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寒假來臨,相約閨蜜帶著孩子一起旅游。閨蜜堅持不找旅行社不做旅游定制,兩個分不清東西南北不會用谷歌地圖的中年婦女,帶著兩個不足12歲小毛孩,去了語言不通社會不安定又貧窮落后的柬埔寨,來一趟任性冒險的異域行吧。旅途中有擔(dān)心有恐懼有焦慮,但更多地是被美景激蕩,被美食誘惑,被虔誠的信仰感動。那一場場震撼人心的視覺盛宴,那一座座神秘的廟宇,那一幅幅精美絕倫的雕刻壁畫,那一張張喜悅慈悲的微笑,那一次次光影交錯的日出日落,激蕩心間,難以忘懷。</h3> <h3> 8天時間,我們?nèi)チ藚歉缈吆臀鞴烁鄣母啐埲隼鋶u兩個地方。吳哥窟是世界七大古文明之一,高龍撒冷島是被國家地理雜志評為全球最美的20大海灘之一。一個是古文明之旅,一個是休閑度假游,風(fēng)格迥異,但是一樣的視覺盛宴,一樣的震撼心靈。</h3><h3> 吳哥窟的行程按照常規(guī)旅游路線,經(jīng)典的吳哥小圈大圈和外圈。我們游覽了吳哥六百多座寺廟中極具代表性的15座。有的走馬觀花,有的細(xì)細(xì)體味,有的沉浸其中。每一座寺廟留在內(nèi)心的感觸都不同。</h3> <h3> <b> 巴戎寺,即</b>聞名于世的高棉的微笑,坐落于吳哥通王城內(nèi),是阇耶拔摩七世晚年為自己修建的陵寢寺院。阇耶拔摩七世是柬埔寨歷史上最偉大的國王,他在位期間創(chuàng)立了吳哥盛世,當(dāng)時的吳哥是東南亞最強大的國家,他的疆域涵蓋了今天的泰國越南老撾等地區(qū)。</h3><h3> 走進(jìn)通王城,門口有兩列守衛(wèi)。左手邊是兇神惡煞的魔,右手邊是氣宇昂揚的神,分別代表兩股善惡力量的平衡。</h3> <h3> 巴戎寺大門就是微笑的四面佛,按照阇耶拔摩七世的樣子雕刻的。</h3> <h3> 寺內(nèi)隨處可見大象,大象是輝煌的吳哥王朝最重要的交通工具。</h3> <h3> 踏入這片神圣土地,49座尖塔100多個微笑的佛像撲面而來,把世間的紛擾擋在了外面,內(nèi)心瞬間平靜下來。四面佛已經(jīng)成為了吳哥的名片,在吳哥的上空守候著這片神圣而又多災(zāi)多難的土地。</h3> <h3> 四個面向象征著國王的慈悲、慈愛、慈祥和慈德,凝視著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將愛、慈悲和喜悅播撒在這片土地上。</h3> <h3> 四面佛的嘴角微微上揚,陽光照射在四面佛的臉上,增添可些許慈愛。不同的光影下,四面佛的笑容也不同,或明或暗,或喜悅或悲憫或平和。</h3> <h3> 寺廟里無處不在的舞者,他們的身體如此自如如此放松,走過他們身旁,耳邊仿佛響起了梵樂,身體不由自主地想舞動起來。</h3> <h3> 女神們手持蓮花,輕挽嘴角,似在天堂又似在人間,似在享受曼妙的音樂,又似在迎接清晨的第一縷陽光。</h3> <h3> 阇耶拔摩七世之前的吳哥壁畫藝術(shù)大都在描繪印度教和佛教的神話和教義,鮮有勞苦大眾生活的體現(xiàn),而巴戎寺中出現(xiàn)很多體現(xiàn)平民百姓日常生活的壁畫,這也是吳哥文化最重要的記錄。</h3> <h3> 我們?nèi)滩蛔∫谌氲竭@鏡花水月的美好境地去,去眺望,去凝視,去感受,去體會。</h3> <h3> <b>巴方寺。</b>距離巴戎寺大約5分鐘的路途,是一座金字塔式的銅塔。在吳哥國王都被視為天神,每個國王繼位,都會為自己修建國廟,巴方寺是烏岱亞迪亞跋摩二世修建的國廟。遠(yuǎn)遠(yuǎn)望去,綠蔭掩映下的巴方寺。</h3> <h3> 巴方寺前有一條長長的引道,讓信徒們整理心情、以肅穆之情進(jìn)入寺廟。</h3> <h3> 巴方寺的外墻,斑駁而堅實</h3> <h3> 巴方寺是五層逐漸向上縮小的金字塔形建筑,參觀的路途要沿著長廊走幾個回字形的甬道。</h3> <h3> 向上攀爬的階梯非常陡峭,建造者是要信徒們一步一步帶著對神靈敬畏之心向上攀爬,逐漸接近心中的須彌山。</h3> <h3> 繞到巴方寺的另一面,才發(fā)現(xiàn)那座由石塊組成巨大的臥佛。臥佛的出現(xiàn),也證明了吳哥信仰從12世紀(jì)開始由印度教轉(zhuǎn)向大乘佛教。</h3> <h3> <b>空中宮殿。</b>離開巴方寺,向前走,就看到了一座空蕩蕩的宮殿。在周達(dá)觀的《真臘風(fēng)土記》中,把這座空中宮殿描繪成九頭蛇精的居住地,國王每夜必先于蛇精同寢。若一日不去,則國王的死期就到了。周達(dá)觀的記錄,讓這座廟宇多了些神秘色彩。宮殿前正在打坐的外國游客。</h3> <h3> <b>象臺,</b>是吳哥王朝的行政中心,是國王閱兵大典的觀禮臺。象臺四周的雕刻不止是大象,也有獅子和神鳥。</h3> <h3> <b>十二塔廟,</b>位于象臺的對面,據(jù)說是關(guān)押犯人的塔廟。</h3> <h3> <b>塔布籠寺</b>?!豆拍果愑啊返娜【暗兀顷^耶跋摩七世為母親修建的寺廟。聯(lián)合國為了幫助柬埔寨修復(fù)這些人類文明的瑰寶,讓世界各國來認(rèn)養(yǎng)修繕?biāo)聫R。塔布籠寺由印度負(fù)責(zé)認(rèn)養(yǎng),他們沒有像其他國家那樣把寺廟中的大樹砍伐掉,而是尊重自然的力量,原汁原味地保留了熱帶雨林的藤蔓樹木與寺廟的原貌,再現(xiàn)樹木與建筑的纏繞糾葛共生。</h3> <h3> 一株株盤旋而上的樹木,樹干伸向天空,樹根牢牢地和寺廟扎根在一起。不知是樹木成就了寺廟還是寺廟滋養(yǎng)了樹木。上千年來,就這樣共生,一起看盡繁華,一起經(jīng)歷磨難和屠殺。</h3> <h3> 樹木千姿百態(tài),或彰顯自我,或侵占寺廟,或?qū)⒏〉癜?lt;/h3> <h3> 一堆堆哭泣的石頭等待著人們幫它們找到回家的路。</h3> <h3> 乳海翻騰,似乎卷起了千堆雪。</h3> <h3> 印度教中的濕婆神,頭頂一彎新月,開了天眼,洞察這世間的萬事萬物。</h3> <h3> 隨處可見的天女,仿佛要下到人間與游客們共舞一曲。</h3> <h3> 墻壁上一個個的小洞,本來塞滿了紅寶石綠寶石,卻被15世紀(jì)的暹羅人洗劫一空。</h3> <h3> 火山巖石,隨處可見,是建筑這些寺廟的主要材料。</h3> <h3> 慢慢踱出寺廟,陽光照耀在門上和樹上,光陰斑斕的樣子。</h3> <h3> 似乎有些寂寥,有些空蕩,寂寞的守候,千年如一日。</h3> <h3> 門口的石獅,昂揚向上,宣告著這里曾經(jīng)的輝煌。</h3> <h3> <b>巴肯寺</b>。建造在巴肯山上,九世紀(jì)末,耶輪跋摩一世遷都吳哥,把巴肯山作為國家寺廟的建造地,此后的二三百年,這個寺廟見證了吳哥王朝的輝煌起落。巴肯山的高度只有70米,但非常陡峭。我們在下午四點左右開始爬山,爬上來的時候已經(jīng)氣喘吁吁。</h3> <h3> 山頂放置了象征男性生殖器的石雕林迦和女性生殖器的優(yōu)尼。這一時期的吳哥信仰印度教,崇尚原始的生命力,在很多寺廟里都能看見這種石雕。</h3> <h3> 從這座山上可以俯瞰整個吳哥寺廟,著名的大小吳哥寺也盡收眼底。</h3> <h3> 最高一層壇臺上的中央寺塔。</h3> <h3> 到處是在等待日落的游客們。</h3> <h3> 豐碩的天女,手持蓮花,也在肅穆地陪伴著我們一起等待。</h3> <h3> 從石塊的縫隙中長出一些野花野草,這座經(jīng)歷了上千年磨難的廟宇,依舊有旺盛的生命力。</h3> <h3> 在等待的空隙,和娃兒一起快樂地玩起了自拍。</h3> <h3> 慕色漸漸暗下來,人群也寂靜下來。坐在塔四周的游客們,仿佛和門口的石獅一樣在守護(hù)著這落日余暉下的寺廟。</h3> <h3> 落日在大家肅穆的觀賞下,一點點地把自己藏起來,只至消失殆盡。巴肯寺在光影變換中呈現(xiàn)出不同的色彩,或明或暗,或燦爛或輝煌或暗淡。慕色中,游客們逐漸散去,巴肯山恢復(fù)了原本的寂靜。</h3> <h3> <b>女王宮。</b>10世紀(jì)羅貞陀羅跋摩二世建造,寺廟中的雕刻異常精美。它是國王賜給退隱高僧的靜修之所,但因其精美的雕刻以及玫瑰紅色的主色調(diào)被誤以為是女王居住之所。</h3> <h3> 上午九點,經(jīng)過一條粉紅色的沙土路,我們來到了女王宮最外層的大門。胭脂色的細(xì)沙土,玫瑰色的細(xì)致砂巖,門楣上極其奢華的雕刻,像睡夢中綺麗的夢,我們都已經(jīng)迷醉了。</h3> <h3> 門柱上精美的浮雕,口吐火焰的水獸摩卡羅。</h3> <h3> 清晨的蓮花盛開的正艷,急切想去女王宮一探究竟的我們,舍不得停下腳步去觀賞蓮花。走過盛開蓮花的水池,進(jìn)入了女王宮的第二層圍墻內(nèi)。</h3> <h3> 觀光者們蜂擁而至,熱情的火焰似乎要把清晨的女王宮點燃。</h3> <h3> 在擁擠的人群中,找出些許縫隙,趕快拍照留念。</h3> <h3> 石雕的棕櫚樹形狀的窗戶。</h3> <h3> 濕婆神擁抱妻子坐在五重山,惡魔拉伐那幻化出無數(shù)手臂和頭顱來擾亂濕婆神的修行,守衛(wèi)的石獅們嚇得魂飛魄散。</h3> <h3> 天神之王因陀羅為了救助蛇神納迦,騎著三頭大象來撲滅森林之火,一時間,電閃雷鳴,傾盆大雨從天而降。</h3> <h3> 女王宮的主建筑群中,每座塔都立著一對完全對稱的守護(hù)者石像,有神猴哈努曼,獅面人那羅辛哈,神鳥一族。</h3> <h3> 女王宮不大,十分鐘就可以逛完??墒侨绱嗣利惖纳?,如此精美的雕刻,讓我們不忍離開,我們追隨著觀光者的腳步,一圈圈地看下去,目不暇接,嘆為觀止。那雕刻,如錦緞,如火焰,極盡奢華絢爛,讓人無法相信這是在堅硬石頭上的雕出來的。</h3> <h3> 再多待一會兒,再多看一會兒,仿佛時間靜止時空倒流,我們也走入了那如錦的世界,我們也成為了那個驚世核俗的美麗。</h3> <h3> <b>崩密列</b>。12世紀(jì)中葉蘇利耶跋摩二世建造,還沒建造完成就被廢棄掉了,后來又不斷被自然和人為的破壞,成了一片斷壁殘垣。</h3> <h3> 崩密列沒有門沒有圍墻,我們在路的兩旁發(fā)現(xiàn)了依舊神采奕奕的七頭蛇神,就當(dāng)它是在歡迎我們的到來吧。</h3> <h3> 沿著這樣的石板路,我們一步步走近崩密列,走進(jìn)這座廢墟中的寺廟。</h3> <h3> 茂密叢林中到處堆砌著巨大的石塊,仿佛是一片廢棄的石塊場。頹廢雜亂,但又似乎在寂靜中透出不一樣的韻味。</h3> <h3> 不知是天災(zāi)還是人禍,將它毀壞得如此徹底。</h3> <h3> 或長或短的石塊,似在吟唱曾經(jīng)的繁華輝煌。</h3> <h3> 如此調(diào)皮卡通的蛇神,即使被留在廢墟中,依舊是快樂的。</h3> <h3> 一株株長了幾百年的巨樹,也在肆意擴(kuò)展自己的地盤,把廟宇踩在了腳下。</h3> <h3> 樹根緊緊抱住了墻壁,纏繞著盤旋著,似乎已經(jīng)融為一體。</h3> <h3> 拾階而上,走入另外一片廢墟的世界。</h3> <h3> 窗欞依舊,房屋卻已坍塌。</h3> <h3> 青苔爬滿石塊,讓守候了千年攪拌乳海的雕刻也有了勃勃生機。</h3> <h3> 雕刻依舊絢爛,即使近旁的墻壁都已坍塌。</h3> <h3> 被青苔和雜草覆蓋的石塊,依稀還能讀出羅摩耶娜的故事。</h3> <h3> 舞動起來,手腳都在向四周蔓延。</h3> <h3> 樹根里組成的鏡像,似鏡中月,卻也是真實存在。</h3> <h3> <b>羅洛士群遺址</b>,包括了巴孔寺、神牛寺等寺廟。禇耶拔摩二世將首都遷到洞里薩湖北岸的羅洛士地區(qū),后建造的這些寺廟。羅洛士群是吳哥藝術(shù)的開端,還沒有開始用石塊建造寺廟,那時均為紅磚結(jié)構(gòu),外敷灰泥,在灰泥上做雕刻。</h3><h3> <b> 巴孔寺</b>。是羅洛士群遺址中規(guī)模最大的寺廟,也是第一座祭祀天神的神殿山。</h3><h3> </h3> <h3> 外圍的護(hù)城河,護(hù)城河在吳哥文明中占據(jù)重要的位置,雨季來臨時,起到防洪固壩的作用,還能防止螞蟻蛀壞寺廟。每座寺廟的四周都會修建這樣的水利工程。</h3> <h3> 沿著陡峭的臺階,終于爬到了中心塔。</h3> <h3> 站在塔頂上,感受吳哥開國時的莊嚴(yán)肅穆。</h3> <h3> <b>神牛寺。</b>是羅洛士群的第二大寺,門前有一座濕婆的坐騎南迪守候。</h3> <h3> 偶遇一對正在拍婚紗照的青年男女。帥氣的新郎和美麗的新娘,還有那裙裾飛揚的紅色婚紗,讓這座千年古寺廟也煥發(fā)了青春與活力。</h3> <h3> 伴娘團(tuán)隊,一樣的時尚,一樣的美麗,一樣的洋溢著青春的氣息。</h3> <h3> 我們離開的時候,有個小姑娘過來兜售明信片。在吳哥的各個寺廟里,有很多的孩子,操著熟練的各國語言,在售賣各種小商品。</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