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齊鐵設計院地質(zhì)隊504江橋會戰(zhàn)

王德生

<p>平齊線K504嫩江特大橋鉆探開始了。與北京鐵道科學院的水工實驗配合結束了,又開始了與天津鐵三院的K504特大橋聯(lián)合設計,馬上進行K504特大橋定測、鉆探。左起:喬國棟 劉金木 姜久成 李長林</p> <p>左起:王兆生 崔虹 孫玉山郝金嶺李長林 劉啟祥王炳和 孫增學攝影馬文中</p><p> 回憶江橋504會戰(zhàn) ——李長林</p><p> 平齊線K504特大橋鉆探的特點是,在水面下松散的沙礫層中鉆孔深度65~75米深,必須套管跟進。這樣保證不塌孔、取樣、原位測試。</p><p> 難點之一是齊院設備只有30型、100型,下管必須人工擰進,起管也需要人力配合,孔越深,需要扭矩越大。憑人力能否完成,挑戰(zhàn)巨大。</p><p> 難點之二是時間緊迫,任務重。共一個月時間,中間有個春節(jié),必須完成11個水上深孔,取樣和原位測試工作量也很大。</p><p> 難點之三是要求質(zhì)量高,必須達到鐵三院的質(zhì)量要求。</p><p> 難點之四是作業(yè)環(huán)境差,江面寒冷、光滑,疲勞作業(yè),農(nóng)民工較多,安全壓力很大</p><p> 任務下達后,地質(zhì)隊立刻動員起來,組成三個鉆機組、小集體組織一個鉆機組,于第二天下午進場,時間是1999年1月22日,農(nóng)歷臘月二十四。</p><p> 為完成任務,齊院地質(zhì)隊發(fā)揚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zhàn)斗的精神,早晨天剛亮就到達現(xiàn)場、晚上看不見才收工,中午為搶時間在零下二十多度的現(xiàn)場輪班吃飯,午飯基本是饅頭,榨菜和豆腐湯,人停機不停。</p><p> 由于極度疲勞和天氣寒冷,十幾個員工感冒發(fā)燒,他們白天堅持去現(xiàn)場工作,晚上在旅店打點滴。從70多歲的王德富,到18歲的孫小毅,沒有一個人叫苦。白天隊長姜久成、副隊長劉偉兵、技術員王兆生、老隊長張寶林等與大家一起干,晚上別人休息時,他們還得做內(nèi)業(yè)一直到深夜。</p><p> 設計院領導給予地質(zhì)隊極大的支持和鼓勵,所有領導和中層干部都輪流到現(xiàn)場,為會戰(zhàn)鼓勁加油。工會組織女同志到現(xiàn)場給參加會戰(zhàn)的同志們做菜,包餃子,大家深受鼓舞和感動。</p><p> 艱苦卓絕的江橋會戰(zhàn),從1999年2月9日~3月6日,歷時近一個月,以地質(zhì)隊的最后勝利宣告結束,一代地質(zhì)隊員的光輝業(yè)績將載入齊鉄設計院的史冊。</p><p> 轉眼之間,504會戰(zhàn)已經(jīng)過去20年了。但是,江橋會戰(zhàn)的日日夜夜,那激情燃燒的歲月,將永遠銘記在我們每一個參戰(zhàn)隊員心中。</p><p> </p> <p>平齊線K504江橋會戰(zhàn)勝利合影 1999.3.6 于江橋 攝影 馬文中</p><p>李長林:這張照片是1999年3月6日,江橋會戰(zhàn)完成任務后拍的,叫不出名字的都是當?shù)毓蛡虻拿窆?,這些人能吃苦,為在解凍前完成江面作業(yè)作出了貢獻。 江橋的照片是馬文中現(xiàn)場拍攝,民工的名字都忘了。</p><p><br></p> <p>江橋會戰(zhàn)合影局部放大 前排左:### ### ### 李長林 劉啟祥 2排:### ### ### ### ### 孫玉山 孫小毅 3排:劉衛(wèi)兵 李棟林 ### 4排:耿春江 ### ### 崔虹</p> <p> 江橋會戰(zhàn)合影局部放大—2</p><p>前排:## 劉立鎖 郝金嶺 ## ## 王炳和 ##</p><p>后排:崔銘 王兆生 鹿有山 郝萬仁 孫玉山##</p> <p> 辦公室郝萬仁、郝金嶺、崔虹、李棟林、楊海波主動請纓,編入正規(guī)軍作戰(zhàn)。</p><p>左起:崔銘 李棟林 劉衛(wèi)兵 郝萬仁 孫小毅 鹿有山 崔虹 郝金嶺 耿春江 劉立鎖 李長林</p><p>李長林:</p><p> 照相機的后面是這些珍貴照片的貢獻人馬文中。他真是照亮了別人,暗淡了自己。他自己一張照片都沒有。不知道大馬當時是怎么想的?</p><p> 謝謝馬文中!二十年過去了, 遲到的感謝!</p> <p>局部放大—1 左起:崔虹 郝金嶺 耿春江 劉立鎖 李長林</p> <p>局部放大—2 左起:崔銘 李棟林 劉衛(wèi)兵 郝萬仁 孫小毅 鹿有山</p> <p> K504特大橋地質(zhì)鉆探難點之一,在于齊院設備只有30型、100型,下管必須人工擰進,起管也需要人力配合,孔越深,需要扭矩越大。憑人力能否完成,挑戰(zhàn)巨大。</p><p> 這個照片所拍的,就是會戰(zhàn)中8個地質(zhì)隊員齊心協(xié)力、人工擰進鉆桿的場面。套管下到50米左右時,十四、五個人推管還累得氣喘噓噓,大汗淋漓。504鉆探之難,可見一斑。</p><p> 沒有足夠的人力物力和技術,沒有齊院的鐵人精神,504特大橋鉆探是不可能完成的。</p> <h3> 工地一角</h3> <h3> 平齊鐵路K504既有大橋勘測</h3> <h3>  王德富</h3><h3> 年過七旬的地質(zhì)隊老隊長王德富,已經(jīng)退休多年,聽說江橋504會戰(zhàn)的消息,也主動來到江橋參戰(zhàn),受到大家的熱烈歡迎。</h3><h3> 王德富擔任地質(zhì)隊長多年,他經(jīng)的多,見的廣,冰上鉆探經(jīng)驗豐富。地質(zhì)隊的傳統(tǒng)精神,源自老一輩人的傳幫帶,如今地質(zhì)隊老一輩鐵人隊長來參加會戰(zhàn),為地質(zhì)隊提供了強有力的精神支持。</h3> <p>崔虹:一馬當先,舍我其誰。崔虹爬上井架處理故障。</p> <p>干得很累,吃的很香!張寶林領著他的隊員在冰天雪地里吃“大餐”。</p> <h3> 鄭云杰與葛元彩</h3> <p>聘用的當?shù)孛窆げ慌驴嗬?、嚴寒,工作已?jīng)很熟練,會戰(zhàn)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p> <h3> 鹿有山</h3> <p>齊院院長兼黨委書記幺忠文在齊院第五次職工代表大會上,大力宣傳地質(zhì)隊江橋504會戰(zhàn)的先進事跡,號召全院職工向504工地的同志們學習,發(fā)揚504精神,為完成我院九九年改革與發(fā)展的重任而努力奮斗!</p> <h3>  張寶林,上世紀60年代畢業(yè)于長春地質(zhì)學院,畢業(yè)后投身于核原料鈾礦勘查工作,后轉到齊院地質(zhì)隊從事工程地質(zhì)勘察。一生工作兢兢業(yè)業(yè),對人和藹可親,做事公道正派,是大家很敬重的老隊長。退休后被聘用到小集體勘察隊,做技術負責人。504會戰(zhàn),風餐露宿,寶刀未老,不輸年輕人,體現(xiàn)老一代地質(zhì)人能吃大苦、耐大老的奮斗精神。<br></h3> <p>白天他們與工人一起去現(xiàn)場,晚上別人休息時,他們還要做內(nèi)業(yè)一直到深夜。</p> <h3>  姜久成是地質(zhì)隊隊長,劉衛(wèi)兵是地質(zhì)隊副隊長,李長林是齊院副院長。他們既是會戰(zhàn)的指揮員,同時也是普通的戰(zhàn)斗員。</h3> <h3> 劉衛(wèi)兵在做內(nèi)業(yè)</h3> <p>齊院副院長李長林 初次用上大哥大,指揮有點像村長</p> <p>王兆生,為人敦厚善良,肯于學習鉆研,是齊院自學成才的典范。當年的鉆探工,如今早已成長為高級工程師了。</p> <p>穿針引線 劉衛(wèi)兵在工地縫工作服</p> <h3> 劉衛(wèi)兵的午餐</h3> <p>地質(zhì)隊主力隊員鹿有山,能文能武,不僅是熟練的鉆探司機,作為現(xiàn)場技術員也是一把好手。</p> <h3>  任務下達后,地質(zhì)隊動員起來,組成三個鉆機組、小集體組織一個鉆機組于第二天下午進場,時間是1999年2月9日,農(nóng)歷戊寅年臘月二十四。</h3> <p>1999年2月10日(臘月二十五),大江冰面現(xiàn)場4臺鉆機同時開始鉆探。</p> <p>早晨鉆機烤火才能發(fā)動 左孫增學、中孫玉山、右劉啟祥</p> <p> 為完成任務,齊院地質(zhì)隊發(fā)揚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zhàn)斗的精神,早晨七點天剛亮就到達現(xiàn)場、晚上七點看不見才收工,每天在零下二十多度的冰天雪地中,在寒風凜冽的嫩江江面上工作時間十二個小時。</p> <p>小集體參加504會戰(zhàn)人員:王兆生 王德富 李長林 尤勝 張寶林 ## 韓大軍</p> <p>王德生: 關于江橋會戰(zhàn),我的1999年工作日記本有記載:</p><p> 會戰(zhàn)正值春節(jié),為了搶在解凍之前完成冰上深孔鉆探,地質(zhì)隊在春節(jié)前大年二十九才從江橋回來,春節(jié)只在家里過了除夕、大年初一,正月初二就又去江橋現(xiàn)場了。</p><p> 大年二十九地質(zhì)隊回來時,正值周日,院領導與同志們趕到院里燃放爆竹熱烈歡迎,正月初二出發(fā)時,院領導歡送,熱烈的場面,十分感人,我還記得很清楚。</p><p> 這張照片拍的是同志們出發(fā)前,在設計院院內(nèi)裝車的情況。</p> <p>K504特大橋鉆探的特點,在于在水面下松散的沙礫層中鉆孔深度65~75米深,必須套管跟進。這樣保證不塌孔、取樣、原位測試。幺院長、喬院長在現(xiàn)場。</p> <p>地質(zhì)隊員每天中午為搶時間在零下二十多度的現(xiàn)場輪班吃飯,午飯基本是饅頭、燒餅、榨菜和豆腐湯,人停機不停。</p> <p>吃著燒餅,榨菜,喝著熱乎的豆腐湯,身邊還有遮擋風雪的帳篷。504江橋會戰(zhàn)現(xiàn)場能有這樣的后勤保障條件,很不錯了,辦公室李棟林、汽車司機的功勞很大</p> <p>江橋會戰(zhàn)難點之二是時間緊迫,任務重。共一個月時間,中間有個春節(jié),必須完成11個水上深孔,取樣和原位測試工作量也很大。喬院長在現(xiàn)場。</p> <p>每孔開鉆前要放一掛鞭炮,有一個孔沒放,結果鉆頭掉下去了沒撈上來 廢孔了,有點兒巧合 照片中放炮的是劉立鎖</p> <h3> 開鉆了,崔銘放炮!</h3> <p>這是劉衛(wèi)兵在鉆孔75米時留的紀念照</p> <p>管鉆與外管卡住了,崔虹(上)和王炳和(下)在處理</p> <p>創(chuàng)紀錄時孔深75米紀念照 左起:##崔銘 李棟林 ## ##郝萬仁 孫小毅 經(jīng)過奮戰(zhàn)終于創(chuàng)造日進尺40米 ,三天冰下進尺75米的我院歷史最好成績</p> <p>鋼絲繩脫出滑輪槽了,崔銘(上)和劉衛(wèi)兵(下)在處理</p> <p>崔銘登上井架最高處處理滑輪故障。崔銘,出色的鉆探司機,技術精湛,在他眼里各種難事不叫事,眼到手到故障除。</p> <h3>  崔銘重感冒,鐵打的漢子也倒下了。但是他白天堅持上工地,晚上打點滴,工作治病兩不誤。這就是地質(zhì)隊的鐵人精神,可歌可泣!</h3> <p>艱苦卓絕的江橋會戰(zhàn)從1999年2月9日~3月6日歷時一個月,克服重重困難,終于完成必須在冬季完成的11個水上深孔取樣和原位測試,技術、質(zhì)量、安全全達標,得到鐵三院和齊院領導好評,齊院一代地質(zhì)隊員的光輝業(yè)績,將載入齊鉄設計院史冊。劉立鎖 王兆生 ### 李長林齊心協(xié)力人工擰進鉆桿</p> <p>右起:喬國棟 幺忠文 李長林 春節(jié)期間,院領導親臨江橋會戰(zhàn)現(xiàn)場</p> <p>工會組織女同志到現(xiàn)場給同志們做菜,包餃子,大家非常感動。左起:王麗 李淑梅 劉偉杰 李玲 林漢成 ## 李棟林</p> <p>林主席率領慰問團來到江橋工地,代表院黨政工團,向戰(zhàn)斗在會戰(zhàn)工地的地質(zhì)隊員敬酒。左起李棟林 林漢成 劉偉杰 李淑梅 王麗 李玲</p> <p>李玲、李棟林在包餃子。李棟林,后勤負責人。俗話說:打仗打的是后勤,六十多人的住宿伙食全靠他一人負責,中午不僅把熱湯、燒餅和饅頭送到工地,有時晚上親自下廚給大家改善伙食。后勤工作安排井井有條,無人不滿意。</p> <p>左起:李長林 姜久成 顏炳才 馮文貴 王炳和 劉衛(wèi)兵。設計院領導給予地質(zhì)隊極大的支持和鼓勵,所有領導和中層干部都輪流到現(xiàn)場為會戰(zhàn)鼓勁加油。這是副院長李長林在向院領導和各科長介紹江橋會戰(zhàn)現(xiàn)場情況</p> <h3>江橋會戰(zhàn)現(xiàn)場訪談 左起:喬國棟 郝萬仁 李長林 ###</h3> <p>江橋會戰(zhàn)現(xiàn)場訪談 左起:孫玉山 ### 李長旭 聶鐵剛 馮文貴</p> <h3>  張寶林 顏炳才 姜久成</h3> <h3>江橋會戰(zhàn)現(xiàn)場座訪談 顏炳才 姜久成 劉衛(wèi)兵 王宏信</h3> <h3>總工室馮文貴 于國慶 王傳軍劉錫盤來到現(xiàn)場</h3> <p>鐵三院地質(zhì)專線賈乃康現(xiàn)場驗收 左姜久成,中間賈乃康,右邊李長林</p> <p>  1999年3月6日,504江橋會戰(zhàn)勝利結束,地質(zhì)隊即日返齊。齊院院領導(林漢成喬國棟)和各科同志們在院內(nèi)等待,歡迎地質(zhì)隊的勇士們凱旋歸來。</p> <h3>  郭英杰 ### 于國慶 沙文杰</h3> <p>設計院的標語牌 向艱苦奮戰(zhàn)在江橋工地的同志們致敬!</p> <p>這是院里進度計劃告示牌,每天院里要進度數(shù)據(jù),真正的掛圖作戰(zhàn)</p> <p>  齊鉄設計院新春聯(lián) 喜迎新春設計院九九勇闖改革關 笑傲江橋地質(zhì)隊春節(jié)激戰(zhàn)五〇四橫批:五〇四鉆探工地戰(zhàn)猶酣 黑板報全文:全院干部職工對504特大橋鉆探工程給予極大的關注和重視,地質(zhì)路基科的同志們更是投入了極大的精力,付出了艱辛的努力,目前正鏖戰(zhàn)在江橋工地上。</p><p> 他們2月9日奔赴工地,10日即開鉆,春節(jié)也僅僅休整了二天。</p><p> 504現(xiàn)場天寒地凍,他們每天早7時開鉆 ,晚7時才收工,中午在現(xiàn)場僅簡單的吃一碗菜、二個燒餅后,又接著干。</p><p> 套管下到50米左右時,十四、五個人推管還累得氣喘噓噓,大汗淋漓。經(jīng)過大家的團結奮戰(zhàn),終于創(chuàng)造了日進尺40米 ,三天冰下進尺70米的我院歷史最好成績。到目前為止,他們已經(jīng)完成7個孔,占總任務的60%。</p><p> 為完成這一重大任務,我院出現(xiàn)了主動請纓上一線的動人場面。馬文忠、郝萬仁、崔虹、李棟林、郝金嶺、楊海波等同志主動隨地質(zhì)隊去了現(xiàn)場,而且在工作中頂崗作業(yè),也成了主力隊員,皮夾克被劃破了也在所不惜,做出了突出貢獻。院準備在適當時機,對會戰(zhàn)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同志們予以獎勵。</p><p> 院黨政工團號召全院職工向504工地的同志們學習,發(fā)揚504精神,為完成我院九九年改革與發(fā)展的重任而努力奮斗!</p><p> 向奮戰(zhàn)在504現(xiàn)場的全體同志們致敬!</p><p> ———齊院黨政工團</p> <p>熱烈歡迎參加江橋鉆探會戰(zhàn)的同志們勝利歸來!</p> <p>冬去春來,齊院與鐵三院平齊線K504特大橋聯(lián)合設計全面展開。地質(zhì)鉆探工作在完成了11個冰上深孔鉆探之后,開始了504特大橋全線鉆探,新的困難和問題,接踵而至。</p> <h3> 嫩江漫灘水深測量</h3> <h3> 水中搭設鉆井平臺</h3> <p>齊鐵設計院紅旗招展,地質(zhì)隊大卡車來到了江橋鉆探工地 1999.6</p> <p>江橋 K504特大橋鉆探工地 王德生 姜久成 1999.6.27</p> <p>K504特大橋鉆探工地 1999.6.27 姜久成 鐵三院安玉昆 李長林 劉衛(wèi)兵 </p> <p>采用百米回轉活套泥漿鉆進行水上鉆探</p> <p>引進鐵三院先進的深孔鉆探工藝,請來三院地路處勘察隊技師安玉昆來現(xiàn)場,指導泥漿活套鉆探工藝,主要是粘土深孔鉆探和取樣,解決了504深孔粘土鉆探的技術難題。</p> <p>江橋地質(zhì)鉆探現(xiàn)場 1999.6.27 前排左起:李長林 郝萬仁 王傳軍 孫玉山 安玉昆(鐵三院)劉立鎖 劉衛(wèi)兵 鹿有山 后排:姜久成 ###(安全帽)孫小毅 崔鳴</p><p>李長林:這張照片是在江橋504,照片中陌生的是三院老安,請來指導泥漿活套鉆探工藝,主要是粘土深孔鉆探和取樣,引進這項技術后,齊院的鉆探水平有所提升,尤其在大慶地區(qū)。老安的名字忘了。</p> <h3> 這是504橋頭路基鉆探</h3> <h3> 504橋頭路基鉆探</h3> <h3> 鄭云杰</h3> <p> 劉洋(劉長江兒子)</p> <p>江橋地質(zhì)鉆探現(xiàn)場 1999.6.27 李長林:這張照片是在江橋504,照片中陌生的(左1)是鐵三院安玉昆,請來指導泥漿活套鉆探工藝,主要是粘土深孔鉆探和取樣,引進這項技術后,齊院的鉆探水平有所提升,尤其在大慶地區(qū)。</p> <p>姜久成 鐵三院安玉昆 劉立鎖</p> <h3> 孫小毅 鐵三院安玉昆 劉立鎖</h3> <p>左起:王德生 幺忠文 王力華 李長林 彭志樹 于國慶</p> <p>左起:### 鹿有山 姜久成 彭志樹 王德生</p> <p>江橋野餐 王兆生 鐵三院安玉昆 耿春江 姜久成 鹿有山 孫增學 李棟林</p> <h3> 齊院地質(zhì)隊江橋駐地</h3> <p>平齊線K504特大橋架橋合攏儀式</p> <p>撫今追昔,憶當年的出差歲月 ———李長林</p><p> 觀看祖國70年大慶的全流程預演畫面時,當北京湛藍的天空中一群群飛機編隊飛行而過,我感到十分震撼!我的祖國,通過幾代人的奮斗,終于強大起來了。感慨之余,總有些埋藏在記憶深處的東西浮現(xiàn)在眼前……。</p><p> 我于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畢業(yè),在東北一家鐵路設計院從事勘測設計工作。工作性質(zhì)決定,出差是家常便飯的事,足跡也遍布白山黑水。經(jīng)常頂著零下2、30度的嚴寒進行野外勘測,往往因為任務緊急,早出晚歸,中午在野外雪地上吃飯已經(jīng)習慣。當年的差旅費很低,吃住條件非常艱苦,卻因此發(fā)了生很多“趣事”。</p><p> 吃床腿的故事</p><p>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出差吃床腿是一個能做不能說的“福利”,因為住宿和伙食補貼都是按天定死的,要想出差能吃上點肉開開葷、偶爾喝上一杯“小燒兒”解解乏,那都是要開動腦筋的。我們勘測隊每個班組都有兼管伙食的,這個人必須能說會道,會砍價,還能擅長想辦法給大家創(chuàng)造點好條件。比如,5元錢一晚的旅店,他能砍成3元,剩下的2元打到伙食里就能改善伙食;再比如,外業(yè)回來多報銷幾天,把這幾天的差旅費打到伙食里,那肯定就有酒有肉了。不過這種小招數(shù)是騙不過領導的,只要不過分,領導也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當時叫做刀要磨得快,薄薄的削。后來有一個科室出差,做的過分了,削的厚了點,沒吃完,大家回來每人又分了幾塊錢,這不得了了,通報批評處理,弄得科室負責人很沒面子。 </p><p> 一盤土豆絲的回憶</p><p> 1990年的冬天,我們勘測隊到小興安嶺地區(qū)搞地質(zhì)鉆探,住在一家小旅店,晚上收工回來,大家又冷又餓有疲勞,有的隊員甚至沒有洗一把臉就到了飯桌上,大家坐好后,上來一盤土豆絲,我們的老工長由于凍僵的手沒緩過來,不小心筷子掉在地上,當他彎下腰拾起筷子去夾土豆絲一剎那,盤中已空空如也,他流露出的遺憾表情被我瞬間捕捉到了。后來提起這件事,他說他是故意的,領導嘛,要干在前頭,享受在后,這種解釋我是半信半疑的。這個故事放在現(xiàn)在可能有人會說,你們這些人是不是素質(zhì)有點低呀等等??墒窃谀莻€年代,雖說改革開放十幾年了,但物質(zhì)條件還是很貧乏,尤其是偏遠地區(qū)。當時我們的出差費是住宿5元錢,伙食補貼1元2角,工資也就一、二百元錢,都要養(yǎng)家糊口,出差時不可能再把工資往里填。因此十幾個人能叫上幾個素菜也是不錯了,所以出現(xiàn)上述的一幕也很正常,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嗎。</p><p> 2元錢旅店的遭遇</p><p> 大約是92年左右的春天,我們勘測隊到內(nèi)蒙古牙克石市出差,這地方流動人口不大,旅店不多,條件好的賓館我們是住不起的。后來找來找去找到一個便宜的旅店,一排大平房,久不開張有點發(fā)霉的味道,但一晚2元的價格很有誘惑力,我們就住下來了。晚上大家還喝了點小酒,我有個91年畢業(yè)的師弟長得細皮嫩肉,不勝酒量,3兩小燒兒下肚就倒頭大睡,第二天早晨起來,大家看他有點不不對勁,原白凈的臉上紅紅的胖了一圈,而且向丘陵一樣起伏不平,再看看身上,跟臉上一樣,精神也有點萎靡不振,大家都以為是酒精過敏,后來到醫(yī)院看了一下,醫(yī)生說可能是跳蚤咬的,回來檢查一下床鋪,著實嚇了一跳,成群的跳蚤歡歌起舞,正在享受著大餐后的愉悅……。</p><p> 難忘的江橋朝鮮酸菜</p><p>1998年冬天我們勘測隊到一個叫江橋的地方搞勘測,這個小地方由于抗日英雄馬占山打響抗日戰(zhàn)爭第一槍而赫赫有名,我們的任務是平齊鐵路K504特大橋重建的勘測設計,時間緊、任務重,院領導把這項任務稱為“江橋會戰(zhàn)”。當時勘測隊60多人住到江橋鎮(zhèn)火車站前一家朝鮮族老板娘開的旅店,老板娘從沒接到過這樣大的生意,喜出望外,于是她把其他的旅客全部勸走,專門接待我們,有求必應,服務那是真叫好。當時我們的差旅費也提高了一大截,旅店可以住到25元一晚,伙食補貼8元一天,酒一般都是我們自己買的小燒,出差時帶幾桶,那時東北小地方冬天根本沒有新鮮蔬菜賣,只有酸菜、土豆和豆腐等??吹嚼习迥锛译缌藥状蟾姿岵耍譃槲覀儦⒘艘活^大肥豬,我們的胃就放心了。于是乎中午不是豆腐湯就是酸菜湯,幾大桶運到工地,每人一大碗,不夠還管填,里邊還飄著五花肉片,在零下20多度的冰面一群人吃著饅頭喝著熱乎的酸菜肉片湯那是一道美麗的風景線。晚上伙食豐盛一些,但酸菜仍是主角,酸菜燉大骨頭,酸菜燉粉條,酸菜燉五花肉、酸菜燉凍豆腐……,一個月、二個月過去了,大家還是沒有吃夠,這家酸菜確實腌的水平高超,大家公認的,最后吃的呼吸都有酸菜味,滿旅店充滿酸酸的味道,幾大缸酸菜就這樣給消滅了,可是大家仍沒有吃夠,后來再也沒有吃到那樣好的酸菜了。</p><p> 到了南方工作以后,出差的機會不多了,雖然離家在工地呆了7、8年,但吃住條件好多了。記得2004年到浙江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交投集團下邊的一個高速公路指揮部做技術工作,每天吃飯都是桌餐,專門請一個阿姨給做飯,十幾個人,每頓飯十來個菜,葷素搭配,晚餐想喝還能喝兩口。有時怕吃出“三高”來,總是提醒做飯的阿姨,少放油,少放鹽,少放肉。住的一人一屋帶衛(wèi)生間,有席夢思睡還有電視看,條件真是發(fā)生了天翻天覆地的變化。隨著家庭條件逐步改善,全家自費出去旅游也多了起來,想去一個地方,往往先搜集一下當?shù)氐馁e館信息,不帶星的基本不在考慮之內(nèi)。吃飯也是先找當?shù)氐拿朗?,不管貴不貴總是要滿足一下口福的。</p><p> 撫今追昔,感慨萬千,作為一個60后,我經(jīng)歷了祖國由窮變富、有富變強的偉大歷程,今天的好生活是由幾代人血汗付出換來的,在為祖國今天的富強自豪之時,更加不能忘今日的生活來之不易。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今天我們在享受獲得感的同時,不能忘記還有千千萬萬住在偏遠山區(qū)、住在板房或陰暗的地下室里貧困的鄉(xiāng)親、低收入人群。習主席說過,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因此我們且不可沾沾自喜,貪圖享受,建設強大的祖國還需要我們一刻也不能停止去吃苦、去奮斗、去拼搏。 杭州金基 李長林</p> <p> 相冊操作方法</p><p>一、閱覽方法</p><p> 點開本相冊,放開手機音量,用手指向上撥動畫面,逐頁欣賞,有音樂伴奏。</p><p> 二、收藏方法</p><p> 1.手機收藏(網(wǎng)絡版,受網(wǎng)絡控制)</p><p> 用姆指按住相冊(不打開),在彈出來的菜單中,點擊“收藏”,即完成手機收藏。要看相冊時,點擊頁面右下角的“我”,即可看到“收藏”,點開即可見本相冊。</p><p> 2.QQ空間收藏(網(wǎng)絡版,受網(wǎng)絡控制)</p><p> 閱覽相冊時,點擊頁面右上角的三個點,在彈出來的菜單中,點擊“發(fā)送到QQ空間”,相冊即進入你的QQ空間,可以在電腦上看,效果更好,并且有音樂伴奏。 </p><p> 3.電腦收藏(電子版,可長期保留)</p><p> 相冊發(fā)送到QQ空間后,可通過“另存為”,發(fā)至電腦桌面,即轉換為電子版相冊。電子版相冊在電腦上看,效果很好,并且不受網(wǎng)絡控制,可永久保存。其缺點是:無音樂伴奏。 </p><p> 4. 單張照片也可以點擊、跳出、放大、下載。 </p><p> 王德生 2019.5.1</p> <p>王兆生:</p><p> 非常感謝我們德高望重的王總為大家制作了這么高質(zhì)量的相冊,我們仿佛又看到了20年前在齊齊哈爾工作、生活的美好時光。多謝您王總!</p><p>王傳軍:</p><p> 首先感謝王總在五一勞動節(jié)之際為我們奉獻了一組精美絕倫的相冊,它是我們這一代人生的真實寫照,是一部齊院人可歌可泣的光輝詩篇,一部難以忘懷的歷史。我們這一代人無愧于自己的人生,無愧祖國,相冊中李長林等同志的感言更是讓人激動。</p><p> 讓我們牢記歷史,珍惜生活,發(fā)揚齊院精神,永往前行。愿齊院人健康快樂。</p><p>劉志華:</p><p>王總你好!美篇相冊做的真好!留下在齊院工作的美好回憶,王總辛苦了,謝謝你!</p> <p>于國慶:</p><p> 王總辛苦了!齊齊哈爾設計院己經(jīng)在市場經(jīng)濟大潮中消失了,在體制轉換的游戲中畫上了休止符。</p><p> 觀看了你整理的影相,仿佛一個生氣勃勃的齊院和一個戰(zhàn)斗的集體仍在述說著輝煌,一代人仍在奮斗。</p><p> 在當今輝煌和奮斗雖然不值錢了,可能是價值取向發(fā)生的逆轉,也可以理解為乾坤在和我們開玩笑。謝謝王總[抱拳]</p><p>劉志華:</p><p> 王總做的美篇真好![強]留個美好的回憶,看了心里不知是什么滋味,這么好的集體,這么能戰(zhàn)斗單位,照樣解散下崗,消聲滅跡。</p><p>孫文利:</p><p> 歷史不能重寫,但歷史就是人寫的,林主席是歷史的記錄人,王總是歷史的編寫人,謝謝二位的勞苦,讓我們這些被記錄的人能有一些回記的影子??上?、可賀、可嘆,這就是歷史上的齊院。</p><p>林漢成:</p><p> 齊設計院人的肯于吃苦耐勞的精神是難能可貴的,是值得發(fā)揚光大的,是大家的精神感動了我,讓我有機會留下這些照片,和大家在一起的日子是我永遠難忘的。文利說的很對,”歷史不能重寫,但歷史就是人寫的”,我們無愧于那個年代,雖然歷史和我們開了一個十分尷尬的玩笑,讓我們齊院淹沒在歷史轉折的彎道上,但我們的精神是永存的,我們用實際行動所書寫的奮斗歷史是誰也抹不掉的,照片就是最真實的寫照,感謝王總為這些照片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讓我們共同珍藏起我們寶貴的青春年華,讓齊院精神永存!</p><p>崔世勛:</p><p> 歷史是抹殺不了的,只有用行動寫出這些歷史的齊院人,才有發(fā)言權,齊院人為此感到驕傲,齊院人無愧于那個時代。[愛心][愛心][拳頭][拳頭][強][強]</p><p>孫文利:</p><p> 相冊讓我們重溫了歷史,可喜;相冊再現(xiàn)了齊院精神,可賀;老友不能促膝,可嘆;齊院永遠成為歷史,可悲!</p><p> 再次感謝林主席和王總的付出。</p><p>王傳軍:</p><p> 感謝林主席和王總再現(xiàn)了我們齊鐵設計院的光輝戰(zhàn)斗歷史,它是齊鐵人的輝煌 ,它像片尾的蒸汽機車一樣高歌猛進,向我們走來,這篇輝煌的歷史是我們齊鐵人親手書寫的,我們無愧于那個歷史時代。它是我們歷史見證。我們感到嬌傲。</p><p><br></p><p>張再仁:</p><p> 凝固的歷史畫卷</p><p> ----贊王德生制作的美篇</p><p> 歷史,</p><p> 是逝去的歲月,</p><p> 是曾經(jīng)的過去。</p><p> 記憶,</p><p> 將歲月譜寫成青春之歌,</p><p> 將過去編織成美麗的畫卷。</p><p> </p><p> 然而,</p><p> 畫卷會在記憶里褪色,</p><p> 歌聲會在歲月里淡漠。</p><p> 唯有照片,</p><p> 是記憶長河里的浪花朵朵。</p><p> 它凝固了時間,記錄了片刻,</p><p> 永遠保留了不能忘卻的過去。</p><p><br></p><p> 在照片里,</p><p> 有詩和遠方,</p><p> 更有過去的</p><p> 奮斗和建設。</p><p> 照片是對生活的記憶。</p><p> 照片是對人生的述說。</p><p> 照片能證實過去的人生價值,</p><p> 照片能表現(xiàn)今天的幸福歡樂。</p><p><br></p><p> 照片里有你的特色,</p><p> 照片里有我的風格。</p><p> 照片里可能有昨天的昂揚,</p><p> 照片里更會有今日的祥和。</p><p><br></p><p> 欣賞照片,</p><p> 會讓你重溫當年的高昂斗志,</p><p> 制作相冊,</p><p> 會讓你體會歲月如歌</p><p><br></p><p> 親愛的朋友,</p><p> 讓我們以林主席和王總為榜樣,</p><p> 一起動手,</p><p> 制作屬于你的人生相冊。</p><p> 鎖住美好的瞬間,</p><p> 凝固歡樂的時刻。</p><p>張再仁:</p><p> 看德生美篇,作詞一首賀之</p><p> 小重山</p><p> 欣賞美篇難入眠,</p><p> 時空忽穿越,</p><p> 回當年。</p><p> 忘我奮斗在齊院,</p><p> 意風發(fā),</p><p> 野外戰(zhàn)高寒。</p><p><br></p><p> 艱苦不畏難,</p><p> 設計譜新篇,</p><p> 猶昨天。</p><p> 德生漢誠制美篇,</p><p> 多受累,</p><p> 記錄美瞬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