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最近的天氣變化多端,經常會有來得快去的也快的驟雨,給出行的人帶來不少麻煩。但是,這對攝影師而言卻未必是壞事,因為暴雨過后可能會出現一些非常奇幻的自然光線條件,比如說,耶穌光。<h3></h3><h3>如果你碰巧遇上了耶穌光,怎么把它完美地呈現在照片上呢?需要哪些拍攝技法,后期怎么調?看完這篇文,您就明白了。</h3></h3> <h3>不過,在講述拍攝耶穌光的技巧之前,我們還是先說一說在哪些情況下最容易碰上耶穌光吧。<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1. 耶穌光的出現條件 </h3><h3></h3><h3>有人說,耶穌光是一種可遇不可求的“上帝的恩賜”,其實不然。在一些特殊的時間和條件下,耶穌光出現的概率會更大。</h3><h3></h3><h3>之前說過,在雨后,太陽從云層中“冒頭”的一剎那,很容易出現耶穌光;此外,在黃昏時,云層密度往往比較大,出現耶穌光的概率也比較大。</h3></h3> <h3>在清晨的樹林中,由于空氣濕度大,容易形成丁達爾效應,透過樹叢的光線很容易形成耶穌光。</h3> <h3>此外,在霧氣比較多的山區(qū),只要起了霧,也很容易拍出耶穌光的效果。</h3> <h3>不過,看到耶穌光是一回事,能把它拍出來又是另一回事,你需要注意一些技術細節(jié)。<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2. 技術要點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h3>選擇暗背景</h3><h3></h3><h3>拍攝耶穌光時,你最好選擇一個比較暗的背景,才能拍出更明顯的光束效果。</h3><h3></h3><h3>比如說,在森林中拍攝時,以昏暗的樹林作為背景,這種明暗對比的感覺就很不錯:</h3></h3> <h3>在山區(qū)拍攝也是同樣的道理。如果從低處仰拍,背景是明亮的天空,耶穌光比較不明顯;而如果找到制高點俯拍,以昏暗的樹林作為背景,一般都能拍出不錯的照片。</h3> <h3><font color="#ff8a00">小光圈,點測光</font><h3></h3><h3>和拍“太陽星芒”類似,拍耶穌光要用小光圈,這樣更容易把點狀光源拍成發(fā)散的束狀。</h3><h3></h3><h3>此外,耶穌光一般都是在不同的距離、景深上形成一大片的半透明光束,如果使用大光圈景深可能會不足,沒法拍攝出所有的光束,沒有氣勢磅礴的感覺。</h3></h3> <h3>拍攝這一題材一般要用點測光,不過不要對著最暗或最亮部測光,最好找“中間調”,如圖中紅圈處,云朵明暗過渡的地方最為合適。<h3></h3><h3>這樣整個畫面不會太暗也不會過曝。如果你是使用光圈優(yōu)先模式,曝光補償可以減一兩檔。</h3></h3> <h3><font color="#ff8a00">根據個人喜好調整色溫</font><h3></h3><h3>不同的色溫,會給畫面帶來非常明顯的效果,可以根據你的喜好與需要創(chuàng)建的“氛圍”,嘗試對色溫進行調整。</h3><h3></h3><h3>為了讓照片中冷暖對比更加強烈,早晚的陽光色溫都比較暖,在早晨的耶穌光可以嘗試用 4500K 左右的色溫來拍攝,更能體現冷色背景與暖色陽光的對比:</h3></h3> <h3>而在黃昏時拍攝,可以用 6000K 左右的色溫,整個畫面會有一種溫暖祥和的感覺。</h3>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 3. 后期調整 </font></h3><h3></h3><h3>由于相機的寬容度比人眼差很多,你看著很漂亮的耶穌光,拍出來可能不太明顯,這就需要你通過后期手段來進行調整。所以,前期最好拍攝 RAW 格式。</h3><h3></h3><h3>接下來將為您介紹兩種主要的后期調整思路與手段。</h3><h3></h3><h3><font color="#ff8a00">簡單粗暴的調整法</font></h3><h3></h3><h3>如果拍出的照片光束效果比較明顯,你只需要簡單粗暴地進行調整,讓耶穌光進一步地變得更明顯。</h3><h3></h3><h3>以 Camera Raw 為例,在基本調整面板中對畫面的黑白灰做整體的調整,調整結束后,畫面的清晰度和飽和度可以提高:</h3></h3> <h3>隨后,在色調曲線調整面板中畫面的高光、亮調、暗部、陰影做進一步的調整,增加對比,讓光線效果更明顯一點:</h3> <h3>隨后,再在細節(jié)調整面板中最后對畫面進行降噪處理,一般這種光線強烈反差都會出現明顯的噪點,適當地降低噪點,畫面會更干凈。</h3> <h3><font color="#ff8a00">精細的分色調整</font><h3></h3><h3>如果拍出的照片,由于曝光、背景或自然條件的原因,光束較暗淡不顯眼,你就需要使用更精細的分色調整法。</h3><h3></h3><h3>我們以下圖為例:</h3></h3> <h3>可以看出,畫面發(fā)灰,需要拉開黑白灰的層次。<h3></h3><h3>在 Camera Raw 里,可以直接對暗調和亮調進行微調,很方便,但效果有限:</h3></h3> <h3>如果想要更好的效果,可以用 Photoshop 導入,通過高光選擇和反向工具分別選取畫面中的高光、低光,再分別調整兩個部分的光感與色彩,而保留畫面的中間部分。<h3></h3><h3>第一步:在 PS 中倒入導圖片并復制,拉曲線加對比。</h3><h3></h3><h3>這一步的目的是讓片子有明場和暗場之分,呈現出高光和低光。</h3></h3> <h3>第二步,選擇畫面的高光(快捷鍵 Ctrl+Alt+Shift+2)。<h3></h3><h3>通過快捷鍵的方式選擇方式畫面由明到暗會自由過度,所以不需要任何羽化。</h3></h3> <h3>借著,打開濾鏡 Camera Raw(這是個很有用的 PS 插件,沒有的請自行下載安裝一下) :</h3> <h3>然后恰當調高色溫和色調,提亮畫面的黃和紅模擬突出太陽的光感,通過顏色調整讓高光表現更多朝陽的質感和細節(jié)。</h3> <h3>第三步,選擇畫面的低光。<h3></h3><h3>Ctrl+Alt+Shift+2 快捷鍵選擇高光,然后 Ctrl+Shift+i 反向,便可選擇低光。</h3><h3></h3><h3>接著,打開 Camera Raw,恰當調低色溫和色調,讓暗部呈現藍色,略微偏綠讓畫面不至于那么冷峻,讓低光呈現清晨朝陽下的感覺。</h3></h3> <h3>第四步,給低光添加色階命令。<h3></h3><h3>通過第三步中的快捷鍵選中低光,就可以添加色階命令。</h3><h3></h3><h3>前面的調整雖然恢復了高光、低光各自的光感和顏色,但是畫面還是比較平。</h3><h3></h3><h3>將數值分別設置成 : 0 / 0.62 / 255。你也可以嘗試設定不同的數值,觀察它們會對畫面產生什么樣的影響。</h3></h3> <h3>最終成片是這樣的,是不是感覺判若兩片???</h3> <h3>下次如果再遇到耶穌光,千萬不要再浪費這個出片的好機會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