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懷舊時光|《大眾電影》封面欣賞(1979-1985)

周仕忠

<p class="ql-block">《大眾電影》創(chuàng)刊號(1950年第一期)封面,前蘇聯(lián)電影《團的兒子》中流浪兒童小英雄凡尼亞的劇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在過去很長一個時期,電影曾是人們主要的精神食糧和娛樂生活。想當(dāng)年我對電影的喜愛簡直到了癡迷的勁兒,那時候最快樂的事,莫過于看一場電影。更快樂的事,莫過于做夢都想擁有一本《大眾電影》。后來上了大學(xué),有了發(fā)表文章的稿費,便專門訂了《大眾電影》雜志,終于圓了自己的夢想。</p><p class="ql-block">  《大眾電影》雜志在那個精神文化生活相對匱乏的年代,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愛,尤其是喜歡電影的影迷們更是愛不釋手?!洞蟊婋娪啊冯s志創(chuàng)辦于1950年6月,是新中國第一本電影雜志,記載了中國電影的百廢待興和百花齊放,開創(chuàng)了新中國雜志刊登電影明星的先河,影響了一代人甚至幾代人。1966年6月“文革”前夕,《大眾電影》出完第六期(總第306期)后被迫???,后在“文革”結(jié)束后的1979年1月復(fù)刊。《大眾電影》雜志在1961年之前為半月刊,之后改為月刊。創(chuàng)刊號僅發(fā)行 1萬冊,后印數(shù)逐年增長,1982年的發(fā)行量曾高達 950多萬冊,成為當(dāng)年國內(nèi)發(fā)行量最大的藝術(shù)類刊物,受到人們的喜愛和矚目。</p><p class="ql-block"> 說到《大眾電影》雜志,不得不提與雜志曾經(jīng)密切相關(guān)的大眾電影百花獎。百花獎由《大眾電影》雜志社主辦,每年舉辦一次,<span style="font-size:18px;">通過雜志印發(fā)選票,由讀者投票產(chǎn)生最佳故事片、最佳男女演員、最佳男女配角等獎項,是群眾性參與最為廣泛的評選活動,當(dāng)時被公認為中國電影最公正、最權(quán)威的獎項。</span>在沒有手機、電話稀有的年代,僅靠寄信投票,1962年首屆評選就收到了11萬多張選票。周恩來總理對<span style="font-size:18px;">百花獎給予了充分肯定,首屆和第2屆百花獎頒獎時均親臨祝賀。1964年第3屆百花獎由于文藝界整風(fēng)運動戛然而止。直到1980年隨著《大眾電影》雜志復(fù)刊,中斷了17年的百花獎才得以恢復(fù)。</span>重新舉辦的第3屆百花獎評選受到熱烈響應(yīng),選票達200多萬張,很多觀眾想投票卻苦于買不到《大眾電影 》雜志。百花獎從第25屆開始改為隔年組織,與金雞獎輪流舉辦。1992年還在百花獎和金雞獎的基礎(chǔ)上,創(chuàng)辦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jié)。</p><p class="ql-block"> 當(dāng)時《大眾電影》<span style="font-size:18px;">獨樹一幟,</span>是在電影藝術(shù)界輻射力、影響力很高的權(quán)威雜志。能夠登上雜志封面,是所有演員、明星夢寐以求的事。在人們的心目中,《大眾電影》已不僅僅是一本雜志,還是人們汲取精神食糧的重要媒介,更<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幾代人的電影記憶</span>。當(dāng)年看《大眾電影》,雜志里的電影故事,都會看的十分專注投入,電影里的臺詞,電影里的獨白,電影里的人物形象,都成了人們模仿和追求的時尚。有些經(jīng)典電影的內(nèi)容介紹,像《鐵道游擊隊》、《地道戰(zhàn)》、《上甘嶺》、《渡江偵察記》、《黑三角》等,都會讓人們的思想情感緊隨著故事情節(jié)迭蕩起伏,深深感染。即便許多年以后,那些電影的情節(jié)、人物形象依然記憶猶新。當(dāng)年能夠登上《大眾電影》雜志封面的,都是演出過精品力作的電影演員。那些電影明星家喻戶曉,逢年過節(jié)滿大街都是印刷明星照的年畫和掛歷,<span style="font-size:18px;">許多電影明星成為人們的青春偶像</span>。在那個青春懵懂的時代,張瑜就曾經(jīng)做過我的夢中情人,特別喜歡她扮演的電影人物,還有她那張圓嘟嘟的笑臉。</p><p class="ql-block"> 流逝的青春,永恒的經(jīng)典。《大眾電影》雜志是我們不能忘懷的時代記憶,前不久我在整理書籍時,偶然看到了當(dāng)年訂閱和收藏的《大眾電影》雜志,萌生了寫這篇記憶文章的念頭。那就從1979年1月《大眾電影》復(fù)刊號開始,讓我們徐徐打開那扇滿載電影記憶的閘門,希望此文能把你帶回那個純真而又快樂的美好年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79年第1期,電影《大河奔流》劇照(張金玲飾梁晴、劉衍利飾海天亮)。<span style="font-size:18px;">張金玲還曾在《渡江偵察記》中飾演劉隊長,</span>是上世紀80年代著名的“北影三朵金花”之一(另兩朵是劉曉慶和李秀明)。劉衍利是北京電影制片廠演員,曾在《新兵馬強》中飾演戰(zhàn)士馬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79年第2期,電影《阿詩瑪》劇照(楊麗坤飾阿詩瑪)。楊麗坤,彝族,著名舞蹈演員、電影演員,代表作有《五朵金花》和《阿詩瑪》兩部電影?!拔母铩逼陂g,楊麗坤因為《五朵金花》和《阿詩瑪》被列為重點批斗對象,精神和肉體受到嚴重摧殘,一度致使精神失常。1982年楊麗坤被評為“全國十大最佳演員”之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79年第3期,電影《傲蕾·一蘭》劇照(張玉紅飾傲蕾·一蘭)。張玉紅因為主演《傲蕾·一蘭》一舉成名,又先后參演了《她從霧中來》、《大小伙子》等電影,后來這位滿族姑娘轉(zhuǎn)行電視劇制作人和導(dǎo)演。</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79年第4期,電影《報童》劇照(王鐵成飾周恩來、薛白飾報童臘月)。王鐵成后來在1992年憑借傳記電影《周恩來》獲得第12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男主角獎、第15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男演員獎。薛白,中國兒童藝術(shù)劇院演員,表演以清純細膩見長,1992年獲得過全國兒童?。ㄤ浵瘢┰u比優(yōu)秀表演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79年第5期,上海電影制片廠青年演員陳沖。這是《大眾電影》雜志突破傳統(tǒng)慣例,首次用演員的生活照作為封面。陳沖曾于1980年憑借電影《小花》獲得第3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女演員獎。1981年赴美留學(xué),1986年只身勇闖好萊塢,逐漸在美國影壇嶄露頭角。</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79年第6期,電影《婚禮》劇照(劉曉慶飾盛敏)。劉曉慶是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最受歡迎的電影演員之一,1979年憑《小花》嶄露頭角,1980年因出演《瞧這一家子》獲得第3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配角獎,后又相繼獲第7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主角獎和第10屆、第11屆、第12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女主角獎等諸多獎項。劉曉慶還是中央電視臺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的第一位女主持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79年第7期,電影《從奴隸到將軍》劇照 (楊在葆飾羅霄,張金玲飾索瑪)。楊在葆在片中飾演始終追求真理、不屈從于惡勢力的羅霄將軍,1983年因主演《血,總是熱的》獲第4屆金雞獎最佳男主角獎、第7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男演員獎。張金玲因出演《從奴隸到將軍》女主角,獲文化部1979年優(yōu)秀青年創(chuàng)作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79年第8期,電影《李四光》劇照(孫道臨飾李四光)。孫道臨,著名電影表演藝術(shù)家、導(dǎo)演,1988年還擔(dān)任過央視春晚主持人,曾獲得電影世紀獎最佳男演員獎、第7屆中國電影華表獎最佳故事片獎、中國電影百年百位優(yōu)秀演員獎等。筆者影響最深的是他參與主演的電影《渡江偵察記》和《永不消逝的電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79年第9期,電影《苦惱人的笑》劇照(潘虹飾傅彬妻子)。潘虹,表演藝術(shù)家,《苦惱人的笑》是她的成名作,曾先后獲得<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屆百花獎、</span>四屆金雞獎、三屆金鳳凰獎和三屆小百花獎等,也是首位登上《時代周刊》的華人藝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79年第10期,著名電影演員趙丹。趙丹是著名電影演員、導(dǎo)演、編劇,曾獲得中國電影世紀獎最佳男演員獎、中國電影百年百位優(yōu)秀演員獎。他與于藍、張平聯(lián)袂主演的電影《烈火中永生》,飾演重慶地下黨領(lǐng)導(dǎo)許云峰的形象令人刻骨銘心。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79年第11期,電影《生活的顫音》劇照(冷眉飾徐珊珊)。冷眉,中國歌舞劇院演員,還參演過《并非一個人的故事》、《苦戀》、《金鹿》等影片,1989年息影去了澳大利亞。<span style="font-size:18px;">《生活的顫音》在當(dāng)年可謂反響熱烈,劇中俊男靚女演技精湛,而且男女主人公在銀幕上獻出初吻引起了廣泛爭議。</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79年第12期,《北斗》劇照(李元華飾謝桂蘭)。李元華,歌劇、京劇表演藝術(shù)家,演出過幾十部傳統(tǒng)京劇和大型歌劇,為多部影視片演唱插曲,1970年在京劇電影《龍江頌》中成功塑造團支部書記阿蓮的形象被大眾熟悉和喜愛。李元華還是第二代白毛女扮演者,她演唱的《走西口》等陜北民歌曾在當(dāng)時歌壇掀起西北風(fēng)的熱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80年第1期,《??!搖籃》劇照(祝希娟飾李楠)。祝希娟,出演過多部電影,1961年憑借與王心剛合作主演的《紅色娘子軍》獲首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女演員獎,1962年被文化部評為“中國電影二十二大影星”之一,<span style="font-size:18px;">還獲得第27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jié)終身成就獎。</span>1983年擔(dān)任深圳電視臺副臺長并成為該臺第一位節(jié)目主持人。<span style="font-size:18px;">退休后定居美國洛杉磯。</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80年第2期,電影《淚痕》劇照(李仁堂飾朱克實)。李仁堂曾參演多部影視劇,尤其是主演電影《青松嶺》、《創(chuàng)業(yè)》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1979年主演《淚痕》并因此獲第3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男演員獎,還獲得第15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男演員獎、第18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男演員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80年第3期,電影《歸心似箭》劇照(趙爾康飾魏德勝,斯琴高娃飾齊玉貞)?!稓w心似箭》當(dāng)年曾引起極大轟動,主題歌《雁南飛》傳唱一時,男女主人公的愛情戲更是成了人們熱議話題。趙爾康因主演《歸心似箭》獲1980年文化部青年優(yōu)秀創(chuàng)作者稱號。斯琴高娃,瑞士籍華裔演員,1979年主演《歸心似箭》正式出道,1983年憑借《駱駝祥子》獲第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主角獎、第6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女主角獎,她近年來一直活躍在影壇,主演的《大宅門》和《康熙王朝》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80年第4期,電影《櫻》劇照(程曉英飾森下光子)。程曉英,原南京軍區(qū)空政文工團演員,在《櫻》中扮演女主角森下光子,較為成功地表現(xiàn)了一個含蓄多情、內(nèi)心豐富的日本知識婦女形象,這也是她的成名作,后來去了日本。</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80年第5期,電影《廬山戀》劇照(張瑜飾周筠)?!稄]山戀》號稱是中國第一部吻戲,不僅展現(xiàn)了廬山秀麗風(fēng)景,而且<span style="font-size:18px;">表達了當(dāng)時青年人純潔而含蓄的情感向往。張喻,美籍華裔女演員,1980年</span>憑借《廬山戀》一炮走紅,<span style="font-size:18px;">獲第4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女主角獎,</span>同年因主演<span style="font-size:18px;">《巴山夜雨》獲第1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主角獎</span>,成為金雞獎和百花獎的“雙料影后”。<span style="font-size:18px;">1981年主演《知音》和《小街》,讓她成為中國電影史上第一位連獲四冠(金雞獎、百花獎、文匯獎、政府獎)的演員。張喻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家喻戶曉,被稱為觀眾心中的夢中情人。</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80年第6期,第3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女演員獎獲得者陳沖。1980年5月舉行的第3屆大眾電影百花獎評選頒獎儀式,與上一屆整整相隔了17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80年第7期,第3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配角獎獲得者劉曉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80年第8期,電影《今夜星光燦爛》劇照(唐國強飾何戰(zhàn)云,李秀明飾楊玉香)。唐國強,國家話劇院一級演員,毛澤東特型演員,曾在《小花》、《高山下的花環(huán)》、《大決戰(zhàn)》等影片中扮演角色,獲第4屆中國電影華表獎最佳男演員獎、第22屆中國電視劇飛天獎優(yōu)秀男演員獎、中國電視金鷹獎等。李秀明,曾在《春苗》、《許茂和他的女兒們》、《紅樓夢》等影片中扮演角色,<span style="font-size:18px;">獲第2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主角獎、第5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女主角獎,后來</span>告別影壇下海經(jīng)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80年第9期,電影《紅牡丹》劇照(姜黎黎飾紅牡丹)。姜黎黎,獲得過第六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女配角獎,她1984出演的電影《街上流行紅裙子》曾經(jīng)風(fēng)靡一時,給觀眾留下了很深的印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80年第10期,電影《幽靈》劇照(邵慧芳飾夏征蘭)。邵慧芳,上海芭蕾舞團演員,1980年在《幽靈》中扮演夏征蘭而轟動影壇,參加過《R4之謎》、《街上流行紅裙子》等影片拍攝。封面上的邵慧芳打著傘,背著小紅包,緊身喇叭褲,氣質(zhì)優(yōu)雅,襯托出一位舞蹈演員的魔鬼身材。這期雜志出版后,男女青年爭相模仿,喇叭褲在城市鄉(xiāng)村流行開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80年第11期,電影《苦戀》劇照(劉文治飾凌晨光,黃梅瑩飾綠娘)。劉文治,出演《兵臨城下》、《闖關(guān)東》、《建黨偉業(yè)》等電影電視劇,獲得首屆梅花獎、第7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男主角獎。黃梅瑩,出演《萬水千山》、《風(fēng)雨下鐘山》、《巍巍昆侖》等影視片,1990年參與主演的電視連續(xù)劇《渴望》引起了廣泛的反響,2005年因在《孔雀》中扮演母親獲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配角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80年第12期,電影《燕歸來》劇照(高英飾路燕)。高英,國家一級演員,她是上世紀80年代家喻戶曉、紅極一時的女星之一,主演了《她倆和他倆》、《等到滿山紅葉時》、《燕歸來》等影片,獲得過文化部青年優(yōu)秀創(chuàng)作獎,曾擔(dān)任江蘇省話劇院院長。此后,高英出演了《人民的名義》、《女人如花》等30多部影視劇,尤其是2016年在電視劇《人民的名義》中扮演陸亦可的母親吳心儀,給人們留下了深刻印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81年第1期,青年電影演員張瑜。張瑜是上世紀80年代家喻戶曉的女明星,她主演的電影《小街》,那一首《媽媽留給我一首歌》悠揚動聽,一直傳唱;還有國產(chǎn)第一部愛情片《廬山戀》,人美、景美、愛情更美,讓很多青年人朦朦朧朧地對愛情有了更大膽、更美好的向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81年第2期,電影《孔雀公主》劇照(李秀明飾喃穆婼娜)。李秀明,中國內(nèi)地女演員,1975年主演首部電影《春苗》,1981年憑借劇情電影《許茂和他的女兒們》獲得第2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主角獎、第5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女主角獎,1988年出演古裝電影《紅樓夢》,她是那個年代觀眾喜愛的女明星之一,她的青春形象滿足了那個年代人們對美的渴盼。李秀明后來告別影壇,下海經(jīng)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81年第3期,電影《傷逝》劇照(王心剛飾涓生,林盈飾子君)。王心剛,曾出演《永不消逝的電波》、《海鷹》、《紅色娘子軍》、《野火春風(fēng)斗古城》、《烈火中永生》、《知音》等影片,<span style="font-size:18px;">1962年被中國文化部評選為“新中國22大電影明星”之一,</span>獲得過第5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男演員獎、第2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終身成就獎等。林盈,先后參演了《冰上姐妹》、《烈火中永生》、《傷逝》等影片,后來去了加拿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81年第4期,《山重水復(fù)》劇照(馮淳超飾陳毅)。馮淳超,曾以塑造陳毅元帥的形象著名,參演過《從奴隸到將軍》、《山重水復(fù)》、《詹天佑》等電影,后出國經(jīng)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81年第5期,電影《南昌起義》劇照(孔祥玉飾周恩來)。孔祥玉,原天津人民藝術(shù)劇院演員,周恩來特型演員,在20余部影視劇中塑造了周恩來的形象。他在《南昌起義》中塑造的青年周恩來,被認為是影視劇中最成功、最有魅力的周恩來形象。《南昌起義》獲1981年文化部優(yōu)秀影片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81年第6期,第四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女演員獎獲得者張瑜。這是她自《大眾電影》1979年復(fù)刊以后,第3次登上大眾電影封面。她是中國電影史上第一位連獲四冠(金雞獎、百花獎、文匯獎、政府獎)的演員,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家喻戶曉,被稱為觀眾心中的夢中情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81年第7期,電影《七月流火》劇照(李志輿飾聞元喬,陳大姝飾華素英)。李志輿,上海戲劇學(xué)院教授,影視、話劇演員,<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諸多影片中擔(dān)任主角或重要角色,1985 年因主演電視連續(xù)劇《徐悲鴻》獲第三屆電視金鷹獎最佳男主角獎,</span>他培養(yǎng)了潘虹、馬少驊、任泉、李冰冰、大小宋佳等眾多影視明星。陳大姝,舞蹈、話劇、歌劇演員,二十歲時因歌劇《江姐》一舉成名,1978年在《柳暗花明》中飾演田嫂并以清新、樸質(zhì)之美引起觀眾共嗚,還在《最后一個軍禮》、《玩猴的人》中擔(dān)任女主角。</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81年第8期,電影《被愛情遺忘的角落》劇照(沈丹萍飾沈荒妹)。沈丹萍,北京電影制片廠演員,先后出(主)演《百合花》、《夜上?!贰ⅰ读舸宀炜础返扔捌?,飾演的大多是美麗、善良、純真的女性形象,以清純質(zhì)樸、細膩含蓄的表演,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榮獲第18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女主角殊榮,2018年榮獲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十大優(yōu)秀愛情電影金玫瑰杯女主角。</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81年第9期,《知音》劇照(王心剛飾蔡鍔)。著名電影表演藝術(shù)家、國家一級演員王心剛,曾參演過多部極有影響力的影視劇,他是經(jīng)文化部批準的22位大明星之一,后被評為建國四十年十大影星之一,并被載入《中國電影電視藝術(shù)家辭典》。</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81年第10期,《海囚》劇照(達奇飾唐金龍,隋永清飾姚杏春)。達奇,原長春電影制片廠演員,在《海囚》中較好地刻畫了一個具有民族氣節(jié)的寧死不屈的華工形象,1979年主演的《吉鴻昌》在第三屆大眾電影百花獎評選中被評為最佳故事片,1990年在《封神榜》中飾演紂王一角而獲得關(guān)注,1990年后定居澳洲。隋永清,已故國家名譽主席宋慶齡之養(yǎng)女,電影演員,當(dāng)代收藏藝術(shù)家,她在《海囚》中飾演女主角姚杏春,將一位具有真正的情誼和氣節(jié)的女子演繹得淋漓盡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81年第11期,電影《祝?!穭≌眨ò讞铒椣榱稚?。<span style="font-size:18px;">《祝?!吩@第十屆卡羅維發(fā)利國際電影節(jié)評委會特別獎和1958年墨西哥國際電影周銀帽獎。</span>白楊,著名表演藝術(shù)家,表演風(fēng)格質(zhì)樸、優(yōu)美、自然、含蓄,擅長于表現(xiàn)東方女性神韻,<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生扮演過20多個銀幕形象,在話劇舞臺上塑造了54個人物,她以精湛的演技贏得了觀眾的喜愛,</span>人們比較熟悉的有《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江春水向東流》等,1995年獲中國電影世紀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81年第12期,《西安事變》劇照(金安哥飾張學(xué)良,辛靜飾楊虎城)。金安歌,國家一級演員,他把深明大義的張學(xué)良的形象活脫脫地刻在了觀眾的腦海中,并因此獲第二屆電影金雞獎提名,在電影《四渡赤水》中飾王道之獲西影小百花最佳男主角獎。辛靜,從小喜愛戲劇,是知名的電影明星,除主演《西安事變》外,還執(zhí)導(dǎo)過影片《青春似火》,參演過《孫中山》、《周恩來》、《代理市長》等影視作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82年第1期,《駱駝祥子》劇照(張豐毅飾樣子,斯琴高娃飾虎妞)。這是一部有著獨特風(fēng)格和較高藝術(shù)價值的銀幕佳作,樸素大方,完整的構(gòu)思,鮮明的特色,市井生活貼切逼真,以及演員富有魅力的表演,使這出悲劇產(chǎn)生了震撼人心的力量。張豐毅,國家一級演員,1990年憑借《龍年警官》獲得第3屆中國電影表演協(xié)會優(yōu)秀男演員獎,1993年與張國榮、鞏俐主演的電影《霸王別姬》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jié)金棕櫚獎,其后參演許多部影視劇,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82年第2期,《牧馬人》劇照(叢珊飾李秀芝)。這部經(jīng)典影片,清新質(zhì)樸流暢,劇本比較充實,感情真摯飽滿,有著強烈的時代印記,雖然也有十分樸素的反思,但老一輩知識分子的家國情懷仍然無比熾熱。叢姍,法國籍華裔女演員,她與朱時茂聯(lián)合主演的《牧馬人》獲得了文化部1982年優(yōu)秀故事片獎和1983年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叢珊憑此獲得金雞獎最佳女主角提名,同年以60萬選票當(dāng)選《中國青年報》“最喜愛的十大青年銀幕形象”,并位居榜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82年第3期,體育明星周曉蘭與電影明星龔雪合影照。龔雪曾在銀屏上留下了多個經(jīng)典角色,她有一雙會說話的眼睛,她的表演風(fēng)采得到廣大觀眾的喜愛。周曉蘭是與孫晉芳、張蓉芳、郎平同時代的女排明星,因其過硬的攔網(wǎng)功夫,有“天安門城墻”的美譽,她還是第一個登上《大眾電影》封面的運動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82年第4期,《杜十娘》劇照(潘虹飾杜十娘)。潘虹,中國內(nèi)地女演員、表演藝術(shù)家,是首位登上《時代周刊》的華人藝人?!抖攀铩肥桥撕缪菟嚿闹械囊粋€轉(zhuǎn)折,她飾演的是一位雖淪落風(fēng)塵卻出淤泥而不染的青樓女子,潘虹憑借《杜十娘》奪得了第四屆小百花獎最佳女主角獎和第六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女主角提名的殊榮。潘虹曾和斯琴高娃、劉曉慶并稱為影視圈的“三朵金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82年第5期,第2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男主角獎獲得者張雁。他是多以配角出演的老藝術(shù)家,其主演的《月亮灣的笑聲》和《月亮灣的風(fēng)波》,許多中老年朋友一定還記得,張雁就是主演了《月亮灣的笑聲》后才廣為人知,并憑借這部片子榮獲金雞獎最佳男主角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82年第6期,《喜盈門》劇照(溫玉娟飾水蓮)。溫玉娟,國家一級演員,代表作品有《年輕的心》、《喜盈門》等。她是一位德藝雙馨的文藝工作者,有山東人質(zhì)樸敬業(yè)的品質(zhì),塑造的形象也很真摯樸實。《喜盈門》是她的電影處女作,出演二媳婦水蓮并大獲成功,被譽為“中國第一賢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82年第7期,第五屆百花獎最佳男演員王心剛。著名演員、表演藝術(shù)家王心剛是一位深受大眾喜愛的實力派演員,他先后參演過《永不消逝的電波》、《紅色娘子軍》、《烈火中永生》、《偵察兵》、《大河奔流》、《知音》等電影。憑借這些經(jīng)典作品,王心剛不僅得到了大眾的喜愛,還獲得了百花獎最佳男演員、中國電影世紀獎、國家有突出貢獻電影藝術(shù)家、中國電影終身成就大獎等殊榮!當(dāng)年的王心剛是觀眾心目中的不折不扣的美男子、大帥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82年第8期,青年演員斯琴高娃。斯琴高娃,瑞士籍華裔演員,她扮演和詮釋了一個又一個精彩的銀幕形象,給廣大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人們感嘆其演藝生涯的豐富多彩,欽慕她的表演天賦與藝術(shù)才華,更欽佩她對藝術(shù)的探索與執(zhí)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82年第9期,中日兩國青年電影演員在一起(左為沈冠初、右為紺野美沙子)。這是《大眾電影》第一次用中日演員合照作為封面。沈冠初,原北京電影制片廠演員,上世紀80年代初期,他是很多影迷心中的男神,尤其是在中日合拍片《一盤沒有下完的棋》中扮演的況阿明,不知令多少觀眾難以忘記。紺野美沙子,日本演員、散文作家,在日本出過寫真集,是一位風(fēng)靡一時的女明星,她也參演了《一盤沒有下完的棋》,飾演日本棋王的女兒,在劇中與況阿明是一對戀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82年第10期,《心靈深處》劇照(劉曉慶飾女軍醫(yī)歐陽蘭)。劉曉慶, 中國內(nèi)地女演員、國家一級演員,1973年被八一電影制片廠選中擔(dān)任電影《南海長城》女主角,從此躍上銀幕。1982年主演抗美援朝題材的電影《心靈深處》扮演一位軍人的形象,留下了她從藝生涯中那份陽光與真摯并重的颯爽英姿身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82年第11期,《陌生的朋友》劇照(李羚飾姑娘)。李羚,國家一級演員,1980年出演電影《苗苗》而嶄露頭角,其主演的《陌生的朋友》獲第33屆西柏林國際電影節(jié)特別獎,曾獲得第4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主角提名、第5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主角、首屆十大影視明星稱號。李羚在藝術(shù)上不斷追求,實現(xiàn)自我超越,以自身的氣質(zhì)和修養(yǎng)得到廣大觀眾的好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82年第12期,《大地之子》劇照(娜仁花飾海云)。娜仁花,中國內(nèi)地女演員、導(dǎo)演、制作人,說起娜仁花,許多人可能不甚了解,但她卻是與劉曉慶、陳沖、張瑜等幾乎同一時期成名的一位蒙古族女演員,只不過她沒有劉曉慶等幾位幸運,雖然25歲那年因主演《湘女蕭蕭》獲得過金雞獎提名,但直到49歲的2011年憑借出演丈夫?qū)幉艌?zhí)導(dǎo)的《額吉》,成為金雞獎和華表獎的雙料影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83年第1期,《秋瑾》劇照(李秀明飾秋瑾)。李秀明1975年主演個人首部電影《春苗》,1981年憑借《許茂和他的女兒們》獲得第2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主角獎、第5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女主角獎。1983年與李志輿、陳希光聯(lián)合主演《秋瑾》,在片中飾演大義凜然、語似香箭的秋瑾。20世紀90年代中期, 李秀明告別影壇下海經(jīng)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83年第2期,《城南舊事》劇照(沈潔飾小英子,張閩飾瘋女人)。當(dāng)年,小沈潔那雙清澈、純真的大眼睛的特寫鏡頭一直定格在觀眾的腦海里,成為家喻戶曉的小童星。張閩估計很多人已經(jīng)記不得她了,但說起她的電影作品還是會讓人記憶深刻,如《巴山夜雨》、《城南舊事》、《青春萬歲》等,上世紀90年代她去了美國讀書,從此息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83年第3期,《青春萬歲》劇照(任冶湘飾楊薔云)。任冶湘, 1976年考入中央戲劇學(xué)院兒童班,代表作《平凡的世界》、《青春萬歲》等,在89版電視劇《平凡的世界》中扮演田曉霞一角,她20歲時因參演《鄉(xiāng)情》飾田翠翠一炮而紅,28歲因病退出影壇。任冶湘的銀幕形象美麗純真,那陽光燦爛的笑容連同那頂火紅的毛線帽,都一同走進了觀眾的記憶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83年第4期,《都市里的村莊》劇照(殷亭如飾丁小亞,韋國春飾杜海)。殷亭如,曾在《蘇醒》、《鄉(xiāng)思》、《鍋碗瓢盆交響曲》等影片中塑造多個人物角色,她亭亭玉立,精致嬌柔,留在銀幕上的形象至今令人記憶猶新,1985年赴美自費留學(xué),后定居美國。韋國春,畢業(yè)于北京電影學(xué)院,還參演過電影《夜半歌聲》、《兩個少女》、《林中迷案》、《律師與囚犯》等影片,給人的直觀印象就是冷峻多思,有著很好的表演才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83年第5期,《夕照街》劇照(遲志強飾石頭,劉巖飾小娜)。這是一部講述老北京的電影,夾雜著愛情、親情,對新生活的憧憬,對過去的留戀,非常豐滿。遲志強當(dāng)年剛出道時曾紅極一時,先后主演《小字輩》、《夕照街》、《月到中秋》等電影,1979年被評為第二屆全國優(yōu)秀青年演員,可惜1983年因罪入獄,出獄后創(chuàng)作了多首自省歌曲。劉巖,國內(nèi)女演員,在當(dāng)年也是很有魅力,還在《親人》、《望子成龍》等影片中飾演了重要角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83年第6期,第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第6屆大眾電影百花獎獲得者潘虹、斯琴高娃。潘虹的表演天賦極高,她有一雙美麗的大眼睛,憂郁的眼神就像被輕輕揉碎的花瓣。斯琴高娃不是美女,但當(dāng)她演一個美麗女人的時候,你會覺得她是最美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83年第7期,《快樂的單身漢》劇照(龔雪飾丁玉潔)。《快樂的單身漢》作為一部喜劇片,把鏡頭對準普通工人的生活,以丁玉潔、劉鐵、石奇龍三人的愛情為主線,講述了一群青年人努力創(chuàng)造美好未來的故事,主題積極,風(fēng)格清新,引人向上。龔雪是30多年前紅極一時的電影明星,她在銀幕上塑造的眾多形象讓人印象深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83年第8期,《血,總是熱的》劇照(楊在葆飾羅心剛)。該片根據(jù)同名話劇改編,以1979年中國經(jīng)濟體制急需變革為大背景,講述了江南市鳳凰印染廠廠長羅心剛沖破重重阻力,推進企業(yè)改革的故事。楊在葆,中國內(nèi)地演員、導(dǎo)演,曾參演《紅日》、《從奴隸到將軍》等多部電影,1983年憑借《血,總是熱的》獲第4屆金雞獎最佳男主角獎、第7屆百花獎最佳男演員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83年第9期,《我們的田野》劇照。這部電影由謝飛執(zhí)導(dǎo),周里京、張靜等人出演,講述了在“十年動亂”時期,一批年輕人來到北大荒插隊,在險惡的自然環(huán)境中經(jīng)受洗禮,獲得成長的故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83年第10期,《雷雨》劇照(顧永菲飾繁漪)。《雷雨》由上海電影制片廠攝制,孫道臨執(zhí)導(dǎo),孫道臨、顧永菲、秦怡等主演。該片改編自曹禺的同名話劇,講述了煤礦主周樸園專制、偽善,在他的控制下,周家變成了壓制人性的枯井,最終,多年的積怨在雷雨之夜爆發(fā),釀成了無法挽回的悲劇。顧永菲在銀幕上所飾演的角色感情細膩,演技嫻熟,形象端莊,生動感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83年第11期,《鍋碗瓢盆交響曲》劇照(殷亭如飾劉俊英)。這部電影由滕文驥執(zhí)導(dǎo),孫淳、殷亭如主演,講述了飲食公司科員牛宏被任命為春城飯店經(jīng)理后,沖破阻力,銳意改革,使飯店扭虧為盈的故事。殷亭如出演影片有《蘇醒》、《都市里的村莊》、《鍋碗瓢盆交響曲》等,她的表演質(zhì)樸自然,得到了觀眾的好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83年第12期,電影《大橋下面》劇照(龔雪飾秦楠)。這部影片由上海電影制片廠出品,白沉導(dǎo)演,龔雪、張鐵林主演,講述了個體裁縫秦楠在修車匠高志華的幫助下,擺脫十年浩劫帶來的心靈陰影,向世俗觀念和命運挑戰(zhàn),追求幸福愛情、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的故事。想當(dāng)年,龔雪脈脈含情的大眼睛及短短的學(xué)生發(fā),給人的印象深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84年第1期,《寒夜》劇照(潘虹飾曾樹生)。該片根據(jù)巴金同名小說改編,闕文執(zhí)導(dǎo),潘虹、許還山主演,圍繞汪文宣一家的悲劇,展現(xiàn)了抗日戰(zhàn)爭時期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小知識分子個人意志與生存環(huán)境的沖撞之苦,揭示黑暗統(tǒng)治下人性的扭曲和愛的缺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84年第2期,電影《十六號病房》劇照(李羚飾常琳)。該片根據(jù)喬雪竹的短篇小說《遺忘在病床上的日記》改編,由長春電影制片廠攝制,于彥夫、張圓執(zhí)導(dǎo),李羚、宋曉英、方卉等出演,講述了上世紀80年代某醫(yī)院16號病房里,回城知青常琳心灰意冷、悲觀厭世,而身患絕癥的鄉(xiāng)村教師劉春樺用積極樂觀的精神感染了常琳和其他病友,使大家重新看到希望的故事。李羚演技精湛,因此榮獲金雞獎最佳女主角提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84年第3期,《藍色的花》劇照(沈丹萍飾妞妞)。該片由北京電影制片廠根據(jù)李國文的短篇小說《月食》改編攝制,郭凱敏、沈丹萍、李仁堂等主演,生動地表達了黨和人民的血肉關(guān)系,熱情頌揚了革命戰(zhàn)士鐵骨錚錚的高尚情操,以及軍民之間的魚水深情。沈丹萍在不少佳作中有著精彩演出,她的氣質(zhì)和演技得到大家的喜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84年第4期,《道是無情勝有情》劇照(朱時茂飾袁瀚,牛翠敏飾妻子)。該片由八一廠拍攝,韋廉執(zhí)導(dǎo),朱時茂、楊同順、牛千、牛翠敏等主演,講述了我軍基層干部袁翰承受著巨大家庭困難,來到落后的三連任連長,然后從軍事訓(xùn)練入手逐步改變連隊面貌的故事。朱時茂,人們熟悉他的電影,銘記他的小品,他的魅力給觀眾留下深刻的烙印。牛翠敏主演了一系列電影,她的演技也給觀眾印象深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84年第5期,《風(fēng)吹嗩吶聲》劇照(金鑫飾德琪)。該片由凌子、史久惠、薛宜昌執(zhí)導(dǎo),金鑫、李筠主演,講述了啞巴德琪的故事。老戲骨金鑫,是當(dāng)時知名的一線明星,他主演的電影作品,受到了廣大觀眾的稱贊和敬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84年第6期,第7屆大眾電影百花獎、第4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演員龔雪。</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84年第7期,第4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配角宋曉英。宋曉英閱歷豐富,演技精湛,在數(shù)十部影片和電視劇中成功地扮演了眾多經(jīng)典的女性角色,留下了不少影壇佳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84年第8期,《邊城》劇照(戴吶飾翠翠,馮漢元飾老船夫)。該片改編自沈從文同名小說《邊城》,講述了民國初年湘西山區(qū)偏遠小鎮(zhèn)茶峒城發(fā)生的故事,由北京電影制片廠出品,凌子風(fēng)執(zhí)導(dǎo),馮漢元、戴吶等主演。這部影片,讓人們看到了青蔥歲月的愛情和世事無常的哀傷,詮釋了社會悲情中的人性之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84年第9期,電影《人生》劇照(吳玉芳飾劉巧珍)。該片由西安電影制片廠出品,吳天明執(zhí)導(dǎo),周里京、吳玉芳主演。影片改編自路遙的同名小說,講述了渴望到城市發(fā)展的農(nóng)村知識青年高加林在如愿到城里工作后拋棄未婚妻,卻最終失去一切的故事。吳玉芳飾演陜北農(nóng)村姑娘巧珍,其表演質(zhì)樸準確,細膩深沉,因此獲得第8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女演員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84年第10期,攀登,<span style="font-size:18px;">自左至右:</span>沈丹萍、倪萍、林芳兵、沈冠初。這四位演員是那個年代炙手可熱的一線明星,家喻戶曉,紅遍了大江南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84年第11期,《高山下的花環(huán)》劇照(呂曉禾飾梁三喜,蓋克飾韓玉秀)。這部影片根據(jù)李存葆的同名小說改編,由上海電影制片廠攝制,謝晉執(zhí)導(dǎo),呂曉禾,唐國強,蓋克,何偉,王玉梅,童超,斯琴高娃等出演,塑造了梁三喜、趙蒙生、靳開來等一批個性鮮明的人物,反映了對越自衛(wèi)反擊戰(zhàn)中戰(zhàn)士們在血與火的洗禮中經(jīng)受的考驗,以及他們一心為國,以保衛(wèi)國家和人民的安全為己任的高尚品質(zhì)?!陡呱较碌幕ōh(huán)》引起巨大轟動,曾獲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以及金雞獎最佳編劇獎等共計八項大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84年第12期,《花園街五號》劇照(龐學(xué)勤飾劉釗,方舒飾呂莎)。該片由長春電影制片廠出品,姜樹森、趙實聯(lián)合執(zhí)導(dǎo),龐學(xué)勤、方舒主演,講述了在臨江市委第一書記韓濤即將退居二線之時,臨江市委圍繞為其挑選接班人的問題展開一場耐人尋味的權(quán)力斗爭的故事。龐學(xué)勤,江蘇濱海人,1962年被文化部評為中國電影二十二大影星之一,1965年主演《烈火中永生》,2014年獲得第23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jié)終身成就獎。說到方舒,她在電影《烈火中永生》中飾演的天真可愛的“小蘿卜頭”,你一定印象深刻,曾獲得第9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女演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85年第1期,青年電影演員朱琳?!久咳找黄凇?985年第1期《大眾電影》封面,演員朱琳。朱琳是國家一級演員,曾在86版《西游記》中扮演女兒國國王,成為觀眾心目中的經(jīng)典記憶。朱琳形象端莊,氣質(zhì)優(yōu)雅,參演過近80部影視劇,塑造了許多熒屏女性形象,得到觀眾的好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85年第2期,《譚嗣同》劇照(達式常飾譚嗣同)?!久咳找黄凇?985年第2期《大眾電影》封面,《譚嗣同》劇照(達式常飾譚嗣同)。達式常是老一輩表演藝術(shù)家,曾是熒幕上有名的美男子,代表作還有《年青的一代》、《燕歸來》、《他們在相愛》等,他飾演的許多經(jīng)典角色至今仍讓觀眾津津樂道,獲得過第4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男主角等榮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1985年第3期,青電影演員張瑜、劉曉慶。劉曉慶之所以能長久屹立于演藝圈的一線位置,自然有她過人的膽識和魄力。張瑜,當(dāng)年的廬山戀人,從小街走來,成為新中國成立后的第一位雙料影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85年第4期,第5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主角李羚。她是上個世紀家喻戶曉的明星,首部電影《苗苗》并憑借片中心靈純潔的教師形象獲得第1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特別獎,1984年憑借電影《黃山來的姑娘》獲得第5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主角。另外,她在電視劇《宋慶齡和她的姊妹們》中扮演的宋慶齡,直到今天給人們的印象令人深刻。她的表演真摯自然,現(xiàn)已息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85年第5期,《紅衣少女》劇照(鄒倚天飾安然)。鄒倚天14歲時主演了《紅衣少女》,此影片榮獲了該年度的金雞、百花、政府三項大獎,紅衣少女也成為了當(dāng)時年輕人的青春偶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85年第6期,《日出》劇照(方舒飾陳白露)。方舒畢業(yè)于北京電影學(xué)院,1985年因在影片《日出》飾陳白露一角,獲第9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女演員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85年第7期,第五屆金雞獎最佳女主角李羚和百花獎最佳女主角吳玉芳。李羚從藝幾十年,始終堅持做一個具有健康人格的人,做一個具有良好藝德的演員。吳玉芳自幼便對文藝有著特殊的愛好,至今仍然堅守自己的演藝事業(y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85年第8期,《代理市長》劇照(楊在葆飾代理市長)。這部電影由楊在葆自導(dǎo)自演,并憑借該片獲第9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男演員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85年第9期,《末代皇后》劇照(潘虹飾婉容)。潘虹1979年憑借《苦惱人的笑》一舉成名,1983年至1994年先后獲得四屆金雞獎(三屆最佳女主角,一屆金雞獎特別獎),三屆金鳳凰獎,三屆小百花獎最佳女主角,一屆百花獎、華表獎、上海影評人獎,以及大馬士革國際電影節(jié)和意大利陶爾米納國際電影節(jié)等多項國內(nèi)外最佳女主角。</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85年第10期,《無情的情人》劇照(劉曉慶飾娜梅琴措)。該影片講述的是藏族姑娘娜梅琴措的傳奇悲劇經(jīng)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85年第11期,法國影星伊莎貝爾·阿佳妮。伊莎貝爾阿佳妮是大眾電影復(fù)刊后第一個登上封面的外國女明星,她是法國影壇當(dāng)年最具代表性的女演員,曾被評選為世界五十名最漂亮女性之一,代表作有《情淚種情花》、《瑪戈皇后》、《裙角飛揚的日子》、《阿黛爾·雨果的故事》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85年第12期,青年演員林芳兵。林芳兵,1981年從影,3次提名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女演員,曾在《唐明皇》中扮演楊貴妃、《燕子李三》中出演俠女李云馨、《俠女闖天關(guān)》中飾演小龍母親隱娘。</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一一一一一一 END 一一一一一一</b></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