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俗話說,不出十五都是年。過了春節(jié),接下來北方農(nóng)村最隆重的節(jié)日莫過元宵節(jié)了。</h3><h3>聽說涉縣山村里正月十四十五最熱鬧,我和同行的張學斌、韓世芳選了2012年被列為第一批“中國傳統(tǒng)村落”的宋家村去感受過年的味道。</h3><h3>文圖李巖</h3> <h3>正月十四上午9點多,我們沿著彎彎曲曲的山路來到宋家村。</h3><h3>一下車,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棵蒼郁的大槐樹。樹邊立著一塊石碑,碑上寫著:涉縣宋家村大槐樹文化廣場。</h3><h3>一說起大槐樹,我立刻想到山西洪洞縣大槐樹,這兩者是不是有什么聯(lián)系啊。</h3><h3><br></h3> <h3>果不其然,一位戴眼鏡的年輕人告訴我,這個村的人都姓宋,是明代一個叫宋馬的人從山西洪洞縣遷來立的村。這棵古槐據(jù)說有600多年的歷史了。他還告訴我,宋家村原來是叫槐樹村的,只是后來才改叫宋家村。</h3> <h3>我們沿著一條窄巷進了村子.腳下的路是石板鋪的,兩側(cè)的墻是石頭壘的。</h3> <h3>轉(zhuǎn)過一道彎,眼前豁然開朗,一座明清風格的門樓引起我們的注意,精美的磚雕石刻,因為時光的沖刷,美輪美奐中透著滄桑。這位老者收拾著蜂窩煤爐子,為晚間活動的村民取暖之用。</h3> <h3>房屋的主人叫宋書平,他找出一本有他父親參與編寫的村志給我們看。</h3> <h3>村史記載,宋家村早在明代洪武年間,有宋馬從山西洪洞遷此立村,屬家族型村落,后逐漸發(fā)展壯大。清代“康乾盛世”時期,宋家村經(jīng)濟文化也隨之達到鼎盛,耕讀教子,勤儉持家,培養(yǎng)出了宋士榮等“一舉人八秀才”。</h3> <h3>宋書平的先祖是秀才宋其昌,傳到他這輩有20代了。</h3><h3>現(xiàn)在宋家村有900多口人,新中國成立以來,村里出了80多個大學生,其中有6個碩士研究生,4個博士生。</h3><h3>這是宋書平兒孫三代在老宅前留念。</h3><h3><br></h3> <h3>后面白色三層小樓是他們的新居</h3> <h3>得知我們是從北京來的,宋書平熱情的帶我們到村里轉(zhuǎn)轉(zhuǎn)。</h3><h3>村中最有名氣的建筑當屬舉人府。舉人府的大門樓很有特色,門兩邊各立一木柱,下面墊有刻著圖案的基石,支撐起整個門樓。雙開的木制門,上部有一些精美的木刻圖案,還配有木制牌匾。</h3><h3><br></h3> <h3>散布村中的還有多處廟宇,如佛爺?shù)?、關爺廟、龍王廟、山神廟、土地廟等等,最有名氣的是建于明萬歷30年的佛爺?shù)?,殿里的一尊碑刻記載了宋家村的建村歷史。</h3><h3><br></h3> <h3>古戲樓遺址</h3> <h3>觀音菩薩廟</h3> <h3>這里是秀才宋其昌舊居。</h3> <h3>現(xiàn)在房屋的主人是宋乃根,也是宋秀才的后人。墻上掛滿了他的書法作品,一看便知有著耕讀傳家的好傳統(tǒng)。也許他家大門上貼的那副對聯(lián):“千秋筆墨驚天地,萬載書飛起風云”是他的理想和追求。</h3> <h3>宋家村是太行山南部較為典型的家族型村落,民居依山勢而建,以傳統(tǒng)的四合院為主,材料多為石頭和磚瓦。石屋抗風化,石頭本身又堅固耐用,所以一些老房子能夠保留至今。</h3> <h3>這個院落,主房為木制板棚樓,經(jīng)歷多年的風吹日曬,那些木制板都有些變形,顏色也成了咖啡色,但從那些精美制作的木格子門窗中,依舊可以看出當年建筑設計的精心和細致。</h3> <h3>圍繞著這些古老的民居,是宋家村的10條胡同。胡同大都保持了原有的風貌,鋪路的石塊,穿越時代風雨,已被磨擦的很光亮。</h3> <h3>登上宋書平家樓頂?shù)钠脚_,全村面貌盡收眼底。左邊是老村由清代民居組成,右邊是由新建的民居組成。</h3> <h3>這里的村民樸實忠厚,熱情好客,不像一些開發(fā)過度景點,進門照相先交錢。(插一句,在山西壺口附近的李家山,我在一窯洞門前見位老太太面相慈善,舉起相機剛要拍照,老太太伸手擋住鏡頭,又翻過手心。我明白,收費。掏出10元,老太太一擺手,說句,小氣,進屋了。后來聽別人說,此前來了一撥香港的,出手就是300塊。給慣出毛病了。)</h3> <h3>中午到了吃飯的點上。</h3> <h3>宋書平拉住我們說:中午就在我家就吃吧,下午一點多各檔花會開始化妝,不耽誤你們拍照。</h3> <h3>一會兒熱騰騰的饅頭米飯大鍋菜端上桌,菜里的品種還不少,肉片、白菜、蒜苗、木耳、豆腐、粉條。每人滿滿一大碗,吃了個肚兒圓。</h3> <h3>飯后,宋書平說什么也不肯收飯錢,說是北京來的客人不能要錢。不是因為吃了人家嘴短,通過這些小事,我深深感受到這個家族傳承先人的文化修養(yǎng)和崇善揚德的家風。(作為補償回京后我選了一百張宋家村的照片發(fā)給宋書平和他的鄉(xiāng)親們留作紀念)</h3> <h3>下午一點多,鏗鏘鑼鼓響成一片,原本寂靜的小山村開始沸騰起來。</h3> <h3>瞧這小家伙敲著鑼玩的多開心</h3> <h3>全村男女老少齊上陣</h3> <h3>外出打工的年輕人紛紛返鄉(xiāng)參加一年一度的山村“狂歡節(jié)”</h3> <h3>最高興的還是孩子們</h3> <h3>女孩子們穿上漂亮的衣服</h3> <h3>年輕人更追求時尚</h3> <h3>上了歲數(shù)的也不甘示弱“老夫聊發(fā)少年狂”</h3> <h3>下午兩點各路花會走上街頭</h3> <h3>活動漸入佳境時,天空飄飄灑灑下起了小雪,真是瑞雪兆豐年。</h3> <h3>宋家村悠久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民間藝術和淳樸民俗民風,自古至今就形成一個勤儉持家,耕讀傳家的好傳統(tǒng),先后涌現(xiàn)了一批批優(yōu)秀人才。武舉人宋士容一生為人正直善良,秀才宋其昌一生打抱不平,懲惡揚善。抗日戰(zhàn)爭時期,有殺敵英雄宋慶有,宋小心等老一輩革命者。村內(nèi)群眾為八路軍送軍糧,抬擔架,做出了無私奉獻和無畏的犧牲。</h3> <h3></h3><h3>可喜的是,自從2012年12月17日,宋家村被定為第一批國家級傳統(tǒng)村落之后,有關部門已經(jīng)對宋家村的保護做了詳細的規(guī)劃,在不久的將來,宋家村,這個古老的村莊定會綻放出古韻新采。</h3><h3></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