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博學有成,德才均豐 ——成均三中校園文化建設小記

生活如水

<h3>成均三中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宣傳</h3><h3> 【第三期】</h3> <h3>“一個辦得很成功的學校,應以它的文化著稱。”——這是美國著名教育家伯爾凱的觀點。</h3><h3> 學校文化是學校教育的主要組成部分,是全面發(fā)展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不可缺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展現(xiàn)學校教育理念、學校特色的重要平臺。</h3><h3> 精神文化是學校文化的思想核心,是學校發(fā)展的精神原動力。所以培育與弘揚學校文化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主題,在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融入學校特色辦學理念,不僅彰顯一間學校發(fā)展的理念更彰顯著學校的發(fā)展方向。</h3> <h3>那是一個貧瘠坡地,有蓋過人高的雜樹野草甚至還有亂墳崗。成均三中就是在那樣的環(huán)境下拔地而起,一步一步走出來的!真正是從0開始,從一張白紙開始,是“成均三中人”(歷屆成均三中全體的師生的昵稱)用18年勇往直前的堅毅,用18年艱苦奮斗的奉獻,用18年自強不息的堅持,才取得了學校如今較好的發(fā)展。</h3><h3> 成均三中的文化由下面三個核心要素組成。</h3><h3> 毅——校園精神</h3><h3> 成均三中自辦學之日起,一直秉承“自強不息,追求卓越”的理念,蘊育了自強弘毅的文化根源。自強弘毅是中華民族的偉大民族品格,古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堅毅,近有“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的剛強。而成均鎮(zhèn)作為革命老根據(jù)地,鎮(zhèn)上的“革命烈士紀念碑”上記載的何彥瑾、盧勇等大嶺村烈士,黃杰才、蘇華海、周雄輝等成均鎮(zhèn)烈士,他們身上閃耀的英勇頑強、剛毅堅卓革命精神,正是中華民族“自強弘毅”民族品格的集中體現(xiàn)。而成均三中希望師生發(fā)揚成均鎮(zhèn)烈士自強弘毅的奮斗精神,因此確立了“毅”的校園精神,希望學生在求學途中自立自強、堅毅不息。</h3><h3> 德——教育理念</h3><h3> 成均三中歷來注重德育,故曾一度秉承“以德立?!钡霓k學理念。古語有云:“君子以厚德載物?!彼^“厚德載物”,形容品德像地一樣容納百川。而成均鎮(zhèn)的大地就具有這般容納百川之德,據(jù)《廣西鄉(xiāng)鎮(zhèn)改革開放與發(fā)展》(第一輯)中記載,成均鎮(zhèn)的山澗、溪流遍布全鎮(zhèn),水力資源極為豐富。當?shù)赜忻摹敖谒畮臁焙汀皦艋盟l(xiāng)”就是典型代表。且“水”本身蘊含著上善若水、川流不息、淡泊致遠、水滴石穿等眾多傳統(tǒng)美德,為成均三中“德”的教育理念提供了歷史文化依據(jù)。</h3><h3> 成——地域文化</h3><h3> 成均,原指古代的大學,董仲舒“五帝名大學曰成均”為其證。后來用成均泛稱官設的最高學府。因此,“成均”一詞與學校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蘊含了化育、書香等豐富內(nèi)涵。而成均三中作為教育場所,繼承了古代成均學府教書育人的功能特性,且“成均”中蘊含的書香墨韻也對學生起到了一定的熏陶作用。同時,“成”有成功之意,表達對學生成長、成才的美好期望。</h3><h3> 通過綜合梳理、分析學校文化基因、辦學特點、地域文化,我們確定校園文化建設的主題為:“博學有成,德才均豐”。</h3><h3> 博學有成。古代的大學稱為“成均”,后來泛指官設的最高學府,因而“成均”二字蘊含了化育、書香等豐富內(nèi)涵。成均三中同樣作為教育場所,繼承了成均學府的教化功能,同時沉淀了舊時學府的書香墨韻之氣,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熏陶作用。故以“博學有成”為主題語,突出“成均”的書香韻,鼓勵學生博學,收獲豐富的知識,獲得成長。</h3><h3> 德才均豐。成均鎮(zhèn)是一所云水之鄉(xiāng),具有容納百川的厚德胸懷。這里山澗、溪流遍布全鎮(zhèn),水力資源極為豐富。流淌著“上善若水”的仁愛精神、“川流不息”的進取精神、“水滴石穿”的不懈追求、“利物不爭”的淡泊情懷,把“水”的種種美德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因而確立“德才均豐”的主題語,表明學校對德育的重視,做到以德立校,以德化人,人人有才。</h3><h3> 《呂氏春秋》有云:“流水不腐,戶樞不蠹”。水常流,換新而得活;文化常更,煥新而得厚。因此,在結(jié)合成均鎮(zhèn)地域文化、學校精神文化和環(huán)境文化的基礎上,重新提煉出如下的理念文化:<br></h3><div>育人目標:培養(yǎng)自強弘毅、德才兼?zhèn)涞膬?yōu)秀學子</div><div>校訓:博學有成,德才均豐</div><div>校風:厚德博學, 篤行致遠</div><div>教風:德美如水,無聲潤物</div><h3>學風:浸潤書香,自立自強</h3><h3> </h3><h3> 依據(jù)校園文化的主題以及理念,我們制定了建設方案,分四個板塊</h3><h3>一、開篇點題,凝精塑美——形象展示區(qū) 二、自強弘毅,任重道遠——干道文化區(qū) 三、浸潤書香,三中風華——教學文化區(qū) 四、德美如水,正品修身——生活文化區(qū) 五、意氣風發(fā),自立自強——運動文化區(qū)<br></h3> <h3>  現(xiàn)在讓我們走進成均三中的校園,由外及內(nèi)一一的領略她的獨特文化風采。</h3><h3> 首先撲面而來的是學校大門。整個校門區(qū)域是學校對外宣傳形象的主窗口,是展示學校特色的重要空間,也是體現(xiàn)學校文化特點的重要場所。因此把這個區(qū)域設計成整個校園文化主題形象展示區(qū),目的就是達到一個讓人眼前一亮效果:開篇點題,凝精塑美。</h3><h3> 新裝飾了原來的校門, 在原校門外側(cè)重新設計學校校名,還特別設計了含義深刻的?;?,樹立學校新形象。</h3><h3> 一副對聯(lián)既突出了學校的文化特色又蘊含學校的教育理念與期待:</h3><h3> 成均學府潑墨書文韻 云水之鄉(xiāng)行舟載厚德<br></h3><h3><br></h3><h3></h3> <h3>  校徽寓意:</h3><h3> ?;諆?nèi)圈由三部分元素組成:中間的“成”字,是從主題語元素“博學有成,德才均豐”中抽取出來的,突出強調(diào)“成均”從“古之大學”至今天的“成均三中”學府所沉淀的濃郁書香韻,表達對學生厚德博學、成長成才的美好期盼?!俺伞弊窒路降脑亍安W有成,德才均豐”,既是學校校訓,同時兼校園文化主題語。元素“2000”,是成均三中的辦學年份。</h3><h3> ?;胀鈬菍W校的校名文化,?;照w采用磚紅色和金黃色。金色的“成”字,寓意金秋時節(jié)的收成,希望學生學有所獲。磚紅色代表穩(wěn)重、成熟,象征學生的儒雅氣質(zhì)。</h3> <h3>  校大門進門照壁處,正面設計校園文化主題景觀,背面設計校賦景觀。</h3><h3> 為了更加突出重新建設的校園文化主題而華麗蛻變,脫去陳舊的外套,變身時尚造型,穿上鮮艷奪目的盛裝。如今已經(jīng)成為三中標志性建筑,“博學有成,德才均豐”,既是學校的特色,又巧妙的把學校所在地的地名“成均”鑲嵌在其中。 書香墨韻,做更好的自己。精神文化是學校文化的核心,是學校發(fā)展的精神動力,所以校園建設中有機融入文化理念,培育和弘揚學校自己的文化就成了主題。</h3><h3> </h3> <h3>  成均三中校賦 桂林玉秀,百越風情。嶺南臺地,博蘊水華林間;丘谷交錯,曉暢古史今志。謹庠序之教,明校學之德;行自強以不息,端明德以求毅。 潤玉之地,金林人和;福綿相佑,日新月異。校中器材完備,布局合理,環(huán)境幽雅,與時俱進。校內(nèi)學子,英才俊勇,中考紅榜鐫刻其名,精師強班,潤物化雨,市內(nèi)學壇享譽其聲。教學科研、文明向?qū)?、安全穩(wěn)定多獲嘉獎,獎勛綬帶,琳瑯其上。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壘土。成均化育,明德如水,一訓三風,煥茂風華。方畝書園,才靈氤氳,立足山水之澗,放眼鴻鵠之志,學承內(nèi)外名校,革新課程設置,剛肅學規(guī)而紀律嚴明,振奮學心而教風昭明,啟發(fā)學智而學風濃郁,腳踏實地,步履堅實。 成均之教,長于治建學術,重在合民子弟。教化萬德于一身,貫行眾志于一體,身體相輔,德才兼?zhèn)?,英姿雄發(fā),朝升日進,繼往開來,再創(chuàng)輝煌!<br></h3> <h3>  照壁右側(cè)樓面,永久性的設置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主題詞,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zhì)和科學文化素質(zhì),以文明為紐帶傳承中國人之文化、氣節(jié)和修養(yǎng),彰顯著學校與時俱進的教育格局。</h3><h3> 設計世界地圖、中國地圖,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素養(yǎng)。</h3><h3> 形象展示區(qū)的文化設計既要體現(xiàn)校園生機勃勃的現(xiàn)代氣息,又要將文化韻味融入其中。<br></h3> <h3>  離開主題文化區(qū)進入的是另一個校園文化區(qū):校園干道文化區(qū)。</h3><h3> 文化主題是:自強弘毅,任重道遠</h3><h3> 校園干道文化區(qū)指的是從學校大門至綜合樓的主干道區(qū)域。</h3><h3> 主干道的路名取名為“弘毅路”,意為砥礪學生將自強、弘毅的校園精神銘記于心。</h3><h3> 此處位于進入校門的重要位置,因此將總平圖導視與弘毅路牌放于此處,為每一個來訪者及學校師生指路以及對整個校園有大概的簡單印象。</h3><h3> 道路還放置成均鎮(zhèn)革命英雄故事、自強不息的民族氣節(jié)等景觀小品,以突出自強、弘毅的校園精神;</h3><h3> 設計的歷史依據(jù):成均鎮(zhèn)革命烈士紀念碑——可歌可泣的英雄豐碑:1950年農(nóng)歷正月初十,當?shù)氐刂骱蛧顸h遺留下來的反革命骨干分子,不甘心于失敗,仇恨新生的人民政權(quán),組織土匪暴亂,殺害革命干部、群眾14人。為紀念先烈,成均鎮(zhèn)人民政府于1953年5月在成均圩建立了烈士紀念碑。</h3> <h3>  成均鎮(zhèn)作為革命老根據(jù)地,鎮(zhèn)上的“革命烈士紀念碑”上記載的何彥瑾、盧勇等大嶺村烈士,黃杰才、蘇華海、周雄輝等成均鎮(zhèn)烈士,他們身上閃耀的英勇頑強、剛毅堅卓革命精神,正是中華民族“自強弘毅”民族品格的集中體現(xiàn)。我們學校設置革命英雄烈士的歷史故事,希望起到教育學生發(fā)揚成均鎮(zhèn)烈士自強弘毅的奮斗精神,希望學生在求學途中自立自強、堅毅不息。</h3><h3> 何彥瑾——堅定不移的革命信念:何彥瑾是玉林市福綿管理區(qū)成均鎮(zhèn)大嶺村人,高中文化。1949年12月(農(nóng)歷十一月)參加革命工作,于1950年2月(農(nóng)歷正月初十)被兇狠的土匪圍捕,受盡了殘酷的折磨,當日在成均螞蟻嶺光榮犧牲。何彥瑾烈士的一生是光榮的一生,他對革命堅定不移的信念和飽受折磨而不屈的頑強意志值得我們學習。<br></h3><h3> 盧勇——英勇頑強的斗爭精神:盧勇烈士是玉林市成均鎮(zhèn)大嶺村盧屋自然村人。1931年出生于一個農(nóng)民家庭。后因表現(xiàn)突出,盧勇被吸收為鄉(xiāng)政府的征糧員。在一個團圓之夜,盧勇被安排到二小(中心校)解決鄉(xiāng)政府即將面臨的暴動問題。半夜槍響了,盧勇與其他同志沉著機智地與土匪搏斗,最終不幸被捕。1950年農(nóng)歷正月初十早,堅強不屈的盧勇同志光榮地為革命獻出了寶貴的生命。</h3><h3> 王軼慶——寧死不屈的英雄氣概:王軼慶同志1975年入伍,1977年入黨,任中國人民解放軍五三0一五部隊七七三隊四連七班的班長。在對越自衛(wèi)還擊保衛(wèi)邊疆的戰(zhàn)斗中,他沖鋒在前,退卻在后,帶領全班消滅了四個敵火力點,掩護部隊順利穿插,保證了團指揮所的安全。在遭敵伏擊時,他負傷八處,左臂被打斷,但仍堅持戰(zhàn)斗……</h3><h3> 周雄輝——不怕犧牲的愛國主義:周雄輝烈士,生于1957年,是廣西玉林市福綿管理區(qū)成均鎮(zhèn)小沖村人。1974年,周雄輝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在部隊里勤奮學習,積極訓練,不斷提高軍事技能及戰(zhàn)斗本領。在1979年對越自衛(wèi)還擊戰(zhàn)前線上為了勝利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為人民立下了二等戰(zhàn)功,年齡僅二十二歲。</h3> <h3>  黃杰才——深受愛戴的光榮烈士:黃杰才烈士是玉林成均鎮(zhèn)六塘村蔣山塘村人,1916年出生于一個農(nóng)民家庭。在抗日戰(zhàn)爭期間,他除了搞好本職工作之外,還大力協(xié)助地方政府,搞抗日斗爭的宣傳工作。寫墻標、張貼標語、出版墻報、搞募捐,有時在街上設宣傳崗,自編自演街頭劇,向群眾宣傳,大力揭露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野心和陰謀,喚醒全國人民起來,一致對敵,抗戰(zhàn)到底。</h3><h3> 蘇華海——舍身衛(wèi)國的熱血戰(zhàn)士:蘇華海烈士系廣西玉林市成均鎮(zhèn)勸場村人,1956年出生于一個貧困家庭,1975年,蘇華海烈士應召入伍,在1979年中越邊境中,作為排長的他不畏艱險,為了保衛(wèi)全連隊的戰(zhàn)斗勝利,親自帶領爆破隊拿著炸藥包向敵人火力點猛撲過去,在對第二火力點進行爆破時,不幸中彈犧牲,年僅23歲,為了紀念蘇華海同志的英勇壯舉,黨組織為其追加三等功,并號召全體官兵學習其不怕犧牲勇敢頑強的革命精神。</h3><h3> 曹信南——寧死不屈的革命男兒:曹信南烈士是成均鎮(zhèn)成均村曹屋自然村人,1928年出生于一個貧苦農(nóng)民的家庭。1950年初,國民黨的殘兵敗將聯(lián)合當?shù)赝梁懒蛹澖M成土匪,攻打各鄉(xiāng)鎮(zhèn)政府,企圖摧毀新生政府機關。曹信南烈士在與敵人進行斗爭的過程中,在“曲路嶺”不幸被捕,英勇就義。</h3> <h3>  這是校園文化長廊,既是學校宣傳的專欄,也是校園文化的一個亮點,更加是學生們展示個性文化藝術的大舞臺。</h3><h3> 學校宣傳欄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校園文化建設、人文環(huán)境教育、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宣傳陣地,更是彰顯全校精神風貌、交流思想文化的一扇窗口。對陶冶學生情趣,凈化學生心靈,熏陶學生行為,啟發(fā)學生美好想象必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也是學校及時反映教育、教學、管理、服務、建設等方面信息和成績的窗口和陣地。我校度重視校園宣傳欄的育人功能,充分利用宣傳欄搭建校園文化建設平臺,積極營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圍,使宣傳欄成為全校師生勵志人生、陶冶情操的精神園地。</h3> <h3>  校園文化作為一種環(huán)境教育力量,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有著巨大的影響。校園文化建設的終極目標就在于創(chuàng)建一種氛圍,以陶冶學生的情操,構(gòu)筑健康的人格,全面提高學生素質(zhì)。</h3><h3> 我們學校的文化長廊,特意留了長長的兩列專門給學生們自己動手創(chuàng)設,每個班一塊黑板。每隔二周,更新一個板報的主題。</h3><h3> 在這個大大舞臺上,學生們描繪了人生的憧憬,涂鴉了理想的明天,展示了豐富的個性,發(fā)揮了團隊合作的優(yōu)勢,全面的發(fā)展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與可能性。</h3> <h3>  正是因為有了平時的多方面的鍛煉與實戰(zhàn),讓學生們?nèi)姘l(fā)展得到了很大提升,他們參加各種比賽也獲得了令人驚喜的成績。譬如,圖片中的最近的這二個比賽:</h3><h3>自治區(qū)成立60周年主題繪畫大賽獲獎</h3><h3> 特等獎:文冬梅</h3><h3> 優(yōu)秀獎:王運智</h3><h3>“我的書屋,我的夢”大賽獲獎</h3><h3> 特等獎:寧瑩</h3><h3> 一等獎:范艷 黃雪怡 何嘉欣 梁媛</h3><h3> 二等獎:呂鈞婷 朱芳瑩 張乘浩</h3> <h3>  中國有著五千年的文明歷史,在幾千年的文化傳承中,中國人創(chuàng)造出了燦爛的文化。她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以致她延綿不絕,不斷地影響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使他們無論身在何地,哪怕是天涯海角,也有強烈的民族意識和民族歸屬感。這就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力量所在。</h3><h3> 我們的校園文化建設中,就充分的考慮與設置了傳統(tǒng)文化的因素,并有機融入整個校園中。</h3> <h3>【優(yōu)秀學生 榜樣的力量】</h3><h3>演講臺上的他們誓言激昂</h3><h3>運動場上的他們一躍驚人</h3><h3>生活上他們善心博愛,</h3><h3>學習中他們善思睿智</h3><h3>耕種“知識”的田地里他們?nèi)霾ブ腔?,收獲滿倉</h3><h3>追逐理想的道路上他們揮灑汗水,收獲希望</h3><h3>是你們用默默的敬業(yè)與樂業(yè)的精神和行動,在同學們的心中,為自己為班級樹立起一塊精神豐碑</h3> <h3>  【優(yōu)秀教師 榜樣的力量】</h3><h3> 法國作家盧梭說過:“榜樣!榜樣!沒有榜樣,你永遠不能成功地教給兒童以任何東西。”羅曼·羅蘭也說過:“要撒播陽光到別人心中,總得自己心中有陽光。”我們每位教師的師德就如同這里的“榜樣”和“陽光”。俗話說,信其師,則信其道;信其道,則循其步。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所以說教師是旗幟學生如影隨形地追著走;教師是路標,學生毫不遲疑地順著標記前行。</h3><h3> 學校每個學期都評選出比較優(yōu)秀的老師進行表彰,是他們無私的愛與付出贏得學生的喜愛,從而成為學校的榜樣,并且以榜樣的力量引領全校向更好的明天前進。</h3> <h3>  生活文化區(qū) 就是2棟宿舍樓、宿舍樓與教學樓間綠化園、綜合樓、食堂、宿舍樓到綜合樓的道路規(guī)劃為生活文化區(qū)。</h3><h3> 以“德美如水,正品修身”為文化主題,培養(yǎng)學生品德。教學樓二與宿舍樓之間的綠化園以成均鎮(zhèn)“水”文化為引,打造美德文化園。在潤物園中設計園名景觀、上善若水雕塑、耕心亭景觀,再根據(jù)現(xiàn)場需要搭配相宜的植物花木、低矮桌凳等。<br></h3> <h3>  運動文化區(qū)。</h3><h3> 運動文化區(qū)包括學?;@球場和足球場,此處是學生的運動場所,緊扣自強、弘毅的校園精神,確立“意氣風發(fā),自立自強”的文化主題。通過展現(xiàn)學生的體育精神面貌,培養(yǎng)團結(jié)協(xié)作與自立自強并存的優(yōu)良品格。</h3> <h3>  親愛的家長朋友們,我們堅信通過您的理解支持、師生的奮力拼搏、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大家的成均三中教育的明天會更加美好!</h3><h3> 您如果收到國家教育督導機構(gòu)使用短信號(106905085555)的問卷調(diào)查信息,請您熱情耐心積極配合與支持,為三中的教育點贊,為福綿區(qū)教育點贊!</h3>

成均

學校

校園文化

文化

三中

學生

弘毅

烈士

自強

文化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