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圖/文 寒梅</h3> <h3> 吃過早飯,突然有了登朝斗巖的沖動,于是邀上廖先生一同前往。<br></h3><h3> 騎車不到十分鐘,便來到了山腳。抬頭仰望,只見雄偉的山門上書著“朝斗煙霞”四個遒勁大字。</h3> <h3> 山門內(nèi)是“兜率天宮”,上坐一尊彌勒佛笑迎八方游客。沿石級而上,一路綠樹成蔭,翠竹搖曳,好幾棵油桐樹挺立山間。桐樹花開,山風吹過,落地如雪,使芳草萋萋的幽谷更為雅致。</h3> <h3> 山腰的路邊建有一座亭,名曰:盥手亭。亭旁有一池,由山泉匯聚而成,水清如鏡?!奥端礋熛迹嗜獩龇胃?。”游人路過,停住于此,雙手捧起清冽甘甜的泉水喝上后,頓覺神清氣爽。市民們在閑暇之余,專程來取山泉水,用于烹飪美味佳肴。</h3> <h3> 繞過“盥手亭”,沿小徑繼續(xù)攀登,一路看到奇石橫陳,勁松險立崖上,粗長的藤蔓如蛇似的纏繞在樹上,可謂奇觀。</h3> <h3> 我們來到一座古廟前,門上刻有“朝斗"兩字,進去是大雄寶殿。1933年2月18日,中共福建省委由劉少奇同志主持,在此召開第四次反“圍剿”會議,作出了重要部署,對第四次反“圍剿”的勝利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全國解放后,朝斗巖被列為福建省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今天重游朝斗巖,在贊嘆它的奇特壯觀之時,又平添了一份對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無比崇敬之情。</h3> <h3> 大雄寶殿后面,有一洞穴,內(nèi)有一尊石佛和石塔一座。洞頂清泉懸滴,滴滴落在石佛上,故稱之為“雨漏佛”。</h3> <h3> 隨后我們沿小道行百步左右,來到觀音亭,此亭建在懸崖上。崖縫中塑了尊“觀音送子”像,到此祈福、求子的人甚多。</h3> <h3> 佇立亭中,倚欄俯瞰,汀城美景盡收眼底:雄偉壯觀的古城墻,郁郁蔥蔥的臥龍山,環(huán)境清幽的拜相青山,蜿蜒南流的汀江,鱗次櫛比的樓房,身背孩童、手持船槳的客家母親雕像……目之所及,令人心曠神怡、嘆為觀止。古人有詩贊曰:</h3><h3> 朝斗清幽景物華,樓臺寺宇鎖煙霞。</h3><h3> 泉聲滴滴咽巖后,野色蒼蒼籠水沙。</h3><h3> 絳影朝隨紅日上,彩虹晚掛夕陽斜。</h3><h3> 與眫北闕風云起,燈火星辰照萬家。</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