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 在我久遠的記憶里:鼓浪嶼最初沉淀于我腦海里的印記,還是因那一曲“鼓浪嶼之波”的歌曲形成的。那還是在上世紀(jì)八十年代,改革開放初期,我剛參加工作不久。一天,正在辦公室低頭忙于繁冗的工作,寧靜中,忽然,從窗外附近一所學(xué)校的喇叭里,傳來陣陣悅耳的歌聲,那悠揚輕快的旋律,瞬間打破了辦公室里沉悶的氛圍,令所有的人,不約而同地停下了手頭的工作,側(cè)耳聆聽著,聆聽著這令人動情的歌聲。那是一首由當(dāng)年紅極一時的歌星張暴默演唱的“鼓浪嶼之波”,歌詞這樣唱到:</b></h3><h3><b>……</b></h3><h3><b>鼓浪嶼海波在日夜唱</b></h3><h3><b>唱不盡骨肉情長</b></h3><h3><b>舀不干海峽的思鄉(xiāng)水</b></h3><h3><b>思鄉(xiāng)水鼓動波浪</b></h3><h3><b>思鄉(xiāng)思鄉(xiāng)啊思鄉(xiāng)</b></h3><h3><b>鼓浪鼓浪啊鼓浪</b></h3><h3><b>我渴望 我渴望</b></h3><h3><b>快快見到你</b></h3><h3><b>美麗的基隆港</b></h3><h3><b><br></b></h3><h3><b>她那充溢著情感的歌聲和歌曲中期盼海峽兩岸同袍早日團員的感人歌詞,深深地打動了我,那時就在我的心中映射出了她秀麗的身影,令我無限神往。</b></h3><h3></h3> <h3><b>其實,我的鼓浪嶼之旅早在2015年就已成行了,當(dāng)時已經(jīng)寫過一篇游記。自從美篇手機app出現(xiàn)后,我開始嘗試著在美篇中寫一些東西,這次就想著用美篇把鼓浪嶼之旅重新作成一篇——附有精美圖片和配有“鼓浪嶼之波”悠揚動聽歌曲的完整游記,以作為日后我對這段難忘之旅的美好回憶!</b></h3><h3><b></b></h3><h3></h3> <h3><b>在使用美篇的幾年里,令我感觸最深的是,一篇好的游記或詩作或是其他題材的作品,在美篇中附上精美的圖片,并配以烘托作品內(nèi)容的樂曲,才能更好地體現(xiàn)出作者所賦予作品的深刻內(nèi)涵,使閱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從視覺和聽覺上真實地感受到那種情與景相互交融彼此映襯而呈現(xiàn)給讀者的完美享受。</b></h3><h3><b><br></b></h3><h3><b>借這次寫作的機會,由衷地向美篇編創(chuàng)團隊表達我對你們的敬意!感謝你們搭建了這樣一個大眾平臺,讓眾多愛好寫作的人有了一個可以展示自己作品的空間。幾年來,我在美篇中也寫了不少作品,其中的幾篇還被美篇評為精華并推薦于專題欄目,對我來說這是美篇編委們對我作品的一種認可和支持,令我倍感榮幸。</b></h3><h3><b><br></b></h3><h3><b>為了更好地服務(wù)于大眾,美篇還為廣大美篇使用者增設(shè)了美篇書定制功能,這使得更多愛好寫作的人可以把自己創(chuàng)作的作品印刷成冊,讓精彩的生活以文字的形式得以永久留存,不僅滿足了普通大眾的精神需求,也使我們的人生變得更有意義!通過美篇我也將自己的兩篇作品制作成了美篇書,這對我個人而言,它不單只是在形式上具有了紀(jì)念意義,也是我人生路上不可磨滅的足記,它可以讓我在日后的回憶里隨時隨地拿出來翻閱,以喚醒當(dāng)我們老去的時候而漸漸逝去的那些曾經(jīng)有過的美好記憶!再次感謝美篇!生活中有你的陪伴,沿途的景色會更加絢麗多彩!</b></h3> <h3><b>2015年的春天,終于實現(xiàn)了多年來蘊藏在我心底的那個期待已久的美好愿望。在那個百花盛開百鳥爭鳴萬物呈新的春天里,我們幾位好友相約一起來到了位于東海之濱有著鷺島美稱的廈門市,登上了亭榭掩映幽靜怡情充滿浪漫色彩的鼓浪嶼,盡情地釋放著多年來我對她傾注的無盡情懷。</b></h3> <h3><b>誰知,登島的這一天,天公并不作美,從清晨開始,空中就飄灑起了瀝瀝細雨,</b><b>視野中,天空陰沉霧雨朦朧,這多少給</b><b>我們原本興奮的心情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不過這也阻擋不了我們想要登上鼓浪嶼的迫切愿望。望著不遠處籠罩在霧雨中的鼓浪嶼,仿佛一位披</b><b>著白色飄紗的輕盈</b><b>女子,靜靜地佇立在海面上,翹首遙望著遠方,那種掩映在薄霧下朦朧之中所呈現(xiàn)出來的夢幻美,映射出了她更加誘人的魅力!</b></h3><h3></h3> <h3><b> 在期待中我們登上了一艘可能是第一班載滿游客的渡輪,在霧雨中向鼓浪嶼駛?cè)ァ?lt;/b><b>鼓浪嶼隸屬于福建省廈門市,位于廈門半島西南隅,與廈門島隔海相望,兩岸相距最近處只有600米,輪渡約4至5分鐘即可到達。不過從2014年起,這條航線已成為島上居民專線,外地游客只能從另外一個距離較遠的碼頭去往鼓浪嶼,時長大約20分鐘。</b></h3><h3></h3> <h3><b>慶幸的是,這天的天氣雖不算好,但海面上的風(fēng)浪卻并不大,航行中的渡輪勻速平穩(wěn),只是彌漫在海面上的雨霧使能見度較低,不過隨著距離的拉近我們的視野逐漸清晰了起來。太陽此時好像也懂得了我們的心愿,從云層的縫隙中擠出了幾縷金色的陽光,灑落在鼓浪嶼夢幻般的身影上,更給她的美添加了一抹靚麗的色彩。從遠處眺望,整個島嶼擁綠疊翠,幽深靜雅,紅頂房屋掩映在茂密的叢林和灌木叢中,縹緲夢幻。岸邊成排的椰樹林在海風(fēng)的吹拂下風(fēng)姿搖曳秀麗挺拔,景色如此迷人,我們一行已迫不及待地想要投入她的懷抱,把自己融入這如詩如畫般的景色里!</b></h3> <h3><b>大約20分鐘左右我們乘坐的渡輪穩(wěn)穩(wěn)地??吭诹斯睦藥Z碼頭,下了渡輪登上碼頭,此時的雨好像也因我們的到來知趣的停了,漸漸散去的濃霧使視線變得更加清晰起來。海面上拂來溫柔的海風(fēng),攜裹著花草淡淡的清香,沁人肺腑,好不愜意。沿海堤旁蜿蜒的小路我們漫步行走著,路兩側(cè),拔地而起的椰樹比比皆是,筆直的樹干直沖天空,翹首仰望,頂部碧綠茂密的椰樹葉</b><b>形似一把碩大的遮陽傘,</b><b>成扇形環(huán)狀倒掛下來,隨風(fēng)搖曳,飛舞飄逸。佇足間,沿走過的路回眸眺望,小路、椰林、大海、蜿蜒的堤岸……勾勒出一副如水墨丹青般秀美的畫面,令身在景中的人如醉如癡!</b></h3><h3></h3> <h3><b>來之前從網(wǎng)上查閱過一些資料,</b><b>鼓浪嶼地處亞熱帶,</b><b>面積很小,</b><b>只有1.91平方公里,人口1.4萬,</b><b>氣候溫暖濕潤,光熱條件優(yōu)越,全島的綠地覆蓋率超過40%,植物種群豐富,亞熱帶區(qū)常見的白玉蘭、香樟、榕樹、棕櫚、椰林、竹叢比比皆是。依附</b><b>自然起伏的地勢,</b><b>或孤植于房前屋后,或列置于坡前路邊,或群植于庭院田園,綠意盎然風(fēng)情幽遠。</b></h3><h3><b></b></h3> <h3><b>島上散布著許多巨型花崗巖石,其中島中部偏南的一塊名為日光巖的碩大無比的巨石是鼓浪嶼最高峰,海拔302英尺,也是鼓浪嶼的著名景點。</b></h3><h3></h3> <h3><b>鼓浪嶼以其形態(tài)豐富的海岸線、日光巖、筆架山、升旗山等自然地貌形成的岡巒起伏的山地景觀為主體,并融入了不同風(fēng)格的房屋建筑、亭臺樓閣、園林雕塑等人為元素,組成的秀麗景觀,或兀立于臺地.或依山而筑,或憑水而建,雖簡約分明,卻又渾然一體錯落有序,給人一種寧靜優(yōu)雅賞心悅目的清新感,置身于如此優(yōu)雅浪漫的景色里,怎能不使人心醉!</b></h3><h3></h3> <h3><b>說起鼓浪嶼浪漫的名字也是有由來的: 登上鼓浪嶼,沿島西南方向的海邊有一片海灘,其上豎著一塊兩米多高、內(nèi)有洞穴的巨形礁石,每當(dāng)漲潮水涌,驚濤拍石,就會發(fā)出陣陣宏音,清澈悅耳,迴傳悠遠,在久遠的年代就被人們稱之為“鼓浪石”,鼓浪嶼也因此而得名。</b></h3><h3></h3><h3></h3> <h3><b>位于廈門市和大陸海峽之間的鼓浪嶼是我國東南沿海著名的旅游圣地之一,因歷史淵源在島上形成了特殊的人文環(huán)境,每年都吸引著國內(nèi)外眾多旅游愛好者的光顧,僅2012全年,鼓浪嶼接待游客總數(shù)就已超過1136萬人次,其中10月2日一天接待游客就超過12萬人次,創(chuàng)歷史最高。游客的激增給島上帶來了巨大負擔(dān)和隱患,許多店鋪私人宅邸無序擴張,導(dǎo)致島上秩序混亂不堪。</b></h3><h3><b>為了遏制這種亂象的無序蔓延,2012年由廈門市政府多個部門組成“鼓浪嶼協(xié)同管理聯(lián)合執(zhí)法綜合整治小組”,針對島上各種亂象展開全面整治。從2013年起,鼓浪嶼開始實行游客總量控制,限制上島游客數(shù)量。通過幾年持續(xù)的大力整改,島上的無序現(xiàn)象得以有效抑制,今天的鼓浪嶼恢復(fù)了她原有的韻味兒,再次向世人展示著她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b></h3> <h3><b>離開喧鬧的堤岸,沿一條僻靜的街道我們向島縱深處走去,歷史的變遷,總會在塵世間的某個角落或多或少地留下它古老的印記,留下屬于那個年代的史跡傳說。鼓浪嶼歷經(jīng)上千年的歷史演變,世界列強的多次入侵和同化,逐漸形成了今天我們看到的中西文化融合在一起的奇特人文景觀。多個國家的民俗民風(fēng)在這里可略見一斑,不同種族的文化氣息充斥著這里的每一磚每一瓦,使每一個身臨其境的人,感覺自己仿佛游走在了一個萬國建筑博覽會的世界里。</b></h3><h3></h3> <h3><b>好奇心讓我細細地觀賞著路兩側(cè)每一處富麗堂皇且充滿神秘感的高大建筑,一幢幢風(fēng)格迥異,外形高雅、尊貴、大氣、華麗的公館別墅,占據(jù)著道路兩側(cè)各個地勢顯要的位置,以傲視凡塵俗世的姿態(tài)向世人展示著它們的權(quán)貴與尊嚴(yán),喻示著擁有它們的主人地位是多么的顯赫,在這片寸土寸金的土地上,只有那些達官顯貴們才能在這里占據(jù)一席之地!這是一種身份的象征!不由得讓你仰視著它們,而望之興嘆!</b></h3><h3></h3> <h3><b>不知是不是因為我們乘坐第一班渡輪最早到達這里的緣故,島上還沒有聚集起太多的游人,一同下船的游客早已分散開來不見了影蹤,在我們行走的路上極少遇見游人,使得這里的氛圍顯得更加靜謐詳和。</b></h3><h3></h3> <h3><b>鼓浪嶼地勢起伏,道路蜿蜒曲折縱橫交錯,一路走來,目及之處,顧盼不暇,真是一步一美景,一彎一畫卷,處處花壇錦簇,叢叢碧竹詩韻,人行其中由不得想要臥榻于此醉夢一宵。</b></h3><h3><b>一行中的幾位女士,撐著花傘體態(tài)輕盈,漫步在柔情蜜意的景色之中,舉手投足間,儀態(tài)萬方,風(fēng)雅飄逸,偶爾回眸一笑,神似幾朵點綴在詩畫中的嬌媚花朵,盡顯迷人之魅力!</b></h3><h3></h3> <h3><b>順著蜿蜒的街道行走,腳下的路面逐漸升高起來,一些剛才經(jīng)過的樓宇和庭院已經(jīng)落到了腳下。從高處向下俯望,依山傍水俢建的園林式景觀清晰地映入了我們的視線,有鮮花綠地小橋流水,有亭臺樓閣宅邸別墅。大多數(shù)的豪華樓宇都屬于私人所有,且被高高的圍墻遮擋的嚴(yán)嚴(yán)實實,門前立牌提示,游人止步謝絕參觀。趨于好奇心的唆使,我經(jīng)常會趴在那些有較寬縫隙的豪華院門上向內(nèi)努力窺探一番,想了解一些富人們的生活內(nèi)幕,不過多數(shù)時候我的努力都是徒勞的,因為什么也不會讓我看到。有時經(jīng)過一些朱門半開軒窗半掩的私人宅邸,我仍會費盡心機地探頭向內(nèi)張望,但始終探查不到一點蛛絲馬跡,此時的我才真正感覺到,什么是“一入侯門深似?!薄J?,我抬頭仰望著這些森嚴(yán)壁壘神秘幽深,貴族范兒十足的高大建筑,心中不免萌生出各種遐想,究竟是什么樣的人才有資格擁有和居住在如此豪華富麗的大hos里?是淑女貴婦?土豪紳士?還是達官顯貴,文人墨客?或許并不完全是我想象中的那樣,都是那些官宦之家,肯定也會有一些在這里土生土長,執(zhí)著地堅守著自己的故土,世世代代生活繁衍在這片土地上的普通庶民百姓。</b></h3><h3></h3> <h3><b>前面走到一顆高大茂密有著上百年樹齡的古榕樹下,駐足細觀這棵蒼老的大樹,它</b><b>占據(jù)著一大片地面,</b><b>整棵樹盤根錯節(jié)藤纏枝繞綠蔭遮頂,這樣的樹我還是頭一次見到。問過度娘,此樹有一種特殊功能,它可以獨木成林: 在榕樹的整個生長過程中,從樹的主干上,向外橫向生長出許多橫枝,在這些枝叉上,生長出許多下垂的胡須狀的絮根來,絮根鉆入土中,又長成粗壯的樹干,再支撐著橫枝向外繼續(xù)無限擴展,這樣相伴相生,使得無數(shù)根樹干支撐著橫枝逐漸形成了遮天蔽日的榕樹林,眼前我們看到的這棵榕樹,就是歷經(jīng)百年滄桑歲月形成的。我們都知道有句話說“獨木不成林”,但今天我們卻親眼目睹了獨木成林這一奇特景觀,一棵榕樹靠著自己頑強的生命力繁衍成一片蔚為壯觀茂盛無比的榕樹林,獨木可以成林,不禁感嘆大自然萬能的創(chuàng)造力,讓我們的視覺得到了無盡的享受。</b></h3><h3></h3> <h3><b>鼓浪嶼還有一個充滿音樂藝術(shù)感的典雅名字——鋼琴之島。著名的也是國內(nèi)唯一的鋼琴博物館就坐落于島上的菽莊花園內(nèi),里面展出著愛國華僑胡友義收藏的幾十部鋼琴,有世界最早的手搖鋼琴、最早最大的立式鋼琴,其中的展品創(chuàng)造了多項世界之最。走進展館,你不僅可以近距離欣賞這些名琴古琴,還可以聆聽他們美妙的聲音。鼓浪嶼久遠的歷史沉淀下來的中西結(jié)合的文化底蘊,造就了鼓浪嶼今日的音樂成就,培養(yǎng)出周淑安、林俊卿、殷承宗、陳佐煌、許斐平等一大批杰出的音樂家。如今,鼓浪嶼的人均鋼琴擁有量居全國之首,在島上居住著100多個音樂世家, 常年舉辦鼓浪嶼鋼琴節(jié)暨全國青少年鋼琴比賽、美國音樂周等重大音樂活動,讓島上的居民享受著高檔次文化藝術(shù)生活的同時,也提高了人們的音樂素養(yǎng)。</b></h3><h3></h3> <h3><b>穿過幽靜的街道來到了島內(nèi)最繁華的地方,這里有飲食街商業(yè)街和一些娛樂場所,游客較多,多數(shù)人都會在這里小息一下順便品嘗一些特色小吃。這時我們也感覺有些累了,就選擇一個小吃攤位停了下來,要了些烤串邊吃邊緩解一下疲憊的身體,烤串味道感覺還不錯。補充一些食物和水之后又精神了起來。在這里我們邊瀏覽邊休息,稍作停留后,就奔往最后一個景點——日光巖。</b></h3><h3></h3> <h3><b>來到鼓浪嶼,必登日光巖,否則枉來此一游。盡管此時的天空又灑起了雨點,可也并沒有影響到我們的心情,我們?nèi)匀贿x擇了冒雨前往,撐著傘一路向日光巖奔去。</b></h3><h3><b>本以為雨天游人會少一些,可當(dāng)我們來到日光巖腳下,眼前的情景卻出人意料,天空雖然霧雨淋淋,但和我們有著相同愿望的人卻不在少數(shù),冒雨前來的游客仍絡(luò)繹不絕。</b></h3><h3><b></b></h3> <h3><b>要知道,當(dāng)年的我們都是已年逾花甲,在游走了一天之后,此時已盡顯疲憊之色,看到眼前的情景,望著高聳的日光巖,同行的幾位游伴已經(jīng)望而卻步,選擇了放棄。<br></b></h3><h3><b>最后,只剩我和老伴,仍固守著那份難舍的鼓浪嶼情懷。當(dāng)年,只因那一首,日夜縈繞在耳畔,聆聽了不知多少遍,令無數(shù)人都為之動情的“鼓浪嶼之波”的歌曲,才讓我對她有了無盡的向往,就盼著有一天能夠來到她的身旁,站在鼓浪嶼的最高峰日光巖上,親身感受遙望祖國寶島臺灣的真實情感。此時此刻,令我日夜思念的日光巖就矗立在我的面前,那個蘊藏在心底的美好愿望即將實現(xiàn)!</b></h3><h3></h3> <h3><b>商量好,其他人在外面歇息,我和老伴購票進入景點,開始向日光巖頂發(fā)起最后的沖刺!向上攀爬的階梯很陡很窄,最窄處只能容兩人側(cè)著身子錯過。向上攀爬的人和從上邊下來的人摩肩接踵擁擠不堪,我們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沖破人流,最后終于登上了——令我夢魂牽繞的鼓浪嶼最高峰日光巖巖頂。</b></h3><h3></h3> <h3><b>當(dāng)我佇立在日光巖最高點俯身環(huán)顧,但見,霧雨彌漫下的鼓浪嶼,翠堤呈韻、屋頂飛虹、煙樹搖綠、碧露凝情,盡顯縹緲夢幻之色。環(huán)繞島嶼周圍的茫茫大海,波濤起伏洶涌浩瀚,歌詞里所描繪的景色,此刻正真實地展現(xiàn)在我的面前。這時我才從心底體會到,要想真正感受一個事物的美好,你只有讓自己身至其中。而只有當(dāng)鼓浪嶼彌漫在蒙蒙霧雨之中,她的浪漫、夢幻、幽靜,怡情的景色才會呈現(xiàn)出無窮的魅力!她那攝人魂魄的美會讓你終身難忘!</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鼓浪嶼》</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滄海茫茫浪打礁,古榕椰樹伴風(fēng)搖。</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島深林密藏幽境,霧雨朦朧隱鵲橋。</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亭臺樓閣幻縹緲,軒窗半掩閃阿嬌。</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麗人擎?zhèn)慊仨Γ睦藥Z行盡逍遙。</b></h3><h3></h3> <h3><b>一直以為,來到鼓浪嶼,寶島臺灣已近在咫尺,可當(dāng)我站在日光巖頂翹首朝向東方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在兩者之間還隔著廈門島,擋在我面前的是重重疊疊的高樓大廈,臺灣島還遠在廈門島的另一方,視野中根本尋覓不到她的蹤影。站在日光巖上我向著東方久久地凝望著,雖然我沒有去過臺灣,但她親切的模樣早已深深印在了我的心中。在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史的傳承中,兩岸百姓本是一脈相承同根同族的炎黃子孫,卻因歷史和戰(zhàn)爭讓多少親人,骨肉分離流離失所。如今,在兩岸人民多年的不懈努力下,相信終有一天我們的祖國會回歸一統(tǒng),被大海隔離了半個多世紀(jì)的親人們終將團聚!</b></h3><h3><b><br></b></h3><h3><b>最后用一首,臺灣著名詩人余光中的經(jīng)典之作《鄉(xiāng)愁》結(jié)束我的這篇游記:</b></h3><h3><b><br></b></h3><h3><b>小時候,</b></h3><h3><b>鄉(xiāng)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b></h3><h3><b>我在這頭,</b></h3><h3><b>母親在那頭。</b></h3><h3><b>長大后,</b></h3><h3><b>鄉(xiāng)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b></h3><h3><b>我在這頭,</b></h3><h3><b>新娘在那頭。</b></h3><h3><b>后來啊,</b></h3><h3><b>鄉(xiāng)愁是一方矮矮的墳?zāi)梗?lt;/b></h3><h3><b>我在外頭,</b></h3><h3><b>母親在里頭。</b></h3><h3><b>而現(xiàn)在,</b></h3><h3><b>鄉(xiāng)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b></h3><h3><b>我在這頭,</b></h3><h3><b>大陸在那頭。</b></h3><h3><b>而未來,</b></h3><h3><b>鄉(xiāng)愁是一道長長的橋梁,</b></h3><h3><b>你來這頭,</b></h3><h3><b>我去那頭。</b></h3><h3><b><br></b></h3><h3><b>這首詩,是余光中先生以他的親生經(jīng)歷創(chuàng)作的思鄉(xiāng)之作,字字浸透了他思念祖國和親人的感人情懷,又有多少和余老先生一樣的文人志士,致力于祖國的和平統(tǒng)一,有無數(shù)中華兒女為這一美好的愿望在努力奮斗著,相信這一天的到來不再會遙遠!</b></h3><h3><b><br></b></h3><h3><b> 2019.4.19青島</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