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我的家鄉(xiāng)洋埠<span style="line-height: 1.8;">鎮(zhèn),今年有</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了大變樣!總投資2.1億元人民幣改造的小城鎮(zhèn),現(xiàn)在是名副其實的水韻古鎮(zhèn)、魅力洋埠。</span></h3> <h3>漂亮美麗的沿江公園</h3> <h3> 彎彎曲曲猶如長龍的廊橋,層層疊疊凹凸有致的假山,集休閑鉤魚看書等功能為一體的長廊涼亭。</h3> <h3> 這里原來是個深達10多米、取沙石的深洞,也是以前放牛的地方。現(xiàn)童年放牛吹簫,猶如八仙張果老倒騎驢,韓湘子擅吹洞簫游玩的情景,構(gòu)成了詩情浪漫的畫卷。</h3> <h3> 這是漁民的聚居地,建于70年代,三和土與磚混結(jié)構(gòu)。最早漁民搭棚而居,后來黨的政策好,國家建房供其居住,還給他們建了造紙廠——當時為社辦企業(yè),70年代大部分是姓錢與姓許兩家姓氏居住,當時漁民負責人是許根根。經(jīng)過小城鎮(zhèn)綜合整治,現(xiàn)在的漁民之家得到了重新改造,煥然一新。</h3> <h3> 從這臺階走上大壩就是衢江,古代叫濲江。 </h3> <h3> 這是防洪大壩,建于上個世紀70年代,底部寬10一30米,上部寬5.5米多,兩輛汽車交會能通過,從湖鎮(zhèn)長豐勘至青陽洪村,防洪長堤達十里之多,再延續(xù)到羅埠鎮(zhèn)范圍,高度在5-10米之間。當時鎮(zhèn)政府叫人民公社,由公社分配任務(wù)到每個村去完成筑大壩,公社一呼而應(yīng),每個村都積極按時完成,全部用畚箕裝沙石肩膀挑,穿的解放鞋與草鞋,吃的沒條件買鋁飯盒只能吃蒲包(草編織)飯。最高勞動力記10分,婦女最高5分,當時10分工分只能折人民幣0.8-1.0元收入。那個時候年經(jīng)濟收入80-100元,口糧500斤,政府不出報酬給村,由各村自負。當時公社書記朱土金,副書記陳土生,部長陳竹清,婦女主任范秋月,文書張金富,管企業(yè)的老唐,管大壩砌塊石與開采塊石是社陽人的老邱,組織農(nóng)民到社陽開采塊石,公社工作人員住在土改之后的明清時代的老房,只有8個人,領(lǐng)導(dǎo)公社上萬人,不用幾年把大壩筑完工,當時上萬的農(nóng)民天天用肩往大壩上挑,后來村執(zhí)行了發(fā)籌碼按件計酬,為了按時完成,不管風吹雨打每天都堅持上工干活,工地上的橫批標語口號是: 苦戰(zhàn),奮戰(zhàn),搞好水利建設(shè)!“三忠于”的時代,干勁可想而知,象征著萬里長征的偉大精神。</h3> <h3> 古鎮(zhèn)埠頭</h3> <h3> 溪水碧水蕩漾,婦女們在洗衣被,小船停在岸邊!歡迎大家上船劃漿游玩。</h3> <h3>對面是新建上岸碼頭</h3> <h3> 昔日的渡江埠頭變成了航運樞紐,上面公路通車。</h3> <h3> 米行街的由來: 明清年代運輸都要靠水路。鴉片戰(zhàn)爭后,帝國主義的國家貨品可以進入中國,由于洋埠碼頭可以靠岸,所以貨源源不斷的從杭州運往洋埠上岸,從這里上岸運往湯溪縣、蘭溪縣、龍游縣陸路銷售,但返回的船是空的,他們就想到把洋埠的米運往杭州各地出售,這樣就做起了米行的生意。洋貨多了,洋埠與楊埠,洋與楊是同音,后來逐漸把楊字改寫成洋字。楊埠的創(chuàng)居人: 青陽胡氏家譜記載: 廉一公下,銘四公派下: 亙字輩,排行151 、胡時賜創(chuàng)居,由一樂堂遷入,生于明朝成化甲午年(1474年),卒于嘉靖已亥年(1539年),明末清初1644年楊章公由蘭溪城遷入。</h3> <h3> 下徐由青陽胡氏銘四公派下: 亙字輩,排行277,胡仲正創(chuàng)居。</h3><h3> 車門裡由青陽胡氏銘四公派下:進字輩,排行151,胡夙志創(chuàng)居,</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洋</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埠鎮(zhèn)的悠久古文化出于青陽胡氏,青陽胡氏是原湯溪縣的第一大族,也是洋埠鎮(zhèn)大族,在洋埠鎮(zhèn)居住有16個自然村。</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截</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至《青陽胡氏文獻錄》最后一次修訂的清乾</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隆中葉,青陽胡在科舉考試上取得的成績?nèi)缦拢哼M士6人,舉人9人,入貢、監(jiān)者及廩、庠生100多人,任各地知縣(州)、府通判、知府及中央官署官員者19人,其中以知縣(州)為最多,有13人。還有,由貢生出任自國子監(jiān)學(xué)正以下、各地府縣學(xué)教授、教諭、訓(xùn)導(dǎo)、學(xué)正和八旗教習等教職者共43人,其文教之盛可見一斑!</span><br></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湯溪第一進士</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 胡超故里東田村紀念館,中國海洋大學(xué)傅根清院長、古文專家編寫的胡超1.7萬字的學(xué)術(shù)論文即將發(fā)表,胡超詩詞注釋在今年上半年完成。</span></h3> <h3>湯溪第一進士胡超紀念碑</h3><h3>原金華市人大副秘書長伊福泉、原婺城區(qū)人大主任邱開祥、政協(xié)副主席胡瑞富考察調(diào)研。</h3> <h3> 青陽胡氏發(fā)源地一樂堂村集雅堂,</h3><h3> 一樂堂由青陽胡氏在明朝1377年三遷定居,有胡氏家廟,祟報祠,有進士縣令胡斐,江西醴陵縣令胡東,曾經(jīng)有電影《九歲縣太爺》就是說胡東,電影題材是發(fā)生在江西。</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集雅堂為銘七公創(chuàng)居,當時著名的文學(xué)人物宋濂曾給他造的“集雅堂”題匾。他生五子,在青陽胡的支系中以他的子孫最為興盛,如曾任福建懷安縣令的胡節(jié)、南昌知府的胡公廉、南京太常寺少卿的胡森等,縣令胡煒、胡孟翔等,都是他的后人,后分居各處。</span><br></h3> <h3> 湖前村尚睦堂</h3> <h3>湖前村進士胡公廉進士碑</h3> <h3> 上陳村由壩頭遷入</h3> <h3> 美麗的琳湖是曾經(jīng)文人彈琴吟詩的地方,也是養(yǎng)育他們的水源,有許多文人留下了諸多詩詞贊美。圖片為中國海洋大學(xué)古文專家傅根清院長考察調(diào)研。</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青陽胡氏文獻錄在東店村胡厚泉家收藏六卷,今年在上海圖書館尋找到了增刊二卷(460頁),文獻錄一共1982頁,記載青陽胡氏發(fā)展歷史文獻。</span></h3> <h3> 2018年8月,由企業(yè)家胡永余牽頭成立了青陽胡氏通譜編輯委員會。各村書記、主任、熱心人士踴躍參與,現(xiàn)在正在搜集編撰當中。</h3> <h3> 瀫水之南婺洲西 雙溪匯聚青陽居 一江閱盡千帆競 徒留米街斜陽里 萬畝糧田千重浪 稻花香里論古今 而今盛世逢新意</h3> 洋埠鎮(zhèn)在黨委書記周曉玲的帶領(lǐng)下,精誠團結(jié),為民辦事,用事實證明了成績結(jié)果,受到了洋埠鎮(zhèn)人的贊揚敬佩。歡迎在外的鄉(xiāng)賢回家鄉(xiāng)走走看看、回憶你們曾經(jīng)的童年時代,為家鄉(xiāng)的建設(shè)出謀劃策、支持家鄉(xiāng)的建設(shè)!<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