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有溪水的地方,草不會干枯,有朋友的陪伴,心不會荒涼,萬物復蘇,歲月未曾老,又是一年春光好!<br> 年過完啦,吃肥啦,也該出去溜溜腿啦,流光飛逝時間煮雨,新春之后我們迎著春風收盡余寒,在想登山的風景是否美麗,是否藍天白云,冰雪琉璃?本周廣勝寺悠然戶外與臨汾任我游戶外洪洞跑團相約小環(huán)線徒步廣勝寺后山尋找原始村落及水源,略有難度,活動全程大約18公里。。。<br> 大白場去了N次,每次都有驚喜,心境不同,領悟不同,身邊的人也不同,這次我們一行50余人感受初春的山野,享受徒步的樂趣,沿著捋龍柏芽人走過的足跡迎難而上,抬頭是蔚藍的天空和軟綿綿的白云,隨手定格都是一張風景,喜歡爬山的人,不一定愛上的都是風景,而是走一條未知的路,嘗試一次沒有經歷過的事,抱著欣賞的態(tài)度去面對各種人生境況,給自己留點回憶,往后余生,做個有故事的人,在路上,認識更多不同的人,感受同一片藍天下用雙腳追求生命的寬度與深度,即使千山萬水,人山人海,面對這世界,我們不過滄海一粟,就在這能跑能跳,能笑能鬧的幾十年里去看看這多彩的世界,站在那高山之上,讓這春天燦爛和煦的風,從指間滑過,帶走這冬日的陰霾,讓握在手中的時光和那堆積滿腹的酸楚,在這明媚的陽光下,路途之中含笑釋然,飄拂于風中、潤澤于雨里、隱身在泥土中,都化在這暖暖的春風里。。。</h1><h3></h3><h3></h3><h3></h3><h3></h3> <h1> 一束光,要有多強才能照亮希望?他們?yōu)榱松?,在這大山深處,一住就是多年,曾經幾十戶人家的夢,現如今微如螢火,依然照亮這夜空,每一份堅守都是不變的初心,每一次的努力,都會帶來改變,那微小的夢想已經在這里綻放出耀眼的光芒,這里就是我們今天的目的地大白場,距離山外需要6.5公里的路程,由于條件艱苦,幾十戶人家近幾十年里已經陸續(xù)搬走,現只剩兩三戶,他們不習慣山外的生活,不習慣山外的熱,不習慣山外的喧鬧,不習慣山外的胡吃海喝,更不習慣山外陰沉沉霧蒙蒙的天空和被污染了的空氣,他們在外辦完事連飯也顧不上吃都要急急忙忙趕回家,他們過著日落而息日出而作靠天吃飯的生活,每天黎明第一聲雞叫便是他們一天忙碌的開始,為了維持生活必須去砍柴、養(yǎng)雞(放羊)、播種、這也是他們主要生活的經濟來源,自父輩河南大逃荒后,這幾家人就在這里扎根至今,對于淳樸的山里人來說,他們并不會抱怨,他們知道離家不遠的地方就是著名的廣勝寺景區(qū),廣勝寺的歷史可追溯到東漢元年,唐代改稱廣勝寺,唐大歷四年郭子儀撰置牒文,奏請重建后,又經兵禍地震,在元代才得到較為完整的保留,慕名而來的游客絡繹不絕,成長在城市現代化中的人們,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在景區(qū)后的深山里有這樣幾戶人家過著和自己迥然不同的生活,他們的住地附近沒有水源靠天吃飯,遇到天氣干旱,旱井儲不上水,就必須去村北唯一的2.5公里水源挑水,一個來回至少需要4個小時,毛驢是這唯一的交通工具,收獲回來的農副產品除留一部分自用外其余部分賣到廣勝寺自由市場,按他們的說法吃的好住得好穿得好,這就是人家城里人的三好,也是他們比較向往的生活,對于我們來說作為一個普通人,不求造福這個世界,而只希望自己在老了的那一天,翻翻手里的相冊,便能想起曾涉足的山和水及路上發(fā)生的故事,等。。。</h1><h3></h3><h3></h3><h1> 時光會散,我們會老,人生一世,草木一春,枯榮變換,皆是過程,多少滄海成桑田,雖然歲月浮沉中,會有許多遺憾,但在這個春天里,我們一切將重新開始,繼續(xù)前行,由于時間的關系,我們必須趕在天黑以前安全出山,我們不得不離去,也不得不給下次留個念想,大白場這個古老的村落你好,這就是今天的故事開始。是否遺忘,也是今天故事的結束。。。</h1><h3></h3> <h1> 我們回程途中經過廣勝寺景區(qū)一路風光無限,愿我們剪一片閑云,走一程山水,帶上陽光,帶上笑容,品一壺春光獨醉,念一場舊夢皆懂,莫負年華,踏歌向前,飽蘸這即將到來的濃濃春色,在這新生之初的宣紙上,涂抹上幾筆寫意來感謝悠然戶外群主悠然為本次驢徒的付出,是我們才能有幸相識幾十位有趣的靈魂!也感謝每一位驢友為本次付出的辛苦,在大家的齊心協(xié)力,互幫互助,互相配合下,成功完成本次驢徒,再次感謝所有同行的驢友們,愿大家依然笑靨如花幸福滿懷,期待再次同行。。。</h1><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