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圖/文 姚征</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b> </b></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b></b><i> 這是去年中歐之行路過的兩座小城市一一奧地利的因斯布魯克和意大利的維羅諾。規(guī)劃行程時沒太在意,但到了以后卻給我很深印象,兩座城市美麗、優(yōu)雅、純正的歐洲風(fēng)味,深厚的歷史沉積,可說是不同凡響。</i></span></h3> <h3><b>一、維羅納</b></h3> <h3> 維羅納因為是“羅米歐與朱麗葉”的故鄉(xiāng)而吸引全世界的少女和情侶們前來瞻仰。我以前只知道這是個古城,見網(wǎng)評除了朱麗葉故居,很少提及其它,而這個"故居"顯然不靠譜,所以不大在意,只因從多洛米蒂山區(qū)出來前往米蘭要路過,便順便停留一晚,事先一點沒做功課。</h3> <h3> 然而進入這個城市后,卻有異樣的感覺。下午二點鐘從火車站乘巴士到站后,離旅館還有段路。拖著行李箱先從一座巨大古堡的高墻下走過,然后拐上地勢較高的河堤,望見河上古樸厚重的老橋與古堡相接,對岸是大片褐紅色屋頂?shù)睦辖ㄖ?,一看就是年代久遠(yuǎn)。</h3> <h3> 河堤旁種有芍藥花,還有架空的紫藤,堤上有人散步,有人閑坐聊天,樣子都很斯文。下來時,堤下有家露天小餐館,一家四口正在用餐,衣著得體、舉止文雅,且大人小孩都長相清秀,引起我注意。</h3> <h3> 我從博爾扎諾過來,那是意大利北部的大城市和交通樞紐,見到大多數(shù)市民都膚色黝黑,體態(tài)壯實,像墨西哥、巴西等南美洲人的那種模樣,這里所見則使人眼前一亮。更使我詫異的是端盤子的餐館女招待竟也美發(fā)飄飄,十分秀麗。我隱隱感到這個城市氣質(zhì)不凡,前年在意大利從羅馬剛到阿馬爾菲海岸的索倫托時也有過這種感覺。</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拐進一條老街,我住的是這里一個家庭旅館,就是照片上第一扇門。主人是位和</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善的老婦人,她不會英語。見客人來,就高聲叫喚:“克里斯蒂娜!” 克里斯蒂娜是她的女兒,模樣小巧,顯得挺年輕,講英語很流利,也很熱情。母女倆就住在我的房間對面,隔壁是一對日本夫婦游客,不知是否還有其他客房。</span></h3> <h3> 辦好登記就出去轉(zhuǎn)悠,走過一條又一條老街巷,格局相近,古舊的外墻和門楣,滄桑畢現(xiàn),但街道還挺干凈。</h3> <h3> 走到了市中心的商業(yè)街,長長的一條街,兩邊都是百年老店,陳列的衣物、珠寶飾品和香水化妝品都很精致,顯出雍容的氣派。使我驚訝的是整條街全是用黃、白兩色的大理石鋪成的。石面經(jīng)數(shù)百年踩踏已凹凸不平,但仍光潤如玉。</h3> <h3> 在一家中餐館吃過晚飯后來到市中心的大廣場,后來知道叫“香草廣場”,已存在兩千多年! 暮色蒼茫,燈光都亮了,見到高大的老城門、羅馬柱、帶雉堞的雄偉高墻…,但前方是什么? 怎么會有個巨大的環(huán)形競技場(斗獸場),這是仿古建筑嗎?</h3> <h3> 趕緊過去察看,表面剝落的巨石,保護古建筑的鐵支架一一顯然是貨真價實的古代遺物。這個古斗獸場由兩層拱形壘成,羅馬的斗獸場有四層。它的高度不如,但環(huán)形沒有崩坍損壞,很是完整。我在廣場上漫步,暮色中感到像是在古羅馬的廣場上,看不到現(xiàn)代建筑的影子,沒有如潮人流,比現(xiàn)在鬧哄哄的羅馬更像羅馬。</h3> <h3> 在維羅納街上常能見到金發(fā)美女,如站在古競技場跟前的這一位,似乎至今還在為羅馬城的陷落痛心疾首。</h3> <h3> 返回時又走過一個小廣場,夜色迷離,邊上的塔摟黑黝黝地指向天空。小廣場上人很多,四周一圈都是酒店和露天吧臺,幾乎座無虛席。一名流行歌曲女歌手激情四射地演唱。多名男女就扭動身肢跳了起來,周圍人跟著喝采。在古羅馬的和平時代,愛享樂的市民們大概也是這樣來度過一個個夜晚的吧。</h3> <h3> 這是我最先路過的老城堡博物館,建于十五世紀(jì),二戰(zhàn)曾被嚴(yán)重毀壞,后來精心修復(fù)得與原來一樣。</h3> <h3> 回旅館遇到克里斯蒂娜,請她講講維羅納的歷史。她說,維羅納建城已有兩千年,很早就有羅馬人迀移到這里來,帶來羅馬的生活風(fēng)尚。<span style="line-height: 1.8;">羅馬帝國滅亡后,意大利長期處于分裂,維羅納是北方重鎮(zhèn),先后多次成為一些小王國的都城,從而變得繁榮起來。"這里保留了中世紀(jì)的建筑風(fēng)格,上千年的建筑很多,維羅納有講不完的故事。"</span></h3> <h3> 這座老橋與老城堡相通,至少也有五、六百年之久??雌浜駥嵉纳砑埽灰獩]地震,再撐五百年也不會垮。</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后來</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我查了些資料,這座古競技場建于公元一世紀(jì),是現(xiàn)存的第三大古代競技場,現(xiàn)在是著名露天歌劇院,可容納三萬觀眾。維羅納一些主要建筑(教堂居多)多數(shù)是在中世紀(jì)后期,約十三至十五世紀(jì)建成的。在此期間,世家大族的互相仇殺曾給這座城市蒙上陰影,這就是“羅米歐與朱麗葉”故事的背景。</span></h3> <h3> 次日上午去朱麗葉故居,也是在一條狹窄的老街上,栱形門廊通進一個小庭院。朱麗葉銅像就立在院子里,身后的小樓的第二層是她的閨房。外伸的陽臺就是當(dāng)年羅米歐的攀爬目標(biāo)。</h3> <h3> 自從市政府經(jīng)研究把這里定義為朱麗葉故居后,天天門庭若市。從街道到內(nèi)院都是慕名而來的游客。男女老少,各色人種,少女和情侶居多。朱麗葉雕像的造型樸素清純,一副鄰家女孩模樣,雙眼略帶憂郁,更顯得楚楚動人。大家都摟著她拍照,小姑娘、大姑娘、老大娘、情侶們依次上前。幸虧還沒見有大叔大爺去摟,否則真太難為朱麗葉了。</h3> <h3> 門廊走道的墻上密密貼滿少女們給朱麗葉的留言。明知是個誑,卻都樂此不倦,很是有趣。</h3> <h3> 河對岸有塊高地,樹木蔥蘢,下邊是個教堂。高地上散布著不少古代遺跡,被稱為露天博物館。一層層上去,高處有觀光平臺,我爬了上去。從平臺望出去,維羅諾全城景色收盡眼底,一派古風(fēng)。</h3> <h3> 此行途中曾登高觀望了布拉格市、薩爾茲堡市和克魯姆洛夫鎮(zhèn)。古典建筑都保存完好,不是零零星星的幾座樓,或幾片區(qū)域,而是整個城市。以前還曾在許多別的歐洲城市登高觀光,也是如此。</h3> <h3><b>二、因斯布魯克</b></h3> <h3> 因斯布魯克在阿爾卑斯山麓,沿著"因河",依山傍水,地理位置優(yōu)越,十三世紀(jì)建城,十五至十七世紀(jì)一直是統(tǒng)治奧匈帝國、奧地利王國和神圣羅馬帝國的王族一一哈布斯堡家族的居住地。</h3> <h3> 挨著因河的老城區(qū)完好地保存了中世記原貌,古建筑林立:凱旋門、黃金屋頂,瑪麗亞.特蕾西亞大街,氣勢恢宏,有皇家風(fēng)范。</h3> <h3> 老城區(qū)外圍,是十八、十九世紀(jì)風(fēng)格的歐洲傳統(tǒng)建筑,離老城區(qū)較遠(yuǎn)的火車站附近建筑顯得更現(xiàn)代些,但風(fēng)挌也較傳統(tǒng),沒見到高層。</h3> <h3> 吸引我的倒還不是老城區(qū)的中世紀(jì)古跡,而是整個城市的格調(diào),清麗又典雅,可比作一位儀態(tài)萬方的中年貴婦人。特別喜歡老區(qū)周邊外圍的摟宇、街道、河流和公園。</h3> <h3> 一位風(fēng)姿綽約的女子,從因河上的美麗小橋走向景色如畫的對岸。這畫面美得使我不忍裁剪,就把原圖與局部放大都擱上。</h3> <h3> 這兩個滑水的伙計好酷! 我邊拍照邊沖他們豎大姆指。"因河"水流湍急,水色有點乳白。他們是怎么站上滑板的? 我想一定是先固定在一個支架上,等站穩(wěn)了,松開支架,滑板便順流而下?;镉媯儯烧痉€(wěn)了! 要是一晃悠掉到水里,哈哈,相信你們再也上不去了。</h3> <h3> 老城第一景點一一黃金屋頂。昔曰王宮陽臺頂上的瓦覆蓋黃金,在日光下熠熠生輝。王室以此來顯示尊榮。每天到一固定的時刻,衣冠楚楚的樂手們就走上陽臺奏樂,旅游者一片歡騰,據(jù)說這也是自古以來的傳統(tǒng)。窗臺還罩著網(wǎng),從下望上去,動作和神情都顯得有點呆板的樂手們就像在櫥窗里表演的木偶。</h3> <h3> 老城區(qū)街頭,這位女子裝扮成白雪公主站在轉(zhuǎn)盤上,如有人投幣,就會旅轉(zhuǎn)兩圈,她也會點頭致謝。全身涂滿油彩,一動不動把站在太陽底下,這是件很辛苦的工作。</h3> <h3> 也是老城區(qū),一位學(xué)生模樣的年青人起勁敲著口鍋,不知是計么樂器。因斯布魯克是大學(xué)城,這位學(xué)生通過這樣的賣藝,既能賺點外快,也不失是種自我磨煉。</h3> <h3> 與布拉格等地一樣,摟宇外墻也愛采用紅、黃、乳白等暖色調(diào),中歐地理位置偏北,冬天寒冷,春秋也略帶輕寒,暖色調(diào)使人感到舒服。如在南歐,地中海一帶,這就不適用了,希臘海邊的典型色彩是藍(lán)和白。由于緊靠著林木蒼翠、嵐氣彌漫的阿爾單斯山,城市的空氣潔凈得纖塵不染,從而使建筑物外墻色澤歷久彌新,賞心悅目。這些美麗的建筑物會使我聯(lián)想起裱花蛋糕,真是秀色可餐呵!</h3> <h3> 老城區(qū)的這座公園就在因河邊,顯然是年代久遠(yuǎn)了,古木參天,芳草如茵,可能是昔日的皇家園林。老人悠閑散步,兩個女孩臥在草地上喁喁而談。長久生活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人會自然地變得優(yōu)雅起來。</h3><h3> 從市容就看得出這是座富庶的城市。它是旅游勝地、冬季體育賽事重鎮(zhèn),曾兩度舉辦冬奧會,制衣、制藥、家具和機器制造業(yè)也很發(fā)達。</h3> <h3><b>結(jié)束語</b></h3><h3> <span style="line-height: 1.8;">許多歐洲國家在保護歷史建筑上真是不遺余力,二戰(zhàn)中,德國很多城市的古老建筑毀壞殆盡,如紐倫堡等地。但在戰(zhàn)后,人們把碎磚斷瓦搜集起來,把增添的新材料設(shè)法“做舊”,想盡辦法復(fù)制成原樣。許多老建筑已經(jīng)過脫胎換骨的重建,但整舊如舊,外表看不出來。人們</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看重老建筑承載的文化傳統(tǒng)和鄉(xiāng)土情結(jié)而</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深加愛惜,反過來老建筑也陶冶著一代代人的心靈氣質(zhì),在因斯布魯克和維羅納感受到的文明和優(yōu)雅就是個明證。</span><br></h3><h3><br></h3><h3>2019/2/7</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