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h3><h3>借米不借柴,這句話的字面意思很簡單,就是說在農(nóng)村,如果有人來你家里借米,你可以借給他,但是如果來借柴火,是沒有人愿意借的。這是因為,在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中,柴居首位,代表著是生活的基本,沒有柴火就沒有辦法生火做飯。所以,木柴對任何一個家庭來說都是很重要的。再者,米和柴不一樣,因為米是可以用計量量的,但是柴卻不一樣,它是大塊件,不方便去丈量。借多少米,到時候就可以直接還多少米,但借了柴還多了你會感覺吃虧,還少了對方會感覺吃虧,所以大家在一開始就心照不宣的避免這樣的事情發(fā)生。其次柴字和財同音,向鄰居家里借柴,這樣也就意味著把別人家里的財氣借走了,而古人是很忌諱這些的。當然了也有人會說,這是幫窮不幫懶的道理,紫火并不是什么稀罕物,只要去撿就不會缺,可想而知,家里沒柴的人基本上都是好吃懶做的人。在農(nóng)村,人們遵守幫窮不幫懶,對于懶漢,沒有柴也是自找的!</h3> <h3>借衣不借鞋,為什么可以把自己的衣服借給別人穿,都不能借自已的鞋子呢?農(nóng)村老一輩人覚得小孩穿人家的衣服會帶來好運。所以借衣就是借好運又不會影響自已的運勢。寧可試人棺,切莫試人鞋。從這句話就看得出來古人對于鞋子是十分重視的,是要把它看得比自己的棺材還要重要的。首先在古代,腳是一個非常隱私的部位,鞋子對人來說就相當于貼身的衣物,所以這種東西是不外借的。在古代,雖然醫(yī)學沒現(xiàn)代發(fā)達,但是大家還是知道有一種腳氣病容易傳染。而且難以治愈。犯自已的鞋子借給別人穿子以后,那就很可能會因此而感染上腳氣。另外,鞋被別人穿過以后,在人們看來就是破鞋,而破鞋有著不好的寓意,所以人們也不愿意借出去。同樣是有關寓意,鞋字和孩同音,借鞋子就是借孩子。何況,在以前老百姓穿的大多數(shù)都是草鞋,勤勞的話可以自已制作,所以說不借也是和不借柴一樣的道理。</h3><h3>其實除了鞋和柴,在一些講究的地方,還有刀也是不能隨便借,或者是借藥罐。比如,農(nóng)村人置辦酒席,廚師過來做菜幫忙的,都會自已帶著刀。因為刀不能外借,借刀發(fā)生此什么事,借的人也脫不了干系。當然到了今天,不管是柴還是鞋,都極少有人再向別人借的。但古人這樣說,就是要提醒人們,在向別人借東西的時候,要先考慮一下自已所借之物會不會給對方造成麻煩或者是負擔。</h3> <h3>借米是救濟人,是為自己積福,所以一般人都不會拒絕。但是柴遍地都是,只要自已肯勤快,都能去打柴。古人救窮,但是不救懶。不借鞋是因為每個人的尺碼都不一樣,很難找到合腳的,加上鞋子要走路,給人弄臟弄破了也不好還。</h3> <h3>不做中人不做保,一生一世無煩惱。不做中間人,不給別人做擔保,一生不會有煩惱纏身。做中間人,一定是兩邊都認識,都是朋友,不出事還好,出了事情兩邊不討好,都會怪罪在你身上。到頭來事情砸了,朋友也沒了。</h3> <h3>中國民俗</h3> <h3>中國民俗</h3> <h3>中國民俗</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