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秦香蓮是包公案·鍘美案中的苦情人物。這一故事廣泛流傳,被改編為評劇、京劇、晉劇、河北梆子、豫劇和越劇等多個版本?,F(xiàn)如今,秦香蓮是被拋棄的婦女的代名詞。</h3> <h3>傳統(tǒng)戲劇中的陳世美,自報家門是“湖廣 均州人氏”。據(jù)《均州志·進士篇》記載:“順治十二年,乙未科史大成榜,陳年谷,官貴州思石道兼按察司副使布政司參政。”又據(jù)《湖北歷史人物辭典》( 湖北人民出版社1984年出版)記載:陳世美,清代官員。原名年谷,又名熟美,均州(即湖北均縣,現(xiàn)丹江口市)人,出身于仕官之家。清初游學(xué)北京,順治八年(1651年)辛卯科進士。初任河北某地知縣,后因得康熙賞識,升為貴州分守思仁府兼石道按察使,兼布政使參政。</h3><h3>在貴州為官時,同鄉(xiāng)同學(xué)來投,謀取官職,他多次接待,并勸以刻苦攻讀以求仕進。后因來投者日多,難于應(yīng)付,乃囑總管家一律謝絕。家住均州城郊秦家坡的同窗胡夢蝶,昔日與他進京赴考時,曾以錢財相助,因遭總管家回絕,頓生報復(fù)之心,遂將社會上一些升官發(fā)財、 忘恩負義而拋妻滅子之事,捏在一起,加在他身上,編成戲劇《秦香蓮》,在陜西、河南等地演出。相傳清末一河南劇團到均州演出此戲時,陳的一個后人看了,氣得當場吐血,陳世美第八代孫還組織家族眾人,當場砸了該劇團衣箱,并毆打演員死傷數(shù)人,演出被迫停止。</h3><h3>一般地方和一般人看此戲并不把它當真,可是在湖北丹江口市(原均州),陳姓居民一向認真對待此事,說這個戲冤枉了好人,因而憤憤不平,不許在均縣上演陳世美的戲。自1980年以來,湖北省民間文藝研究會全面開展民間文學(xué)搜集整理工作,當?shù)孛癖姙殛愂烂励Q冤叫屈,并逐漸用文字發(fā)表出來。關(guān)于陳世美的冤情便在海內(nèi)外傳播開來,引起越來越多的民間文藝學(xué)者和有關(guān)部門的研究和重視。</h3><h3>丹江口市的童德倫老人為解開陳世美之謎,花費了數(shù)十年心血,他認為:陳世美在歷史上實確有其人,當?shù)孛耖g傳說和1992年在丹江口市發(fā)現(xiàn)的有關(guān)陳世美的碑文記載,陳世美都是為官清廉、剛直不阿、體察民情的清官。那些強加在他身上的所謂嫌貧愛富、殺妻滅子之事,乃系嫉賢妒能之輩所為。因此,均縣有“北門街不唱陳世美,秦家樓不唱秦香蓮”的俗話。</h3><h3><b>清代陳世美怎么會被宋朝的包公鍘了呢?</b>二百年來,《鍘美案》雖然在世上演唱,使陳世美 臭名昭著,但從現(xiàn)在搜集的大量素材來看,《 鍘美案》確屬戲劇舞臺上的歷史“冤案”。</h3> <h3>請欣賞由評劇、京劇所改編的傳統(tǒng)戲曲《秦香蓮》</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秦香蓮》(楚劇全本)</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