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2018年12月12日-14日,歷時三天的角逐,濟源市初中數學優(yōu)質課大賽活動順利落下帷幕,今年的活動安排有序,內容充實,具體分為:微課初賽,展評決賽和主題報告三個版塊。</h3> <h3> <b>初賽:</b>窗外寒風瑟瑟,屋內溫暖如春。12月12日,濟源市初中數學優(yōu)質課大賽初賽在軹城實驗中學錄播室隆重舉行。</h3><h3> 來自全市的二十三位初中數學教師為大家獻上了一場盛宴。軹城各初中及部分小學的數學教師也非常珍惜此次學習提升的機會,全程參與了整個過程,都表示受益匪淺。整個錄播室座無虛席,過道兩邊也坐滿了前來觀摩的老師。思維的碰撞在這里激起火花,把我們對數學的情懷盡情釋放……</h3> <h3> 在市教研室李衛(wèi)東老師的組織下,整個活動 有條不紊地進行。</h3><h3> 軹城中心校侯善玉主任,軹城實驗中學鄭傳軍校長,劉戰(zhàn)和副校長也參加了本次活功,并鼓勵和支持老師們積極參與學習。</h3> <h3> 選手們一一上場,都拿出了看家本領。參與展示的有常見的圖形性質探究課,數學運算課,還有多數數學老師望而生畏的數學活動課,可謂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各類課堂的課型結構,教材內容的整合;整體觀下系統(tǒng)思維教學所體現(xiàn)的前后一致,邏輯連貫;數學文化的在課堂上的滲透,其實上是初中數學近幾年課程建設在全市開花結果的見證。</h3> <h3> 每個答辯環(huán)節(jié),李老師親自提問,23個選手,46個不同的問題,每兩個選手前后間隔盡十幾分鐘;答辯內容涉及到數學核心素養(yǎng)在課堂中的體現(xiàn),本節(jié)課重難點突破的有效方法,數學文化在課堂中的價值,教師主導地位的體現(xiàn),學生能力培養(yǎng)的方法,從課程標準的要求在本節(jié)課的設計中的表現(xiàn),……(這哪里是比賽,分明是對我們的課堂研究指引著方向)選手們個個嚴陣以待,生怕自己聽不清,辯不明,在最短的時間內搜索所有的信息并快速整合;聽課的所有人和選手一樣,也在進行著積極地思索……。</h3><h3><br></h3><h3></h3><h3> </h3><h3> </h3> <h3> 各位評委或點頭微笑,或凝眉思考,不放過選手的任何一個或成功或不足的課堂細節(jié)。</h3><h3> 選手答辯期間,李老師還不忘和其他的與會其他老師進行交流,或走進教師中間,或轉身和大家進行互動……</h3> <h3> 選手展示完之后,李老師充分肯定了本次活動中每位參賽老師的認真和努力。參與的每個人都在活動中成長著,我們背后的團隊也愈加強大。</h3> <h3> 李老師充分肯定本年度優(yōu)質課水平提升的同時,還對全體教師提出期望,在課程改革的路上,我們永無止境,懷揣著數學人的情懷,展示數學人的智慧,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謀取利益……</h3> <h3> <b>展評:</b>12月13,14日,濟源市初中數學優(yōu)質課展評活動在濟水一中如火如荼展開。在剛剛結束的優(yōu)質課比賽中選取九節(jié)課參與展評,參加此次活動的有濟源市教研室李衛(wèi)東老師,濟水一中孔冬青校長,來自河南省各地市的15名中原名師孔冬青工作室骨干教師,以及全市各初中數學教師全程參與本次數學優(yōu)質課展評活動。</h3> <h3> 首先展示的是郭衛(wèi)鋒老師《日歷中的規(guī)律》,他的課堂通過“你說我猜”的游戲展開,利用的由易到難的三個探究活動,讓學生經歷觀察、猜想、驗證等學習過程,體會從特殊到一般及化歸的數學思想,逐步引入由字母代表數去探究日歷中的規(guī)律。</h3> <h3> 每一節(jié)課結束,濟源市數學教研室李衛(wèi)東老師都會給出幾個問題供老師們思考,在郭衛(wèi)鋒老師的《日歷中的規(guī)律》一課結束后,李老師提出了這樣的三個問題:1.字母表示數的意義是什么?2.數學活動課如何設計?3.如何在數學學習中滲透數學思想方法?</h3> <h3> 第二節(jié)展出的是李春芳老師《二次函數的圖象與性質》,她的課堂包括1.文化激勵,引入新課,2.結構遷移,確立對象,3.類比探究,歸納性質,4.運用性質,解決問題,5.回眸課堂,提升素養(yǎng)等五個環(huán)節(jié),帶領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探究、交流學習二次函數y=ax2的圖象與性質。</h3> <h3> 在《二次函數y=ax2的圖象和性質》一課結束后,李老師說:1.研究函數時,我們強調邏輯的連貫性和方法的嚴密性,用到了類比的方法,那么類比的標準是什么?2.我們研究函數的圖象和性質,那么圖象是什么?性質是什么?圖象和性質有什么關系呢?3.數形結合是一種常用的數學思想方法,那么在函數的學習中,數與形的結合怎樣才能更有效?具體的課堂我們該怎樣操作呢?</h3> <h3> 第三節(jié)由李站兵老師帶來《平行四邊形的判定和性質》,首先由個例研究,整體感知,根據數學源于知識,怎樣才能保證兩條直鋪的鐵軌相互平行的問題引入本節(jié)課,又由老人分地的問題得到平行四邊形性質及推論,在第二個環(huán)節(jié)典例精解,活學巧用,他又提出如何把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二等分的問題帶領學生進一步研究平行四邊形的性質,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運用規(guī)律,解決問題把本節(jié)課學習內容推向高潮,學生利用本節(jié)課學習知識,用不同方法解決了老師設計的難題。</h3> <h3> 本節(jié)課結束,李衛(wèi)東老師提出的思考問題是:1.單元復習的知識拓展,以題理知,用知得法,如何把握效果會更好?2.如何把教師的優(yōu)勢控制在適當范圍內,對知識的系統(tǒng)性,前后銜接,如何處理這些矛盾?</h3> <h3> 第四節(jié)是劉喜芹老師的《平方差公式》,她的課堂包括1.整體感知,確立對象,2.枚舉歸納,發(fā)現(xiàn)規(guī)律,3.運用公式,解決問題,4.回眸課堂,提升素養(yǎng)四個環(huán)節(jié),遵循猜想,歸納,驗證的研究路徑,帶領學生學習了平方差公式。</h3> <h3> 在《平方差公式》一節(jié)課結束后,李老師給我們的思考是:1.數學教學結構,我們在應用時如何把握效果更好?2.代數課堂教學怎樣體現(xiàn)數學抽象、邏輯推理、數學運算等等相關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3.在時間的分配上,怎樣合理的把握?怎樣減少課堂上原地打轉?特別是前階段原地打轉,后階段百米沖刺?</h3> <h3> 13日下午第一節(jié),是王清波老師的《反比例函數的圖象和性質》,她的課堂由一段“笛卡爾的愛情故事”視頻展開,深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通過整體感知,確立對象為反比例函數,在問題研究,合理猜想環(huán)節(jié)。回顧了反比例函數的定義,讓學生根據函數解析式,從數的角度確定自變量的取值范圍,并判斷圖象的大致位置,在操作觀察,總結結論環(huán)節(jié),老師帶領學生動手操作畫圖,研究函數圖象和性質。</h3> <h3> 下午第二節(jié)是晉甜甜老師的《等腰三角形》,她的課堂包括1.創(chuàng)設情境,確立對象,2.結構遷移,提出問題,3.大膽猜想,探究新知,4.推理驗證,總結定理,5.運用性質,解決問題等五個環(huán)節(jié),使學生經歷了類比一般三角形,猜想等腰三角形的性質,通過操作驗證,推理驗證,得到等腰三角形性質定理的一般過程。</h3> <h3> 下午第三節(jié)是劉麗麗老師的《圓》,從感受文化,抽象圓,一幅幅生動形象的圖片和教師訴說關于圓的詩句,讓學生充分感受數學文化的魅力;古為今用,試畫圓,教師引導學生嘗試用不同的工具畫圓;歸納總結,描述圓,經歷了畫圓的過程,教師帶領學生歸納圓的描述性定義和性質;類比方法,探究圓,類比角平分線,線段垂直平分線,得到圓的集合定義和弦,弧等圓的相關概念;活學活用,應用圓,使學生學以致用,解決問題。教學環(huán)節(jié)絲絲入扣,無不體現(xiàn)數學文化的內涵。</h3> <h3> 李衛(wèi)東老師提出《圓》的思考:老課新上,按數學的思考方式,體現(xiàn)了數學文化的育人價值。</h3> <h3> 14日上午,王艷芳老師展示了一節(jié)《最短路徑問題—造橋選址》,今人曾踏古時道,今道曾難古時人,通過回顧上一節(jié)學習內容“將軍飲馬”問題,確立本節(jié)課研究路徑為:抽象(幾何圖形)—存在性—轉化—最短路徑—驗證。教師通過層層設問,將復雜問題逐步轉化為已學知識能夠解決的問題,本節(jié)課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從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并逐個猜想驗證,體現(xiàn)了數學的類比,抽象,化歸的數學思想。</h3> <h3> 最后一節(jié)是侯琳琳老師帶來的《多邊形的內角和》,她的課堂遵循1.知識遷移,確立對象,2.個例研究,初步感知,3.枚舉歸納,推出公式,4.運用公式,解決問題,5.回眸課堂,提升素養(yǎng)的教學環(huán)節(jié),運用不完全歸納法,帶領學生探究多邊形內角和,體現(xiàn)了類比,轉化及從特殊到一般的數學思想。</h3> <h3> <b>報告:</b>9節(jié)展示課后,濟源市教研室李衛(wèi)東老師對本次活動展出的示范課做出了高度評價,他提出基于數學文化的課程建構,滲透了數學文化,體現(xiàn)了數學文化的價值,展示了三年來課程建設成果,賽出了水平,展示了成果。緊接著,李老師作出《基于數學文化與核心素養(yǎng)視域的課例評價分析》的報告。</h3> <h3> 李老師首先解釋了本次報告題目的由來,數學文化和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內涵和育人價值,他提出,中學教師對數學文化普遍關注不夠,教師要了解數學學科的作用,1.數學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工具,2.數學為社會生產,生活作準備,掌握基礎知識,用數學的眼光看問題,3.要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質,用辯證的觀點看問題,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謀利益。</h3> <h3> 李老師指出數學教學的落腳點在于:會看,會想,會說,要使學生用數學的眼光看世界,用數學的思維想世界,用數學的語言說世界。</h3> <h3> 李老師列舉大量豐富的課堂實例向大家闡釋數學抽象的內涵,數學邏輯推理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和數學建模的方法和過程。李老師的主題報告從上午10點持續(xù)到中午12半,兩個多小時的時間,整個會場秩序井然,老師們收獲滿滿!</h3> <h3> 三年來,課程建設成為濟源區(qū)域教育發(fā)展新樣態(tài)、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新方式、學生成長新路徑。數學學科也在“發(fā)展思維能力 ,提升數學素養(yǎng)”這個目標上邁了大大的一步。</h3><h3> 課堂上,讓學生遨游于厚重的“數學文化”中,孩子們感知數學的發(fā)展史,了解著名的數學家,傾聽富有哲理的數學故事,用文化浸潤生命;在“數學探究活動中”,學生學習思維的基本策略,感知數學思想方法,掌握解決問題的策略,使學生的思維向縱深處發(fā)展。同時,通過“數學實踐”使孩子們“學數學,用數學”,體會數學的價值,具備應用意識。</h3> <h3> 9位教師的數學優(yōu)質課,使我們親眼看到他們各自的教學藝術風采,通過他們的課堂教學,讓我們直觀的看到:三年來,老師們在課程建設中的辛苦付出,他們認真貫徹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啟迪大家在今后的教學中如何進行課堂教學。</h3><h3> </h3> <h3> 三年來,教研室李衛(wèi)東老師作為課程建設領航團隊的組織者,引領大家結合對課程建設培養(yǎng)目標的認知,緊扣不同類型的課程結構進行研究,理清課堂教學各環(huán)節(jié)的相互關系,做好數學知識間的銜接,構建一套嶄新的數學課堂教學過程結構。在課程建設實施中,通過自學吳亞萍教授的《中小學數學教學課型研究》,團隊成員之間相互交流,共同設計案例,集中展示設計成果,構建各種課型的課堂結構,促進教師素質提升,努力實現(xiàn)教師專業(yè)成長。</h3><h3></h3><h3> </h3> <h3> 活動雖已結束,但學習仍在路上。我們都將積累這次學習活動的經驗,將它們應用于自己的教學過程中去,以“發(fā)展學生思維能力,提高學生數學素養(yǎng)”為目標,以文化人,文化育人,努力使自己成長為一名更優(yōu)秀的數學教師,為濟源數學教育事業(yè)的明天增光添彩!<br></h3>