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天氣一日日的暖起來,在南墻根積雪的一寸寸的掙扎中,田間地頭各色的野草開始把積蓄了一冬的生機綻放開來。被大棚里的反季蔬菜滋養(yǎng)了一冬的胃,此刻也不禁蠢蠢欲動起來。</h1> <h1> 拿著小鏟,提個小筐,帶著女兒去田野里踏青。春天里最先嘗到的味道是屬于白蒿的。要想吃白蒿得和時間賽跑,“三月茵陳四月蒿”,過了時間點,白蒿就不能再食用了。</h1><h1> 正值三月,是白蒿最美味的時節(jié),到那些還沒有來得及翻耕的土地里,走幾步就可以瞅見像星星般散落在雜草里的白蒿,用小鏟輕輕一鏟就可以收入筐中。白蒿沒有青蒿那般綠的耀眼,而是那種略帶點灰的綠,很不打眼,但綠蒿是不能食用的。可見自然界也有美而不實用者。白蒿采來,去掉根及腐葉,用清水反復清洗去盡泥土雜物,切碎與白面拌勻,上籠蒸,幾分鐘后從籠蓋的縫隙中便散發(fā)出青蒿的特有清香,裊裊的散在廚房、院子里,甚至會像長了腳的調皮小孩般跑到鄰家串門,惹得胖墩墩的鄰家大媽也扭著腰跑來查看一番。二十多分鐘后,到時間了,一掀蓋,白蒿由灰綠變得翠綠欲滴,一盤白蒿不爛上桌了,配上鮮紅油亮的炒辣椒,包你一口氣吃得下三大碗。</h1> <h1> 這一時節(jié)也是小蒜苗瘋狂生長的時候,小蒜苗身樣纖細,往往成片聚生,暖暖的春陽下,遠遠望去,田間地頭象騰起了一陣朦朧的綠煙,用小鏟輕輕斜插入松軟的泥土,用力一翻,一大片的小蒜苗就會被連根拔起,白白的、胖胖的果實象小孩子嫩嫩的拳頭,擠在一處,抓著葉子抖一抖泥土,剩下的就是如珍珠般潔白的小蒜了,用它來配上紅紅的辣椒,就算不嗜辣的人也難擋其誘惑。媽媽最喜歡用它來燙餅子,切碎,只加鹽調味,和金黃的玉米面用熱水和成軟硬適度的面團,搟成餅,放在鏊上一會就可以聞到它特有的香氣。住在城里的爺爺們回來,小蒜餅是必要的吃食,看他們津津有味的吃著,我常想也許他們品嘗的是一種對過往歲月的懷念吧,食物將時間的記憶留在唇齒間,經久不散。在鄉(xiāng)下的窗欞旁,常有一把把挽起來的小蒜掛著,作為味道的儲備,讓春天的味道流轉于四季的味蕾間。</h1> <h1> 在道邊星星點點開黃花的是蒲公英,采了來,連花帶葉經水一焯,鹽、醬油、醋、香油、辣子,奢侈點的抓一把白色的芝麻粒,用筷子一拌,綠綠的葉、黃黃的花、紅紅的辣椒,白白的芝麻點綴其間,便是一道既好吃又好看的菜肴。</h1><h1> 有時候會遇見花謝后的蒲公英,腦袋上頂著一顆圓圓的,毛茸茸的球,輕輕地摘下來,放在唇邊嘟起嘴一吹,他們就帶著各自小小的絨羽飛到空中,落到很遠的地方去安家落戶了。那一刻仿佛在耳邊又響起兒時那首“我是一顆蒲公英的種子,誰也不知道我的快樂和悲傷。爸爸媽媽給我一把小傘,讓我在廣闊的天地間飛...”的歌謠。</h1> <h1> 香椿樹長在田間地頭,往往一生一大片,因其長得高大,采摘時往往需要工具,在長長的木棒前端擰一個鐵鉤子就成,別看工具簡陋,使用起來還是蠻要技巧的,站在樹下,瞅準了,用鉤子一套一擰,嫩嫩的香椿芽就掉下來了。女兒不會使用,好不容易套住了,擰不下來,就在地上扛著木棒轉圈子,小臉憋得通紅。采來的香椿芽可以涼拌,焯水后只要一點鹽就好,再多加調味品就是畫蛇添足。還可以做香椿炒雞蛋,這道菜在城里的大飯店里要賣到幾十元。不過有人并不喜歡香椿特有的香味而避之猶恐不及,就像臭豆腐和榴蓮,有人愛,也有人厭。</h1> <h1> 蒲公英淡淡的苦味還沒有從舌尖退去,門口的榆錢樹上黃綠相間的榆錢就開始燦爛起來。這個時候正是鄰家那個調皮小子大顯身手的時光,“蹭蹭蹭”幾下就騎到樹上,用胖乎乎的小手三下五除二就捋下一大盆的榆錢來,和了玉米面同白蒿一般的來蒸食。榆錢的黃綠,玉米面的金黃,使你忍不住想用翡翠、金玉之類金貴的字眼來形容。在以前鬧饑荒的年月,榆錢可是人們的救命糧呢!</h1> <h1> 五月槐花香,榆錢飯的余香還在舌尖繚繞時,槐花那淡淡的甜味就像急猴子一般的竄出來,南山上,白色的槐花鋪天蓋地,開的像瘋了一樣,好像要把積攢了一冬的能量在春天這個舞臺上盡情揮灑。遠望過去,似大朵大朵的白云漂浮在半山腰,場面極其壯觀。也有一棵或幾棵脫離了大部隊,離群索居,如同落于凡間的仙子,長在田壟旁或房前屋后,但這種獨居的生活并沒有影響它的心情,也在春日里肆意的表演著?;被ǖ幕ㄆ诙蹋砸粯錁浣弑M全力熱烈的綻放著,每一樹都是怒放的生命。人生不也應如此嗎?在有限的生命長度里活出自己的精彩。白色的槐花摘下來,放幾穗在窗前,便可得一室香甜。洗凈后,可配上雞蛋做餡包餃子、蒸包子,有時摘得多了,就選幾穗吊在房前,讓春陽慢慢曬干,留到冬日泡茶喝。試想,在冬日呼嘯的寒風里,守一爐炭火,約三兩好友,陶制的小壺里水咕嘟咕嘟的滾著,放一兩穗春日曬干的槐花,將滾燙的熱水沖入杯中,一片片緊抱著的白色花瓣受了熱水一激,慢慢在水中綻開,如銀色的細羽。干燥的空氣里便氤氳著春日的香甜,仿佛一閉眼,便忘卻了窗外飛舞的雪花,鼻尖又嗅到了千樹萬樹槐花開的昂然春意。</h1> <h1> 除了這些,沙蓬草、掃帚苗、槐葉,好多好多都是春季可用的食材,平日里吃慣了大魚大肉的味蕾,似乎更青睞這些“下里巴人”。被這些長在山野里的野花野草撩撥著,那種來自自然的特有氣息便在舌尖彌散開來,沁入心脾,不知不覺中人和自然萬物便融為一體。</h1> <h1> 春天來了,帶來的不僅是萬紫千紅的春色,還有那些讓你垂涎三尺的美味,更帶來的是一顆與自然萬物一同復蘇的心靈。試著閉上眼暢想:藍的不知怎樣形容的天上,飄著幾朵輕盈的云,而你就在山上找一塊平整的大青石,躺著任暖暖的陽光曬著,鼻尖嗅到的是混著青草味兒的泥土的芳香,耳邊不時有不知名的小鳥嘰嘰喳喳的叫唱,有時還會有偶爾偷個懶的蜜蜂嗡嗡的來光顧,你還不心動嗎?</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