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丑行</h1><h1>丑行,俗稱“小花臉”。因化妝時(shí)在鼻梁上抹一小塊白粉,故而以“丑”為名。丑因和凈行的大花臉、二花臉并列,又稱“三花臉”。丑行的“丑”是指扮相不俊美,并非專指品質(zhì)上的丑惡。丑行扮演的角色既有陰險(xiǎn)狡詐的人物,也有正直善良的形象。</h1><h3>丑行分為文丑,武丑兩種。</h3> <h1>1、文丑</h1><h1>京劇中的各類詼諧人物均由文丑扮演。文丑分為方巾丑、袍帶丑、茶衣丑、巾子丑、彩旦等。方巾丑主要扮演頭戴方巾的文人,包括儒生、書吏、謀士、塾師等各種身份職業(yè),如《群英會(huì)》中的蔣干、《烏龍?jiān)骸分械膹埼倪h(yuǎn)等。</h1> <h1>文丑《群英會(huì)》中的蔣干-方巾丑</h1> <h1>方巾丑《鳳還巢》中的朱煥然。</h1> <h1>方巾丑《活捉三郎》中的張三。</h1> <h1>方子丑《荀灌娘》中的哥哥旬常。</h1> <h1>袍帶丑扮演做官的人物,文官、武官、正面人物、反面人物都有,如《審頭刺湯》的湯勤、《棋盤山》中的程咬金、《昭君出塞》中的王龍、《春草闖堂》中的胡知府等。</h1> <h1>文丑《春草闖堂》中的胡知府-袍帶丑</h1> <h1>茶衣丑扮演各種行業(yè)的下層勞動(dòng)人民,因身穿短藍(lán)布褂子(茶衣)而得名,如《秋江》中的艄公,《武松打虎》中的酒保、《小放?!分械哪镣?。</h1> <h1>茶衣丑《秋江》中的艄翁,就是助人為樂的,很有風(fēng)趣的老人。</h1> <h1>茶衣丑《問焦鬧府》中的焦夫</h1> <h1>巾子丑介于方巾和和茶衣丑之間,表演風(fēng)格比茶衣丑略微嚴(yán)謹(jǐn)一些,如《連升店》中的店主東、《女起解》中的崇公道等。</h1> <h1>《連升店》中的店主東。</h1> <h1>巾子丑《女起解》中的崇公道。就是很忠厚、善良、有正義感的老差役。</h1><h3><br></h3> <h1>巾子丑《豆汁記》中的桿子頭。</h1> <h1>彩旦,又稱“丑婆子”,是由丑行扮演的婦女,如《拾玉鐲》中的劉媽媽等。</h1> <h1>丑行扮演的婦女《春秋配》中的繼母。</h1> <h1>丑行扮演的婦女《鳳還巢》中的大姐程雪雁。</h1> <h1>2、武丑 </h1><h1>俗稱“開口跳”,扮演擅長(zhǎng)武藝、性格機(jī)警、語(yǔ)言幽默的男性人物。武丑即注重翻跳武技,也講究口齒清楚有力。如《三岔口》中的劉利華、《三盜九龍杯》中的楊香武、《雁翎甲》中的時(shí)遷等。</h1> <h1>武丑《三岔口》中的劉利華,是個(gè)嫉惡如仇,見義勇為的小店主。</h1> <h1>武丑《盜王墳》中的時(shí)遷。</h1> <h1>武丑《擋馬》中的焦光普,則是個(gè)忍辱負(fù)重,勇敢機(jī)智的愛國(guó)志士。</h1> <h1>武丑《盜銀壺》中的邱小義。</h1> <h1>武丑《時(shí)遷盜甲》中的時(shí)遷。</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攝影、文字整理:孫光任</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謝謝您的關(guān)注與支持,請(qǐng)您多提寶貴意見。</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