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來一次說走就走的緬甸之旅</h3> <h3>很興奮喲</h3> <h3>緬甸大巴車,導游說是最好的大巴,有點卡通喲</h3> <h3>酒店早餐</h3> <h3>曼德勒的馬哈根達揚僧院,它是緬甸最大的僧院,僧院內(nèi)的每日餐食均由信徒供奉。每天上午,上千名僧人在這里接受布施,其場面猶如一種莊嚴的儀式。<br></h3> <h3>上午約十點,穿著各色袈裟的僧人,從各自的僧房中魚貫而出,靜靜的在路上排列,一眼望不到。</h3> <h3>憂郁的眼神</h3> <h3>緬甸人在佛教思想的長期影響下樂善好施。在緬甸,天天有人募捐,有人施舍。施舍已成為緬甸人的一種習慣。每天早上,緬甸街上,總會看到一些僧人,胸前捧著一個瓦罐,沿途向路人,向店鋪化緣。有的成群結(jié)隊,有的三五一隊,也有獨自化緣的僧人<br></h3> <h3>布施時,在后面排隊的小僧人,靜靜地等候布施。<br></h3> <h3>食物隨著一顆向佛之心被分發(fā)出去?!扒嘶?,萬人供養(yǎng)”,這便是佛國的生活寫照<br></h3> <h3>中午坐車去蒲甘,曾經(jīng)的蒲甘王朝,是東南亞的一個古國,是第一個統(tǒng)一緬甸地區(qū)的王朝。在11 至12世紀,是緬甸文化、宗教的中心。</h3><h3><br></h3><h3>如今,蒲甘最著名的是千年塔林。</h3><h3>從曼德勒坐車到蒲甘,已是黃昏時分。但見一輪夕陽,從那塔尖緩緩落下</h3> <h3>伊洛瓦底江是緬甸的第一大河,全長2170公里,貫穿緬甸南北。蒲甘位于伊洛瓦底江的中游,早在蒲甘王朝時期當?shù)鼐烷_始興修水利發(fā)展農(nóng)業(yè),加上這一地區(qū)土地肥沃物產(chǎn)豐富,蒲甘王朝逐漸走向鼎盛。傍晚我們乘坐小船,去欣賞伊洛瓦底江的黃昏與落日。</h3> <h3>入住蒲甘酒店</h3> <h3>酒店泳池</h3> <h3> 望著這片大地,或激動,或感動,太陽升起的那一刻,一定是蒲甘最浪漫的時刻,金色洋溢在大地,身邊一起看日出的游客都保持著無比的安靜,無比享受這片大地的神秘。<br></h3> <h3>緬甸的文化中, 蒲甘塔林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歷史上在此曾存在過上萬座佛塔,現(xiàn)存3000多座。它們聳立于伊洛洼地底江畔的原野上,構(gòu)成了壯麗的美景。這里成了緬甸旅游的一大特色,是外國游客到緬甸的首選之地<br></h3> <h3>馬車沿著鄉(xiāng)間小路前行,不時泛起道道塵煙。馬蹄聲中,那一座又一座佛塔,從視野中一晃而過,這莫非是在穿越千年時光<br></h3> <h3>穿行于佛寺古塔間,看到的仿佛不是斑駁的磚石,而是數(shù)百年前一幕幕金碧輝煌的盛景。<br></h3> <h3>
塔林如此美,我靜靜欣賞美麗的塔林。此刻,我忘記了時空,心中只有眼前這片美麗的塔林。<br></h3> <h3>遙想當年,這里萬塔林立,僧侶如云,那是何等的輝煌。
想來,每一個塔,一定都有屬于它們自己的故事。<br></h3> <h3> 我們坐著馬車,頂著驕陽,尋覓到中意的佛塔,也是一種修行,就像那些相視而笑的緣分,眾里尋來千百度,亦能一見如故<br></h3> <h3>公交車好擁擠</h3> <h3>緬甸百億翡翠塔
說是該塔耗資100多億,共用翡翠1500多噸,成為世界獨一無二的翡翠塔<br></h3> <h3>曼德勒翡翠佛塔的豪華程度可見一斑,據(jù)悉,整座佛塔共用去翡翠1500噸,總價值約100億緬幣,這是緬甸史上造價最為昂貴的建筑。它的建成刷新了世界紀錄,它也是迄今為止全球唯一一座用翡翠建成的佛塔。<br></h3> <h3>猜臉上擦的是什么</h3> <h3>
是香木粉。
香木粉:由一種叫塔納卡(Thanakha 香楝樹)的樹皮磨成的粉涂,在緬甸很多地方的集市上都出售一種淡黃色樹枝,粗細從酒盅到碗口不等,截成半尺多長,那就是聞名遐邇的香楝樹枝。緬甸人加工制作香木粉是純手工的需要將樹枝沾水在一種特制的石板上磨出粉漿,這種半流體的粉漿就是香木粉<br></h3> <h3>酒店都提供自己動手磨</h3> <h3>看上去別有韻味。緬甸女人不論老幼美丑,不管已婚未婚,都會在臉上涂抹這種芳香的木粉。她們深信,這種木頭和水磨出的液體可以防曬、防止粉刺,保持皮膚嫩滑細膩,是廉價但絕對天然有機的護膚品。<br></h3> <h3>瑞喜宮塔是開國之塔,是緬甸現(xiàn)代佛塔的原型,緬甸最著名的四大佛塔之一,它不僅是蒲甘地區(qū)最大的佛塔,同時還是蒲甘塔群中唯一用石頭建造的佛塔,歷史悠久,是第一座緬甸風格的佛塔。</h3> <h3>公元1059年,蒲甘王朝的阿奴律陀主持修建了瑞喜宮佛塔,并在公元1090年竣工。整座塔呈現(xiàn)了金鐘形,底座呈八角型,有三層四方形的塔基。整座佛塔精美絕倫,細致的雕刻和優(yōu)美的造型呈現(xiàn)出一種難以用言語表達的美感。</h3> <h3>皇宮內(nèi)有一小水眼,把整個皇宮倒影出來,那時代的工匠好聰明</h3> <h3>曼德勒皇宮位于古城內(nèi)正中央,是緬甸最后一個王朝貢榜王朝的皇宮。</h3> <h3>脫掉鞋子,赤著雙腳,跟隨信仰,行走在這佛塔佛寺間。<br></h3> <h3>緬甸人民信佛,人民非常善良熱情樸實友好,孩子非??蓯郏腋V笖?shù)很高</h3> <h3>固都陶佛塔的意思是全世界最偉大的功德佛塔, 全名是瑪哈羅迦瑪若盛佛塔,瑪若盛是佛的稱號。佛塔于1857年修建完成,當時召集了全緬甸和東南亞共計2400余名高僧,召開了第五次修訂佛經(jīng)結(jié)集大會,最后將結(jié)集的三藏經(jīng)等刻在729方云石碑上,建造成了珍存三藏經(jīng)的佛塔。<br></h3> <h3>遵循緬甸人的習慣,來到佛塔依然光腳進入,中間是金碧輝煌的走廊,走廊兩邊純白色的的佛塔,看起來圣潔而浪漫。在任何一座佛塔,隨時隨地都可以看到身披袈紗的僧侶,緬甸全國僧侶有10幾萬,僅仰光、曼德勒的和尚就有2萬多人,平均300人中便有一個是和尚,佛教徒中每個男子到了一定的年齡都必須出家當一次和尚,社會上才承認其成人,還俗以后才能夠享有結(jié)婚的權(quán)力,出家的年齡一般在10歲上下,出家時間,在以前最短為一年,現(xiàn)在已縮短為7天。也可以幾個月,幾年,甚至終生為僧。<br></h3> <h3>金色宮殿僧院。
是一座純柚木寺院,寺院從走廊、門、柱子至屋頂,精美的雕刻無處不在,整個寺院就像是一件巨大的木雕藝術(shù)品<br></h3> <h3>塔內(nèi)核心部位只準男的進</h3> <h3>烏本橋,是世界上最長的柚木橋,長度近1.5公里,橫跨東塔曼湖,長達1200米,是世界上最長的柚木橋。橋墩、橋梁、鋪橋的木板都是用珍貴的柚木。橋柱與橋柱之間相距3米遠,橋柱有1000多根。整座橋相接處沒有使用一顆鐵釘,全靠斗榫。這座橋已經(jīng)歷經(jīng)150年的風風雨雨,但是依然結(jié)實。從橋墩到橋面及護欄,全部采用珍貴的柚木,歷經(jīng)百年而不朽。</h3> <h3>湖中有漁民在打撈</h3> <h3>古樸的木橋,簡單的生活。讓人忘卻城市的喧嘩,溶化在這寧靜而原始的空間<br></h3> <h3>下午,碰上倆個小和尚。走在烏本橋上,很友好地讓我們拍照。謝謝了,祝愿你倆有個美好的前程!</h3> <h3>走過烏本橋,如同走進緬甸人生活的一種常態(tài)。</h3><h3><br></h3><h3><br></h3> <h3>烏本橋被被緬甸本地人稱為“愛情橋”。當初建橋時,橋頭橋尾和橋中共建了六座亭子,以供行人遮陽躲雨。</h3> <h3>踏上這橋,覺得腳下的木板好有質(zhì)感。來往的人群擦肩而過時,一定能夠感受得到它的古老,又很生活<br></h3> <h3>累了休息會</h3> <h3>品嘗手抓飯,個個吃的樂開懷</h3> <h3>在緬甸,信佛男孩子一般都要做剃度出家。舉行剃度儀式的前一天下午,要舉行盛大的游行儀式。這天,我們碰巧遇上了剃度前的游行儀式。有緣呀!呵呵!<br></h3> <h3>吃本地菜,喝夜碑酒</h3> <h3>姐妹們緬甸收獲多多</h3> <h3>回家了,還是祖國好</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