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老家特產(chǎn)”~美哉梳篦

劉稚南

<h3>最近,我在《每日一照》里放了一張很不一般的圖片。圖片里,小小的圖案上粘貼著12只精美的蝴蝶,栩栩如生。其實那是12把精致的木梳,不仔細瞧還真看不出來。見此,有朋友立馬就說:這是“老家特產(chǎn)”。</h3> <h3>是的,一句“老家特產(chǎn)”,她傳遞出多少鄉(xiāng)情與思戀,懷舊與不舍?</h3><h3> 無獨有偶,有朋友還給我發(fā)來這樣的圖片(上圖),并說明不記得是何時、何地購買的“老物件”了。沒有包裝,也從來沒用過,多少年下來它居然沒裂,也沒變形。</h3><h3> 但從這木梳上的文字可知,它來自“常州梳篦廠”。</h3> <h3>說到常州的梳篦,可以追溯到1600余年前,自晉代開始,常州地區(qū)已有梳篦生產(chǎn)作坊。到明末清初,常州梳篦已馳名南北,有諺云:“揚州胭脂蘇州花,常州梳篦第一家”。據(jù)說,那時常州城有幾萬人從事梳篦制作,而且還有地域之分,西門以制篦箕為主,故有“篦箕巷”;南門一帶則以制作木梳為主打,因存“木梳街”。</h3><h3> 一座“篦梁燈火”石牌樓面對篦箕巷,矗立在運河北岸。近旁是地位僅遜于南京“金陵驛”的“毗陵驛”,當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曾三次在此登岸入城。想必這“篦箕巷”也是乾隆爺所“私訪”過的。說不定他還曾與和大人、“小燕子”等一起駐足觀賞過呢。只可惜未留下墨寶和詩詞,難以考證,真乃一大憾事。</h3><h3> 此時,夜雨賽銀絲,敲打著這古老的街巷,四周一片昏暗。雖方戌時(19:00~21:00),周邊已無制篦工勞作的身影,也不見昔日那宮燈列排的聲勢??磥硪粋€傳統(tǒng)的行業(yè)就此凋謝了。</h3><h3> 正所謂:篦梁燈火已闌珊,文亨穿月再難現(xiàn)。</h3><h3>(注:“文亨穿月”曾為常州西郊八景之一。這文亨橋原橫跨京杭大運河,后因整治運河,于1987年被拆除?,F(xiàn)在的文亨橋為按比例縮小后,調(diào)轉(zhuǎn)90度重建的。因此也見不到橋洞穿月的美景了。)</h3> <h3>昔日梳篦廣告</h3> <h3>梳篦,古稱櫛。在我國與簪、釵、勝、步搖、金鈿、銖花、勒子并稱為“八大發(fā)飾”。上圖為我在網(wǎng)上搜到的幾把“古董”梳篦,其中多數(shù)是青銅制作的,也有木制的。這里面最早的一把應有兩千多年歷史了,它出土于漢墓。從形制來看,那時的梳篦都較粗陋,與今日所見的可不能同日而語。</h3><h3> 至于這制篦的祖師爺,據(jù)說是一叫陳七子的小吏。相傳春秋時期,正在服刑的陳七子頭上生滿虱子,奇癢無比。在一次遭毛竹板痛打后,他發(fā)現(xiàn)毛竹板裂成了一條條篦片,遂將其整理扎壓,用其清除頭上的灰垢和虱子,非常見效。這就有了最初的篦箕。唐代的韓愈更是籍此發(fā)明了“櫛垢爬癢”這一成語。</h3><div> 但,這制梳業(yè)的祖師爺,常州人則另有所拜,那就是黃帝時代的巧匠赫連和皇甫是。</div><h3> 故爾,每逢農(nóng)歷2月18日和9月28日,常州梳篦業(yè)都要舉行儀式,祭祀祖師,祈求生意興隆。</h3> <h3></h3><h3>自古國人對頭發(fā)的養(yǎng)護就很重視,素有“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可輕棄”的說法。上至皇親國戚,下到黎民百姓都有早起“梳洗打扮”的習慣,這個梳就是梳頭。</h3><h3> 有錢人家的太太、小姐會由使喚丫頭幫著梳頭;姊妹多的窮人家庭,則由母親挨個兒梳頭,當然也有眾姊妹相互幫襯著梳的??傊薪甜B(yǎng)家的孩子是不會“蓬頭垢面”見人的。</h3><h3> 上了點年紀的我們一定還記得,當年我們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抑或隔壁的王大爺、李大媽,每天早起,也總不忘用那蘸著松木刨花水的梳篦,將“頭絲”梳得一絲不亂,锃光瓦亮。</h3><h3> 長久以來,江南還流傳著“一梳梳到頭,富貴不用愁;二梳梳到頭,無病又無憂;三梳梳到頭,多子又多壽;有頭又有尾,此生共富貴”的童謠。</h3> <h3>正因為古人視梳篦為必備,所以除用木、竹制梳篦外,還會用一些名貴物料來制作,如金、銀、象牙、犀角、水晶、玳瑁、錫、嵌玉鑲珠等材質(zhì)。<br></h3><h3> 如上圖這款收藏于北京故宮的“萬事如意”象牙梳,那可是大太監(jiān)李蓮英的家伙事兒,每天靠它來博老太后歡心用的。</h3> <h3>即使是用竹木這一類比較常見的材料做原料,也還是很有講究的。</h3><h3> 如竹料,要用產(chǎn)自蘇南、浙西等地,四年以上的優(yōu)質(zhì)陰山壯竹,它質(zhì)地堅硬、富有韌性,經(jīng)久耐用;木材要選紅木、棗木、石楠和黃楊等名貴樹種。黃楊制作的梳篦,因其木質(zhì)細膩、紋案清晰,并具治頭痛、去癢等功效,尤為珍貴和流行。</h3><h3> 當年常州梳篦之所以名聞天下,在于其選材講究,工藝獨特,制作精良。其產(chǎn)品“齒尖潤滑、下水不脫”。</h3> <h3>各位看官,您可千萬別輕視了這小小的梳篦。從開料到成品,一把木梳需經(jīng)過28道工序,而一把篦箕則有72道半(相傳陳七子死于73,為避諱故稱72.5)工序之多。其中極為講究的是雕、描、燙、刻、磨等工序,需經(jīng)傳統(tǒng)工藝制作方能完成。</h3> <h3>在常州古街青果巷內(nèi),有一梳篦博物館,館內(nèi)陳列有各種制作梳篦的工具。我數(shù)了下共有63件之多。我想應該不是全部,若有心者能將歷代制作梳篦的各種工具攢齊,那也一定會琳瑯滿目,蔚為大觀的。</h3> <h3>猶如這兩件,因太大,無法上墻,只能委屈地蹲于一隅。</h3> <h3>正在制篦的老匠人。</h3> <h3>清時,內(nèi)務府下屬的蘇州織造府官員為孝敬皇上,逢農(nóng)歷七月,就要到常州定制一批材質(zhì)上乘、做工精良的高級梳篦進貢皇宮。因此常州梳篦享有“宮梳名篦”的美譽。據(jù)載:乾隆愛女固倫和孝公主的婚禮典據(jù)中,就有“…來自常州的篦子12盒、象牙梳10盒、黃楊木梳20盒”;據(jù)說,慈禧對常州的梳篦更是情有獨鐘,想來上圖那把牙梳也應該是出自常州能工巧匠之手。</h3> <h3>說到常州梳篦的制作,就一定繞不開卜恒順、老王大昌、王大昌、汪義大等著名梳篦店坊。其中尤以卜恒順制作的梳篦美譽度最高(上圖為卜家后五代傳人圖片)。</h3><h3> 這卜恒順梳篦店開設于明代天啟年間(1622),世代相傳,傳至1953年有八代之久,300余年歷史。其產(chǎn)品有“雕花、描花、刻花、燙花、嵌花”等五種“獨門絕技”,深受各界喜愛。</h3><h3> 但,猶如我們不知慈禧牙梳的制作者是誰一樣,在只重名人歷史(傳記)的社會,即使是一代著名工匠,也很難載入史冊的。如卜家,前四代先人的名諱現(xiàn)已無人所知,有名有姓的,得從第五代傳人卜子云說起,是他在梳篦巷購房設坊,建立起“卜恒順”公平誠信的口碑;第六代傳人叫卜宗俊,是他將卜恒順產(chǎn)品送上展會,榮獲1910年(清宣統(tǒng)二年)第一屆南洋勸業(yè)會金獎,1915年在美國舊金山和平博覽會上獲銀獎;第七代傳人叫卜荷生,是他為卜恒順引入了先進管理制度,大幅提高了梳篦制作效率與質(zhì)量,1926年在美國費城國際博覽會上獲金獎;第八代傳人卜仲寬,是他于1953年組建大陸梳篦廠,將原先一個梳篦生產(chǎn)的作坊改造成工廠。</h3><h3> 時至今日,老王大昌、王大昌、汪義大三家祖?zhèn)骷妓嚇I(yè)已失傳,卜家技藝的傳承也已“斷代”。</h3><h3>(下圖為卜恒順于1910年榮獲的三枚金牌)</h3><h3></h3> <h3>卜氏即已“斷代”,那圖片中的第五個人是誰?</h3><h3> 他叫邢糧(已不是卜氏血脈),1960年生人。江蘇省工藝美術名人,高級工藝美術師,常州梳篦首席設計師,江蘇省工藝美術學會會員。</h3><h3> 也許是機緣巧合,更像是命中注定。19歲,邢糧高中畢業(yè),在父母的安排下,他考入常州梳篦廠,拜師學藝。那時卜仲寬還是梳篦廠副廠長,很喜愛這個初生牛犢。從此邢糧與梳篦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h3><h3> 36年后的2015年12月26日,86歲的卜仲寬一改舊習(不傳外人),破例收邢糧為關門弟子。40天后卜老仙逝,然卜氏梳篦有了第九代傳承人。</h3><h3> 2008年6月,常州梳篦入選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邢糧本人也成為省級代表性傳承人。</h3> <h3>眼前這些栩栩如生的人物木梳就出自邢糧之手。</h3> <h3>如今,這些個制作精良、價格不菲的梳篦,儼然已不是尋常百姓日常護發(fā)的工具了,人們完全可將它作為藝術品予以收藏。</h3><h3> 面對這日漸凋敝的行業(yè),如何令其重振雄風,重出江湖,這無疑是擺在每一位制梳(篦)人面前的課題。</h3><h3> 但愿有更多的人來關心那些即將逝去的民族工藝。??????</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劉稚南</h3><h3>2019年5月24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