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黑土緣 戰(zhàn)友情 大荒魂 知青夢</b></font><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知識(shí)青年回訪第二故鄉(xiāng)——克山農(nóng)場(二)</font></p><p><font color="#ed2308"><br></font></p><p> 2008年是知識(shí)青年上山下鄉(xiāng)投身北大荒、建設(shè)克山農(nóng)場四十周年。十一連、三十二連、十九連、十四連、七連、實(shí)驗(yàn)連、工程蓮、二十五連、六連、十三連、修理連、二十八連、一連、宣傳隊(duì)等單位的的知識(shí)青年戰(zhàn)友陸續(xù)回訪了第二故鄉(xiāng)——克山農(nóng)場?;卦L第二故鄉(xiāng)的知識(shí)青年戰(zhàn)友參加了農(nóng)場召開的歡迎座談會(huì),參觀了科技園、中學(xué)、馬鈴薯種薯研發(fā)中心、奶牛小區(qū)、農(nóng)機(jī)服務(wù)中心、住宅小區(qū)、北大荒馬鈴薯產(chǎn)業(yè)有限公司精淀粉加工廠、躍進(jìn)水庫、場容場貌,回訪了曾經(jīng)工作、戰(zhàn)斗過的連隊(duì),見到了久別的老領(lǐng)導(dǎo)、老職工、家屬和并肩戰(zhàn)斗的知青戰(zhàn)友及知青教師的學(xué)生。</p><p> 2009年,三營學(xué)校、三十一連、二十三連、十四連、二十四連、五連、六連、三十連;</p><p> 2010年,十七連、十八連、三十連、六連、十三連、十一連、七連、三十三連、十四連、四連、二十連;</p><p> 2011年,二連、一連、十九連、十一連、六連、十二連、修理連;</p><p> 2012年以后,九連、十八連、二十四連、三連、十七連、二十九連、十一連、十二連、十四連、修理連、工程連、工副業(yè)連等單位的知識(shí)青年戰(zhàn)友先后回訪第二故鄉(xiāng)——克山農(nóng)場。</p><p> <span style="color: inherit;"> 2018年是克山農(nóng)場的上海、北京知識(shí)青年上山下鄉(xiāng)投身北大荒、建設(shè)克山農(nóng)場五十周年,特將搜集到的部分知識(shí)青年戰(zhàn)友回訪第二故鄉(xiāng)的照片匯聚在一起,制作了兩集美篇,以釋懷。</span></p></h1> <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2009年</font></p><br><font color="#ed2308"> 三營學(xué)校的知識(shí)青年教師</font><br><br> 2009年7月5~9日,原五十四團(tuán)三營學(xué)校的知識(shí)青年教師回訪第二故鄉(xiāng)克山農(nóng)場。</h1> <h3>知青教師回到二十連</h3> <h3>三營學(xué)校的知識(shí)青年教師與部分學(xué)生合影</h3> <h1><font color="#ed2308"> 五營三十一連</font><br> <br> 2009年7月18~19日,原五營三十一連55名知識(shí)青年回訪第二故鄉(xiāng)</h1> <h1><font color="#ed2308"> 四營二十三連、二十六連<br></font><font color="#333333"> 2009年7月19~21日,原二十三連26名、二十六連3名知識(shí)青年回訪第二故鄉(xiāng)。</font></h1> <h1> <font color="#ed2308">二營十四連</font><br> 2009年8月4~6日,原二營十四連曲艷華、劉學(xué)英、劉喜和等21名知識(shí)青年回訪第二故鄉(xiāng)。</h1> <h3>與職工家屬座談。</h3> <h3>知識(shí)青年與職工、家屬在連隊(duì)辦公樓前合影。</h3> <h3>觀看拾禾。</h3> <h3>在十四連4號地合影。</h3> <h1> <font color="#ed2308"> 四營二十四連</font><br> 2009年8月12~14日,原四營二十四連的51名知識(shí)青年回訪第二故鄉(xiāng)。</h1> <h1> 2009年8月16日,原二十三連北京知青趙征宇回訪第二故鄉(xiāng)。</h1> <h1><font color="#ed2308">一營五連</font><br>2009年8月15~17日,原一營五連的29名知識(shí)青年回訪第二故鄉(xiāng)。</h1> <h1>與老領(lǐng)導(dǎo)、老職工在連隊(duì)合影。</h1> <h1>在農(nóng)機(jī)服務(wù)中心</h1> <h1>參觀馬鈴薯精淀粉加工廠</h1> <h1><p><font color="#ed2308"> 一營六連</font></p><p> 2009年9月11日,原一營六連哈爾濱知青李德強(qiáng)等回訪第二故鄉(xiāng)。</p></h1> <h1><font color="#ed2308"> 五營三十連</font><br> 2009年10月12~14日,原五營三十連的天津北京鶴崗知識(shí)青年回訪第二故鄉(xiāng)。</h1>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2010年</font></div><br><font color="#ed2308"> 三營十七連</font><br> 2010年5月29~30日,原三營十七連25名北京、天津、上海知識(shí)青年回訪第二故鄉(xiāng)。</h1> <h3>2010年5月29~30日,原三營十七連25名北京、天津、上海知識(shí)青年回訪第二故鄉(xiāng)。</h3> <h1> 2010年6月30日~7月1日,原團(tuán)直北京、雞西知識(shí)青年回訪第二故鄉(xiāng)。</h1> <h1><font color="#ed2308"> 三營十八連</font><br> 2010年7月13~15日,原三營十八連上海、鶴崗等地的17名知識(shí)青年回訪第二故鄉(xiāng)</h1> <h1><font color="#ed2308"> 衛(wèi)生隊(duì)、工程連</font></h1><h1> 2010年7月25日,原衛(wèi)生隊(duì)、工程連的知識(shí)青年回訪第二故鄉(xiāng)。</h1> <h1><p><font color="#ed2308"> 一營</font></p><p> 2010年7月18日,原一營的知識(shí)青年回訪第二故鄉(xiāng)。</p></h1> <h1><p> <font color="#ed2308">三營十七連</font></p><p> 2010年7月18~19日,原三營十七連13名北京、天津、哈爾濱知識(shí)青年回訪第二故鄉(xiāng)。</p></h1> <h1><p><font color="#ed2308"> 五營三十連</font></p><p> 2010年7月21~23日,原五營三十連的鶴崗、天津知識(shí)青年回訪第二故鄉(xiāng)。</p></h1> <h1><font color="#ed2308"> 一營六連</font></h1><h1> 2010年7月26~30日,原一營六連以李德強(qiáng)為首的上海、天津、哈爾濱、雞西、鶴崗的知識(shí)青年回訪第二故鄉(xiāng)。</h1> <h1><p><font color="#ed2308"> 一營</font></p><p><font color="#333333"> 2010年7月28日,原一營知識(shí)青年回訪第二故鄉(xiāng)。</font></p></h1> <h1>2010年7月29日,原二營十三連北京知識(shí)青年張輝回訪第二故鄉(xiāng)。</h1> <h1> 2010年8月6日,原一營一連、二營十一連北京、天津、上海、雞西知識(shí)青年回訪第二故鄉(xiāng)。</h1> <h1><p><font color="#ed2308"> 一營七連</font></p><p> 2010年8月8~10日,原一營七連44名北京、上海、哈爾濱、雞西、鶴崗、齊齊哈爾知識(shí)青年回訪第二故鄉(xiāng)。</p></h1> <h1><p> <font color="#ed2308">五營三十三連(磚廠)</font></p><p> 2010年月11日,原五營三十三連5名上海知識(shí)青年回訪第二故鄉(xiāng)。</p></h1> <h1>2010年8月16日,原二營十四連天津知識(shí)青年李延玲、劉桂榮回訪第二故鄉(xiāng)。</h1> <h1> <font color="#ed2308">一營四連</font></h1><h1> 2010年8月15~18日,原一營四連32名北京、天津、上海、哈爾濱、鶴崗知識(shí)青年回訪第二故鄉(xiāng)。</h1> <h3>參觀科技園</h3> <h3>回訪第二故鄉(xiāng)—四連。</h3> <h3>農(nóng)場召開歡迎座談會(huì)。</h3> <h1>回訪第二故鄉(xiāng)的幾位團(tuán)直中學(xué)知青教師。</h1> <h1><p> <font color="#ed2308">四營二十四連</font></p><p> 2010年8月20~22日,原四營二十四連北京、哈爾濱、雞西知識(shí)青年回訪第二故鄉(xiāng)。</p></h1> <h1><font color="#ed2308"> 三營二十連</font><br> 2010年8月30日~9月2日,原三營二十連北京、上海知識(shí)青年回訪第二故鄉(xiāng)。</h1> <h3>在留守農(nóng)場的戰(zhàn)友家照張全家福。</h3> <h1>2010年9月13日,汽車連朱有光回訪第二故鄉(xiāng)。</h1> <h1>2010年9月13~15日,原五營三十連上海知識(shí)青年張小平、鐘楠等4人回訪第二故鄉(xiāng)。</h1> <h1></h1><h1> <font color="#ed2308"> 2011年<br></font> <font color="#ed2308">一營二連</font><br></h1><h1> 2011年7月1~3日,原一營二連的48名北京、天津、上海、哈爾濱、雞西、鶴崗知識(shí)青年回訪第二故鄉(xiāng)。</h1> <h1><p> <font color="#ed2308">一營一連</font></p><p> 2011年7月15~16日,原一營一連的知識(shí)青年回訪第二故鄉(xiāng)。</p></h1> <h1> <font color="#ed2308">三營十九連</font></h1><h1> 2011年7月20~22日,以北京知青劉志杰為首的50名原三營十九連的知識(shí)青年回訪第二故鄉(xiāng)。</h1> <h1><p><font color="#ed2308"> 二營十一連</font></p><p> 2011年8月3~6日,原二營十一連的知識(shí)青年回訪第二故鄉(xiāng)。</p></h1> <h1><p><font color="#ed2308"> 一營六連</font></p><p> 2011年8月12~16日,原一營六連的知識(shí)青年回訪第二故鄉(xiāng)。</p></h1> <h1> <font color="#ed2308">二營十二連</font></h1><h1> 2011年8月19~21日,以原二營十二連副連長陳長富為領(lǐng)隊(duì)的十二連上海、雞西、鶴崗等地知識(shí)青年回訪第二故鄉(xiāng)。</h1> <h1>2011年8月31日,原修理連知識(shí)青年回訪第二故鄉(xiāng)。</h1> <h1>2011年,原修理連知識(shí)青年回訪第二故鄉(xiāng)。</h1> <h1><p> <font color="#ed2308">2012年</font></p><p><font color="#ed2308"> 一營九連</font></p><p> 2012年6月12日,原一營九連的知識(shí)青年回訪第二故鄉(xiāng)。</p></h1> <h1> <font color="#ed2308">三營十八連</font></h1><h1> 2012年6月18日,原三營十八連知識(shí)青年沈明璐回訪第二故鄉(xiāng)。</h1> <h1>2012年7月18日,原二營、四營的知識(shí)青年回訪第二故鄉(xiāng)。</h1> <h1> <font color="#ed2308"> 三營十八連</font></h1><h1> 2012年7月29日,原三營十八連的知識(shí)青年回訪第二故鄉(xiāng)。</h1> <h1><p> <font color="#ed2308">四營二十四連</font></p><p> 2012年8月11日,原四營二十四連的知識(shí)青年回訪第二故鄉(xiāng)。</p></h1> <h1> <font color="#ed2308">二營十四連</font></h1><h1> 2012年8月26日,原二營十四連鶴崗李仁德,哈爾濱張憲友,北京賈慧芬、趙毅、李剛、王學(xué)文等知識(shí)青年回訪第二故鄉(xiāng)。</h1> <h1>2012年8月26日,原二營十四連鶴崗李仁德,哈爾濱張憲友,北京賈慧芬、趙毅、李剛、王學(xué)文等知識(shí)青年回訪第二故鄉(xiāng)。</h1> <h1><font color="#333333"> 2012年8月30日,原一營、三營的知識(shí)青年回訪第二故鄉(xiāng)。</font></h1> <h1> 2012年9月8日,原一營三連的知識(shí)青年回訪第二故鄉(xiāng)。</h1> <h1> 2012年10月9日,原三營十七連、五營二十九連的知識(shí)青年回訪第二故鄉(xiāng)。</h1> <h1><p> <font color="#ed2308">2013年</font></p><p> 一營一連</p><p> 2013年7月16日,原一營一連的知識(shí)青年回訪第二故鄉(xiāng)。</p></h1> <h1><p> <font color="#ed2308">二營十一連</font></p><p> 2013年7月24日,二營十一連的知識(shí)青年回訪第二故鄉(xiāng)。</p></h1> <h1> <font color="#ed2308"> 一營</font></h1><h1> 2013年7月24日,原一營的知識(shí)青年回訪第二故鄉(xiāng)。</h1> <h1>2013年7月31日,原三營四營的知識(shí)青年回訪第二故鄉(xiāng)。</h1> <h1> <font color="#ed2308">2015年</font></h1><h1><font color="#ed2308"> 二營十二連</font></h1><h1> 2015年7月15日,原二營十二連的知識(shí)青年回訪第二故鄉(xiāng)。</h1> <h1> <font color="#ed2308">2018年</font> </h1><h1> <font color="#ed2308">工程連、工副業(yè)連</font></h1><h1> 2018年8月1日,工程連、工副業(yè)連知識(shí)青年回訪第二故鄉(xiāng)。</h1> <h1>2018年,知識(shí)青年回訪第二故鄉(xiāng)。</h1> <h1> <font color="#ed2308">四營二十四連</font></h1><h1> 2018年,原四營二十四連回訪第二故鄉(xiāng),在克山火車站留影。</h1> <h1>2018年,知識(shí)青年回訪第二故鄉(xiāng)。</h1> <h1><p><font color="#ed2308"> 工程連</font></p><p> 2018年,工程連知識(shí)青年回訪第二故鄉(xiāng)。</p></h1> <h1><p> <font color="#ed2308">一營一連</font></p><p> 原一營一連知識(shí)青年回訪第二故鄉(xiāng)。</p></h1> <h1><font color="#ed2308">二營十四連</font><br> 2018年8月18~20日,原二營十四連百名知識(shí)青年回訪第二故鄉(xiāng)。</h1> <h1>克山農(nóng)場原辦公樓。</h1> <h1>馬鈴薯業(yè)精淀粉加工廠</h1> <h1>供電局新辦公樓</h1> <h1>供電局新辦公樓</h1> <h1>編輯整理:楊栢昌</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