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本集涉及的都是猛禽。在拍鳥人的隊(duì)伍里有一些老師對猛禽情有獨(dú)鐘。記得剛開始拍鳥就聽到一個說法叫:“一猛十雞,一雞十鳥”。這種說法,顯然是不科學(xué)的,也站不住腳。但卻從另一方面反映出有人對猛禽的偏愛。</h3><h3> 對鳥對動物,我沒有特別的偏愛,我只是希望鳥與動物自由點(diǎn),自然點(diǎn)。只是希望我的行動盡可能不要干預(yù)鳥與動物的生活。</h3><h3> 受篇幅限制和突出主題考慮,貓頭鷹一類的猛禽并沒有放在這個美篇里,會另發(fā)朋友圈。</h3><h3> 下面,言歸正傳!</h3> <h3> 鶚,也稱為魚鷹。</h3><h3> 這是在哥斯達(dá)黎加拍到的第一只猛禽(貓頭鷹類之外),幸福來的太突然!</h3> <h3> 這只鶚是我們在太平洋入??诤拥雷臄z水鳥時遇到的,它剛剛捕獲了一條大魚??,正在享受美食,加上對來來往往的船只有些習(xí)以為常,顯得比較放松,也就給了我們極好的拍攝機(jī)會!????</h3> <h3> 鶚,又名魚鷹(學(xué)名:Pandion haliaetus)。是隼形目鶚科鶚屬僅有的一種鳥類動物?;顒佑谒畮臁⒑?、溪流、河川、魚塘、海邊等水域環(huán)境,主要以魚類為食。</h3><h3> 除了南極和北極,亞洲、北美洲等各大洲均有分布。</h3><h3> 鶚,一共有五個亞種,我國僅有指名亞種。</h3> <h3> 在哥斯達(dá)黎加拍的鶚應(yīng)該屬于美洲亞種。</h3><h3> 我國的鶚,胸部一般都有有赤褐色的縱斑。但這只鶚的胸部完全是純白色,顯得格外的高貴漂亮!</h3> <h3> 中國古人對于神態(tài)威猛、目光銳利的鶚極為推崇,將目四顧形容為“鶚視”或者“鶚顧”,把推薦賢人稱為“鶚?biāo)]”,漢朝末年的著名文學(xué)家孔融寫的《薦彌衡表》中還用“鷙鳥累百,不如一鶚”來形容彌衡的才華出眾。</h3> <h3> “鷙鳥累百,不如一鶚”</h3><h3> 中華文化源遠(yuǎn)流長,其用詞的準(zhǔn)確和分寸感令人嘆服!</h3> <h3> 大黑雞鵟(英文名:Great Black-hawk),也有人稱為大黑鷹。隼形目,鷹科,雞鵟屬的一個物種。分布于中美洲。</h3><h3>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hù)聯(lián)盟》(IUCN)ver 3.1:2010年鳥類紅色名錄。</h3> <h3> 雖然是紅色目錄的重點(diǎn)保護(hù)野生動物,但在哥斯達(dá)黎加還是能夠看到,拍到。</h3><h3> 困惑的是大黑雞鵟還有兩個近親。??黑雞鵟(英文名:Common Black Hawk)和普通黑鷹(英文名:Zone-Tailed Hawk)。</h3><h3> 這幾種鳥的外形太相似,圖冊上看,最明顯的區(qū)別就是尾翼的內(nèi)面花紋。天呀,我需要一雙怎樣的慧眼?!??</h3> <h3> 這張與其他幾張不是在一個地方拍的,難道是黑雞鵟?</h3><h3> ????不糾結(jié)了,鳥導(dǎo)都稱它們?yōu)楹邡?,那就都是黑鷹吧?lt;/h3> <h3> 紅尾鵟(英文名:Red-tailed Hawk),是分布在北美的鵟屬各種鳥中最大的成員之一。</h3><h3> 紅尾鵟的名稱在歐洲被叫做“buzzards”,而在北美則被通稱為“hawks”。</h3><h3> 紅尾鵟的雌、雄鳥在體型上有比較明顯的差別,雌鳥比雄鳥要大25%。紅尾鵟的羽毛顏色比較多樣。是對環(huán)境適應(yīng)比較成功的物種。</h3> <h3> 這是路邊野拍的,當(dāng)時,紅尾鵟停在遠(yuǎn)遠(yuǎn)的樹上,沒辦法接近。只能盡量貼近路邊去拍,事后看,也算還能接受。</h3><h3> 野拍,很重要的一點(diǎn),別放棄!</h3> <h3> 蝸鳶(英文名:Snail Kite)為鷹科齒鷹亞科的鳥類,是一種中型猛禽,體長約45厘米,翼展120厘米,體重360-520克,壽命17年。</h3><h3> 廣泛棲息于美洲的中部和南部,棲息于沼澤,湖泊和有水域的地區(qū)。主要食譜是蝸牛屬的福壽螺,偶爾也吞食海龜,在干旱時期也捕食小型哺乳動物。</h3> <h3> 拍這只蝸鳶(雌)是這次出行各個老師配合最好的一次,拍攝效果也比較理想。</h3> <h3> 巨翅鵟(英文名:Broad-winged Hawk)分布于北美地區(qū),包括美國、加拿大、格陵蘭、百慕大群島、圣皮埃爾和密克隆群島及墨西哥境內(nèi)北美與中美洲之間的過渡地帶。屬于脊索動物門、鵟亞科的猛禽。</h3> <h3> 野拍,有時候給你的就是一次機(jī)會。匆忙中,沒有人告訴你,技術(shù)重要還是運(yùn)氣重要!</h3> <h3> 笑隼(英文名:Laughing Falcon),著名的捕蛇鳥類,中等體型,頭部有一條環(huán)繞著眼周、臉頰和枕部的黑色羽帶,鳴叫聲似人笑聲。</h3><h3> 分布于中美洲。據(jù)說,它們每天嘎嘎嘎笑著忙忙碌碌地提著蛇飛來飛去,好象那蛇不費(fèi)吹灰之力就成了它的爪下之物,運(yùn)蛇的任務(wù)倒比捕蛇還要繁重得多。由此人們送它“運(yùn)蛇者”的大號。</h3><h3> 可惜,我們沒有那個運(yùn)氣,勉勉強(qiáng)強(qiáng)拍到一張記錄版。</h3> <h3> 闊嘴鵟(英文名:Roadside Hawk),是鷹科闊嘴鵟屬的鳥類。分布于中美洲,地處北美與南美之間,包括危地馬拉等。</h3><h3>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hù)聯(lián)盟》(IUCN)ver 3.1:2010年鳥類紅色目錄。</h3> <h3> 燕尾鳶(英文名:American Swallow-tailed Kite),為鷹科的鳥類,是一種中型猛禽,羽毛黑白分明,有分叉很大的類似燕子的黑色尾巴。棲居于丘陵、山地或平原森林,多在晨昏活動。主要以昆蟲為食,也吃蜥蜴、蝙蝠、鼠類和蛙等小型脊椎動物。</h3><h3> 個人感覺,它就像燕子一樣,不停的在空中飛來飛去。</h3> <h3> 鳳頭卡拉鷹(英文名: Crested Caracara)亦稱鳳頭巨隼,共有三種。是一些有黑色頭冠的老鷹,翅長而狹尖,扇翅節(jié)奏快;尾較細(xì)長。飛行快速,善于在飛行中追捕獵物。和一般老鷹的不同點(diǎn)在于主要以腐食為生,在地上筑巢。產(chǎn)于北美和拉丁美洲。其中的產(chǎn)于墨西哥特雷斯馬里亞斯島(Tres Marías Island)的鳳頭卡拉鷹是墨西哥的國鳥。</h3> <h3> 鳳頭卡拉鷹,名字叫鷹,但屬于隼科,它和游隼、燕隼的親緣關(guān)系更近一些。鳳頭卡拉鷹的英文名稱叫(Crested Caracara),源自它頭部特殊的冠羽和這種鳥粗糙刺耳的叫聲,意思是“戴頭飾的“咔啦”鳥”。</h3> <h3> 鳳頭卡拉鷹在路上漫步。</h3> <h3> 鳳頭卡拉鷹是你去哥斯達(dá)黎加,去美洲都絕不容錯過的鳥。</h3><h3> 因?yàn)椋嗝勃?dú)特漂亮,容易辨認(rèn)。</h3><h3> 因?yàn)?,它并不稀少又具有代表性?lt;/h3><h3> 因?yàn)?,它的名字是音譯,當(dāng)?shù)厝艘捕冀兴ɡɡ?,很容易溝通和共鳴。</h3><h3> </h3> <h3> 鳳頭卡拉鷹和其他的老鷹有一點(diǎn)微妙的區(qū)別,就是鳳頭卡拉鷹會吃腐肉。而且鳳頭卡拉鷹還很聰明,它知道禿鷲找腐食的能力很強(qiáng),所以,它會尾隨禿鷲去找食物,等禿鷲找到了,鳳頭卡拉鷹再去撿剩。</h3> <h3> 老鷹作為高空飛行的猛禽,會棲息在高處的地方,但是鳳頭卡拉鷹卻打破了這個“規(guī)矩”。它們確實(shí)是飛行的高手,但是卻熱愛在地上筑巢,絕對不會將自己的房子建在高的地方。</h3> <h3> 鳳頭卡拉鷹的夫妻關(guān)系是和我們?nèi)祟惿鐣粯拥囊环蛞黄拗贫?,并且不像其他的鳥類只有繁殖期才組成夫妻。</h3><h3> 鳳頭卡拉鷹的夫妻情份很深,只要結(jié)為夫妻就會持續(xù)很多年。<br></h3> <h3> 鳳頭卡拉鷹也是捕獵高手,但有些另類。它們在捕食過程中不只耳聽六路還會眼觀八方,如果被它們看到?jīng)]有鳥兒守護(hù)的鳥蛋就會恬不知恥的下去將它們偷走。</h3><h3> 這還是高傲的——鷹?</h3><h3> 不管你怎么看,記住,不容錯過!</h3> <h3> 黃頭叫隼 (英文名:Yellow-headed Caracara),也被稱為,黃頭叫鷹。因?yàn)橛⑽拿种泻癈aracara”,我感覺稱為:黃頭卡拉鷹更容易被人記住。</h3> <h3> 黃頭叫隼的資料實(shí)在匱乏,在哥斯達(dá)黎加拍鳥也很容易把它錯過。</h3><h3> 我們拍到也非常偶然,記憶回旋中,那個生態(tài)酒店,那個花園,那排樹都留在了我的腦海里……</h3> <h3> 黑美洲鷲(學(xué)名:Coragyps atratus),亦稱為黑頭美洲鷲,是美洲鷲科黑美洲鷲屬中的唯一一種。</h3><h3> 黑美洲鷲和其他新世界禿鷹一樣,沒有鳴管,幾乎不具有發(fā)聲功能。</h3><h3> 黑美洲鷲通常是集體覓食,在自然界的生態(tài)系統(tǒng)中,黑美洲鷲的主要食物就是腐肉。</h3> <h3> 在哥斯達(dá)黎加的天空中,也經(jīng)??梢钥吹胶诿乐搡惖纳碛?,甚至有時幾十只同時在空中盤旋。</h3> <h3> 一只黑美洲鷲好奇的走向鱷魚,別擔(dān)心,什么意外也沒有發(fā)生。??</h3> <h3> 紅頭美洲鷲(英文名:Turkey Vulture),是長翅長尾的西半球鷲類,</h3><h3> 紅頭美洲鷲,體羽為暗黑色,頭部無毛呈紅色,上面覆蓋著蒼白色的隆起,嘴部也 為蒼白色。它們經(jīng)常在空中翱翔盤旋低飛,尋找食物。</h3> <h3> 紅頭美洲鷲有非常好的視力,能在50 米高的空中看見地面上的獵物。一到達(dá)目 的地,便將它們裸露的頭部很輕松地鉆進(jìn)臟兮兮的死尸堆里大吃一頓。紅頭美洲 鷲其實(shí)是很“講究”的一種猛禽。它們在一頓美餐之后,必定會飛到很遠(yuǎn)的河里 洗個澡,這與它們兇悍的外表及食腐的習(xí)性有些不符。而且,在洗完澡后,紅頭 美洲鷲還會展開巨大的翅膀,在峭壁或多巖石地帶進(jìn)行舒適的日光浴。</h3> <h3> 王鷲(英文名:King Vulture),又名國王禿鷲,是大型食腐鳥類。是中美洲及南美洲的大型美洲鷲科鳥類。體長約78厘米。頭部裸露,色彩極鮮艷醒目。嗉囊發(fā)達(dá)。尾短。棲息于海拔1200米以下的森林環(huán)境中,有時也生活在沼澤邊,屬于日行性鳥類,平時單獨(dú)生活,但是找到食物后會蜂擁而至。</h3> <h3> 王鷲是到哥斯達(dá)黎加拍鳥的重要目標(biāo)鳥。它的頭部色彩鮮艷,大概也是唯一一種如此花里胡哨的猛禽。</h3> <h3> 王鷲體型很大,體羽主要是白色,上身、翼及尾巴羽毛有灰或黑帶。它的頭部及頸部沒有羽毛,皮膚顏色有異,包括黃色、橙色、藍(lán)色、紫色及紅色。喙上有黃色的肉冠。</h3><h3> 王鷲出生后,其羽毛要變化到成年的白色,大約需5~6年。我們拍的這只王鷲還在成長期。</h3> <h3> 王鷲常常與美洲鷲混在一起,仿佛國王與乞丐。??</h3> <h3> 王鷲嗉囊發(fā)達(dá),當(dāng)它飽餐一頓后,竟然是如此的張揚(yáng)。</h3> <h3> 請別忘記我,永遠(yuǎn)不變,魔性的臉……</h3> <h3> 還是喜歡這樣的王鷲——自然,幸福!</h3><h3> 猛禽篇即將結(jié)束,回看一下,好像缺少了一些捕捉獵物的鏡頭,但也多了點(diǎn)平常心。也許,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還很多……</h3><h3> 清風(fēng)明月,耳邊一曲《忘塵谷》……</h3><h3> “撐船人點(diǎn)著他的燈籠</h3><h3> 江面竹排被映紅</h3><h3> 吹笛人吹著他的幽夢</h3><h3> 一聲聞來萬事離心中</h3><h3> 心有所愿,念有所生,</h3><h3> 忘塵之谷,我自悠然行走”……</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