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視頻:太原戰(zhàn)役中最為慘烈的戰(zhàn)斗—牛駝寨爭奪戰(zhàn)。</b></p> <h3><b>太原戰(zhàn)役中最為慘烈的惡戰(zhàn)---牛駝寨爭奪戰(zhàn)</b></h3><h3> <b>(前一段時間,我寫了一篇描寫牛駝寨戰(zhàn)斗的文章,但覺得言猶未盡。今天是父親劉仁義88歲生日,他曾是解放軍7軍12旅的戰(zhàn)士。解放軍7軍軍長為獨臂上將軍銜的彭紹輝,后為解放軍副總參謀長。獨10旅后成為7軍19師,也就是后來的鐵道兵五師。獨12旅后成為7軍20師,解放初期調(diào)走成為炮兵部隊,我父親因為是電臺人員,被留下來編入19師,也就成為鐵五師一員。當我了解了當年攻打牛駝寨的慘烈戰(zhàn)斗,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牛駝寨戰(zhàn)斗被稱為“凡爾登絞肉機”,攻打牛駝寨等四大要塞犧牲了16000名年輕的戰(zhàn)士,準備下的13000具棺材竟然不夠用。以下的話代表了我的心聲:“60年前,將生命與熱血留在太原的,.....無數(shù)的血肉之軀在烈焰與爆炸沖擊波中與腳下的這片熱土融為了一體,站在曾被鮮血浸潤過的牛駝寨,用心呼喚親愛的兄弟,呼嘯聲依舊清晰,雖然他們的名字從來不曾被人提起,他們的故事早已被歲月的塵埃掩埋,但是,鋼鐵的心必將穿過烈焰在火中升起,為歷史寫下永恒的詩句,生命有絕,希望無盡,就算無名也一樣頂天立地!”)</b></h3><h3><b>承擔牛駝寨作戰(zhàn)任務的是第7縱隊,也就是解放軍統(tǒng)一番號之后的第一野戰(zhàn)軍第7軍。在太原前線的解放軍各部隊中,第7縱隊無疑是較為特殊的一支,它隸屬于西北野戰(zhàn)軍,卻由華北軍區(qū)第1兵團指揮;別的縱隊通常只有3個旅,它的戰(zhàn)斗序列里卻有5個旅,分別是獨10旅、獨12旅、獨3旅、獨7旅和警備2旅,而這5個旅,又分別隸屬于四支不同的部隊。</b></h3><h3><b> 當如此艱苦的作戰(zhàn)任務分配給一支成立剛剛3個多月的縱隊時,不少人曾感到疑惑,但是,事實最終證明了這一決定的正確性,牛駝寨之戰(zhàn)的決勝因素,不是天時,也不是地利,而是人,一個個活生生的人。牛駝寨,后來成為太原戰(zhàn)役的“凡爾登絞肉機”,第7縱隊以5個旅的車輪大戰(zhàn),在尸山血海之中贏得了最后勝利。</b></h3><h3><b>10月17日夜,第7縱隊獨7旅在地下黨員的帶領(lǐng)下,行軍20余里,從秘密小道楔入牛駝寨發(fā)動突襲,攻占了大部分陣地。廟碉也在此刻顯露出了它的桀驁與強悍,解放軍對它的第一次進攻就傷亡了700余人。從第二天清晨開始,閻軍開始反攻,集中炮火轟擊3個多小時,山體為之變形,除了鋼筋水泥堡壘外,所有地面工事全部被摧毀,焦土厚達兩尺,遍地彈片碎屑,持行爆破任務的戰(zhàn)士在匍伏前進的過程中,鋒利的彈片劃破棉衣在戰(zhàn)士們身上留下了道道鮮血淋漓的傷口,一些陷入浮土的戰(zhàn)士直到陣亡仍端槍挺立,死不瞑目。當天下午,解放軍放棄牛駝寨。</b></h3><h3><b> 據(jù)被俘的閻軍第10總隊司令部直轄排少校排長兼情報參謀逢見谷正夫供述,就在雙方激戰(zhàn)正酣之際,直轄排搜集到了7縱獨10旅的情報,這個旅補充的靜樂、忻縣、五臺等縣民兵缺乏戰(zhàn)斗經(jīng)驗,戰(zhàn)斗力不強,于是,閻軍向獨10旅發(fā)起突襲,給獨10旅造成重大人員傷亡,100余人被俘。</b></h3><h3><b>奪回牛駝寨之后,閻錫山在綏靖公署舉行慶功酒會,并把從牛駝寨繳獲的23挺捷格加廖夫輕機槍做為蘇聯(lián)軍援的證據(jù)向記者展示,不過,據(jù)軍史專家解釋,抗戰(zhàn)時期,蘇聯(lián)向國民政府援助的軍火中就是這種機槍,它們可能是后來通過各種途徑流入解放軍的。</b></h3><h3><b> 五天之后,經(jīng)過重新組織,解放軍以第7縱隊附重炮31門卷土重來,然而,獨3旅連續(xù)兩天的強攻均遭失利,10月31日,7縱以獨3旅、獨12旅再一次發(fā)起猛攻,第二天,又以警備2旅接替獨3旅投入戰(zhàn)斗,經(jīng)過殊死血戰(zhàn),終于奪取了除廟碉以外的其它9座主碉。此時,廟碉陣地還有閻軍精銳1000余人,其中包括第10總隊的一批日籍官兵,信奉日蓮宗的團長永富博之指揮他的士兵,敲打著腰鼓,誦讀著《南無妙法蓮華經(jīng)》負隅頑抗。難以馴服的廟碉,就象一枚深深嵌入牛駝寨的鋼釘,它不僅打退了警備2旅的進攻,甚至連續(xù)發(fā)起5次反撲,戰(zhàn)局陷入了僵持狀態(tài)。</b></h3><h3><b>雙方又對峙了9天之后,隨著淖馬、小窯頭、山頭等要塞相繼陷落,廟碉已是三面受敵,成為一座怒海中的孤島。11月9日,獨12旅再一次吹響了沖鋒號,解放軍的火炮從不同方向發(fā)起輪番轟擊,一線步兵甚至向炮兵喊出了“毀滅牛駝寨”的口號,一顆顆炮彈裹挾著尖厲的呼嘯飛向了牛駝寨,主要陣地上平均每平方米都要落下數(shù)發(fā)炮彈,遠在綏靖公署也能感受到它痛苦的顫抖,天崩地裂般的震動甚至使陡峭的劈坡崩塌,將7縱隱藏在劈坡下的一個連隊掩埋,全連僅 6人生還。先后投入2個團兵力的獨12旅在付出巨大犧牲之后,仍然未能攻克廟碉,11月11日,7縱以獨7旅接替獨12旅向廟碉發(fā)動了最后的猛攻。排炮不倒,唯有廟碉,一輪又一輪的轟擊之后,碉王依就巋然不動,重炮炮彈在它堅硬的軀體上也只能留下淺淺的彈坑甚至只是一個白色印跡,獨7旅改弦更張,決定采用爆破戰(zhàn)術(shù)強攻廟碉。11月12日,在經(jīng)過5次攻擊、9次爆破,耗用2000余斤炸藥之后,終于震塌“地下堡”,將廟碉炸開一道缺口,震昏碉內(nèi)守軍,最終奪取了廟碉。</b></h3><h3><b>歷時20余天的牛駝寨爭奪戰(zhàn)是太原戰(zhàn)役中最為艱苦慘烈的惡戰(zhàn),其激烈程度在整個解放戰(zhàn)爭中也是少見的,以至焦土三尺,難以成壘,草木皆摧,樹無完株,戰(zhàn)士們只能用尸體堆積防御工事,一些參戰(zhàn)老兵甚至用“尸體填滿了每一條山溝”來形容傷亡的慘重。整個四大要塞爭奪戰(zhàn)期間,閻軍損失22000人,解放軍也付出了傷亡16557人的代價。單于安盼斷言:打太原犧牲的戰(zhàn)士有一半犧牲于廟碉,這一推斷雖不準確,但以廟碉為核心的牛駝寨足以被稱做太原戰(zhàn)役的“凡爾登絞肉機”。</b></h3><h3><b> 除了牛駝寨廟碉,太原保留至今的閻軍碉堡還有很多,目前仍然基本完整的有黑駝大方碉、五龍溝人字碉,白龍廟筒碉、享堂新村梅花碉、太鋼梅花碉、西山梅花碉、蒙山寨碉堡群、泥屯碉堡群等等,60年來,這些戰(zhàn)爭遺跡就陪伴在我們身邊,留存在童年的記憶中,也定格于照相機的鏡頭里。</b></h3><h3><b> 以廟碉為核心的牛駝寨戰(zhàn)斗遺址現(xiàn)在已經(jīng)成為太原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牛駝寨烈士陵園、太原解放紀念館先后在這里落成。當年為了攻取碉堡城太原,解放軍付出了傷亡45000余人的代價,7319名烈士長眠在了包括牛駝寨在內(nèi)的7大烈士陵園,這其中,有3384人沒有留下姓名。60年前,將生命與熱血留在太原的,遠非7319人,無數(shù)的血肉之軀在烈焰與爆炸沖擊波中與腳下的這片熱土融為了一體,站在曾被鮮血浸潤過的牛駝寨,用心呼喚親愛的兄弟,呼嘯聲依舊清晰,雖然他們的名字從來不曾被人提起,他們的故事早已被歲月的塵埃掩埋,但是,鋼鐵的心必將穿過烈焰在火中升起,為歷史寫下永恒的詩句,生命有絕,希望無盡,就算無名也一樣頂天立地!(太原劉林林電話15333611609)</b></h3> <h3><b>解放牛駝寨中最難攻克的碉王——廟碉</b></h3> <h3><b>我在太原解放紀念碑前留影</b></h3> <h3><b>我和太原電視臺新聞快車記者在牛駝寨廟碉</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