!就可以看到黝黑的面龐綻開一道雪白的牙床,那是你踏上這片神秘土地見到的第一縷、也是不可多得的笑靨。</h3><h3> </h3><h3>芒街是一座比較老的中越邊境經(jīng)濟城市,它以前是越南廣寧省的省會。城市市容大約和八十年代初中國中等水平的縣城相仿,由于最近越南經(jīng)濟發(fā)展十分迅速,越南芒街市的市容市貌可謂日新月異,每年甚至是每個月都有不同的面貌;再越南芒街口岸附近的幾條街上,擠滿了水果、農(nóng)產(chǎn)品攤位,再就是賣旅游商品的小店一家挨一家,芒街口岸可謂十分熱鬧;悶熱和汗腥味襯托著邊貿(mào)市場的繁華。</h3><h3> </h3><h3>中越交戰(zhàn)期間,越軍M-3計劃的最高指揮部就設(shè)在芒街,但戰(zhàn)爭并沒有給這里留下太多的痕跡。當時雙方發(fā)生過小規(guī)模的炮擊,顯然我軍有意識地避開了芒街的建筑。在經(jīng)過城邊的貨車過境通道時,當?shù)厝烁嬖V我,那些堆著椰子和香蕉的地方曾經(jīng)布滿了地雷。中越之間結(jié)束戰(zhàn)爭狀態(tài)后,兩國軍隊首先在口岸地區(qū)掃雷,為邊境貿(mào)易掃清障礙,東興-芒街的邊貿(mào)也在逐年恢復,現(xiàn)在越方有統(tǒng)計的大約在13~15億人民幣。</h3> <h3>在芒街聽當?shù)厝苏f笑話:為什么越南人那么矮???因為越南的太陽離地面太近,越南人只好矮下身姿走路,這樣可以離太陽遠一些。熾烈的陽光下,女人并不在意身體的其他部位有多少是裸露著,清一色戴著竹葉、棕櫚葉做的斗笠,用紗巾或毛巾折成三角形蒙住眼睛以下的面部;男人戴著一頂“公安綠”(遮陽帽),腳蹬一雙用天然橡膠制作的涼鞋,這就是女人和男人標配的裝束。</h3><h3> </h3><h3>再越南芒街的街頭,一群群越南男人跨在摩托車上,向過往行人招呼著:“十塊、十塊!”,意思是花十元人民幣,他就可以帶你逛整個越南芒街市區(qū),讓你對越南芒街市市容市貌有更多的觀感,詳細了解這座邊境小城。一位面膛黧黑的中年人,手臂從肘部向外翻。走近細看,這是一條傷殘的手臂,上面記錄的不是地雷傷就是炮彈傷。面對我的相機,他用另一只手扶著摩托車,舉起傷殘的手臂作了一個“V”型手勢,讓人覺得滑稽卻又笑不出來。時光倒退10年,很難想象越南的男人會像現(xiàn)在這樣辛苦,而今天,似乎這“十塊元錢”的生意對他們更具有實際的意義。</h3> <h3>越南人的一生,沒有機會去醞釀自己的理想之夢,他們從小期盼的理想境界就是“勝利”。尤其是中年人,多半曾經(jīng)都是兇悍的軍人、公安,他們和法國人打過仗,和美國人打過仗,也都勝利了。但是,中國人沒有給他們“面子”,這就是越南人心里至今對中國人隱含敵意的重要原因之一。</h3><h3> </h3><h3>再越南芒街市非常毒辣的太陽下,無遮無擋,非常炎熱。一番鼓噪,越南漢子輕而易舉地讓汗流浹背的中國游客從錢包里掏出十元錢,似乎在心理上得到了滿足和補償,他們將騎著兩輪摩托車帶你玩遍整個芒街市,所以非常劃算。我承認,這也是一種勝利,既是他們的勝利,也是中國游客游覽越南芒街市的勝利,這種勝利來的容易,去的容易,代價也非常低廉;但卻不得不去可憐這些當年的對手。</h3><h3> </h3><h3> </h3><h3>越南芒街市的女孩子以長發(fā)、細腰為美。</h3> <h3>阿秀是越南芒街市邊貿(mào)商場的營業(yè)員,站在柜臺前的她,腰很細很苗條,最特別的就是一頭過腰秀發(fā),又黑又亮,解開盤在頭上的發(fā)髻,秀發(fā)如瀑如云煞是迷人。不時有中國女游客通過導游打聽,問她是怎樣護理頭發(fā),用什么香波的。其實,對阿秀來說,這些問題本身就“太過奢侈”。她說,在越南芒街市的女孩還沒有條件那樣打扮,最多是抹一下口紅,西貢(胡志明市,越南北方的一座城市,和越南芒街市一樣都是越南的經(jīng)濟特區(qū),但胡志明市要比芒街市發(fā)達很多,因為它是越南的經(jīng)濟中心,是一座非常現(xiàn)代化的城市)的女孩臉上才會抹粉。</h3><h3> </h3><h3>越南的女人最喜歡兩種中國男人:一種是戴眼鏡的,一種是身材比較胖的。越南芒街市雖然人受教育的程度普遍較低,但他們由于生活在中越邊境,和中國人經(jīng)常有貿(mào)易往來,所以自小就在芒街市的中文學校學習漢語,很多多多少少都會說一點普通話,在越南芒街市,或許你能感受到和在中國沒有什么異樣;她們認為戴眼鏡的中國人多半是有文化的,而身材微胖說明生活水平比較高,多半是老板。</h3><h3> </h3><h3>在越南芒街市曾遭遇過一樁囧事:一位身材勻稱、身高大約160公分的店員,趁我向她討要一只大塑料袋的機會,用半生不熟的漢語問:“阿古,我好嗎?看看嘛”。翻譯肯定地說,她應該是1/8法國混血的越南“鍋蓋”。因為氣候的原因,越南女孩在15~16歲就發(fā)育得很成熟,法越或美越混血兒的皮膚、臉形明顯區(qū)別于土著人種,配上越南人苗條而豐滿的身材,相當養(yǎng)眼。</h3> <h3>越南曾經(jīng)是法國殖民地,越法混血兒在北越街頭并不少見,而在南越,美國人駐扎了十多年,越美混血兒似乎更多一些。從血緣歧視到認同,再到產(chǎn)生某種優(yōu)越感,體現(xiàn)了文化的開放和包容。翻譯說,混血兒在心理上和土著人有很大差別,在社交方面眼界比較高。她們?nèi)绱酥卑椎睾湍吧舜钣?,針對的是自己中意的人,表面上看的確過于直率,但不是人們想象中的出于輕佻,也談不上有交易目的。</h3><h3> </h3><h3>越南的女孩無論結(jié)婚不結(jié)婚,國家都允許她們生一個孩子,生孩子可以增加國家的人口資源,是為國家做貢獻。在河內(nèi)的街頭,一位女子說起非婚生育并沒有那種難以啟齒的感覺,她說:“男人給不給生活費、撫養(yǎng)費看協(xié)商,不給也沒有關(guān)系,也可以去找政府補助呀”</h3><h3> </h3><h3>事實上,和誰生這個孩子,這才是越南這座邊境城市“芒街市年輕女性比較看重的。芒街市里的女孩對本國的男人沒有什么興趣,能和外國人生一個孩子,對她們來說才算是比較理想,中國人、日本人有錢有文化是首選。當然,中國人細分為大陸的,臺灣的,香港的,交談中唯澳門人沒有人提及。一度盛傳所謂“3萬塊錢娶個越南新娘”,噱頭的成分較大,這種情形多半發(fā)生在北越貧困鄉(xiāng)村。</h3> <h3>相反,越南男人對外國的女人顯然沒啥興趣。在越南男人的生活中,女人是一種極為“富足”而且唾手可得的資源,本國的女人已經(jīng)讓成年男人消耗了大部分的精氣。幾十年的戰(zhàn)爭造成了越南人口結(jié)構(gòu)的失衡,育齡男女比例在最嚴重的時期為4:6,女人找不到丈夫,直接導致新生人口資源的不足。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越南采取了變通的人口復興政策。表面上法律規(guī)定“一夫一妻”制,同時實行計劃生育,一對夫婦只準生一個孩子。實際上,政府默認男人擁有多個以生殖為目的的女人。</h3><h3> </h3><h3>越南人俗稱老婆為“大米”,第二個女人叫“米粉”,第三個女人叫“面條”,第四個女人叫“包子”,第五個、第六個依次稱為“咖啡”“牛奶面包”。越南人以大米為主食,其次是米粉。在男人眼里,女人和自己的情感關(guān)系也是按照這個順序排列,到了“咖啡”、“牛奶面包”,純粹屬于嘗鮮的了。</h3><h3> </h3><h3>越南長期受法國殖民文化的影響,徜徉在大中城市的街巷,可以充分呼吸到法越文化雜交的氣息。無論首都河內(nèi)還是邊境城市芒街,大街上稍微亮眼一點的建筑,在造型上都采用了尖頂、羅馬柱、拱形門、落地窗等歐式建筑的元素。</h3><h3> </h3><h3>在越南芒街市有大片法國人的原始建筑群,像芒街市的茶古大教堂,就是法國人所建。另外越南芒街市的建筑大多都有法式建筑的樣子;以法國總督府(胡志明的主席府)和巴亭廣場為中心的建筑群;以軍事博物館和使館區(qū)為中心的建筑群;以還劍湖為中心的文化休閑區(qū)的建筑群等,環(huán)繞這些建筑群周邊的是大片草地和椰樹、闊葉桉樹。在國內(nèi),城市中心若有這樣的環(huán)境,多半成了情侶如云、摟云抱月的場所,而河內(nèi)卻不解風情,周末黃昏這里依然保持著一方清寧。更令人詫異的是,晚飯后,時尚男女或成雙成對、或三五成群涌向街頭的露天KTV舞臺,在那里一展歌喉,直至深夜。</h3> <h3>人和建筑互為環(huán)境、背景。同事認為,或許他們不需要幽會、偷情,或許是因為經(jīng)歷過戰(zhàn)爭大開大合的場景,不習慣半遮半掩這類逼仄的心理體驗,更享受法式浪漫的直白與旁若無人。</h3><h3> </h3><h3>走近民居集中的街巷,別樣的建筑細節(jié)也難掩雜交的審美情趣。</h3><h3> </h3><h3>近些年,越南政府鼓勵百姓向國家購買土地,自己建設(shè)住宅。政策規(guī)定:5米乘以15米為一個單元,面積為75平方米,每個平方米的價格為23萬越盾,總價大約在1785萬越盾,折合人民幣不到1萬元,一旦買下終身享有產(chǎn)權(quán)。盡管如此,能夠負擔得起的人并不多,因為買下地皮就要蓋房,一般人需要為此付出畢生的積蓄。</h3><h3> </h3><h3>在越南芒街市市內(nèi),沿街民居都是5米寬的門面,15米長的進深,千篇一律。主人若想增加住房面積一般都是加高樓層,通常3層居多,絕不會超過5層。如果5層還不夠用,就得再購買一個單元的地皮建房,但是,政策在明面上不允許,而實際上又存在這種現(xiàn)實,其中的貓膩也算是公開的秘密。</h3> <h3>迎街5米寬的門面,當?shù)厝讼矚g將它做成歐式建筑的“貼面”,并涂上米黃的顏色,條件好的人家也會在門面裝飾兩根羅馬柱,或者在大門上方、二樓開一個帶拱頂?shù)拇皯?。后面的進深部分,一律使用灰色砂漿抹上,長達15米的扇墻上沒有一扇窗戶。因為沒有窗戶,所以室內(nèi)的采光極差,當?shù)仃柟獬渥悖芄馐墙档蜏囟鹊闹匾胧?,人們習慣了;因為沒有窗戶,所以相鄰人家的樓房,墻與墻之間往往只有20~30公分的間隔,像一排倉庫亦或是集裝箱,堪稱奇觀。</h3><h3> </h3><h3>很顯然,殖民文化無法改變自然力,也沒法徹底改變越北人的生活習慣,而文化的雜交讓這個民族已然撞破了“種近不繁”的藩籬。在開放的環(huán)境中,雜交文化的生命力不可小覷</h3> <h3>大叔的私人訂制民宿旅行養(yǎng)老度假</h3><h3>13796613945(微信)</h3><h3>15777007002(電話)</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