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南京市溧水區(qū)洪藍(lán)街道何林坊村的青、黃雙龍被人們譽為“江南第一板龍”,因為其龍身長、參與舞龍活動的人數(shù)多而聞名。</h1> <h1> 每條龍有十八節(jié)組成,毎條龍約有五十米長。一青一黃兩條龍在繚繞的祥云中凌空舞動,栩栩如生,活潑靈動,其寓意為“龍舞呈祥”。舞龍開始的儀式非常隆重,三聲震耳欲聾的銃聲宣告著開始。第一聲,龍?zhí)ь^;第二聲,龍回頭;第三聲,跑龍,舞龍隊伍竭盡全力朝著村中跑去,沿著村里的大路直奔龍燈田,在龍燈田里“龍開口”。龍開口之后,才正式舞龍燈。</h1> <h1> 其表演形式有請神、起草、掛紅、保龍子、二龍戲珠、雙龍戲水、螺絲結(jié)頂、落草等,幾百年來當(dāng)?shù)乜诳谙鄠鳌昂外徖锏凝垷?,前堡里的馬燈”,參加舞龍的人員達200多人,口口相傳的技藝還有很多,但因百年前曾國藩的“焦土政策”,使原來有“三千何林鎮(zhèn),八百鼓樓庵”之稱的大村落人口急劇減少到兩三成,導(dǎo)致很多技藝因人員缺少而漸漸沒落消失,亟待恢復(fù)。何林雙龍由何林坊、方家店、新莊三個村男丁共舞,自古以來各村村民齊心協(xié)力,不分富貴貧賤和家族勢力,象征民主、和諧、平等,集民間竹編、草編、剪紙、繪畫、制蠟、鐵藝、鑼鼓樂等技藝一體,是中華民族的寶貴遺產(chǎn),2018年被列入?yún)^(qū)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名錄中。</h1> <h1> 與大多數(shù)地方不同的是,何林坊的龍燈有兩條,二龍皆為竹編純手工制作,匯聚竹編、藤編、剪紙、蠟燭制作等等本村民間藝人的精湛才藝,代代相承,龍頭龍嘴龍珠設(shè)計巧妙,龍珠吞吐靈活自如,龍嘴一張一合可以擺放兩三歲孩子,舞龍人數(shù)高達兩百多,僅舞龍頭就有五十人,龍身有18節(jié),50多米長,可以算得上是江南地區(qū)最大的板龍燈之一了。以往都是老一輩的人參與舞龍,自去年大龍重舞以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都加入了舞龍大軍。</h1> <h1> 游龍走街竄巷,每家每戶,在門前擺上紅布和四式禮品貢奉著,謂之掛紅,以祈求龍的保佑;還有人在起龍前將小孩子往龍嘴里放一下,認(rèn)龍為爹,以求得小孩子的平安聰慧。何林坊舞龍,寄托了鄉(xiāng)民們太多的美好祈愿。</h1> <h3>南京市溧水區(qū)洪藍(lán)街道何林坊村的雙龍</h3> <h3></h3><h3 align="right">文字:笑遨江湖(俞小將)</h3><div align="right"> 圖片:笑遨江湖(俞小將)</div><div align="right"> 手機:1 8 7 9 5 9 2 7 2 6 3<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