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園宿命 <h1><strong>原創(chuàng)《青園宿命》</strong><br><strong>文/木子樹(懿名文忠)</strong></h1><br><h3><strong></strong></h3> <br><h3><strong> 每次回老家,我經(jīng)過母校,常陡生一種情感。那</strong><strong>不到100米的圍墻外面,</strong><strong>要么步子放緩,要么車子放慢。眼睛,情不自禁地往學校里邊看——可只見滿園出墻的樹木,卻看不到校園里面的情景。</strong><strong> 我常想她的容顏是否依舊?</strong><strong> 每次到了校門口,要么纖纖心結(jié),躑躅不進;要么事纏時緊,匆匆離開,卻從來沒走進校園好好看看。</strong></h3><br><h3><strong> 如今三十年過去了,昔憶母校如昨天,如一張泛黃的黑白照,勾起我無盡的往事和想起那些難忘的人。</strong><br><br></h3><h3> 我讀書那時,母校叫“區(qū)中學”,言下之意,是全區(qū)唯一的重點中學,比各鄉(xiāng)中學都好。那年我以優(yōu)生從“銅銀”鄉(xiāng)中學轉(zhuǎn)入該校,在此苦讀二年,升入了縣高中,自此我心儀她為母校。</h3><br><h3> 回想當時的母校,那是什么樣? 我腦海陡生一個字——”命??!”?!@房屋布局像一個大大的“命”字,再加兩個感嘆號。</h3><br><h3> 校門口的兩垛圍墻,就是“命”字的一撇和一拉,“八“字兩邊開。校長全家就住在那“八”字門口撇下的一小平房里,好像他在那隨時關(guān)注學校進出的一切,每天歡迎每一位老師學生進來,然后又招呼每一位老師學生走好。</h3><br><h3> 從校門進去,走一小段,第一眼,就可見連接食堂下水道的一個池塘。該池塘由于是接納各種污水所用,長滿浮草,也實為一口污塘,長長方方呈條形,它好像就像那“命”字中的一橫,橫在“八”字里面,橫在小路的前方。你如果想要見到校園“廬山真面目”,還真要繞過“污塘”這一道彎,它似乎在告誡學生,<strong>要想改變?nèi)松\,必須先沖過人生第一道心坎——敢于面對現(xiàn)實,克服困難。</strong><br><br></h3><h3> 再往前,就是“命”字下面兩個部位——“口”和“卩”。那是兩排長長的教室,是學生努力讀書將來糊“口“的地方。那個感嘆號,一個是學區(qū)辦公樓與教師宿舍連成一排;一個是食堂、大禮堂、學生宿舍及公側(cè)房一排房。(提示:“命!!”順序為“丿?口卩 ??!”,然而我們看到的,剛好相反,即“??!卩 口 ?丿”,那些因為我們走進學??吹降氖恰懊?!”的背面,它立在我們前面。青園宿命,隱藏至深,雖我們每日游弋其中,卻難以輕易感受,也肉眼不輕易看到這個真實而現(xiàn)的布局——“命??!”,只有用心靈之光去感照,只有一生抗爭命運的人,冥冥之中,驀然回首,才能體會,才能依稀可見。) </h3><br><h3> 在這“命”字下面,現(xiàn)場的那個“口”,長長方方,那是一排長長教室,平房,初五班就在那排教室的第一間,最東邊。我就在那個班讀書。班主任是一個清清瘦瘦,斯斯文文,頭發(fā)往一邊梳的青年老師,男,我們叫易老師,其實他比我們高不了多少,也年長不了幾歲,看那模樣,不像老師,倒像我們的哥哥。他講話羞中帶笑,裝嚴肅。那時他正在談對象,我們這些高個坐在后排,??匆娨荒吧虞p輕開啟后面的門,輕輕走進班主任的辦公間,(那時各班主任的辦公間都在與教室相通的一小房間),我們坐在后排的學生不顧老師的反應,就好奇地回頭往那女的身上瞅——看見她輕輕走進老師的房間,然后輕輕地將門關(guān)上,前排的同學還不知道發(fā)生什么,他們的眼晴還在盯著老師上課。……后來我才慢慢得知,原來她就是……我們班……可愛的……班主任的……女朋友,她姓王,也是一名老師。后來他們結(jié)婚了,她就成了他的老婆。哈哈!那時對于那事我們學生還很慒懂,但也不是什么都不懂,這一點,我就有感覺,好像有時自己內(nèi)心……也莫名其妙……喜歡……某一女生,莫名地愛戀她的一舉一動,感到好奇,欣賞對方,覺得她最美。不過那只是朦朧的,青澀的感覺,絲絲的,似微風,偶爾飄過心頭,雖有時也吃醋,也“痛苦”,妒嫉她跟別的男生好,但主要心思還是在學習上,在一道道題目,一張張試卷拼殺中,考試,學習,才是生活的主旋律,<strong>那種情愫就像點點音符,短短小曲給我的生活劇情伴奏輕音樂一樣,伴我走過那個奮斗的青澀年代,直至畢業(yè),貫穿始終。</strong></h3><br><h3> 言歸正傳,那時我們班主任也很喜歡我,也許他教數(shù)學,也許我的平面幾何學得好——這得功于我天生的豐富的想象力——我擅加輔助線,常常一“線”告成,令大家刮目相看,恍然大悟。他就青睞我,選我當班長,可那時我很憨,往往上課老師有時走到講臺,站了半天,我競忘記我是班長,忘記喊“起立”,好幾次!那場面!幾分鐘!好凝重!全班同學扭頭望著我,哄堂大笑,然后我醒悟,搔耳吐舌,自嘲,尷尬,補喊:“起立”!——全體同學刷刷地站起,然后老師嚴肅地拉回場面,一本正經(jīng),說:“坐下”,“開始上課”,大家才刷刷坐下,停止鬧哄,回歸肅靜。</h3><br><h3> 其實,我們班主任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寫的粉筆字!又方又長,工工整整,卻又寫得快??此拼舭鍏s很靈活,有時那一撇一捺,恰當好處,整體看來,很是美觀。我所以印象深,是我那時寫字很是了草,人常說,“寫字如見人”,說明我那時年少,做事了草,心浮氣燥,所以寫出來的字,散!雜!難看,我想我何不學班主任易老師那樣寫字——<strong>寫字不怕丑,只要筆筆有,一筆一畫,四四方方,約成一種規(guī)范,寫多了,寫久了,寫快了,規(guī)范也就成了風格,整體美觀也就自然暴露出來</strong>……。還有一個老師,給我印象也很深,他就是劉柱石老師,那時的他,人到中年,略顯老,但他臉上,一年365天,天天笑呵呵,掛著笑,好像在他眼里,永遠就沒有一個是“壞”學生。他兼我們班的音樂課,那時沒有鋼琴,好像全校只有兩臺腳踏風琴。我是班長,每次上音樂課,我就早早安排同學和我一起把風琴從別班抬到自班的講臺一側(cè)。說實在話,那風琴讓我當時這個農(nóng)村娃感到好奇,想摸一摸,想學著彈。<strong>劉老師那優(yōu)美的風琴聲和他一搖一擺的樂觀精神讓我神思飛揚,靈魂受到洗禮,心里陶醉</strong>。每堂音樂課他都讓我扎扎實實,開開心心的舒暢了一陣子,甚至下課了,還兩耳余音不絕,興致未盡,在課桌間伸手展臂,心在歌唱……。</h3><br><h3></h3> <br><br><br><h3> 讓我們繼續(xù)看校園,看那“命”字右邊(實物為左邊)的那個”卩”字,它也是一排長長的教室,前頭是平房,后頭是一棟后建的兩層高的女生宿舍。所以”卩“字中的那一<strong>“豎”托的很長很長,托到后面變得粗重,然后再慢慢收筆,形成劍芒的豎鋒“|”。那粗重部分就是女生宿舍</strong>。我記得那平房教室連著女宿舍,長長的房屋已延伸到遠遠的校園西側(cè)的桔子園里頭了。這就比”命“字左邊的“口”字那排教室長出了很多,長出部分即留下一塊大大的空地,這空地就是那個大大的,黃黃的,沒糊水泥的操場。(那時沒有錢糊水泥)每到夏秋,暴曬,刮風,塵土飛揚……。每天第二節(jié)課,鈴聲一響,我們學校的體育老師——張選理老師,一個讓我感覺有許多體育特技,諷趣的老師,他用他發(fā)達而有力的胸腔憋足勁吹起長長的鐵哨聲,“嘟……嘟嘟……”,響徹云霄,把全校學生召集到大操場上做體操,或做完操后即興開個大會。我記得有個叫”梅”的上屆女生有幾次就被學校安排上臺朗誦她的優(yōu)秀作文,她成了學校名人,作文寫得相當好,還在省報發(fā)表了文章。當時她也是我心目中暗暗的追棒者。</h3><br><h3> 在 操場與女生宿舍之間空隙,有一人工塘,它可能是用來儲存天水,澆桔淋菜的吧?在塘頭有幾棵香樟樹,枝大葉茂,我們上體育課累了,曬了,就跑到那樟樹下乘涼、休息。操場地勢較低,從操場爬上來,就見“命“字各部位的其它空隙,——那是樹,是一排排的雨景樹,是花壇,中間有一段被水泥固化的橫路。那花壇磚,那花壇中的花草,那雨景樹,還有那修路、挑沙,……,<strong>點點滴滴,一磚一木,一花一草,一石一路,好像都離不開師生的辛勤開拓,我們那個年代,時興毛澤東自力更生的思想,每周每天都有勞動課,學校有些小工事都是老師帶領(lǐng)學生自己做的,不像現(xiàn)在,動不動,全是請民工做</strong>,<strong>學校早就沒了勞動課</strong>?!疫€記得我們的老校長手挽臂袖,帶領(lǐng)我們在太陽底下?lián)]汗的情景。——校長那沒有多少頭發(fā)的禿頂沾滿了泥土,汗流直下,泥痕累累,流進眼里,流進嘴里,他卻還在開心地笑,露出潔白的牙齒,鼓舞大家!——那條路,我曾經(jīng)也挑過沙子,很清析,那是某周星期六下午的勞動課,我每擔沙子都裝的滿滿的,挑得很起勁,幼嫩的肩膀磨出了血泡。</h3><br><h3> 那條路修成后成了學校一道風景線,它垂直連接“口”與“卩”兩排長長的教室,其中另一頭繼續(xù)延伸,通向?qū)W區(qū)那棟小樓,那是棟二層樓,磚房,水泥樓板,獨院,被綠樹翠竹遮掩著,前有一小坪,周圍樹大葉密,十分清凈。<strong>那是一個神秘的地方,至少那時我這么認為,我很少步及那地方,——好像我們每次考試的試卷就是從那兒出來的,有時學校來臺什么吉普、小車,大多往那里開,泊在那小坪上,顯得和那樓一樣莊重,很神秘,它是全區(qū)的教育樞心,全區(qū)教肓管理領(lǐng)導就在里面辦公。</strong></h3><br><h3> 和這棟小樓并排的,分跨在水泥橫路的另一邊的,是一排矮矮的平房,它是部分老師的宿舍,每次開飯,我看見學生蜂擁而至,打飯四處吃。而看見有些老師卻不在外面吃,而是提著飯菜,小心翼翼而又悠悠地朝那排房走去,<strong>好像老師故意避開學生吃,生活儉樸,樹立形象;又好像回到屋里吃,自在,清靜些,需要休息;又好像沒有時間吃,還要備課,批作業(yè),邊做邊吃;又好像為家人打飯菜,和家里老人一起吃……反正那排教師宿舍,無事,我也很少登及</strong>。</h3><br><h3> 這二層的學區(qū)樓與教師宿舍排成一排,形似一個“!”號,與水泥橫路垂直,又被水泥橫路隔開,學區(qū)樓便是隔開而成的感嘆號的那一點。這排房與“口卩”兩排教室平行,只是它離“口卩”兩排教室較遠,因為它們之間還夾著一排房, 即:食堂_大禮堂_男生宿舍_WC,這又形成了一個“!”號,也與水泥橫路垂直。<strong>這兩個“!”房屋,加上前面談及的兩排教室、女生宿舍及學校大門,便成了整個青園宿命的房屋布局——即“命!!”的房屋圖騰。</strong></h3><br><h3> WC中文名:“側(cè)所”,她座落在枯子園邊的那片高樹林里,那里需要大量排氧和吸收二氧化碳,WC給它提供了天然條件,同時也淡化了自己的異味。它位于該排末尾,獨處一地,形似感嘆號的那一點。別看WC,它與衣食住行一樣重要,<strong>我想,就連WC都給我留下深刻印象,可見我對母校的情誼有多深!曾經(jīng),自己是真正溶入到青園中了,那里,哪怕是某一角落,都給我留下深刻印象。</strong></h3><br><h3> WC是一座長方體的二層瓦房,毛坯墻,未粉刷,露出一橫一豎的泥漿。下層不高,只有一條長年緊閉的小門和兩邊墻上幾口用紅磚架成雪花狀的透氣窗,其實它不是窗,因為它里面是一個不堪入目的儲糞池。那條小門也只有挑糞的人才能打開。上層就是“正堂”,是WC的“操作室”,男女各占一半,進口作個“男、女”石灰標示。里面是木板地,開孔、隔間,整齊一排。每當上課特別是放假的時候,這兒濃蔭遮日,顯得特別幽靜、潮濕,蹲在WC,??匆姍M七豎八的壁虎靜靜地爬在墻上守候蒼蠅,你看了,滿臉生麻,趕緊不動。你不動,它也不動,你若動,它就繼續(xù)往高處爬。外面路邊草叢,夏天,??梢姽肺采叱鰜頃裉枺惨?,嚇得哇哇尖叫,其實狗尾蛇不咬人,怕人,你一磚砸去,跑了,尾巴斷了,其實它在糊弄人,根本沒砸著它,它的尾巴一嚇就斷,但很快又會長出來。晚上,女生更怕,不僅怕蛇,也怕“鬼”,上側(cè)結(jié)伴前行。特別是遇到刮風下雨的夜晚,風吹得樹葉沙沙作響,昏暗的路燈在風雨中搖曳,像幽靈,使得那兒更加幽深寂靜。但如果到了開學,特別是上下課或每逢考試的前后幾分鐘,這兒就熱鬧多啦,只聽得一遍“稀里嘩啦”的下雨砸石聲,夾雜著說笑閑談聲,還有來去匆匆,為了趕時間,踩得木板地“咕噥咕噥”作響的鞋底聲,但一陣子嘈響過后,又立馬變得安靜。</h3><br><h3> 來往WC,有三條幽徑,一條通教室及女宿舍,一條通學區(qū)樓,一條直接連接男宿舍的走廊。最直最短,男生方便。我就住在男宿舍的第二間,幾乎全班的男生都住在同一個大房間,其實是由教室改成的寢室。所有床鋪,上下兩層,每到就寢時間,大家下晚自習,陸續(xù)來到這兒,熱鬧非凡,大家起哄玩耍,洗腳擦臉,吃點家捎的雜糧,看點雜書,回昧白天的事情,講些笑話,甚至私密鬼話,說某某成績乍啦……說某某喜歡某某,說某道題目某件事……唧唧喳喳,直到熄燈響鈴,執(zhí)勤老師在走廊再三吆喝,用手電筒從窗戶不停掃蕩,“不許說話,睡覺了!誰還在講話?。俊贝蠡镌诎卜聛?,由吵吵嚷嚷壓低成床頭竊竊私語,然后就這樣慢慢進入睡眠,邪雀無聲。</h3><br><h3> 這男生宿舍還真的方便,吃飯也方便,下雨天打飯,幾乎淋不到雨。橫過3米多寬的水泥橫路,就直接進入大禮堂,大禮堂又寬又長,可容幾千人,堂前一小截被砌成1米多高的寬大舞臺。我們開文藝晚會,開學典禮或落雨天開會,都在這兒舉行。那時禮堂臺上臺下沒有凳,也沒有長椅,開會都是學生自帶,學生從教室搬來自己凳子,分班分塊而坐。主席臺也沒有現(xiàn)成的桌椅,都是臨時搬來課桌課椅,排成一排,課桌蒙上紅布,前面貼幾個黃字,大致是開會主題意,再搬來擴音器,擺個話筒,主持人“喂!喂!”喊兩聲,試一下音量,然后會場就像模像樣,正式拉開了。而平時不開會時,大禮堂空曠曠的,像個室內(nèi)廣場。穿過大禮堂,有一條瓦棚搭成的走廊,直接將大禮堂與食堂相連。下雨天,我們就走這條走廊去打飯,然后回到大禮堂,三五成群,擠在一塊吃。剛開始我們是各自從家里帶米帶缽去食堂蒸飯,中午開飯時,各自找到自己的飯缽,再吃上從家捎的菜,<strong>那時家里菜不好,經(jīng)常帶咸菜,我就很欣慕那些帶魚帶肉的同學,認為她家里一定很好</strong>。再后來學校改變了方法,開學按規(guī)定交糧交錢,中歺統(tǒng)一分飯,那飯被劃成厚薄大小一樣的方塊,每人一塊,菜,每人一瓢。如要加餐,自己掏錢另買。再后來,食堂越搞越好,學生憑錢購買飯票、菜票,吃多吃少,吃好吃差自定,學校還養(yǎng)了許多豬,有時隔周隔月殺一頭豬給師生改善改善。<strong>我多想學校殺豬,每每殺豬,打一份菜,我能吃到好幾點豬肉,有時第二天第三天吃不到豬肉,吃到新鮮豬油炒蘿卜干也是香的。</strong></h3><br><h3> 殺豬佬其實是個中年人,不老,有點面熟,他每次看見我就笑,我覺得奇怪。<strong>他成天穿雙雨鞋,要么長靴,要么短靴——那種像皮鞋的短靴,只是沒有皮鞋的后跟,如果把褲腳邊放下去罩住靴子,只露出靴子前面那小截,經(jīng)水一沖,光亮光亮,你不曉得他究竟穿的是皮鞋還是雨靴。</strong>他還是食堂的廚師,但他不管殺豬,還是炒菜,還是在食堂走來走去,總看見他胸前掛著那件又黑又大又寬又長又油膩又滑又贓又反光……一點不合體,一點不美觀的皮圍巾,但如果他不上班,在路上碰見他,他卻穿得和老師們一樣,工工整整,頭發(fā)一梳,干干凈凈,光面得體,你不會認為他是廚師、殺豬佬,而是老師。我那時也許正在長身體,總覺得吃不飽,有一次晚自習,我實在忍不住,就跑到食堂轉(zhuǎn)悠,想弄點吃的。我遠遠就聞到食堂那種特有的氣味,那時食堂己下班,可大門敞開著,地板濕漉漉的,好像剛剛被人用水沖過,燈泡黃黃亮著,卻沒有看見一個人,食堂里那兩個比乒乓球桌還要寬大的水泥案臺上擺滿了東西,其中最讓我牽腸掛肚的事出現(xiàn)了,我看見有幾大木框的饅頭錯亂地擺在案臺上,一看見白黃白黃的饅頭,我更加餓了,我摸摸褲袋,競沒有帶錢,那時家窮,我很少身上有錢,已快到周末了,每周末回家一次,我更清楚自己身上沒有錢,只記得課桌里只剩下最后一天的歺票,歺票可以買,可我沒有帶,我肚子餓得嘰哩咕漉的難受,我多想快速地抓幾個饅頭然后離開,躲在某暗處飽餐一頓。我不由大聲喊一句,“有人嗎?”,“有人嗎?”,還是沒有人!食堂內(nèi)靜悄悄地。<strong>但我還是不敢拿,因為那時我心里清楚,——那種行為可恥!屬于偷盜,一旦發(fā)現(xiàn),就會被劃歸思想品德敗壞之類,學校會處分的,就會站在那個操場的那個臺上亮相,“批林批孔”,甚至有可能被學校開除</strong>。我不敢拿,我將手插在褲袋子,一直未抽出來?!乙膊幌肽茫螞r我是少先隊員,我是班干部,哪怕肚子餓得呱呱叫,我也不會拿。我正欲轉(zhuǎn)身,突然一只大手搭在我肩上,把我嚇了一跳,心想,我又沒拿!我回過頭一看——呀!殺豬佬——食堂大師傅!……,……“虎龍!”,”你怎么在這里?”他說?!澳阍趺粗牢业娜槊??”,我顫顫地回答?!澳阃浝?!你小的時候經(jīng)常去你外婆家,經(jīng)常在我家玩!”,他滿面笑容地說。“噢,噢!”,我想起來了,“你家在我外婆院子……前面……拐一個巷子的……最里頭……靠近村子堂屋……”,”對!對!”我話扯得太長,還沒有說完,他驚喜地搶答說,“你來這兒干什么?虎龍”,“呵!我餓了,想買點饅頭……噢!算了,不買了……我沒帶錢……”我吞吞吐吐,他笑了,好像知道我的心思,說,“這饅頭是冷的,不能賣,已經(jīng)食堂點數(shù)了,……明天早上還要再蒸一下才能賣”,他轉(zhuǎn)過身馬上又轉(zhuǎn)回來,說,“我這兒還有晚餐剩下幾個煎的面粉巴巴,你拿去吃吧”,“我不要”,“什么不要?”,“你又不是頭一回吃我的東西,你小時候去你外婆家經(jīng)常在我家……吃我的東西”,“是呀!我小時候只顧貪玩,不長記性,你們大人卻把我們這些小孩記在心上”,“你長得好,跟你哥哥一樣,你們倆弟兄會讀書,我們都喜歡你呀,來!拿著”,“謝謝婊叔,那我走啦”。</h3><br><h3> 我拿著那“巴巴”吃得津津有味,邊走邊吃,這是我平生以來吃到的最香的一次面粉巴巴,我在學校中心的那條水泥橫路走過來走過去,<strong>那晚月亮很圓,月光很亮,樹影襯著月亮,景色怡人。</strong>我很喜歡這條路,自從這條路被水泥固化變成康莊大道,它就象一條錦帶,將青園的四排房聯(lián)成一個整體,條條階廊與路相連,讓全校師生雙腳不再踩在泥巴地上。賞兩邊花壇樹景,課后散步聊天,打羽毛球……,都在這條橫路上,成了學校難得的一道風景線。在這條水泥橫路的中間有幾棵大樹,在樹下的兩邊教室的墻垛上,辦有豐富多彩的黑板報、宣傳欄。一些好文章,好書法、好繪畫,好人好事,好新聞常在這兒張貼、展示和公布。我還記得,“王少云”那張美術(shù)比賽第一名的“淑女”鉛筆畫就貼在那兒好幾天,讓我至今記憶憂新。那時的王少云在初六班,我在初五班,他的名字被全校師生傳得沸沸揚場,每次考試,成績伏異,總得第一。想不到他還有多方面的才華,畫畫也能得第一?!蓖跎僭疲阏嫔?!讀書很,畫畫也絕“!那時我在心里很敬佩他。<strong>今日的王少云你在哪?我很想得知。。</strong></h3><br><h3><strong> 自從初中畢業(yè)會考后,我就再沒有見著他。我不知道后來他在高中怎么樣?考在哪所大學,在哪兒工作?為何30年沒見他冒泡?那年初中畢業(yè),他可是中考成績第一名——可惜那年中考不按高分錄取。中考錄取另有標準。聽說高分不被錄取為中專生是為了讓更多人進入高中考上大學,可這個錄取方案只執(zhí)行了一年就被中止了。原因是有些高分的學生到了高中因各種原因并沒有考上大學,從而就失去了中考錄取的機會,也就失去了當時對個人重要的農(nóng)轉(zhuǎn)非和參加工作的機會。這確確實實是一大弊漏和不公平。這于當初我們那屆畢業(yè)學生也是一次命運的安排。</strong></h3><br><h3><strong> </strong></h3> <br><h3> 如今過了三十年,如白駒過隙,彈指一揮間。<strong>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拼搏,有不同的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坎坷,有不同的安排。</strong><strong>青園宿命,這個“命??!”的宿影,它似乎早早在喑示我們,要清醒,要勇敢面對命運的呈現(xiàn);同時它似乎更在提醒我們,要拼搏,無畏抗爭命運的作弄; 最后它好像更在安慰我們,要堅強,用一顆坦然的心去承擔命運給我們安排的結(jié)果。</strong>當時也許我還年少,不會也不能體會那么多,狹隘地把那種視覺感受,對那個“命“的布局聯(lián)想成——那是校長、老師對學生“命令”的“命”,如今,三十年一嘆息,步人中年的我才感慨——那是人生的“命??!”。昔日同窗的帥哥、靚妹,如今大都成了大叔大嬸,對鏡自照,不敢品味,人生磋砣,歲月無情?。〉谝谎墼谖⑿磐瑢W圈見到“王黎明同學”發(fā)的近照,我還以為是哪位發(fā)達富態(tài)的臺灣商人,胖胖的,肥肥的,頭頂禿的發(fā)亮,印堂寬闊……誰知細瞧,那的確是當年那位平頭方臉,濃眉大眼的帥小伙子,真是夕陽幾度,人非難辯?。∫杳?,我的老鄉(xiāng),湖南大學土木系畢業(yè)生,三十年,獨在一方,一直工作在珠海三角區(qū),奮斗在祖國建筑事業(yè)的最前沿,正如他諷趣地說,海風吹走了他的發(fā)。還有那些曾經(jīng)相儒以沫的校長、老師們,三十多年都未曾見一面,他們有的已仙逝,有的已年近古稀,有的兩鬢發(fā)白,有的不見當年風華,卻已步入中年,仍堅守三尺講臺,為人師表。他們當中還有許許多多張熟悉面孔,讓我懷念——陳見寶,王國華,申智華,陳一然,王愛平……</h3><br><h3> ?。∧感?,青園宿命!如今你是什么模樣呢?三十年來,我常常在遠處懷念你,常常在心里勾畫你的新景象——<strong>那個污塘肯定不復存在了!那些平房教室是不是改建成雄偉的教學樓?!那個黃黃的塵土飛揚的操場是不是改頭換面,變成了七彩的運動場!?那個木板地的雙層WC不再像側(cè)所,而是像一座掩映在綠樹翠竹中具有完善的疏通架構(gòu)的小洋側(cè)!那學區(qū)樓已重建辦公樓!那大禮堂變成多媒體大劇場!那教師不再住平房!那食堂不再茅檐瓦房!那老師有好多曾是走出去的學生!那學生不再挨餓,承受新潮沖浪!……</strong></h3><br><h3> 啊!母校,青園宿命,你已落入燈光闌漫的水中,水之折射,星星點點,甚是斑瀾,俯見你的倒影!你已升入浩渺無垠的夜空,射光萬丈,雄偉莊嚴,甚是壯觀,仰見你的背影!你是人生命運的縮寫,濃縮了我深深的記憶,深深的情!我要回到你的懷抱,不管怎樣!去看看你現(xiàn)時的模樣。</h3><h3> 在一個早上,我收到一封電子邀請函,準備出發(fā)!</h3><h3> 人,不要太在乎宿命,宿命是可以改變的,人定勝天。</h3><br><h3> </h3> <br><h3> 作者:木子樹</h3><br><h3> 插圖:木子樹</h3><br><h3>附: </h3><br><h3>羊角塘區(qū)中學初五、初六班同學聚會邀請函 </h3><br><h3>親愛的同學:</h3><br><h3> 光陰荏苒,曰月如梭,年華似水流匆匆過。31年前的盛夏,我們初五、初六班的同學滿懷對未來的憧憬,帶著青春的熱情,唱著(年輕的朋友來相會),灑淚惜別 ,各奔前程。彈指間,昔日同窗,當年意氣風發(fā)的少男少女,如今已是漸見鬢角飄雪,青春不再。在這31年里,我們忙工作、忙家庭、忙孩子,都在試圖改變著自己的生活。在這31年里,我們曾咀嚼過種種艱難困若,品嘗過成功的喜悅和快樂,但無淪您漂泊在異地他鄉(xiāng),還是奮斗在家鄉(xiāng)故里,無論您地位顯赫、轟轟烈烈,還是平凡普通、平平淡淡,無論您貧窮還是富貴,都改變不了我們之間一個樸素而真誠的稱呼一同學。</h3><br><h3> 同學情深,同窗意濃。在忙碌奔波之余,曾記否,校園里香樟樹下,有您我流連的腳印和歡聲笑語?青江河釁,留下您我青春的倩影?人生中最清貧、最單純、最美好、最值得回味的黃金歲月,您會如此輕易忘記?</h3><br><h3> 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曾經(jīng)同學三載,"同居”三年的您,是否過得還好?經(jīng)歷挫折之后,您是否想過同學能為您做些什么?收獲成功之際,您是否想向您的同學訴說,注定的緣紛,難忘的情誼,值得我們一生去聯(lián)系,一輩子來追憶。</h3><br><h3> 31年,我們雖然天各四方,但依然沐浴在同一輪園月之下。31年的風雨,31年的打拼,31年的共進,時空距離讓我們更加珍惜友誼,更加彼此思念。雖然同學之間各有問候、各有見面,但這樣齊聚的機會畢競難有。那就讓我們兩班同學聚在一起,給大家家的感覺,情的共嗚,愛的呼喚吧!</h3><br><h3> 世事煩瑣沒盡頭。親愛的同學,來吧,讓我們暫吋拋開繁忙的俗事,相聚在美麗的祁陽,相聚在羊角塘區(qū)中學,聽聽陌生卻又熟悉的聲普,看看熟悉卻又陌生的面孔,敘舊情、話衷腸、增友誼、共發(fā)展,讓我們齊聚,因聚會再次點燃我們心中的激情!讓聚會變成我們燦爛生命中的一朵永恒的浪花。</h3><br><h3> 親愛的同學,31年前我們釀造一壇美酒,31年后我們共同開啟,這美酒一定是醇美芳香。</h3><br><h3> 親愛的同學。來吧,31年滄海桑田,別因您的缺席而使聚會失色,讓我們重溫昨天、記住今天、展望明天!</h3><br><h3> 親愛的同學們,我們在呼喚您,我們在等待您……</h3><br><h3> 聚會籌備委員會</h3><br><h3> 2016年4月21日</h3><br><h3></h3> <h3><font color="#010101"><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waoEUBVQ7PjCOFSttIMqFg" >查看原文</a> 原文轉(zhuǎn)載自微信公眾號,著作權(quán)歸作者所有</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