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第一、二張為施作模老師于2005年攝,特此鳴謝!</span></p> <h1> 紅河,是中國南部最著名的一條河流,也是云南唯一的一條國際性河流。它全長1200多公里,出大理境后,流經(jīng)雙柏、紅河、元陽、建水、個舊、蒙自、河口流入越南。</h1><h1> 這條美麗壯觀的紅河就發(fā)源于大理巍山縣永建鎮(zhèn)的米麓么村。早就想一睹紅河源風(fēng)釆的我,在老同學(xué)李柏園及攝友馬師、陶師的邀約下,于本月(12月21日)清晨,驅(qū)車前往紅河源,親眼目睹了這條被當(dāng)?shù)匾妥迦朔Q為父親河的真面目,那種震撼、那種攝人心魂之美,回來數(shù)日,至今念念不忘。</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h1> 為了這次拍攝和觀賞紅河源,柏園和陶師頭天便驅(qū)車前往“釆點”,功夫不負(fù)有心人,他們找到了最佳地點一一垅壩山,在當(dāng)?shù)卮迕竦膸ьI(lǐng)下,他們選位非常好,在垅壩山頂上,既可遠(yuǎn)眺紅河源,還可近觀國家文物重點保護單位【南詔故都山龍山于圖城遺址】,特別是在山頂一側(cè)可觀“上壩”,另一側(cè)可賞“下壩”,為我們此行可謂是立下了汗馬功勞!</h1><h3></h3> <h1> 第二天早晨,我們起了個大早,六點鐘便駕車從下關(guān)出發(fā),經(jīng)過約1小時的駕駛,越過崎嶇不平的山坡土路,終于到達(dá)了垅圩山,天還沒亮,稍事休息,由于頭晚過于激動沒睡好,加上天氣太冷和道路崎嶇,不善坐車的我,竟暈車了。休息了近半個小時,天剛蒙蒙亮,我們登上山頂,俯瞰紅河源壩子,一下子便被眼前的景色驚呆了,大家立馬支起三角架,安上相機,將這難得一見的晨曦美景攝入鏡頭,收藏在眼底和心中……</h1> <h1>紅河,在巍山境內(nèi)被稱作“額骨阿寶”,彝語:"一條彎彎曲曲的父親河"。幾乎在世界范圍內(nèi),人們都把自己境內(nèi)的最主要河流稱之為母親河,但紅河不是,它從一開始就被稱為父親河,足見紅河的雄壯,巍山人民對它的敬重之情!</h1> <h1> 紅河源頭的彝族村民在發(fā)出紅河第一滴水的山箐建蓋了龍王廟,每年都要舉行祭祀活動,感謝龍王賜予他們豐盈的雨水滋潤山林田園,給予紅河不竭的水源。每當(dāng)秋收時節(jié),河水粼粼,瓜果遍地,如玉撒金,望之壘壘,舊志稱此為“瓜江壘玉”,是巍山著名的十六景之一,早己載入史冊。</h1> <h1>紅河源,集千溝萬壑之源,紅河水激昂地沖下山來,從一個叫做落馬處的地方流入巍山壩子,一瀉千里,向南奔去,在被叫做瓜江的河床里浩浩蕩奔騰,突然,當(dāng)流經(jīng)南詔故都山龍山于圖城遺址時,一改它那澎湃激昂的壯美之勢,變得格外柔美,溫柔地舒展開來,沿山腳甩出了“九曲十八彎”,然后猶如重新起步,再一路向南而去,仿佛獨為這千年古都披上一道彩霞,又似有意放慢腳步,向古都作不舍的惜別。</h1> <h1>晨曦之中的紅河源,晨霧繚繞,似夢似幻,美若仙境!站在古都遺址,“九曲十八彎”的秀美紅河水,一個個的小村莊,神奇俊秀的巍寶山麓,織錦般的田野盡收眼底,天造神奇的田園風(fēng)光,美輪美奐地展現(xiàn)眼前。</h1> <h1> 今天由于晨霧太濃,山巒和村莊、河流都被濃霧淹沒,僅依稀可見,能看到這期待己久的美景嗎?心中不免忐忑不安。然而,蒼天不負(fù)有心人,我們看到了!</h1> <h1>霧大有霧大的好,霧中看花、賞景,別有一番情趣和收獲,尤其是對我們這些攝影愛好者來說,要的就是這樣的效果。</h1> <h1>紅河源最美的這一段,就在我們腳下,興奮極了的我們,顧不得清晨冷冽的寒風(fēng),一個勁地拍攝起來。在如此美麗的自然風(fēng)光面前,只怪自己攝影技術(shù)不夠好,幸好同行的幾位都是攝影高手,有的是省攝影協(xié)會會員,有的是州攝影協(xié)會會員,在他們的悉心指導(dǎo)下,學(xué)到了許多技巧,掌握了一定的拍攝方法,真是既賞到了美景,又學(xué)到了技術(shù),一舉兩得,收獲滿滿!</h1> <h1>照片部份來自攝友李柏園、陶麗生、馬利坤,在此特別鳴謝!</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