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莫須有之55】:母親的焦慮與教育的困境<br><br> 明天就是母親節(jié)了,在這個節(jié)日滿天飛的時代,讓我們聊一聊母親。<br><br> 前段時間有兩則新聞引起了大眾的關注,一個是上海一位17歲的少年因為受不了母親的批評,在高架橋上突然打開車門,沒有任何猶豫縱身從橋上跳了下去,瞬間失去了寶貴的生命;一個是曾經的北大才子,福建狀元吳謝宇在弒母案案發(fā)三年后終于在重慶機場被抓獲。<br><br> 兩則新聞都讓人痛心,都讓人聯(lián)想為教育的失敗,而且可能是母親教育的失敗,繼而延申到對如何擺脫原生家庭影響的心理學探討。<br><br> 我無意評說事件本身,每一個極端個案的產生都有其特殊的原因,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但個案往往揭示了一部分中國家庭母親的焦慮,教育的方法問題,抑或是愛的表達與愛的現實問題。<br><br> 母親節(jié)是一個感恩的節(jié)日,但我們也許可以以另一種視角解讀一下母親的愛。<br><br> 骨肉親情,幾乎所有母親都對孩子傾注了太多的愛,這種愛有時候成為孩子生命不可承受之重。是的,母親的愛是無私的,但有一部分母親在與孩子的交流中表達的更像是一種交易。</h3><h3><br></h3><h3> 比如,我為你付出了那么多,你要如何報答我之類的,諸如一切都是為了你之類的,更加傳統(tǒng)的觀念是我們的父輩觀念的養(yǎng)兒防老觀念。這種半開玩笑半認真的表達,表現在行為上就是莫名的控制欲。尤其是更年期碰上青春期,針尖對麥芒,沖動是魔鬼!<br></h3> <h3> 任何一種現象背后都是其所屬文化的產物,中國的母愛表達現象背后就是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影響的結果。中國擁有燦爛的文明,文化也是如此,但這個社會已經進入到新千年的現代文明,生活和工作的節(jié)奏都是古人無法想象的。<br><br> 傳統(tǒng)儒家的觀念所傳遞的君臣父子觀念所作用的行為方式是否適應今天的社會,是要打一個問號的!改變談何容易,西學東漸,盡管蒙臺梭利、杜威、盧梭、皮亞杰、弗洛伊德、華生……的幼兒教育理念早已不新鮮,但大多數母親都不自覺成為傳統(tǒng)教育的犧牲品,學的是一方面,做的是另一方面。 </h3><h3><br></h3><h3>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而為人父母卻很少真正的受過“如何做好父母”的教育,這是一個惡性循環(huán)。有句話說的很有意思,你自己資質平庸,憑什么希望自己的孩子考上北大清華,出類拔萃?雖然這句話失于片面,但卻能讓焦慮的父母保持一顆平常心。<br><br></h3><h3> 平常心太重要了!平常心背后的意思是每一個個體都應該活出生命的質量!作為父母,我們的人生除了孩子還有自己,孩子也是這樣,某種程度上來說,為人父母者活出生命的質量對孩子更是一種正向的榜樣。<br></h3> <p> 與平常心并列的是選擇權!人生是一個選擇接著一個選擇的過程,如果我們把更多的選擇權交給孩子而不是替孩子做主,也許沖突會少很多。選擇背后是決策的成本和風險,一個人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p><p><br></p><p> 孩子如果從小在父母的安排下生活,長大后一定是叛逆的,或者一旦沒有父母的庇佑,突然出現選擇障礙,猶如瞬間跌入陷阱,不能自拔,一如吳謝宇的自暴自棄。<br></p> <p> 其實每一個父母都是過來人,我們還沒有把自己的人生理解明白就突然要承擔引導孩子的責任使命,不可謂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履薄冰。 </p><p><br></p><p> 人生觀是一個很古老的話題,而生而為人,這是一個伴隨我們一生的問題,如影隨形。我們對人生的理解離不開語言表達,語言背后是文化,文化背后是哲學,哲學背后是宗教,是信仰。什么是信仰呢?信仰就是價值觀,我們每天都在做選擇,做取舍,是什么在支配我們的行動呢?是價值觀。<br><b></b><i></i><u></u><sub></sub><sup></sup><strike></strike><br></p><p> 所以價值觀很重要,有時候它是顯性的,但大多數情況是隱形的,甚至我們并不知道我們的價值觀是什么,但我們的行為無不體現著一種價值觀的影響。<br><b></b><i></i><u></u><sub></sub><sup></sup><strike></strike><br></p><p> 其實,我們從古老的《周易》里能讀到很多優(yōu)秀的價值觀,它和現代文明思想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比如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比如居安思危,亢龍有悔,革故鼎新。這個世界不變的就是變,但萬變不離其宗,這個宗就是你的價值觀,你是如何對待生命的。對待自己的生命,也對待孩子的生命,除了身體,還有心靈。<br><br> <br></p> <h3>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生命太短暫,有限的時間,應該和孩子好好相處,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孩子是獨立的生命個體,讓我們互相成長。<br><br> 生命的本來就是繁衍,就是傳承,道法自然。我們感懷“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我們也感懷“父母在,不遠游”。血脈相連,至情至性。可是人類畢竟是渺小的,于整個生物界來說更是滄海一粟,更不要說人生百年相對于人類歷史和宇宙歷史來說更不值得一提。</h3><h3><br></h3><h3> 教育孩子,好好活著,很重要!正如大多數人不知道的“不遠游”的下一句——“游必有方”,“方”—就是你的生命價值!<br><br> 母親節(jié),快樂!<br><br> 2019.5.11<br><br></h3><h3><br></h3> <h3><a class="link" contenteditable="false" href="http://www.zit.org.cn/226tvy6e?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給女兒的一封信-青春期教育</a><br></h3> <h3><a class="link" contenteditable="false" href="http://www.zit.org.cn/18utoqig?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莫須有文集】持續(xù)更新</a><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