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行攝東歐合集

上海新哥

<h3>2018.9.19晚上乘德國漢莎航空LH727班機上海-慕尼黑。</h3><h3>第二天早上轉機去布拉格,慕尼黑到布拉格大約400公里,飛機50分鐘就到,支線飛機一般都不大。大概9點鐘到達布拉格瓦茨拉夫.哈維爾國際機場。出了機場,大巴已經(jīng)在等候,驅車前往老城廣場,不遠,40分鐘就到。</h3><h3>慕尼黑機場候機樓和帥氣的機師</h3> <h3> 布拉格天文鐘(英語:The Prague Astronomical Clock;捷克語:Pra?sky orloj [1] )也稱“布拉格占星時鐘”,是捷克首都布拉格的一座中世紀天文鐘,安裝在老城廣場的老城市政廳的南面墻上,是一個熱門的旅游景點。這座大鐘至今走時準確,當?shù)厝嗽诖笋v足校對手表的時間。天文鐘是一座精美別致的自鳴鐘,鐘樓建于1410年。根據(jù)當年的地球中心說原理設計,上面的鐘一天繞行一圈,下面的一年繞一周,每天中午12點,十二尊耶酥門徒從鐘旁依次現(xiàn)身,6個向左轉,6個向右轉,隨著雄雞的一聲鳴叫,窗子關閉,報時鐘聲響起</h3> <h3>老城廣場全景</h3><h3>布拉格老城廣場已經(jīng)存在900多年了,也是人們集會,休閑的場所。廣場上的老市政廳,建于1338年,是一座哥特式建筑。廣場南面有著名的卡羅利努姆宮,它是查理大學最古老的建筑物。 圍繞廣場的街道向四周發(fā)散開去,從鐘樓看下去,至少有八九條街</h3> <h3>俯瞰老城廣場一角</h3><h3>布拉格老城廣場是11至12世紀中歐貿(mào)易最重要的集市之一,也是決定國家歷史命運的政治事件發(fā)生地。布拉格老城廣場成為了當年熱炒的“CBD”商圈,歐洲各地的富商們在老城廣場周圍修建起精美絕倫的巴洛克式豪宅,雖然同為巴洛克式,但建筑之間格風格迥異<br></h3> <h3>布拉格全景局部</h3> <h3>提恩教堂--提恩教堂是老城廣場上最醒目的建筑物,也可說是布拉格的地標。提恩教堂的前身建于1135年,其中還附帶供給外國商人住宿的設施?,F(xiàn)在所看到的建筑則是建于1365年,以哥德式雙塔建筑著稱,頂端裝飾著純金圓棒,總高度約為80公尺,由于教堂的外形酷似童話中的魔鬼城堡,它還被人們形象地稱做“魔鬼教堂”。它還是老城廣場最古老的建筑</h3> <h3>老城廣場的揚·胡斯雕像--揚·胡斯是捷克著名的宗教改革家、偉大的愛國者</h3> <h3>老城廣場游客熙熙攘攘,不乏青春活力長腿妹,帥氣逼人小哥哥</h3> <h3>街邊烤肉小店,師傅手藝高超,嫻熟的動作,造就美味</h3> <h3>一身名牌,恰似夢露再現(xiàn)</h3> <h3>查理大橋--查理大橋始建于1357年,1400年竣工,橫跨布拉格市伏爾塔瓦河。此橋是遵照捷克國王查理四世之命而建,因此得名查理橋,是捷克現(xiàn)存較大的古橋,也是連接布拉格老城、小城和布拉格城堡的交通要道。這段狹窄蜿蜒的街道聚集了許多舊城的精華,是當時加冕御道的一部分。</h3><h3>查理大橋以羅馬天使橋為樣板,是典型的哥特式建橋藝術與巴洛克雕塑藝術的完美結合。橋的一端入口處聳立著查理四世的全身雕像,兩側是帶有巴洛克式浮雕的哥特式門樓。橋兩側石欄桿上有30座雕像,為天主教圣徒和保護神,造型有女神、武士、人面獸身和獸面人身像等。查理大橋以其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建筑藝術成為捷克較負盛名的古跡之一</h3><h3>在橋上可以觀賞到藝術家的表演,還有一些手工藝創(chuàng)作表演,這里已經(jīng)成為布拉格藝術的展示場所,在橋上還可以買到很多藝術品,表現(xiàn)查理大橋的水彩畫,以及身著傳統(tǒng)捷克服裝和宮廷服裝的木偶。</h3><h3>遠眺伏爾塔瓦河上的橋--碧波蕩漾的伏爾塔瓦河將捷克首都布拉格分為東西兩岸,河上共有18&nbsp;座大橋將兩岸連成一體</h3> <h3>布拉格的路面,多以石塊鋪就,經(jīng)久耐用。路面軌道縱橫交錯,上空布滿蜘蛛網(wǎng)般的架空線</h3> <h3>有軌電車造型各異,看著有復古型,現(xiàn)代型,現(xiàn)代復古混合型</h3> <h3>圣維特大教堂--圣維特大教堂始建于公元929年,卻一直到公元1929年才正式完工。是歷代皇帝舉行加冕典禮的場所,有“建筑之寶”的美譽</h3><h3>尖塔、尖拱頂與飛浮雕,是哥特式教堂外觀的三大特色,建筑歷經(jīng)年代悠久,也融合了巴洛克、文藝復興等風格。原本教堂的大門是朝南方向的金色大門,門上有查理大帝與4位主要建筑師的半身浮雕</h3> <h3>大教堂內(nèi)景-圣維特大教堂是捷克最大的教堂,也是哥特式建筑的典范,從地面到天花板,看起來至少有60米高。抬頭仰視,頂部天花板內(nèi)飾瑰麗多變,線條交錯,造工精細</h3> <h3>左-教堂外拍婚紗照的新人</h3><h3>右上-藝術巨匠阿爾封斯·米沙創(chuàng)作于二十世紀初的現(xiàn)代玻璃窗作品細節(jié)</h3><h3>右下-圣約翰之墓由純銀打造,裝飾華麗,圣約翰是1736年的反宗教改革者,因此葬在圣維塔大教堂中,并以純銀華麗的裝飾作為紀念。純銀制作的墓耗費了二十噸銀子,建于十八世紀中期。其中最為突出的是靈柩上面手持十字架的圣·讓·內(nèi)波姆斯跪像,他的神情和手勢栩栩如生</h3> <h3>又是一對新人,黑白絕配</h3> <h3>揮汗如注的工匠</h3> <h3>黃金小巷-黃金小巷是一個建于15世紀的斑斕民居小胡同,由于有了11間具有歷史意義的小房子而聞名于世</h3><h3>21號,一家護膚品小店。事后才知道,隔壁22號蘭墻紅頂?shù)男∥?,是著名作家卡夫卡的故居,目前它是家小書?lt;/h3> <h3>黃昏時分的布拉格街頭</h3> <h3>去CK小鎮(zhèn)的路上,景色也是美不勝收。最美的風景在路上,這話一點不假</h3> <h3>進入克魯姆洛夫,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斗篷橋。這是一座多層橋梁,跨越克魯姆洛夫城堡的護城河。 斗篷橋連接城堡的兩個庭院,興建于15世紀,目前的形態(tài)始于1777年</h3> <h3>Cesky Krumlov被國人稱為CK小鎮(zhèn),有著世界上最美小鎮(zhèn)之美譽。CK小鎮(zhèn)位于南波希米亞地區(qū),城內(nèi)建筑極富文藝復興時期風格。CK小鎮(zhèn)位于伏爾塔瓦河的上游,十三世紀時由于其處于一條重要的貿(mào)易路線上而逐漸興起繁盛</h3> <h3>埃貢?席勒藝術中心--是以奧地利表現(xiàn)主義畫家埃貢·席勒命名的文化組織,主要致力于東西歐文化交流和博物館展覽交流。除了有一間紀念埃貢?席勒的故居博物館永久性展出他的水彩 畫、油畫作品之外,藝術中心還收藏了捷克、奧地利、德國、匈牙利等國名家的繪畫作品,偶爾也展出一些其他名家的現(xiàn)代藝術作品</h3> <h3>大部分建筑建于十四世紀到十七世紀之間,多為哥特、文藝復興和巴洛克式 樣。老城被流經(jīng)該處的馬蹄鐵型的伏爾塔瓦河環(huán)繞,而著名的城堡則建在河的對岸</h3> <h3>克魯姆洛夫的老城中心基本上保持了中世紀的風貌,已經(jīng)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 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h3> <h3>夜晚景色也十分迷人</h3> <h3>赫魯博卡城堡(Hluboká)位于捷克南波西米亞、伏爾塔瓦河邊的一座小山上,是捷克南部諸多城堡中最有名的一座,被認為是捷克最美的城堡。由于其外飾多為白色石頭,被稱為白堡。也有“白色城堡”、“白鹿城堡”等美稱</h3> <h3>城堡木制的大門非常寬闊,上面有精美的銅飾、銅拉手和大小不一的菱形銅釘</h3> <h3>從捷克布杰約維采前往瓦豪河谷風景區(qū)-梅爾克途中,車窗隨拍</h3> <h3>奧地利梅爾克小鎮(zhèn)街景,當?shù)厝藗儼炎孕熊嚠斪鹘∩淼囊环N工具,街上不時可以看到騎車人</h3> <h3>梅爾克修道院-來到小鎮(zhèn)梅爾克,很容易就會看到這座黃白相間、色彩艷麗的中世紀建筑</h3> <h3>梅爾克修道院是奧地利最具規(guī)模的巴洛克式建筑,位于梅爾克鎮(zhèn)的山巖上,曾是巴伐利亞貴族的要塞,后由統(tǒng)治者巴本堡家族在此廣招修道士并將這座建筑贈與了修道士,成了修道院<br></h3> <h3>從修道院出來,后山風景宜人</h3> <h3>接下來進入斯洛伐克  </h3><h3>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發(fā),城市的古建筑保護得非常完好,一座座飽經(jīng)滄桑的歷史遺跡,在對人們講述著時光與故事。</h3><h3>街景--街頭藝人,一人操控多種樂器,樂器是個神器,人也是個神人</h3> <h3>守望者--工作中的男人 布拉迪斯拉發(fā)城中上鏡率最高的明星,位于老城Panska和Rybarska交叉路口</h3> <h3>匈牙利巴拉頓湖區(qū)-巴拉頓湖是中歐最大的淡水湖泊,巴拉頓湖以其誘人的湖光山色,成為世界聞名的游覽勝地。匈牙利沒有外海,所以匈牙利人自豪地(只能)把巴拉頓湖稱為"匈牙利海"。巴拉頓湖水中含有大量礦鹽,對人體大有裨益,湖水浮力很大,且非常平靜,特別適于游泳。</h3><h3>蒂豪尼半島是巴拉頓湖區(qū)最大的半島,它位于巴拉頓湖北岸。蒂豪尼半島深深的伸入湖心,幾乎把湖面分割成兩半,半島高出水面約百米,島上道路崎嶇、古木參天、景色幽靜秀麗。蒂豪尼半島是巴拉頓湖上景色最美的地方,從半島頂端可眺望湖區(qū)全景</h3> <h3>在半島的南端,有一座名叫蒂豪尼的小鎮(zhèn),是領略巴拉頓風情的絕佳勝地。風蝕形成的峭壁、鑿建在火山巖上的寺院、11世紀僧人居住的修道院、初赤山上的杏仁樹、漫山遍野的薰衣草形成了這里特有的景致</h3> <h3>休閑的市民</h3> <h3>布達佩斯--布達佩斯是匈牙利首都,是全國政治、經(jīng)濟、文化和科技中心。 布達佩斯是歐洲著名古城,位于國境中北部,坐落在多瑙河中游兩岸。</h3><h3>布達佩斯早先是遙遙相對的兩座城市,后經(jīng)幾個世紀的擴建,在1873年由位于多瑙河左岸的城市布達和古布達以及右岸城市佩斯合并而成。</h3><h3>塞切尼橋--更多的人稱為鏈子橋(Széchenyi Lánchíd )于1839年開始興建,1849年完成,是連接布達與佩斯間九座大橋中最古老最壯美的橋梁。鏈子橋是第一座真正連接佩斯與布達兩城的永久性建筑。正如塔橋是倫敦標志一樣,鏈子橋多年來一直是布達佩斯的象征</h3> <h3>歐洲是地鐵的發(fā)源地,倫敦、巴黎的地下交通極其發(fā)達,數(shù)百站的規(guī)模讓地鐵路線圖看起來就好比迷宮一般,站站相連縱橫交錯。而布達佩斯的地鐵雖然只有黃、紅、藍三條線路,但擁有著悠久的歷史。</h3><h3>如果不算上于1863年開通之后又廢棄的倫敦實驗地鐵的話,世界上第一條客運地鐵線的正式運營時間應該從1890年的倫敦地鐵算起,緊接著倫敦之后是于1896年開通的匈牙利布達佩斯地鐵,一條按照現(xiàn)在的標準大概還不能完全算做地下鐵路的地鐵,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運行了122年。</h3><h3>這是黃色的地鐵一號線。</h3><h3>車站很小,內(nèi)部鋼結構支撐看著是古老的鉚接技術,也不顯得破舊,油漆很新,車站整潔安靜,乘客不多</h3> <h3>布達佩斯舊皇宮-原來也稱作“王宮”(匈牙利語: Királyi-palota)或“王家城堡”(匈牙利語: Királyi Vár)位于匈牙利布達佩斯城堡山之上,占整個區(qū)域的3分2面積。布達城堡始建于1247年,匈牙利國王貝拉四世為了抵御韃靼人的入侵而興建。其后盧森堡國王西吉斯蒙德將原來的建筑物改建為哥特式王宮。 1541年至1686年期間,奧斯曼土耳奇占領了布達佩斯,布達城堡被用作軍營及清真寺。直至17世紀,哈布斯堡王朝趕走了土耳其,布達城堡被重建成巴洛克式?,F(xiàn)時布達城堡成為了匈牙利的美術館及博物館,供游人欣賞。布達城堡于1987年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chǎn)</h3> <h3>國會大廈--國會大廈是布達佩斯的地標性建筑,也是歐洲大陸第一大國會大廈(歐洲第二大)。國會大廈建于奧匈帝國時期,由匈牙利著名建筑師斯坦德爾·伊姆雷設計并監(jiān)督修建。大廈共有691個房間、會議室和大廳,27個門,樓梯總長達20多公里。國會大廈融合了匈牙利的民族風格,屬于新哥特式建筑風格。國會大廈主要的廳室里裝飾著匈牙利歷史名人的肖像和雕塑以及巨幅壁畫</h3> <h3>英雄廣場-英雄廣場是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的中心廣場,是一個融合了歷史、藝術和政治的勝跡。廣場是1896 年為紀念匈牙利民族在歐洲定居1000 年而興建,1929 年完工。整個建筑群壯麗宏偉,象征著幾經(jīng)戰(zhàn)爭浩劫的匈牙利人民,對歷史英雄的懷念和對美好前途的向往。</h3><h3>英雄廣場中心的千年紀念碑是一座新巴洛克式的圓柱形石碑,高36 米,紀念碑頂端是一手高舉羅馬教皇十字架、一手持匈牙利皇冠的展翅天使加百利,碑座平臺上是9世紀創(chuàng)建匈牙利的7個部落首領的騎馬銅像,公元896年率領馬扎爾人定居布達佩斯的阿爾巴特雕像位于中央</h3> <h3>漁人堡--漁人堡是一座兩層的白色建筑群,融合了新哥特、新羅馬式以及匈牙利當?shù)靥厣慕ㄖL格,面朝多瑙河和國會大廈;與國會大廈和歌劇院齊名,被評為匈牙利令人印象最深的杰出建筑群。中世紀時,這里的漁民負責保衛(wèi)這一段城墻,漁人堡由此得名。建筑群里的七座堡頭,代表896年七個馬扎爾部落首領帶領馬扎爾民族定居喀爾巴阡盆地</h3><h3><br></h3> <h3><h3>漁人堡修建于1895年到1902年之間,二戰(zhàn)的匈牙利戰(zhàn)役中幾乎被毀滅殆盡,于是1947年至1948年之間,由第一代設計師弗里杰·舒勒克的兒子亞諾什·舒勒克負責了修復工程,使之煥然一新。</h3></h3><h3>在漁人堡二層長廊可俯瞰布達佩斯全景</h3> <h3>馬加什教堂--在漁人堡的后面即是馬加什教堂,教堂初建于1015年,哥特式建筑。中世紀時曾是布達城里的第二大教堂。教堂因馬加什國王命名,馬加什國王生活在15世紀的匈牙利,他將先進的科學文化、教育制度和法律體系,推廣應用于當時并不發(fā)達的匈牙利,學習意大利文藝復興的新進成果,并建立了15世紀歐洲最大的收藏歷史、哲學和科學成就的圖書館</h3> <h3>圣安德烈鎮(zhèn)(山丹丹)--圣安德烈小鎮(zhèn)位于距布達佩斯20公里的多瑙河畔,是一座幽靜安詳?shù)男傺览沛?zhèn)。中國人還給小鎮(zhèn)起了一個好記的名字“山丹丹”,據(jù)說是當?shù)亻_中餐廳的華人起的。</h3><h3>圣安德烈是耶酥十二門徒之一,耶酥升天后,他曾到巴爾干半島和俄國南部傳教,后在希臘殉教,是巴爾干人崇拜的圣靈。1690年,6000多名塞爾維亞難民流落到這個小鎮(zhèn),他們聽說小鎮(zhèn)名叫“圣安德烈”,就認為他們與這里有緣,于是就在小鎮(zhèn)定居下來,并將塞爾維亞文化和東正教帶到了小鎮(zhèn)上</h3> <h3>小鎮(zhèn)生態(tài)保護得極好,多瑙河畔隨處可見飛鳥展翅翱翔</h3> <h3>美泉宮(德語:Schloss Sch?nbrunn ,又音譯作申布倫宮)是坐落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 Vienna 西南部的巴洛克藝術建筑,曾是神圣羅馬帝國、奧地利帝國、奧匈帝國和哈布斯堡王朝家族的皇宮</h3> <h3>美泉宮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紀,14世紀初開始這個地區(qū)稱為卡特爾堡(Katterburg),是克勞斯特諾伊堡(Klosterneuburg)的屬地,經(jīng)營一座磨坊和一家葡萄釀酒廠,在農(nóng)場雇工的努力下,幾個世紀來呈現(xiàn)出繁榮的景象。1548年起成為維也納市長的辦公地,直到1569年神圣羅馬帝國皇帝馬克西米連二世(1564年至1576年在位)買下了這塊地,包括一座房子、一座磨坊、一間畜舍和一座休閑果園,從此成為哈布斯堡王朝的所在地</h3> <h3>傳說1612年神圣羅馬帝國皇帝馬蒂亞斯狩獵于此,飲用此處泉水,清爽甘洌,遂命此泉為“美泉”,此后“美泉”成為這一地區(qū)的名稱。1743年,瑪麗姬·特蕾西亞女王下令在此建宮,這里便出現(xiàn)了氣勢磅礴的宮殿和巴洛克式花園。面積2.6萬平方米,僅次于法國凡爾賽宮。如今是維也納最負盛名的旅游景點,美泉宮及其花園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h3> <h3>宮內(nèi)有1400個房間,從中央大廳進去。有44間是洛可可式(18世紀歐洲流行的一種纖巧華美的建筑風格),優(yōu)雅別致,但大多數(shù)是巴洛克式(17世紀歐洲流行的一種重視雕琢的建筑風格)。宮中專門有東方古典式建筑,如嵌鑲紫檀、黑檀、象牙的中國式房間和用泥金和涂漆裝飾的日本式房間</h3> <h3>房間內(nèi)部的裝飾品也以東方風格統(tǒng)一協(xié)調(diào),四壁和天花板上鑲嵌著陶瓷器。在琳瑯滿目的陶瓷器擺設中,有中國青瓷、明朝萬歷彩瓷大盤和措花花瓶等。入內(nèi)參觀不能拍照和錄像,偷偷拍了一張</h3> <h3>克恩頓大街是維也納最著名的步行區(qū),該大街坐落在維也納的第一行政區(qū),位于市中心。由于它的形狀很特殊,像個U字,在維也納又擁有獨一無二的地理位置,所以也被稱為金色的U字,是世界十大步行街之一</h3> <h3>地鐵站廳站臺--地鐵站沒有閘機,貌似不用刷卡,隨便進出,不知怎么計費,我試著過閘進入站臺又出來,也沒有什么情況。</h3><h3>地鐵乘客很多,基本滿員,站臺里人來人往</h3> <h3>史蒂芬大教堂--位于克恩頓大街中端的史蒂芬大教堂是維也納市的標幟,也是全世界最著名的哥特式教堂之一。一九九七年,史蒂芬大教堂慶賀了它八百年誕辰的紀念。它那一百三十七米高的尖塔是繼烏爾姆教堂和科隆大教堂之后全世界第三高的教堂尖塔</h3> <h3>金色大廳,全稱為維也納音樂協(xié)會金色大廳(英語:Musikverein;德語:Gro?er Saal,全稱是Goldener Saal Wiener Musikvereins),又稱黃金廳、維也納愛樂廳。這是維也納最古老、最現(xiàn)代化的音樂廳,是維也納也是世界上著名的音樂廳之一。</h3><h3>進入金色大廳聽交響音樂會是向往已久的,金碧輝煌的大廳名不虛傳。入內(nèi)必須穿正裝,夾克衫是絕對不行的,大的照相機也不能帶。當天演出的是維也納交響樂團,演奏途中不準錄像和拍照,但演出開始前和中場休息時,可以拍攝</h3> <h3>維也納交響樂團是指1900年成立于奧地利的交響樂團,不僅與同城的維也納愛樂樂團代表了奧地利古典音樂演奏領域的最高水準,同時也是歐洲樂壇最具聲望和光榮傳統(tǒng)的頂尖交響樂團之一</h3> <h3>哈爾施塔特鎮(zhèn)(Hallstatt)是奧地利上奧地利州薩爾茨卡默古特地區(qū)的一個村莊,位于哈爾施塔特湖湖畔,海拔高度511米,被稱為“世界上最美的湖畔小鎮(zhèn)”</h3><h3>哈爾施塔特的“Hall”源自于古克爾特語的“鹽”,得名于村莊附近的鹽礦,歷史上這一地區(qū)就因鹽而致富。因此這里又被稱作“世界最古老的鹽都”</h3> <h3>哈爾施塔特氣候溫暖,一年四季都適宜旅游。這座在險峻的斜坡和寶石般翠綠的湖泊間佇立的湖畔小鎮(zhèn),到處可見童話般清幽而富有特色的住宅</h3> <h3>這些木屋與我國的江南民居非常相似,墻壁、窗戶、陽臺等都采用原木做材料。為了不同于別家,每家每戶還會在屋形、色彩上表現(xiàn)自己的風格。由于處于湖邊,大多數(shù)人家還在臨岸的水中建有木船屋,用來停靠自家小木船或游艇,作為交通,休閑工具</h3> <h3>哈爾施塔特湖--湖水清澈透底,鑲嵌在高山峽谷之中,像一條寬闊的綠色綢帶</h3> <h3>哈爾施塔特還有一個獨特的習俗:建有骸骨教堂。據(jù)說是因為當?shù)赝恋刭Y源有限,所以自古形成了一個奇怪的風俗,當?shù)厝怂篮笾荒苈裨?0年,到期后將骸骨移出墳墓給“新人”讓位,將移出的骸骨放到骸骨館,為了區(qū)別,還會在每個骸骨上貼上標簽。據(jù)說這種習俗已經(jīng)有1600多年的歷史了</h3> <h3>奧地利最美麗的景區(qū)--薩爾茲卡默古特湖區(qū),一覽阿爾卑斯山脈的夢幻景色。這里以湖光、山色及休閑勝地聞名于世,76個湖泊,像珍珠項鏈般串聯(lián)于阿爾卑斯群山之中</h3> <h3>從哈爾施塔特小鎮(zhèn)驅車半個小時,就到達薩爾茲卡默古特湖區(qū)最美湖泊—圣沃夫岡湖,也稱為藍湖,被譽為歐羅巴之眼。周邊還有最大湖泊-阿赫湖以及電影音樂之聲拍攝地-月亮湖等,每個湖泊都有其獨一無二的魅力</h3> <h3>從藍湖碼頭上岸,驅車去圣吉爾根,不遠,開車十幾分鐘就到了</h3> <h3>進入圣吉爾根小鎮(zhèn),很快就看到一幢黃色的房子-莫扎特母親的出生地。</h3><h3>小鎮(zhèn)沒有車馬喧囂,街上行人稀少,幽靜而祥和,沒有空氣污染,如世外桃源</h3> <h3>這幢房子被裝修得非常漂亮,屋前滿是鮮花,里面建有莫扎特紀念館,寬大的外墻上有莫扎特母親與姐姐的肖像畫與浮雕。由于游程緊迫,沒有入內(nèi)參觀</h3> <h3>薩爾茨堡位于奧地利的西部,是阿爾卑斯山脈的門庭,城市的建筑風格以巴洛克為主,薩爾茨堡是現(xiàn)今奧地利管轄地域內(nèi)歷史最悠久的城市</h3> <h3>米拉貝爾宮殿和花園--音樂之聲的主要拍攝地之一, 1606年由大主教沃爾夫·迪特里希為自己的情人莎樂美建造了一座宮殿,當時人們稱之為“阿爾特瑙”。后來迪特里希被強迫免職并被關押,其繼任者霍亨內(nèi)姆斯將“阿爾特瑙”改名為“米拉貝爾花園”。</h3><h3>如今這里成為了薩爾茨堡的市政廳</h3> <h3>糧食胡同要算薩爾茨堡老城中最熱鬧的街道了,這也是最能夠反映出中古時代歐洲風貌的一條小街。每座建筑的立面上都清楚地寫著建造的年代,最為醒目的是每家商號都有自己的招牌。招牌是用金屬打造出來的,保留著16世紀的風格。</h3><h3>這幢黃色的房子是糧食胡同9號--莫扎特出生地。1756年1月27日,莫扎特就誕生在這棟房子里,并在此度過了他的童年。這里又叫做“費加羅之家”,因為就是在這里,莫扎特創(chuàng)作出著名歌劇《費加羅的婚禮》以及11首鋼琴協(xié)奏曲、1首小號協(xié)奏曲、2首五重奏曲、4首四重奏曲、3首三重奏曲、2首小提琴奏鳴曲等作品</h3> <h3>距離薩爾茨堡大約170公里的瓦騰斯鎮(zhèn)(Wattens)--世界著名的水晶制造商施華洛世奇公司總部就位于這里。這里還建有施華洛世奇水晶世界,是世界上最大、最著名的水晶博物館,展有全球種類最全的各類水晶石、最華貴的水晶墻和最美麗的水晶藝術品。這座多媒體聲光水晶世界于1995年為慶祝施華洛世奇公司成立100周年、并由世界級媒體藝術家安德列·海勒設計建造而成,被譽為是光線和音樂完美結合的“現(xiàn)實中的童話世界”</h3> <h3>上圖--大量水晶建造的火車城堡模型</h3><h3>下圖--水晶BRA</h3> <h3>水晶博物館出來,就能看到后面山巒疊翠,風景迷人</h3><h3>施華洛世奇總部建在這么風景迷人的地方,絕對是世界最賺錢的公司之一</h3><h3>從施華洛世奇參觀(買買買)出來,去阿爾卑斯山-北鏈山,途中風景也不錯。這里已經(jīng)屬于茵斯布魯克所屬的地區(qū)</h3> <h3>登上2256米的哈弗萊卡峰頂,可以一覽茵斯布魯克全城。</h3><h3>茵河,可以說是茵斯布魯克的母親河,把茵斯布魯克一分為二</h3> <h3>從哈弗萊卡峰另一面俯瞰,是一片尚未被開發(fā)、原始純樸的自然景觀。<br></h3><h3>乘纜車從哈弗萊卡峰下來,驅車進入茵斯布魯克老城區(qū)</h3> <h3>黃金屋頂--黃金屋頂以前被稱為“新王宮”,著名的“空口袋”弗利得里希公爵在1420年將其住所搬到了因斯布魯克,并下令在此建造他的王宮。1494-1496年間,馬克西米利安一世新婚之際,委任尼克拉斯將從前破舊的挑樓改建成為有哥特式穹隆的觀賞陽臺,以便在此欣賞廣場上的比賽和戲劇表演</h3> <h3>恰逢此地在舉行2018年世界環(huán)城自行車大賽,機不可失,到處都是觀賽的市民和旅游者。由于道路被封堵了,我們只好留在黃金屋頂附近觀賽了,少瀏覽了其它景點,拍了自行車賽事,也算彌補了吧</h3> <h3>今天的行程是從奧地利到德國,沿途景色也是一如既往的美。</h3><h3>德國不算東歐,是西歐了,此次行程,德國是尾聲,只有一天多一點時間,匆匆游覽了新天鵝堡,紐倫堡,羅騰堡,維爾茨堡和法蘭克福,而且大半天時間都在新天鵝堡,所以整個行程算作東歐游。</h3><h3>昨天,我們領略了茵斯布魯克的2018世界環(huán)城自行車大賽的熱鬧勁兒。當天晚上并沒有住在茵斯布魯克,為了下一天去德國方便,驅車大約50多公里,在靠近德國邊境的茵斯布魯克帝羅爾州塞費爾德小鎮(zhèn)的達斯卡特施米德酒店(Das Kaltschmid)入住,這里離德國很近了。大巴剛駛入酒店附近,就聽見悠揚美妙的管弦樂聲</h3> <h3>入住后,房間陽臺剛好面對草坪廣場。原來,酒店后面草坪上,正在舉辦廣場音樂會,這可不是隨便舉行的音樂會,而是非常正規(guī)的,所有交響音樂會該有的設備,音響器材,設施都一應俱全,樂手約有三四十人,都穿復古正裝,樂器與正規(guī)的交響樂團毫無二致,指揮滿頭銀發(fā),應該是資深的音樂家。</h3><h3>依稀看到草坪上并沒有收費的裝置,也沒有圍欄,應該是免費的音樂會,聽音樂會的人不多,最多也就百十號人,估計是市民和酒店住客。由于白天比較累了,沒有下樓去聆聽,現(xiàn)在想想有些后悔。直到很晚,雄壯悠揚的樂聲,還久久在酒店上空飛揚。這就是當代歐洲人民的生活,充溢著文化氣息,在物質上富有的同時,又在精神上得到滿足,音樂滋養(yǎng)著人們的藝術細胞。關鍵是,沒有沾上銅臭味,反觀我們國內(nèi)旅游景點的一些現(xiàn)象,值得深思,或許,這就是文明的差異?</h3> <h3>音樂會散場后,坐在陽臺抽支煙,喝口茶,回味一下剛才??粗欤驴震?,星星閃爍,月亮慢慢爬上山巒。這個地方遠離喧囂,遠離鋼筋森林,富有詩意,真的適合住上一段時間。</h3><h3>睡了一覺醒來,睡不著了,總不能數(shù)羊吧,一不做二不休,干脆起床看天,不要辜負了這么好的天氣。天還沒亮,月亮已經(jīng)爬到房間陽臺后面去了,拿器材,架上架子,拍,拍,拍<br></h3> <h3>這里已是德國境內(nèi)的拜恩州南部邊境小鎮(zhèn)施萬高(德語:Schwangau),小鎮(zhèn)樸素,美麗,像一個內(nèi)斂的貴婦,享受著自己的寧靜。小鎮(zhèn)附近有天鵝湖,老天鵝堡和新天鵝堡</h3><h3>照片為靜謐的天鵝湖</h3> <h3>新天鵝堡--新天鵝堡的名字來源于中世紀關于天鵝騎士的傳說,這座白色的,經(jīng)常云山霧籠的建筑有100多年的歷史,始建于1869年,位于小鎮(zhèn)附近阿爾卑斯山脈群峰中的一個小山峰上,是根據(jù)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二世的夢想所設計,并花費了17年時間建造而成。新天鵝堡也稱新天鵝石城堡,又由于是迪斯尼城堡的原型,也有人叫它灰姑娘城堡。</h3><h3>路德維希二世所做的如童話般的夢想,這個國王無治世之才,卻充滿藝術氣質,他親自參與設計的這座城堡,里面存有大量德國天鵝雕塑</h3> <h3>從新天鵝堡對面的山峰遠眺,群峰疊翠,起伏的山巒中,點綴著湖泊和紅頂白墻的房屋</h3> <h3>美泉塔--位于德國紐倫堡的大集市廣場,毗鄰市政廳,為該市主要名勝之一。美泉也叫許愿池,美泉塔,這個地方雖然名為噴泉,其實是一座高19米的八角形金字塔,上面飾有40座雕像,塔周圍的鐵欄桿上嵌有兩個銅制金色圈環(huán),展示著匠人們高超的技藝。</h3><h3>美泉塔呈哥特式尖塔形狀。裝飾噴泉的40尊塑像,代表神圣羅馬帝國的世界觀。它們分別是哲學、自由七藝、四福音作者、4位教父、7位選帝侯、九杰、摩西和7位先知。在噴泉柵欄上的兩個金色銅環(huán),據(jù)說只要將金色圓環(huán)旋轉三圈,并在自己心里許下的愿望便能實現(xiàn),因此噴泉旁邊總聚集著許多慕名而來的游客。</h3><h3>金色圓環(huán)還有個故事,據(jù)說打造美泉塔的一個工匠看上了他們老板美麗善良的女兒,但苦于貧窮,沒錢買戒指娶妻。聰明的工匠把象征戒指的銅環(huán)鑲嵌在美泉塔的圍欄里,工匠用智慧感動了老板,終于抱得美人歸。所以,人們就把金色圓環(huán)象征著好運氣,摸一摸就能實現(xiàn)愿望</h3> <h3>遠處的建筑是圣母教堂,位于大集市廣場東側,它是由查理四世建于1352年</h3><h3>圣母教堂在1509年又加建了一座塔式鐘樓,上面有一個音樂報時鐘,每天正午12點奏樂,樂聲中出現(xiàn)七個諸侯圍著端坐在中間的查理四世皇帝繞行三周</h3> <h3>工匠廣場--工匠廣場位于紐倫堡舊市區(qū)的入口處,周圍有不少中世紀木質架構的房舍。在工匠廣場,你可以找到這座城市歷史沿革。這個廣場位于佩格尼茨河南岸,是手工藝人的聚集地</h3> <h3>馬不停蹄的來到維爾茨堡,走馬觀花匆匆一覽</h3><h3>維爾茨堡宮--它是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文化遺產(chǎn),是德國最重要、最宏偉、也是最漂亮的巴洛克式王宮之一,建于18世紀。這所華麗的巴洛克式宮殿,當時是維爾茨堡主教兼大公的府邸,包括宮殿、花園。</h3><h3>宮殿以凡爾賽宮為藍本,建筑主體和兩翼圍成一個庭院,面對開闊的廣場,后面是一個漂亮的大花園,用噴泉、瀑布、臺階、植物、林蔭小道組成各種漂亮的景致</h3> <h3>在維爾茨堡宮,見證了一場婚禮,客串一把臨時攝師</h3><h3>新郎新娘在迎接賓客</h3> <h3>大合影</h3> <h3>搞怪的新郎新娘<br></h3><h3>接下來,將要去到此次行程的最后一站,法蘭克福<br></h3> <h3>法蘭克福(Frankfurt)--是德國第五大城市及黑森州最大城市,德國乃至歐洲重要工商業(yè)、金融和交通中心,處在萊茵河中部支流美因河的下游。法蘭克福的正式全名為:美因河畔法蘭克福(德語:Frankfurt am Main),以便與位于德國東部的奧得河畔法蘭克福(德語:Frankfurt an der Oder)相區(qū)別</h3> <h3>歌德塑像--歌德是法蘭克福的代表,也是全德國的兒子,歌德的成就和影響在德國歷史上是無與倫比的,歌德雕像和歌德故居都位于法蘭克福的市中心</h3> <h3>法蘭克福證券交易所門前的銅雕,牛氣沖天</h3> <h3>從入住的法蘭克福麗笙酒店(Radisson Blu Hotel Frankfurt)窗口拍攝法蘭克福晨景</h3> <h3>街頭廣場音樂會,演唱和演奏者水平很高</h3> <h3>法蘭克福老歌劇院 --法蘭克福老歌劇院是法蘭克福最著名的建筑之一,于1880年建成。音樂神童莫扎特6歲時候的第一次登臺演出就是在這座漂亮的大房子里。在二戰(zhàn)中被摧毀的老歌劇院后來被重建,現(xiàn)已成為了現(xiàn)代化的音樂殿堂</h3> <h3>經(jīng)過十五個半小時的飛行,到達上海,至此,東歐之行,收獲滿滿,圓滿劃上句號</h3> <h3>歡迎進入我的美篇關注其它文章</h3><h3><br></h3><h3>1.</h3><h3>http://www.zit.org.cn/1rv4ihxo?share_from=self&amp;v=4.8.0&amp;share_user_mpuuid=3b9b5663a59312b79799ce85f495dcf7</h3><h3>2.</h3><h3>http://www.zit.org.cn/1qkrnpdw?share_from=self&amp;v=4.8.0&amp;share_user_mpuuid=3b9b5663a59312b79799ce85f495dcf7</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