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灰蒙蒙的天空又飄起了亂舞的雪花。雪花不是很大,倒也下得密下得緊,即使撐著雨傘在路上行走,也還會有少許的雪片兒偷偷的鉆進你的懷里。這是在寒冬臘月里,雪一下,年很快就要到了。我們這兒家家在忙著腌制雞鴨鵝肉類的咸貨,只等年的到來。</h3><h3> 雪花飄,年來到。今年的年又該是怎樣的呢?這倒讓我想起小時候過年的景象了,那段有點艱難卻充滿歡樂的日子。</h3><h3><br></h3> <h3> 小時候最喜歡過年了。在我們家鄉(xiāng)有這么一句話:大人盼做田,小孩盼過年。在那艱難的歲月里,大人們?yōu)檫^年而愁容滿面,而我們這群少不更事的孩子卻早在盼望著,年啊快點來吧。因為過年熱鬧啊,家家貼對子,放炮仗;還能穿上新衣新鞋,吃上豬肉包子,煎炸果子,家制豆腐和粉條,還有炒米糖呢,這么多的福分也只有在過年時才能享用,誰不盼過年呢!</h3> <h3> 那年月,農(nóng)村的日子真難啊。家里孩子多,糧食少,平時一日三餐都要精打細算,玉米山芋南瓜湯是早晚家常便飯,米飯只在中午享用。小時候我覺得最難吃的就是玉米糊了,有時寧愿挨餓也不想喝它。也許我是家里唯一的男孩的緣故吧,母親總會為我煮上一小碗米飯,或是攤上一張面餅。在家里,就數(shù)三姐會過日子了,早晚她煮粥,一小把米,勻溜溜一丟,混在紅薯片玉米糊里,到吃飯時,找也找不見呢。</h3><h3> 要過年了,總是愁壞了母親。母親很能干,在冬月里,她和姐姐們一起納鞋底,做棉鞋布鞋,確保我們姊妹們在過年時都能穿上新鞋。家做的布鞋很合腳,穿著很舒適,走起路來很靈便,那時節(jié)哪里有錢到集鎮(zhèn)上去買上一雙新鞋呢。最發(fā)愁的就是做新衣了。沒有錢買布料,母親只得東挪西借,請來裁縫師傅做上兩天,為我們過年添上一兩件新衣,而記憶中母親很少為自己做衣服。家里孩子多了,小的揀大的舊衣那是常有的事。母親手很巧,短褲汗衫之類,她在勞動閑暇,或是熬夜,照著我們的身材,自己裁剪,然后一針一線的縫織,一件衣服往往要花很長時間?!按饶甘种芯€,游子身上衣”,那煤油燈下母親縫補衣服的情景最令我難忘。一想起這些,想起已不再人世的母親,常常使我熱淚滿盈,心中久久難以平復。</h3><h3><br></h3> <h3> 小時候過年真是熱鬧。家中姊妹多,打打鬧鬧,即使吃得不好,穿得不好,也覺得很快活。也許是少年不知愁滋味吧,不知道母親在我們打鬧時是什么樣的心情。臘月二十八蒸包子,母親蒸了一鍋又一鍋,一鍋出來,幾雙小手很快就將包子分完了。包子真好吃,有豬肉餡的(其實主要是蘿卜青菜),熱氣騰騰的,香噴噴的,軟軟的,一口咬下去,滿嘴溢香。記得有一年,我在外面玩,估計包子熟了,就跑回來吃一會兒,竟然吃了十多個大包子。還有油炸果子,好吃著呢。那時菜油特別緊缺,只在過年時,能奢侈的用油炸果子,炸過果子后,再將油收集起來炒菜用。</h3> <h3> 過年了家家磨豆腐。磨豆腐是一項細致活兒,也是一項技術(shù)活兒。先將黃豆用水浸泡好后,用小磨子將豆子磨成豆?jié){,然后回家用蚊帳做的紗網(wǎng)將豆渣過濾掉,再將過濾后的豆?jié){放在鍋里煮沸,舀到一個大水缸里,點上石膏粉,待稍微冷卻后,上面用板子壓平,不久,就成豆腐了。制豆腐的關(guān)鍵在點石膏粉,點多了點少了都不行,要恰到好處,同時,還要把握好火候。村里有這方面經(jīng)驗的師傅,每逢做豆腐時家家請他。在還沒有成豆腐前,還可以喝上新鮮的豆?jié){,吃上嫩嫩的豆腐腦。豆腐是一家子在一個正月里盡情享用的美味。</h3><h3>熬山芋糖,炒米糖,也是我們小孩子的最愛。那一罐子糖稀最引人嘴饞。有時,趁姊妹們不注意,用凳子踮起腳,用小勺從罐子里舀上一勺,吃在嘴里,那真叫個甜呢,不小心嘴角還常常留有黏黏的糖跡。</h3><h3><br></h3> <h3> 過年還能吃上豬肉。在計劃經(jīng)濟時代,買肉必須憑肉票,而肉票也只是逢年過節(jié)才有供應(yīng),所以,一年當中很少能吃到豬肉。后來,改革開放了,農(nóng)村的日子漸漸好了起來,每到過年時經(jīng)濟條件好的家庭,宰殺自家飼養(yǎng)的一頭豬,條件不太好的,就兩個家庭伙殺一頭豬。農(nóng)村也就在快過年時殺豬的。哪家宰了一頭豬,全村都來打豬滉,主人家備酒備菜,主要是血滉,雜碎之類,也會上盤肉。整個臘月里,全村輪流做莊,熱鬧得像過年。小孩子呢,趕熱鬧,爭著搶豬蹄殼,硬硬的,空空的,放上豬油,用棉絮做燈芯,點燃后就是一盞小燈,很好玩。一刀刀豬肉掛在屋梁下,平時不怎么舍得吃,只在來客人或過節(jié)時吃,所以,豬肉往往吃到來年的夏季。那年月,家家都不富裕,但人情味很濃,鄉(xiāng)風淳樸,即使平時有點小矛盾,到過年了,也都不計較,你借我家東西用,我借你家東西用,從不吝嗇。有時家里來了人,從鄰家借條凳,借碗碟也是常有的事。</h3> <h3> 過年了對小孩子來說有很多的樂趣。最樂的是大年初一早上撿炮仗。一群孩子,大年初一起得很早,穿上新衣新鞋,挨家挨戶撿炸落的炮仗。以前制鞭炮技術(shù)不行,會有許多啞炮,這對農(nóng)村孩子來說是一種企望。誰家門前鞭炮一響,孩子們就一窩蜂的奔跑,在晨熹中手忙腳亂的撿拾沒炸的炮仗,然后帶回家炸著玩,沒有火捻的炮仗,或用磚砸,或剝開來用火柴點燃,會嗤的一聲發(fā)出一瞬而逝的亮光。這樣的經(jīng)歷,至今想來,還是很有趣。而現(xiàn)在的孩子卻早已沒有了這樣的經(jīng)歷和興致了。</h3> <h3> 那時農(nóng)村吃年飯也顯得很正式。無論窮富,家家都會燒一桌好菜,喝點小酒。一年到頭,母親將平時省下來的好菜,全部奉獻出來。一家人團團圍桌而坐,等菜上齊了,碗筷擺整齊了,在香爐里敬上香,然后,放鞭炮,再一齊動筷子,享用一年中最豐盛的大餐。一家子其樂融融。大概一九八六年過年,小妹和我在年夜飯上打老虎杠子喝酒,她竟然飲了八杯酒,自然是醉了。飯后,我們到鄰家看《西游記》,后來我一直不放心,回家看看小妹,搖搖她的頭,動也不動,當時既悔又怕,從此后,過年再也不敢讓她喝酒了?,F(xiàn)在想來,已是三十多年了,當時,姐妹們都還未嫁人,父母也都健在,而今物是人非,過去的日子再也找不回來了。</h3> <h3> 小時候我最喜到舅舅家去拜年了。一到年初二,我就迫不及待的來到舅家。舅家十個孩子,和我年紀相仿的有幾個,我們平時很能玩到一起。所以,一到舅家,心情特別激動,放下禮品,就和表兄妹們一起盡情玩耍。有好吃的,舅母總是為我們留著。舅舅舅母都很疼愛我,在一個正月里,幾乎就在舅家度過,有吃有玩的,一點也不想家。那時舅家孩子多,家里也很窮。在我上小學時,大舅寫的一幅門對子至今我還記得:年難過年年難過年年過,歲平安歲歲平安歲歲安。大舅有老私塾底子,寫得一手好字,他家的門對子都是他自己寫的。后來,三老表和四老表也寫得一手好字,大概受大舅的影響吧。在舅家,我一點不受拘束,他們從來也不嫌棄我。至今,我們表姊妹見面就像親姊妹一樣,感情好著呢??上В司司藡屢讶ナ蓝嗄?,表姊妹們也早已安家各奔東西,過年了也很少有再相聚的機會了。但那份情義那份熱鬧,卻永遠印在我的心里,難以忘記。</h3> <h3> 過了三天年,還是圓套圓??晌覀冃『⒆訁s不這樣想,年一過,就在急切的盼著正月十五的到來。農(nóng)村在正月十五的晚上,有到空場地去撂火把的習俗。在年前,我們小孩子早早就收藏好廢舊的掃帚,以備撂火把時用。在空場地,孩子們紛紛舉著燃著的火把,使勁的拋向天空,邊拋邊喊:“對東撂結(jié)冬瓜,對西撂結(jié)西瓜,對南撂結(jié)南瓜,對北撂結(jié)生瓜(沒有北瓜)”?;鸢延懈哂械?,燃紅了半邊天空;喊聲此起彼伏,在夜空震響?;鸢蚜探Y(jié)束了,孩子們已是滿臉黑灰,有的頭發(fā)眉毛不免被火掠過,還有股煳焦味。也不知從何時起,孩子們再也沒有了這撂火把的熱鬧了。</h3><h3> 現(xiàn)在日子好了,年也好過了,但年的氛圍淡了,年的味不濃了。吃罷年飯,要么看看春晚,要么玩玩手機,要么在電腦上打打游戲。特別是父母過世后,越來越覺得過年的冷清和無聊了。就是在年初,也懶得到親戚家走動,那過年的熱鬧勁兒,過年的迫切感覺總也難以找回。</h3><h3> 今年又是怎樣的一個年呢?</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