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 為了發(fā)揮黨支部的先鋒引領作用,進一步深入推進學校的生本教育工作,本學期,我校派馬紅媚、盧紅梅、胡明濤三位黨員同志到廣州參加為期八天的生本教育中小學班主任培訓會,去探尋生本教育之“根”。</b></h3><h3><b> 回來后,三名黨員教師都發(fā)出贊嘆,此行收獲頗多,受益匪淺,都愿意給全體教師分享她們的所見、所聞、所感。馬紅媚、盧紅梅兩位同志分別就班主任工作、數學學科的生本課堂方面作了分享。</b></h3><h3><br></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我校三名骨干教師</b></h3> <h3><b> 馬紅媚老師從以下三個方面展開陳述:</b></h3><h3><b> 1.理論學習篇</b></h3><h3><b> 2.生本課堂篇</b></h3><h3><b> 3.特色學校篇</b></h3><h3><b> </b></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ed2308">理論學習篇</font></b></h1>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分享郭教授的理論學習</b></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分享胡校長生本的理論學習</b></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生本課堂篇</font></b></h1> <h3><b> 馬老師著重分享了幾所有特色的學校。先介紹了華陽小學一節(jié)與眾不同的班會課——圓圈班會。老師和學生圍成一個圓圈,學生們根據老師設置的問題,圍繞著班會主題,體會和感悟一個新來的學生小明到我們班之后發(fā)生的變化,最后讓學生深刻的感悟到了團結、寬容、理解同學是多么寶貴的精神。圓圈班會這種方式既新穎,效果又非常好,讓我們皂角的老師們大開眼界。</b></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有趣的圓圈班會</b></h3><h3><br></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三年級生本課語文《鹿角和鹿腿》</b></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特色學校篇</font></b></h1> <h3><b> 然后,馬老師講述了中山市華僑中學的馬穎老師的經驗,馬穎老師講述了她用生本教育理念管理班級的成功經驗,她提出班主任老師一定要尊重學生,依靠學生,相信學生,讓人人都成為管理者。她還深入淺出地講述了她用生本教育的理念讓學生分小組的具體辦法,以及管理班級的感悟,讓我們深受啟發(fā)。</b></h3><h3><b> </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馬穎老師的名句</b></h3> <h3><b> 馬老師繼續(xù)分享了駿景小學的生本教育實踐經驗,關鍵是家校合作。駿景小學的陳校長提出要構建三位一體化的工作模式,要加強家校合作,創(chuàng)新家校合作的舉措,給家長搭建一個展示的平臺。還提出要正面管教學生,進行正面教育。</b></h3> <h3><b> 最后,馬老師介紹了古勞中學生本教育實踐的經驗。古勞中學引以自豪的是他們學校的學生自助餐采用生生管理的模式,以及學生良好的學習與生活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讓皂角的老師們開啟了另一扇窗,明白了生本教育不僅可以在課堂和班級中運用,也可以用在學校管理當中,我們又學到了一招。</b></h3> <h3><b> 馬老師說,郭思樂教授的生本教育理念就是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為學生好學而設計的教育;想做好生本語文課,</b><b>“就要從語文分析回歸語文實踐,提倡大閱讀,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b></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馬紅媚老師在給大家分享班主任培訓學習</b></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馬老師向我們展示她的聽課記錄</b></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滿滿的收獲</b></h3> <h3><b> 盧紅梅老師就華陽小學的一節(jié)數學生本課——《認識面積》來闡述生本課的基本模式。 </b></h3> <p style="text-align: left;"><b> 盧老師說這節(jié)課的課前小研究設置得非常好,能抓住生本教育的數學路線的要求,把數學知識的“根”-什么是面積,以及面積大小的認識,用一條周長擺出不同形狀的圖形他們的面積是否一樣,孩子們熱情高漲,積極動手操作探討、研究,然后小組匯報學習情況,集思廣益,各抒已見。</b></h3><h3> </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盧老師分享生本數學課</b></h3> <h3><b> 盧老師評價這節(jié)課各環(huán)節(jié)都把握得到位,有層次、有深度。孩子在生本教育的“空”的方面發(fā)揮得精彩紛呈,體現了學生良好的數學思維和數學素養(yǎng)。設置的課前小研究深入淺出,有層次,有深度,抓住了生本教育的“根”。</b></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b> 最后,盧老師用郭思樂的話總結:數學要從傳授知識回歸發(fā)展思維,注意抓住“根與空”,做到“根粗葉茂”。</b></h3> <h3><b> 聽了兩位黨員教師的精彩分享,我們每位老師也是收獲滿滿,從對生本教育的粗淺理解,到深刻感受生本教育的理念,學到了生本教育的很多經驗,對生本教育有了更深層的理解。相信在今后的教育教學生涯中,我們皂角的老師會盡自己所能,扎扎實實地進行生本教育的研究。</b></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老師們認真聽黨員教師的分享</b></h3> <b><font color="#ff8a00">撰稿:胡明濤</font></b><div><h3><b><font color="#ff8a00">編輯:黃露燕</font></b></h3><h3><b><font color="#ff8a00">審核:盧春連</font></b></h3><h3><b><font color="#ff8a00">攝影:胡明濤、馬紅媚</font></b></h3><h3><b><font color="#ff8a00"> 盧紅梅、謝燁坤</font></b></h3><h3><br></h3></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